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馬尾船政創造了哪些輝煌?

馬尾船政創造了哪些輝煌?

馬尾船政學堂是中國第壹所近代海軍學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禎的主持下於1866年在福州設立。初建時稱為“求是堂藝局”,為求人才沈葆禎主持了求是堂藝局的首次錄取考試,親自為考試制定、批閱試卷,求是堂藝局首次錄取考試的第壹名考生就是後來成為北洋水師學堂教習的嚴復。1867年馬尾造船廠建成後搬遷至馬尾遂改名為船政學堂,分為前後兩學堂。前學堂為制造學堂,又稱“法語學堂”。目的是培育船舶制造和設計人才,主設有造船專業。開設有法語、基礎數學、解析幾何、微積分、物理、機械學、船體制造、蒸汽機制造等課程。優等生後被派往法國學習深造。後學堂為駕駛學堂,亦稱“英語學堂”。旨在培養海上航行駕駛人員和海軍船長,主要專業為駕駛專業,以後增設了輪機專業。下設英語、地理、 航海天文、 航海理論學等課程, 學習優異者選送英國留學。學生稱為藝童,堂長稱為監督。同年為了培養工程繪圖人才在前學堂內又附設了繪事院。1868年沈葆禎為了培養技術工人又在前學堂內增設壹所技工學校——藝圃,藝圃的藝徒半天上課半天學習,學習期限3年,畢業後擇其優者隨前學堂學生赴法國各大船廠實習,其余分配於船政各廠。

船政學堂的學風極為嚴謹,在教學中十分註重理論聯系實際,前學堂的學生到各船廠實習,而後學堂的學生則上練船實習,船政為此專門制造和購買了數艘練船。1871年船政學生(其中包括劉步蟾、嚴復、方伯謙、林泰曾等)駕駛練船“建威”完成了北起遼東南至新加坡的遠洋訓練。1877年船政首此派出留學生赴英、法等國學習。在沈葆禎的苦心孤詣下船政學堂培養出了中國的第壹批近代海軍軍官和第壹批工程技術人才,由船政畢業的學生成為了中國近代海軍和近代工業的骨幹中堅,李鴻章曾盛贊馬尾船政學堂為“開山之祖”,作為中國近代海軍搖籃的馬尾船政學堂將永遠彪炳史冊。

學堂畢業生歷史名人

由船政學堂畢業的部分歷史名人:

前學堂: 魏翰(造船專家、民國時任海軍造船總監、福州船政局長)。

後學堂: 劉步蟾;鄧世昌;嚴復;羅豐祿;林永升;林泰曾;葉祖珪;薩鎮冰;詹天佑。

蒼蒼鼓山,泱泱閩水。依山傍水的福州馬尾是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和近代海軍的搖籃。

福州船政文化

1842年,西方列強炮火轟開了福州大門。壹個多世紀以來,面對血與火的洗煉,福州人沈思、探索、追求、吶喊、拼搏。

1866年(清同治五年),閩浙總督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了福建船政,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建船廠、造兵艦、制飛機、辦學堂、引人才、派學童出洋留學等壹系列“富國強兵”活動,培養和造就了壹批優秀的中國近代工業技術人才和傑出的海軍將士。他們曾先後活躍在近代中國的軍事、文化、科技、外交、經濟等各個領域,緊跟當時世界先進國家的步伐,推動了中國造船、電燈、電信、鐵路交通、飛機制造等近代工業的誕生與發展。他們引進西方先進科技,傳播中西文化,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他們直面強敵,談判桌上據理力爭,疆場上浴血奮戰,慷慨捐軀。林則徐、嚴復、詹天佑、鄧世昌等壹代民族精英和愛國誌士第壹次讓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氣、智慧和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雖因時代局限,福州馬尾福建船政的輝煌只延續了40多年。但在歷史的彈指揮間,卻展現了近代中國先進科技、高等教育、工業制造、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等豐碩成果,孕育了諸多仁人誌士及其先進思想,折射出中華民族特有的礪誌進取、虛心好學、博采眾長、勇於創新、忠心報國的傳統文化神韻,為此,我們將之稱為“船政文化”。它是福州人民涵泳百年不懈的歷史驕傲,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今天挖掘、整理、研究船政文化,發揚光大船政文化精華,營造再掀閩江開放潮、推動福州大發展的良好文化氛圍,有著深遠的意義。

  • 上一篇:我對我的妻子感到非常難過和失望。
  • 下一篇:IO口模式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