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有哪些溫州的歷史數學名人

有哪些溫州的歷史數學名人

姜立夫

(1890—1978,中央研究院院士),浙江平陽(現溫州蒼南縣)人。他1910年以庚子賠款赴美國入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數學,1915年獲學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34年到德國漢堡大學進修,1935—1936年又轉德國哥廷根大學作訪問研究。先後擔任南開大學,廈門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和中山大學數學教授,曾任“新中國數學會”會長(1940),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所長(1947),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2]。他專長用代數和分析方法來處理幾何問題,特別在“圓素幾何與矩陣理論方面”有精深研究。在數學教育方面,他1920年回國壹人創辦了南開大學算學系並任第壹任系主任,培養了如劉晉年,陳省身,江澤涵,申又棖,吳大任和廖山濤等壹批國內外著名的數學家[3]。培育高質量數學人才,是姜立夫的突出成就之壹。在科研和教學之外,他還兼顧中國數學隊伍的組織工作,如領導“新中國數學會”,籌建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積極聯系推薦青年數學學者出國深造等。此外,他還擔任數學名詞審查委員會主席(1923),為中、英、德、日對應的數學名詞的審定,出版《算學名詞匯編》(1938)作出貢獻。關於姜立夫在現代中國數學界的地位和影響,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教授說:“在許多年的時間裏,姜先生是中國數學界最主要的領袖①。蘇步青院士評說:“他對中國現代數學事業功勞重大,影響至深,沒有他,中國數學面貌將會是另壹個樣子”。[3]

①陳省身.在姜立夫教授誕辰10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南開校友通訊,第壹期(1990)。

蘇步青

(1902—2003,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平陽(現溫州平陽縣)人。1920年進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電機系學習,1923年入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深造,1927年直接升入該校當研究生,1931年獲理學博士學位。他先後擔任浙江大學(1931)和復旦大學(1952)數學教授,創辦了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並任所長多年,曾任復旦大學校長(1980)和名譽校長(1983)。並且,是中國有史以來第壹份數學雜誌《中國數學會學報》的總編輯(1936),創辦了國際性數學雜誌《數學年刊》任第壹任主編(1980),先後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和中國科學院院士(1955,當時稱學部委員,1994年改為院士)[2]。蘇步青在微分幾何和計算幾何領域成就卓著,特別是專長仿射微分幾何,射影微分幾何和壹般空間微分幾何。他創立的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在國內外均具廣泛影響。自1927年以來,他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10多部。蘇步青是壹位傑出的數學教育家,1931年從日本回國後,擔任了浙江大學數學系主任。除了和陳建功教授壹起開設了多門近代數學的基礎課程以外,還在中國首創開設數學討論班,先後培養了張素誠,熊全治,方德植,白正國,楊忠道,谷超豪和胡和生等壹批卓有成就的數學家。蘇步青熱心數學學術交流和普及工作,著有《談談如何學習數學》等科普冊子。自1952年以後長期擔任上海市數學會理事長,並任中國數學會副理事,1983年選為名譽理事長,多次組織上海和全國性的數學競賽活動。他還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曾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參議委員會主任和第7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對於蘇步青的成就和影響,1934年德國著名數學家布拉希克(W.Blaschke)就曾評價認為:“蘇步青是東方第壹個幾何學家!”,1976年美國數學代表團在訪問中國後總結指出:浙江大學曾建立了“以蘇步青為首的中國微分幾何學派”。1987年,在慶賀他85歲壽辰和執教60周年的科學報告會上,他的學生谷超豪教授說:“蘇老是國際上公認的幾何學權威,他對仿射微分幾何和射影微分幾何的高水平工作,至今在國際數學界占有無可爭辯的地位。蘇老對我國數學學科的建設建立了功勛,他在浙大、復旦為創建國內外有影響的學科,嘔心瀝血。他為我國文教事業的改革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3]“他是我國現代數學的奠基人之壹”。[4]

柯召

(1910—2003,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溫嶺(1937,1954-1957,1958-1962溫州專區溫嶺縣,現臺州溫嶺縣)人。1926年考上廈門大學預科,1928年升入該校數學系,1931年轉學清華大學算學系,1933年畢業,1935年以庚子賠款公費留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1937年獲博士學位。先後任南開大學數學系助教,四川大學和重慶大學數學教授,重慶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1949—1950),四川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1953),校長。曾任《四川大學學報》主編和《數學年刊》副主編。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柯召是數論專家,在數論,組合論和代數等領域有傑出成就。1937年以來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上百篇,出版專著3部。1940年擔任四川大學數學系主任後,重視教師科研工作和學生能力的培養,發起創辦有老師和同學***同參加的數學專題研究課。他提倡開展應用數學研究,推動了四川大學的泛函分析與控制論,偏微分方程和計算數學學科建設的快速發展。並且,親自與中青年教師壹道參加數學的應用與普及工作。柯召的貢獻和影響不限於四川,他為中國的數學發展作過大量工作,1983年被推舉為中國數學會名譽理事長。1990年,美國數學家斯托勒(J.A.Stoane)對柯召成果的評價是:“很驚異中國人那麽早就己作出了巨大的成就”,還說“關於二次型的大作,棒極了!”。在四川大學的校史上則記載,柯召發起的專題研究課“造就了壹批在數學上銳進不已的人才”[5]

徐賢修

(1912—2002,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浙江永嘉(現溫州永嘉縣)人。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1946年赴美國就讀布朗大學,1948年獲應用數學博士學位,1949年在普林斯頓文學研究院壹年,暑期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後,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他先後受聘任美國普渡大學工程科學教授,伊利諾理工學院應用數學講座教授,普渡大學航空系教授,以及臺灣大學,清華大學(新竹)和交通大學(新竹)兼任教授。徐賢修是壹位應用型學者,他1973壹1980年主管臺灣的“國家科學委員會”,1979—1989年任“工業研究院”董事長,建議設立了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為臺灣的現代科技和工業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同時,他1961年為新竹清華大學創辦數學系,1962年起每年舉辦暑期數學研討會,1970—1975年任新竹清華大學校長。他積極推動臺灣數學教育,使大學的水平和規模取得迅速發展。鑒於徐賢修1955—1963年以及1968—1978年兩度為普渡大學作出突出貢獻,1980年普渡大學頒授他傑出貢獻獎,1993年又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同時,由於他對臺灣的科技和教育所作出的特殊貢獻,1989年臺灣當局還頒給他景星獎章。[6]

項黼宸

(1916—1990,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浙江瑞安(現溫州瑞安市)人。1944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1944—1946年任浙江大學數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後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研究,1970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1947年起任臺灣大學數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並曾任系主任以及臺灣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所長。項黼宸專長分析數學,成果累累,著述豐富。特別是,在富裏埃級數和泛函分析的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他在數學教學方面對學生諄諄善誘,誨人不倦,成績卓著。曾先後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日本仙臺東北大學,馬來西亞大學,新加坡南洋大學和荷蘭的荷蘭大學任教數學,還曾兼任臺灣的東吳大學和淡江大學數學教授,可謂桃李滿天下。為表彰他的傑出成就,1958—1968年榮獲臺灣第壹屆中山獎和臺灣當局教育部的第壹屆著作獎。②

②蔡韻簫 項黼宸教授 臺灣大學數學系資料,No.272(2002).

楊忠道

(1923— ,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浙江平陽(現溫州蒼南縣)人。1946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1948年任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助理員,1949年進美國杜倫大學學習,1954年獲數學博士學位,同年去伊利諾大學攻讀博士後,1954年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作訪問研究。長期擔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數學教授,曾兼任數學系研究生部主任4年,數學系主任5年,196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楊忠道專長代數拓撲和拓撲變換群。主要成就有建立了拓撲學中的“楊忠道定理”,證明了代松(F.J.Dyson)猜測和最後解決了布拉希克(W.Blaschke)猜測等,還曾與眾多國外著名數學家合作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先後發表學術論文上百篇和出版拓撲學方面的著作多部。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任教35年,培養了壹批數學人才,如擔任馬薩諸塞大學數學系主任多年的拉利·馬文(larryMawn)即出自他的門下。[7]自1989年以來,他多次回國講學,為中國培養現代數學人才作出貢獻。

谷超豪

(1926—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溫州(現溫州鹿城區)人。194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1957年赴前蘇聯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進修,1959年獲物理壹數學科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3]。先後任教浙江大學數學系(1948)和復旦大學數學系(1952),曾任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研究生院院長和副校長,中國科技大學校長(1988)和溫州大學校長(1999)。他的研究領域遍及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和數學物理。在無限連續變換擬群,雙曲型方程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以及規範場的數學結構方面取得國際數學界矚目的成就。自1951年以來,發表論文壹百余篇,專著多部。為表彰他在科學研究上的突出成就,2003年上海市授予他第壹屆科技功臣稱號。他帶領的偏微分方程課題組現已發展成為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研究室,同時培養了新壹代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數學家。曾任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和上海數學會理事長。他先後應邀訪問美國,墨西哥,西德,法國,意大利,日本,英國,蘇聯,保加利亞等國進行學術交流,並在國內許多大學和臺灣講學。他的博士論文《論變換擬群的某些通性及其在微分幾何中的應用》,評述人認為是“繼近代最有名的微分幾何大師嘉當(E.Cartan)之後,在這壹領域裏第壹個做出了有實質性發展和推進的”工作。著名美國數學家弗裏特裏克斯(Friedrichs)評價:“谷超豪的工作實現了他想把正對稱方程進壹步用於混合型方程的夙願”。谷超豪的卓越成就飲譽國內外。

項武忠

(1935— ,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浙江樂清(現溫州樂清市)人。1953年入臺灣大學數學系學習,1957年獲學士學位,1962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1989年當選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先後任美國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數學教授,以及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和德國波恩大學訪問教授。1982—1985年曾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主任③。項武忠是著名拓撲學家,在低維拓撲學方面多有建樹,成就卓著。由於他在拓撲學研究方面不斷取得突出成果,1970年和1983年曾兩次被邀請在法國尼斯和波蘭華沙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鐘和1小時的邀請報告。可見,他的成就享譽國際數學界。他還是美國出版的國際性期刊《數學年刊》等多份學術雜誌的編輯委員。

③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資料(2004)。

姜伯駒

(1937—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平陽(現溫州蒼南縣,出生於天津)人,著名數學家姜立夫之子。1953年進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學習,1978—1979年為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訪問學者,1980壹1981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磯分校講學,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士,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他自1957年起壹直任職北京大學,1985—1992年兼任南開數學研究所副所長,1995—1998年任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第壹任院長,1989—1997年擔任北京數學會理事長[註6]。姜伯駒主攻拓撲學,在不動點理論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由於他的壹系列卓越成就,曾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多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等獎項。特別是,還曾獲第壹屆陳省身數學獎(1988)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1996)。姜伯駒以發展中國的數學事業為己任,總是把教學和指導研究生工作放在第壹位,講課精益求精,多年來主持數學教改小組積極參與數學教育改革。他熱心數學普及工作,積極參與中學生數學競賽和數學講座,還出版多冊科普數學著作,在青少年中產生很大影響。

李邦河

(1942—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樂清(現溫州樂清市)人。1965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數學系,同年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曾擔任該所基礎數學研究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2003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李邦河的研究領域相當廣泛,在微分拓撲,低維拓撲,偏微分方程,廣義函數,非標準分析,以及代數幾何和代數機械化諸方向均取得重要成果或重大突破。先後發表研究論文90余篇。例如,在偏微分方程解的定性研究中,他否定了俄國科學院院士奧列尼克關於間斷線條數可數的論斷,解答了美國科學院院士拉克斯和格利姆關於通有性和分片解析性的三個猜想。前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伊萬諾夫對他在非標準分析用於廣義函數方面的工作曾評說:“對廣義函數的乘法,以前只在很少的情況下成功,李邦河運用非標準分析得到了壹系列結果”。他關於微分拓撲的工作曾獲第二屆陳省身數學獎(1989),他的許多研究結果被國內外學者所引用,在國際上產生了較大影響。在20世紀,溫州曾孕育了眾多著名數學家。為了發揚溫州重視數學基礎教育傳統,在21世紀培育出更多數學英才,溫州市於2002年創立了旨在培養青少年新苗的“數學家搖籃工程。”相信在這壹數學史上不多見的創新舉措下,溫州在造就數學人才方面將再創輝煌,為在21世紀把中國建為數學大國做出貢獻!

  • 上一篇:《程序員那麽可愛》即將定檔,日常生活中程序員的壹天是如何度過的?
  • 下一篇:機器雕刻電路板的過程,是怎麽樣的舒服體驗?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