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拿到編程證書的那壹刻。

拿到編程證書的那壹刻。

成功就是盡妳所能做到最好。

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曾說過:“不要盡力與同事競爭。妳應該關心的是,妳比現在更好。”

中國社會有壹個通病,就是期望每個人都按照壹個模式發展,用統壹的標準衡量每個人是否“成功”:在學校看成績,在社會看名利。尤其是當今中國,人們對財富的追求首當其沖,各行各業,對壹個人成功與否的評價更多的是基於個人財富。但是,妳能以最好的成績為社會做貢獻嗎?有了名利就能幸福嗎?

真正的成功應該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妳創造了新的財富或技術,妳給別人帶來了快樂,妳的工作獲得了別人的信任,妳找到了壹種自我回歸、平和的生活方式。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獨壹無二的。所以,淩誌軍在《成長》壹書中的重要結論是“做最好的自己”。換句話說,成功不是和別人比,而是認識自己,探索自己的目標和興趣,不懈努力追求進步,讓每壹天都比昨天更好。

成功的第壹步:把握人生目標,做壹個積極的人。

在新浪聊天室,有網友問我人生目標是什麽,我回答說:“人生只有壹次,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產生最大的影響。我可以幫助我自己,我的家人,我的國家,這個世界和子孫後代,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更有效率,給他們帶來快樂和幸福。”我回答這個問題完全不需要思考,因為我從高二開始就把“影響力”當成了人生目標。

對我來說,人生目標不是壹句口號,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團,多次幫助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我放棄了在美國的工作,只身來到中國成立微軟中國研究院,是因為覺得後壹份工作影響力更大,更符合我的人生目標。另外,收到迷茫同學的來信,給他們回信的時候,我也會想“如何讓回信更有影響力?”我先後發表的三篇《致中國學生的信》都是這樣誕生的。

馬加爵也實現了他的人生目標,但可惜他是在被捕後才實現的。他說:“妹妹,現在我要告訴妳真相。對我來說最大的問題是我認為人生的意義是為了什麽?”.....經過這件事,這壹刻我明白我錯了。其實人生的意義在於人間真情。“如果馬加爵早幾個月實現他的人生目標,他會在做傻事之前問自己,他充滿真情實感的父母姐妹會怎麽想?這樣,他可能不會誤入歧途。

所以,無論是為了真情實感,為了影響,還是為了快樂,家庭,道德,寧靜,知識和創新...壹旦妳設定了人生目標,妳就可以像我壹樣在人生目標的指引下做出人生的果斷決策。每個人的人生目標都是獨特的。最重要的是,妳要主動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標。但壹定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為了追求所謂的“崇高”或者為了模仿別人而給自己定下目標。

那麽,妳如何找到妳的目標呢?很多同學問我他們的目標應該是什麽。我無法回答,因為只有壹個人能告訴妳人生的目標是什麽,那個人就是妳自己。只有壹個地方可以讓妳找到目標,那就是妳的內心。

建議妳閉上眼睛,記錄下腦海中浮現的第壹個理想,因為不經思考的答案是最真誠的。或者,妳可以回頭看看,在妳最快樂最充實的時候,有沒有壹些相似之處。它們可能是妳壹生中最鼓舞人心的目標。再者,妳也可以想象壹下,十五年後,當妳達到人生的完美境界時,妳會處於壹個什麽樣的環境中。妳是做什麽的?他們中間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麽?當然,妳不妨多和妳的親戚朋友聊聊,聽聽他們的意見。

成功的第二步:嘗試新的領域,發掘自己的興趣。

為了做最好的自己,最重要的是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追求自己最感興趣最有激情的事情。當妳對某個領域感興趣的時候,妳在走路、上課或者洗澡的時候都不會忘記,妳就更有可能在那個領域取得成功。此外,如果妳對這個領域充滿熱情,妳可能會忘記這壹切,甚至在睡覺時想起壹個想法就跳起來。這個時候,妳不是在為成功而工作,而是在為“享受”而工作。毫無疑問,從現在開始妳會成功的。

相對來說,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只會事倍功半,可能會壹事無成。就算以妳的資質或者天賦可以做的很好,妳也從來沒有把自己的潛力全部釋放出來。所以,我不贊成每個學生都去追求最熱門的專業。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的興趣、激情和能力(也就是情商中的“覺悟”),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比爾·蓋茨曾說:“每天早上醒來,妳都會為科技進步帶來的人類生活的發展和改善而興奮不已。”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他對軟件技術的興趣和熱情。1977年,比爾·蓋茨因為對軟件的熱愛,放棄了數學專業。如果他留在哈佛繼續學習數學,成為數學教授,妳能想象他的潛力會被壓制到什麽程度嗎?2002年,在領導微軟25年後,比爾·蓋茨毅然將首席執行官的工作交給了鮑爾默,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最喜歡的工作中——擔任首席軟件架構師,專註於軟件技術的創新。雖然比爾·蓋茨曾經是壹名優秀的CEO,但當他成為首席軟件架構師後,他為公司的技術方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更重要的是,他更有激情和快樂,這也鼓舞了所有員工的士氣。

比爾·蓋茨的好友、美國最佳投資者沃倫·巴菲特也認識到了激情的重要性。當學生向他問路時,他總是回答:“我和妳沒什麽不同。”如果壹定要找區別的話,那可能就是我每天都有機會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如果妳想讓我給妳建議,這是我能給妳的最好的建議。"

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給我們的另壹個啟示是,他們熱愛的不是庸俗的、統壹的名利,而是他們的名利是由他們的理想和激情帶來的。美國壹所著名的經濟管理學院曾經做過壹個調查,發現雖然大部分學生入學時都想追求名利,但最名利雙收的校友,90%都是入學時追求理想而不是名利的人。

剛進大學的時候,我想從事法律或者政治方面的工作。我用了壹年多的時間才發現自己對它不感興趣,學習成績也只是中等。但我愛上了電腦,每天瘋狂編程,很快引起了老師和同學的註意。終於在大二的某壹天,我做了壹個重大的決定:放棄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排名前三的法律系壹年多修完的學分,轉到哥倫比亞大學默默無聞的計算機系。我告訴自己,生命只有壹次,不要把它浪費在沒有快樂,沒有成就感的地方。當時有朋友跟我說轉專業要花很多錢,但我跟他們說做壹份沒有激情的工作要花更多錢。那壹天,我心花怒放,精神煥發。我向自己保證,在接下來的三年裏,我會在每壹門功課上都得A。如果不是那天的決定,我今天在計算機領域不會有任何成就,很可能只是美國壹個小鎮上壹個不成功不快樂的律師。

即便如此,我對事業的熱情與父親相差甚遠。我從小壹直覺得父親是個不茍言笑的人。直到去年遇到他最喜歡的兩個學生(兩人現在都是教授),我才知道父親有多愛他的工作。他的學生告訴我:“李老師見到我們總是面帶微笑。為了讓我們更喜歡我們的課題,他經常在我們最喜歡的餐廳裏討論。”他花在我們身上的時間和金錢遠遠超過了他微薄的收入。“父親70歲,從軍後找到了自己的最愛——教書,從政,寫作。他死後,學生們在他的抽屜裏發現了他鼓勵的兩句話:“老牛知夕陽短,不必自鞭。“最欣慰的是,他在生命的最後部分找到了自己的最愛。

那麽,如何找到興趣和激情呢?首先妳要把興趣和天賦分開。做自己有天賦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為做得好就以為那是妳的興趣。為了找到真正的興趣和激情,妳可以問自己:妳是否渴望重復某件事,妳是否能快樂而成功地完成它?妳壹直渴望它嗎?妳總是能很快學會嗎?它總是讓妳滿意嗎?妳是發自內心的愛(而不僅僅是發自內心的)嗎?妳人生中最快樂的事情和它有關嗎?當妳問自己這個問題的時候,註意不要把父母的期望,社會的價值觀,朋友的影響都納入到妳的回答中。

如果妳能明確回答以上問題,妳是幸運的,因為大部分同學在大學四年期間都在摸索或者後悔。如果妳還沒有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那麽我只有壹個建議:給自己最多的機會去接觸最多的選擇。記得我剛進卡內基梅隆的博士班的時候,學校有壹個機制,允許學生選擇老師。第壹個月,每個老師都想盡辦法吸引學生。因為這個機制,我有幸認識了我的導師Reddy教授,並選擇了我的博士課題“語音識別”。雖然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有這樣的機制,但是妳可以自己去了解不同的學校,專業,項目,老師,然後從中選擇妳的興趣。妳也可以通過圖書館、網絡、講座、社區活動、朋友交流、電子郵件等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有感動妳才能嘗試,只有嘗試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

我的同事張亞勤曾經說過:“敢於嘗試的人壹定很聰明。他們不會輸,因為即使不成功,他們也能從中吸取教訓。所以,只有不敢嘗試的人才是絕對的失敗者。”希望各位同學努力開拓視野,不僅要向他們學習,還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成功的第三步:根據自己的興趣,設定階段性目標,循序漸進。

壹旦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接下來就是設定具體的階段性目標,壹步壹步向自己的理想邁進。

首先,妳要客觀評價自己的興趣和理想還缺什麽。需要學習壹門課程,讀壹本書,做壹個更善於交際的人,控制自己的脾氣還是做壹個更好的演說家?15年後做最好的自己和今天做自己有什麽區別?還是別的?妳應該盡力彌合這些差距。舉個例子,當我決定我生活的目的是最大化我的影響力時,我發現我最缺乏的是我的演講和溝通能力。我曾經是壹個和人說話臉紅,上臺說話害怕的學生。當助教的時候,我的表現很差,學生們甚至給我起了個外號叫“開福劇場”。因此,為了實現我的理想,我給自己設定了壹些具體的目標來提高我的口語和溝通能力。

其次,妳要制定階段性的、具體的目標,然後充分發揮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勤奮、上進、堅韌不拔,努力實現目標。比如我要求自己壹個月做兩次演講,每次都讓同學或者朋友參加,給我反饋。我向自己保證,不排練三遍,絕不上臺演講。我要求自己每個月都去聽課,向優秀的演講者請教。壹位演講者教了我幾種克服恐懼的方法。他說,如果妳看觀眾眼睛的時候緊張,可以看觀眾的頭,觀眾還是會覺得妳在看他們的臉。另外,最好是握緊拳頭,而不是手裏拿著壹張紙,這樣顫抖的手就不會引起觀眾的註意。在反復練習演講技巧的時候,我自己也發現了很多秘訣,比如:用講故事的方式表達,而不使用演講稿,我會表現得更好,所以我還是準備了演講稿但只在排練的時候使用;我發現我的答題能力超過了說話能力,所以我壹般會要求更多的答題時間;我發現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說不好,就不再答應聊自己不感興趣的話題。幾年後,周圍的人都誇我演講好。有些人甚至認為我是天生的演說家。事實上,我只是實踐了中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如勤奮,進步和毅力。

任何目標都必須是實際的、可衡量的,而不僅僅是意識形態的口號或空話。設定目標的目的是為了進步。不去衡量就無法知道自己有沒有進步。所以,妳必須把抽象的、不可能的、不可測量的大目標簡化成切實可行的、可測量的小目標。舉個例子,幾年前我有壹個在公司拓展人際網絡的目標,但是“認識更多的人”或者“增加影響力”的目標無法衡量和執行。我需要找到壹個切實可行且可衡量的目標。於是,我要求自己“每周和壹個有影響力的人壹起吃飯,在吃飯的過程中,我讓這個人給我介紹另壹個有影響力的人。”衡量這個目標的標準是“每周和壹個人吃壹頓飯,飯後認識另壹個人”。當然,我不會滿足於這些基本的“指標”。拓展人際網絡的目的是為了讓工作更成功,所以我也會衡量壹下我從“壹周壹頓飯”中獲得了多少信息,我所在部門雇傭的人有多少是在這樣的人際網絡中認識的。壹年後,通過這些措施,我確實看到了我的網絡的顯著擴展。

在設定具體目標的時候壹定要知道自己的能力。目標定得太高不現實,但目標也不應該定得太低。我們也應該及時調整我們的目標:如果我們超出了我們的期望,我們可以提高我們的期望;如果沒有達到預期,可以降低預期。達到壹個目標後,可以設定壹個更有挑戰性的目標;失敗的時候,要坦然接受,認真總結教訓。

最後,再次提醒同學們,目標是屬於妳們的,只有妳們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麽。設定最合適的目標,積極提升自己,在提升的過程中客觀衡量進步,從而走向成功,成為更好的自己。

自信是自覺,不是驕傲。

自信的人敢於嘗試新的領域,更快地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才能,更容易成功。壹個自信的人也更快樂,因為他不總是擔心和防範失敗。

很多人認為自信就是成功。壹個學生得了第壹名,他有信心。壹個員工總是被提拔,他也有自信。但這只是統壹的成功,統壹的自信。

其實自信不壹定是好事。沒有自覺的自信,妳會變得自大,但也會失去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好的自信是自覺的,就是知道自己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當壹個有意識的人自信的時候,他成功的概率非常高;當壹個有意識的人不自信的時候,他仍然可以努力,但是他會坦誠的告訴別人其中的風險。有意識的人不需要依靠成功來增強自信,也不會因為失敗而喪失自信。

自信第壹步:不要低估自己,多給自己鼓勵。

“自信”的關鍵在於自己。如果妳總是認為自己做不到,妳就無法獲得自信。比如馬加爵曾經說過,“我覺得我是個失敗者,我的同學都看不起我...很多人都比我世故,這讓我很自卑。”盡管馬加爵既聰明又優秀,但他從未真正自信過。

自信的秘訣是相信自己有能力。中國古諺:“天生我才必有用”,“壹草壹木,壹點甘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都值得重視和發揮。記得11歲剛到美國的時候,上課英語壹個字都聽不懂。有壹次老師問:“1/7的十進制數是多少?”雖然我不懂英語,但我能認出黑板上的“1/7”,這是我以前背過的。我立刻舉手答對了問題。不會“背誦”的美國老師驚訝地認為我是“數學天才”,送我去參加數學競賽,鼓勵我參加數學夏令營,幫助同學學習數學。她的鼓勵和同學的認可給了我信心。我開始告訴自己,我有數學天賦。這個時候特別想學好英語,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這樣的教育不僅提高了我的自信心,也幫助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中國式教育認為人的成長是壹個不斷克服缺點的過程,所以老師更多的是批評學生,讓他們把最差的科目補上。雖然每壹科都要學得“夠好”,但人才的價值在於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蓋洛普最近出版了壹本暢銷書《現在,發現妳的優勢》。蓋洛普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試圖“改變自己的缺點,並希望把它們變成優點”,但他們遇到的困難和痛苦更多;少數最幸福、最成功的人的秘訣是“強化自己的優點,管理自己的缺點”。“管好自己的短板”就是在自己的短板上做得足夠好,“加強自己的長處”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從而獲得無比的自信。

在淩誌軍的“成長”中有很多自信的例子: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張宏江說,他從小就“相信我是最聰明的”。即使在以後的日子裏經常不如別人,我還是對自己說:我可以比別人做得更好”;小時候,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周明在“學生勞動”中刷了108個瓶子,打破了記錄,收獲了信心。他說:“我以前沒有自信,但這件事給了我信心。“這是我壹生中最快樂的經歷,它散發出壹種迷人的力量,並延續至今。我找到了天才的所有秘密,但只有六個字:不要低估自己。”

自信是壹種感覺。自信不是靠背書就能“學會”的。通過“學習”提高自信的唯壹方法就是用例子“訓練”妳的大腦。要獲得自信,妳必須成為妳最好的啦啦隊長。每晚臨睡前,不妨想壹想今天發生了什麽讓妳引以為豪的事。妳取得好成績了嗎?妳幫助過別人嗎?有沒有超出妳預期的地方?有人誇妳嗎?我相信每個人每天都能找到壹件成功的事,妳會慢慢發現這些“小成功”可能會越來越有意義。

有壹個著名的教練,每次比賽前,他總是要求他的球員回憶他們最喜歡的比賽。他甚至要求隊員們把自己喜歡的遊戲與壹個動作(比如握緊拳頭)聯系起來,讓他們每次做這個動作時,都會下意識地想起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在每次遊戲前反復做這個動作,以“訓練”大腦,提高自信心。

希望所有的同學都能成為自己最好的拉拉隊,同時多交些朋友給妳加油,追憶過去的成功,永遠不要低估自己。

自信的第二步:用毅力和勇氣,從成功中獲得自信,從失敗中增加自覺。

當妳感到自信的時候,無論妳的成功有多小,妳都會特別期待再次得到自己或他人的肯定。這個時候,妳需要有足夠的毅力。只要妳有毅力,妳就會像周明說的那樣,“只要我願意做,我什麽都能做好。”妳想學什麽都可以。不是能不能學的問題,而是想不想學的問題。如果妳對妳所擁有的東西有強烈的渴望,妳就會有頑強的精神,尤其是當妳是壹個普通人的時候。"

有時候,妳可能沒有做過什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這個時候,除了毅力,還需要勇氣。我以前在工作中壹般的溝通都沒問題,但是我總是不敢在總裁面前說話,怕說錯話。直到有壹天,公司要重組,總裁召集了十幾個人開會。他要求每個人輪流發言。我當時就想,既然壹定要講,不如就把心裏的話講出來。於是,我鼓足勇氣說:“在這個公司,員工的智商比誰都高,但我們的效率比誰都差,因為我們整天重組,不顧員工的感受和想法...”我講完後,整個會議室鴉雀無聲。會後,很多同事給我發郵件說:“妳講得很好。我希望我有妳這樣說的勇氣。“結果,總裁不僅接受了我的建議,改變了公司在重組方面的政策,還經常引用我的話。從那以後,我充滿了自信,不怕在任何人面前說話。這個例子充分證明了“妳沒試過,怎麽知道妳不行”這句話。

要有嘗試新事物的勇氣,也要有面對失敗的勇氣。不能只靠普通人的勇氣去做註定失敗的事情。但是當妳害怕失敗的時候,想想吧。妳害怕失去什麽?最壞能發生什麽?妳不能接受嗎?上面的例子,如果總統否定我的意見,會不會不尊重我?不但我不會,別人大概還會覺得我膽子大。而且有意識的人會從失敗中學習,認識到自己不適合做什麽,進而增強自覺性。所以,不要害怕失敗。只要妳盡力了,願意挑戰自己的極限,妳就應該為自己的勇氣感到驕傲。

壹個自信自覺的人,如果他能勇敢嘗試新事物,並有毅力把它做好,他會從成功中獲得自信,從失敗中增加覺悟。

自信的第三步:有意識地設定具體目標,虛心聽取別人的評價。

培養自信,也要設定具體目標,壹步壹步往前走。這些目標也必須是可衡量的。我曾經給女兒講過壹個我在校長面前演講的例子,因為她老師覺得她害羞,在學校沒有舉手。希望能鼓勵她勇敢說話。她同意試壹試,但她認為只有在適當的時候,當她有最好的意見時,她才會說話。但我覺得以“意見最好”的主觀評價,很難衡量目標。於是,我和她制定了壹個可衡量的、切實可行的目標:她每天舉手壹次,堅持壹個月就有獎勵。然後,我們慢慢增加手數。壹年後,老師註意到她有足夠的自信在課堂上發言。

自信不是自我偏執,不允許自己犯錯,也不是太以自我為中心,失去客觀立場。我有壹個極其聰明的同事,他壹生都認可“我永遠不會錯”的“真理”。他表現出極大的自信。壹旦他證明他說的某件事是對的,他會提醒所有人他幾個月前就說過了。但因為他幾乎是為了自信而活,壹旦被證明是錯的,就會對他說三道四,或者根本否認。雖然他的正確率高達95%,但5%的錯誤讓他失去了信譽和他人的尊重。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自大的自信或者無意識的自信,甚至比沒有自信更危險。

情商有兩個層次的意識:對自己和環境的覺察,對主客觀情況的掌握。有意識的人不會過分批評自己,也不會幼稚樂觀。他們可以客觀地評價自己。所以他們會坦誠自己能力的極限,不會輕易接受超出自己能力的工作。當然他們還是願意接受挑戰的,但是在接受挑戰的時候會做壹個客觀的風險評估。這樣的人不僅對自己誠實,對別人也誠實。誠實地面對失敗會贏得別人的信任,因為他們知道妳已經吸取了教訓。坦誠自己的缺點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因為他們知道妳不會貪多嚼不爛。所以,有意識的人容易成功,也容易自信。

有意識的人不僅會公正地評價自己,還會主動要求周圍的人給自己批評和反饋。他們明白,雖然自己有意識,但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更重要。壹方面妳在別人眼裏更客觀,另壹方面妳是別人眼裏真正的自己(“感知即現實”),也就是說,如果別人都覺得妳錯了,只有妳覺得妳沒錯,那麽在社會、學校或者公司眼裏,妳就是錯的。所以妳壹定要以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和接受別人的想法,以別人的想法為最終目的。比如我女兒,她每天都可以評價自己的演講,但最後只有老師同學都認為她是壹個開朗有思想的學生,她才能達到最終的目的。

得到誠實的反饋並不容易,尤其是負面反饋。所以,妳最好有壹些勇敢坦率的知心朋友,願意私下跟妳說實話。當然不能對負面反饋有任何不滿,否則以後就聽不到真話了。除了私下反饋,美國公司還有壹種“360度”意見調查,可以同時對員工的上司和下屬進行多方面的調查。因為這種調查是匿名的,往往能得到真實的意見。如果很多人說妳在某些方面還需要改進,這個說法比妳自己或者妳老板的意見更有說服力。雖然學校裏沒有這種正式的調查,但是妳還是可以盡力去了解別人對妳的看法。父親經常教導我們凡事求公,就是要開放思想,不要用壹口井看天來限制自己的眼界。

馬加爵說:“我的同學都瞧不起我。”事實上,如果他有勇氣向自己信任的同學求證,他可能會發現自己對同學的看法是錯誤的,可能會發現自己跨越了朋友,可能會證明同學真的看不起他,明白原因,進而提升自己。真誠的交流和真誠的朋友可以幫助馬加爵避免悲劇。

有意識的人會給自己設定現實的目標,客觀地衡量自己,並請別人幫自己評估。這樣的人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自信,避免自信發展成驕傲。

快樂比成功更重要。

科學研究證明,心情好的人最能發揮潛力;快樂可以提高效率、創造力和正確決策的概率;快樂的人思想開放,願意幫助別人。但與其說成功的目的是帶來快樂,不如說是帶來幸福。我曾經建議學生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興趣。其實,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是壹種幸福。所以,快樂應該是我們比成功更終極的目標。

通往幸福的第壹步:接納父母,接納環境,接納自己。

不開心的人總是在為壹些無奈的事情生悶氣,不喜歡自己,不喜歡父母,不喜歡老師,不想看無聊的書,不想應付考試。對於這些無奈的事情,希望同學們能學會坦然接受。

在所有“不能改變的事情”中,父母是最不能改變的,也是最能被接受的。很多同學說:“我的父母不理解我,不接受我,不理解我的想法,總是用他們的價值觀和想法要求我做事,學習,研究。所以我總是避開他們,越來越孤獨。”對這些學生,我的回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壹,妳要接受父母,永遠不要因為覺得父母不理解妳而把自己封閉起來。父母可能因為成長環境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對成功的定義也不同,他們對妳的期望和妳對自己的期望也大相徑庭。但是他們的人生道路比妳長,經歷比妳豐富。妳不能先入為主地排斥他們。另外,妳要明白,妳的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妳的人,是唯壹可以無條件為妳付出的人。妳應該無條件地接受妳的父母。孩子往往把父母過於理想化,忽略了絕大多數的父母。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裏,他們比我們更稀缺,更不足。他們可能沒有機會學習如何做壹個稱職的父母,但他們在自己的條件下已經盡力了。如果我們輕視、排斥父母,就等於不尊重我們的生命之源。怎樣才能幸福?

第二,妳可以嘗試改變父母的想法,但妳首先要問,妳理解並接受妳的父母嗎?妳能理解父母的想法嗎?當妳抱怨父母總是期望妳完美的時候,妳不就是期望父母完美嗎?淩誌軍建議:“父母的期望沒有錯,但是妳要讓父母知道妳對他們的期望。“所以,在要求他們理解妳之前,妳應該先理解他們,這樣才能更成功地與他們溝通。認識之後?br & gt參考資料:

  • 上一篇:java工程師的工作內容有什麽
  • 下一篇:什麽叫同步運動?同步回路有哪些控制方法?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