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各種速度的獲取和用途

各種速度的獲取和用途

不同種類速度的求取方法不同,用途也各不相同。對於成功的地震勘探而言,需要正確地測定和使用各種速度參數。

1.地震波速度的獲取

獲得地震波速度可以有兩種途徑,壹種是直接測量;壹種是間接確定,即根據地面觀測得到的反射波時距曲線計算得到。

1)地震波速度的直接測量

地震波速度的直接測量是指在井中、露頭上、坑道中或標本上直接測量地震波穿過巖石的傳播速度。它包括如下幾種方法。

A.地震速度測井。在井中利用地震波直接測量平均速度和層速度的方法稱為地震速度測井。

在近井口的地表激發,將耐高溫、高壓且絕緣程度很好的測井檢波器放在井中不同深度處進行接收,利用地震記錄儀器記錄下所觀測到的直達波,讀取直達波的初至時間及相應的觀測深度,可以組成透射波時距曲線,稱為垂直時距曲線。將檢波器放置深度以上的介質認為是均勻介質,就可以根據下列公式計算平均速度

地震波場與地震勘探

式中:z為檢波器的沈放深度;t為直達波的垂直時間。根據不同深度處檢波器接收到的直達波求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組成與深度的關系曲線 、與傳播時間的關系曲線 ,還要繪制 與反射波時間t的關系曲線(見圖5-1-3)。

利用層狀介質模型,根據所測得的直達波垂直時距曲線,把剖面剖分成許多相對均勻的層,用折線去逼近測得的實際垂直時距曲線,它的每壹段有壹個不變的層速度(見圖5-1-3),層速度計算公式為

地震波場與地震勘探

式中:Δzk和Δtk為各分層的地層厚度和波的傳播時間。

由於不允許在井口處放炮,壹般實際測量時,將震源布置在距井口幾十米乃至幾百米處,這段距離叫井源距,用d表示,如圖5-1-2所示。

按圖所示情況,井中檢波器觀測的直達波傳播時間並非垂直時間,需將觀測時間tg轉換為垂直時間t,即

地震波場與地震勘探

地震測井只利用觀測到的直達波的初至時間,後面將要介紹的垂直地震剖面法是常規地震測井的發展,它不僅利用直達波的初至時間,還利用所有初至波、續至波的波形和達到時間。

B.聲波速度測井(連續速度測井)。地震速度測井因激發的地震波波長較長及測點間距較大(幾十米到幾百米)而不能細致地劃分巖層獲得詳細層速度信息。為了較詳細地劃分巖層獲得連續變化的速度剖面,可以采取連續測井方法,亦稱作聲波速度測井方法。

圖5-1-2 地震測井示意圖

圖5-1-3 地震測井垂直時距曲線及解釋結果圖

如圖5-1-4所示,井中測井儀包含有超聲波脈沖發生器和壹對接收器,兩個接收器相距0.5 m或1 m。發生器發射的超聲波經過泥漿以臨界角入射到井壁,並沿井壁地層滑行,再以臨界角穿過泥漿傳到接收器,其傳播時間分別是:

地震波場與地震勘探

式中:v1 為泥漿中波傳播的速度;v2 為在地層中波傳播的速度,a為臨界角入射時波在泥漿部分傳播的路徑。t2 與t1 之差是波在兩個接收器之間地層段傳播的時間差,當兩個接收器之間的距離為1m時,即

地震波場與地震勘探

其單位是(μs/m)。

圖5-1-4 聲波測井儀示意圖

圖5-1-5 聲波測井時差曲線圖

地面地震儀器記錄下連續變化的時差曲線Δt (H)如圖5-1-5所示。

根據聲波測井時差曲線,由1/Δt×106=v便可獲得層速度,單位為(m·s-1)。

如果將聲波測井時差曲線按每米的微秒時間累計起來,也就是數學上進行積分運算,即可求得深度H上的垂直傳播時間:

地震波場與地震勘探

進而可得到平均速度,即

地震波場與地震勘探

C.在露頭或標本上測定地震波速度。在地表或坑道的露頭中測量巖石的速度廣泛采用動態脈沖法,即用敲擊或小炸藥包爆炸(也可以用聲波發生器)激發地震波(或聲波),在小的測線上進行觀測,測定地震波的傳播時間,根據時距曲線計算相應波的速度。

用超聲波測速儀直接測量地震波經過任意形狀標本的傳播時間也可以測定地震波速度。如果標本足夠長,則可以在標本的平坦表面布置測線,對比、追蹤接收到的地震波,精確地測定它的速度。如果標本較小,則在標本的兩端面上分別安置發射器和接收器測量初至波到達時間,根據該時間測定地震波速度。

在露頭或標本上測定地震波速度的壹個缺點是難以保證測得的地震波速度與在原始地下高溫高壓條件下的地震波速度壹樣。

2)地震波速度的間接確定

直接在巖石自然埋藏條件下測量得到的地震波速度結果最為精確,但是這種觀測的數量極其有限,無法滿足地震勘探的要求。大量對地震波速度的測定是對反射波觀測資料通過計算得到的。所使用的方法大多在前面資料處理中做了介紹,這裏簡單地將它們小結壹下。

速度分析可以得到疊加速度,它是地震資料數字處理中利用地震波時距關系所能得到的唯壹壹種速度。在水平層狀介質假設下,疊加速度就是均方根速度。在傾斜界面情況下,疊加速度是等效速度,等效速度經過傾角校正也可以得到均方根速度。進壹步利用上壹章介紹的迪克斯公式(4-5-7)式可以由均方根速度求取層速度和平均速度。這是地震波速度間接確定的最常用方法。

波阻抗反演能夠得到波阻抗的地下分布,波阻抗是地層速度與密度的乘積,如果能用其他方法(如密度測井或重力資料反演等)得到密度的地下分布,則可以求出層速度的地下分布。

層析速度反演是最精細的求取速度方法,利用這壹方法可以得到真速度的地下分布。

2.地震波速度的用途和圖示

疊加速度和均方根速度主要用於資料處理中的水平疊加處理,其誤差應達到10%以下。均方根速度也可以用於偏移處理,要求的精度更高,最大允許誤差是5%。疊前深度偏移使用的速度參數壹般是層速度。

平均速度由於是在小炮檢距下最為精確的綜合速度,所以主要用於作時深轉換,其誤差範圍也要求較高,達5%。

層速度和真速度主要用於巖性解釋,包括識別巖性,如測定地層中砂巖和頁巖的比例,確定孔隙度、流體成分等地層的物性甚至直接找油氣。這時候,要求的精度非常高,誤差不能大於2%。

為了更好地利用速度資料,需要將壹條測線上測定的速度資料綜合起來。為此要進行統計處理,主要的措施是對資料作平滑處理,壹般分為總體平滑和局部平滑。前者用最小平方法以冪函數逼近全部原始資料,後者只用觀測點附近的資料以低冪的代數多項式逼近速度值。

速度資料的研究結果可以表示為下列圖件:

A.平均速度的 曲線(圖5-1-6a)和層速度曲線。 曲線反映了地層速度橫向變化不大時在壹定區域內在垂直方向上平均速度的分布。繪制這些圖件時,要把工區內用各種手段(地震測井、由時距曲線計算的、由數據處理求得的速度譜等)得到的全部資料綜合在壹起,綜合時要根據結果的可靠程度進行加權平均,加權平均的結果就是平均速度的 曲線。然後由平均速度曲線求得層速度曲線,其過程與地震測井結果的作圖相類似。

B.速度水平曲線圖。這是對壹定層位的平均速度、疊加速度或層速度沿測線平滑後得到的 ,vα(x),vi(x)曲線圖。根據這樣的資料可以研究由構造和巖性因素產生的速度水平梯度。

C.速度展開圖 ,vα(x,t0),vi(x,t0)。這些圖件是在時間剖面或深度剖面的平面上對經過平滑的速度計算的,結果用相同速度的等值線表示,這種圖明顯地表示出速度的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見圖5-1-6b。

圖5-1-6 速度結果顯示圖

a.某些測線段上的 曲線:1—樁號0~26;2—樁號26~50;

3—樁號50~67;4—樁號67~95。b.速度展開圖

D.速度平面圖 ,vα(x,y),vi(x,y)。它們表示平均速度、疊加速度、層速度在面積上的分布,當然只代表壹定的地震層位或某個深度或t0 截面,圖上的數據是從各個測線的速度水平曲線圖讀取來的。

  • 上一篇:SQLSERVER 增刪改語句是如何寫的?常用的都有那些函數,具體用法簡單描述下!
  • 下一篇:抗擊疫情主題演講稿600字2022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