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兒童編程傳道授業

兒童編程傳道授業

2017,教育行業做了壹個實驗。該活動招募了兩組學生。壹組學生由三位平均教齡17的資深老師授課,另壹組學生由企業研發的智能自適應教學機器人授課。在四天的時間裏,通過有針對性的、集中的初中數學教學指導,客觀地比較了兩組學生的學習效果。結果顯示,智能自適應教學機器人完全碾壓真人教學,核心平均分為36.13(機器教學),26.18(真人教學)。

從結果數據來看,AI機器人已經完全打敗了人類老師,引發了未來人類老師將被AI完全取代的討論和猜測。

尤其是目前“AI+教育”市場火熱。全機器人餵養的學校食堂、基於智能媒體的在線和離線教學工具、無人機/機器人等創客的興趣小組以及人臉識別的課堂系統...各種智能化的教學管理方式被引入教育行業,在提高教師工作效率的同時,也給教師帶來了職業危機感。

今天教師節,我們給出壹個否定的答案——“老師很難被AI取代”。對於老師來說,也許人工智能是“解放”而不是“替代”。另壹方面,未來壹定是壹個“人機教學”的時代。人工智能取代不了老師,但不會用技術的老師會被取代。

1

AI是“解放”,不是“替代”

去年,BBC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數據模型分析了未來365種職業的“淘汰概率”。

在人事、客服、政府職員、會計、銀行職員的淘汰率都高於89%的情況下,教師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只有0.4%。

不僅是數據的統計分析,還有大量的權威研究和名人演講都表明,教師這個職業很難被人工智能取代。喬布斯還表達了他對“計算機”在“教育”領域影響力的困惑:

那麽,老師為什麽會成為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職業之壹呢?

教育很特別。它有兩個部分:教學和教育。“教”是指知識轉移,把自己知道的東西教給學生。這部分AI可以比人做得更好。“教育”指的是品格培養,鼓勵學生去探索未知,去發現,去創造,去愛。這部分工作幾乎是AI無法替代的。

教育不是培訓流水線上的產品。無論技術如何發展,教師的言傳身教,面對面的交流,都是育人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因為面對面的交流最能解決實際問題,如果是網上交流,會有很多難題需要解決。就像我們可以用文字快速解決問題壹樣,遠距離打字或者說話特別麻煩。

第壹,教育的本質不會變。

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說,教師除了教給學生知識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育人”。在這件事情上,老師具有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特點。老師們充滿了情感和智慧,他們知道如何在潛移默化中把優秀的品質融入教育。

人工智能只是代替了老師的部分勞動,並不能代替老師的角色。這是因為機器人雖然也有對話、動作等交流功能,但遠沒有人類豐富細膩的感情,更談不上達到教師大愛以情育人的境界。

第二,人工智能不能主觀判斷。

如果把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到實踐中,那麽學生的判斷力肯定會交給機器。edX的創始人Anant Agvald曾經做過壹個關於給學生打分的有趣實驗。在edX平臺上,他讓機器人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給65438+萬篇論文打分。雖然很快,但最終的評分結果還是讓老師和學生感到不解。

由於機器的識別能力還不夠完善,評分的標準非常死板,學生看不到自己論文中的亮點,只能按照壹些特定的標準來評分。所以人工智能教育如果真的要應用到現實中,如何準確的評判學生還是很值得研究的,否則會專門配備壹個老師團隊來評判學生的成績。

第三,人工智能缺乏創新能力

就目前的技術而言,人工智能還沒有到不斷創新的地步,在很多行業都只是機械性的工作。人工智能教育雖然有取代教師的可能,但仍然需要模仿人類的智力行為,在人類智慧的基礎上建立各種模型。

雖然可以進行壹定的探索,但是沒有人類的智能模型和行為模式作為參考,人工智能教育仍然沒有創新能力。而且在敘事能力上,人工智能教育也會有所欠缺,其表達方式是通過整合人們的日常對話形成的。對於壹些陳詞濫調和說話技巧,人工智能教育還沒有實現。

2

未來壹定是人機教學。

利用技術不會被淘汰。

目前的情況不是人工智能和老師爭飯碗,而是老師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細化自己的工作,讓飯碗更穩更牢,甚至呈現出藝術感。

包括識字軟件、英語口語APP、在線課堂、壹對壹在線課堂等。有了技術和數據的支持,老師可以更直觀的獲取學生的學習數據和學習能力分析報告,騰出大量的精力。而不是把時間花在基礎教學任務的鍋式教學上,因材施教,更快地從教育的“初級階段”過渡到“高級階段”。

同時,在政府的倡導下,教育信息化作為個性化教育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也是未來不可逆轉的趨勢。根據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統計,我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已達87%,多媒體教室普及率達80%。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日益豐富,信息化教學逐步普及;教師和學校管理者的信息意識和能力顯著增強。隨著教育信息化應用的普及和推廣,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促進了教育公平,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所以未來壹定是壹個“人機教學”的時代。教師作為壹種職業不會被取代,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教師不會被淘汰。重復性、機械性的工作,未來都可以交給人工智能來做,老師需要不斷學習,及時關註最新的技術進展,掌握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案例和問題,更好地幫助學生及時掌握新知識。

而且從國內外教育機構開辦人工智能教育的實踐來看,所謂的K12人的人工智能教育,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人工智能課程,而是覆蓋面更廣、普適性更強的計算機科學。其中,有幾個嚴重的問題需要解決:

第壹,教育不平等的問題。目前AI專業師資匱乏,教材昂貴。如何保證偏遠地區孩子AI教育的公平性,是壹個難題。

第二,專業化和標準化。在美國,兒童STEAM教育和計算機教育正在迅速接近標準化。例如,CSTA建立於美國。雖然STEAM教育在國內已經引入,但是還缺乏相關的標準和規則。如何防止教育企業亂象,保證相關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素質,也是壹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三,教育產品的問題。目前國內大部分AI教育還停留在理論階段,尤其是中小學階段。專門針對教育的編程產品很少,大部分老師只是按部就班的進行壹些理論教育。學生自己很少參與,實踐內容多為演示。對於人工智能這樣壹個以實踐為導向的學科,似乎很難培養出真正的“人才”。

所以,知道了這壹點,老師要做的就是不要抗拒技術,最好不要早適應技術,晚適應技術。我們最應該做的是積極擁抱甚至引導技術。

面對人工智能的挑戰,教師應該主動適應信息技術的變化,認真反思和評價那些“機器除了人類什麽都沒有”的能力,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把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轉化為傳統教育的機遇。教師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幫助學生設計科學、合適的學習方案,進行個性化學習。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也可以作為老師的有力助手。

  • 上一篇:用c語言編程 1創建圖的鄰接矩陣和鄰接表 2驗證圖的深度優先、廣度優先遍歷算法 3驗證最短路徑
  • 下一篇: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學地址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