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Affordance理論及其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原理

Affordance理論及其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原理

美國知覺心理學家詹姆斯·吉布森(James Jerome Gibson)在其著作《生態學的視覺論》(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中所提出的Affordance理論,從本質上反映了產品設計需要為行為用戶提供便於進入的通道,即產品應具有自然而然地引導人們產生良好行為的特點。與以往對產品外觀及功能的要求相比,這種引導性呈現了產品更為持久的生命力與美學特征。物的不斷增多使得我們又將回歸對於產品自身不可或缺的價值的重新考量。在達到產品功能準確實現的基礎上,將進壹步探討產品外在形式如何融合於環境的全新問題。極簡主義在當下產品設計中體現為便於所有使用者進入的功能定義,它將更本質、更接近使用者本能需求的特性顯現出來,也必將在未來產生更多有效且意義深遠的產品。

壹、Affordance理論與“行為引導”

美國知覺心理學家詹姆斯·吉布森(James Jerome Gibson)提出的直接知覺論(Theory of Direct Perception)試圖從生態心理學角度解釋人與物之間的深層互動關系及其原理。他在1979年出版的《生態學的視覺論》(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中,首次提出了Affordance理論,此理論強調生態環境中動物本能知覺物質基於環境給予的信息。環境中包含的價值與意義不論對動物是否具有益處,均為其提供行動的條件。不同的物與環境為動物提供不同的訊息,動物依賴這些訊息對周圍環境采取相應的行為反饋。值得深思的是,吉布森的Affordance理論在之後的產品設計研究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日本在此方面的成就尤為突出,其表現為對於此理論的深入研究及由此產生的設計風格的新方向。代表人物如學者佐佐木正人及設計師深澤直人。之所以說Affordance理論在產品設計領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原因在於它改變了人們對於人與產品兩者關系的固有認識。以往設計者總是更多地將設計的關註力放在如何以產品耀眼的外觀及多樣的功能吸引用戶的註意,而非引導人們產生自然而然的行為。基於Affordance所倡導的產品設計觀強調激發使用者的自主意識,以產品簡約樸素的外表及合理的功能導向形成便於所有人進入的通道,且產品外觀形成對於環境友好的態度。

圖1

圖2

再來解釋壹下Affordance原理需要具備的條件。以“坐”這個行為進行分析。首先,水平、平坦、足夠的面積、表面材料具有承重性成為提供“坐”這個行為的基本Affordance。比如,森林中被砍伐的若幹個木樁,若其中壹個相對具有較為平整且寬大的表面,則可能被視為暫時停歇用的坐具。不論何種動物,平坦的樹樁均為其提供了“坐”的行為條件。這是由於其基本滿足了此項行為的功能所致。另壹方面,動物是否能依據肉眼所看到的來判斷Affordance?這壹點將取決於動物關註環境的範圍及綜合判斷信息的能力。在機器人認知科學的研究中,人們發現人腦區別於機器的壹個顯著能力在於對環境所提供的危險信息的預估性。人類具有機器所沒有的對潛在信息綜合處理並作出快速反應的能力。這種人類綜合判斷事物之間復雜聯系的能力成為Affordance研究的價值所在。再比如,草地能夠為動物提供“坐”的Affordance,而在森林的水潭中漂浮的浮萍許多時候具有與草地接近的外觀特征,但多數的動物通過本能便能判斷其與真實草地的差別。這裏存在其他幾種Affordance因素的可能。壹種是浮萍中隱約出現水的痕跡(圖1),這壹現象將提示動物此表面真正的物質特性。另壹種是浮萍與樹木等自然物的關系提示動物此表面可能產生水的積聚而並非統壹的堅硬地表(圖2)。因此若將動物關註環境的範圍縮小到浮萍的局部(圖3),則可能產生Affordance的誤讀。

圖3

用Affordance理論指導設計實踐時需要厘清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尊重並運用環境給予的咨詢以引導出理想的人類行為模式?且如何將其應用於設計?幾位將Affordance理論應用於設計的先驅,如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A·諾曼(Donald A. Norman) 與學者克裏潘多夫(Krippendorff) 等人,雖然將此概念導入設計,卻也並非完全建立在吉布森直接知覺論的基礎之上。而是加入了大腦認知科學的主張。諾曼(Donald A. Norman)在其著作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中特別強調了Affordance理論在設計中的應用問題,但當時並未過多提及將它運用於產品設計的具體方法。其研究領域更多側重於產品虛擬界面設計中的人機互動問題。美國計算機科學研究者哈特森(Hartson)於2003年提出Physical Affordance概念,具體“指能夠提供有助於使用者操作的Affordance。例如,壹個足夠大的尺寸且置於容易使用位置的按鍵,容易讓使用者易於按壓。而足夠大的尺寸與易於使用的位置即是操作界面按鍵設計的Physical Affordance。”

許多設計師對於Affordance的誤讀在於希望借助設計努力達成對於使用者的購買誘導。而從吉布森提出Affordance的本質來講,其訊息提供的本意並非對動物產生感官的誘導,只是客觀上具有提供行動條件的可能。這裏的“提供行動條件”包含兩種不同的方式,壹種是追求功能的多樣,另壹種是發出少而等待解讀的信息。許多產品即便包含了多樣的功能,也往往無法滿足人們多樣的需求。原因在於不同生物個體具有不同的環境信息解讀方式。拿壹個杯子來說,它既可以裝水,也可以插筆,同時也有人單純欣賞其表面的花紋,亦或有人拿來當作煙缸使用。其功能特性只依據特定的使用場合而存在。另外,譬如我們為兒童設計戶外遊具,則需要考慮兒童富有創造力的特性,並使設計能夠具有多種被解讀的可能。

二、平凡的產品與消隱設計

2006年6月,日本設計師深澤直人與英國設計師Jasper Morrison在東京軸畫廊舉辦名為“Super Normal”的設計展覽。“Super Normal”,意為“平常至極”,展覽所選展品為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用品。兩位設計師均認為,產品並非越能引起人們的關註越好,而是應該發現日常生活中平凡樸素的美。

對於物的感受源於人們的內心。這壹點從詹姆斯·吉布森的直接知覺論可以找到答案。深澤直人從Affordance理論中找到具有平凡美意識的設計哲學,其表述為:

“這些設計的***通點就是在生活中毫不突出,也沒有任何主張或存在感,包藏了許多可以因應各種狀況的affordance。如同壹把椅子可以‘坐下’、‘放東西’、‘掛東西’等,功能多多······好的設計通常在毫不自覺地被擷取出來的affordance中,包藏了在某種狀況下特別顯著的性質,並融於不自覺的行為流程中,很少和印象之類的主觀性掛勾。在不知不覺中被使用而達到它的功能,訴求意識的印象並不強烈。”

這裏他所闡述的涵義包含兩層意思。其壹為壹件物品能夠提供人們不止壹種行為條件的可能;另壹層意思是物品的多種功能應被較好地隱藏於簡潔的外表之下而不引起較強的註意,即“消隱的設計”。

環境中包含各種需要的信息及可被利用的“天然設計”。

從對環境的理解上講,其含義指除自我外壹切存在的事物,也隱含了各種可以被利用的功能。動物從環境中汲取信息,也從環境中求得生存的手段。人類與生俱來便具備與動物壹樣的求生本能,也具備將環境要素變為可用物的能力。即使是沒有受過任何訓練的人也知道如何利用身邊的物品達到方便使用的目的。比如,登山者隨手撿起的樹枝便成為幫助行走的手杖。人類似乎從出生時便具有這種對於物的價值判斷。生活中所需要的功能並非通過完整的產品才能實現。物與物形成的相互關系往往也能被人所用。

壹個有趣的例子,是壹種可以被有效利用的缺省結構(如圖4)。公寓門口為了將玻璃門時刻關上而設置了用於限制開合角度的橡膠腳墊。這給需要頻繁進出的使用者制造了麻煩。玻璃門下方突起的圓點肌理正好實現短暫保持開啟狀態的功能。人們利用小石頭與圓點之間的高差形成障礙,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同樣地,在完成上述功能後,亦不產生多余的產品。地面的圓點肌理粗看之下作為裝飾性的圖案存在,而當遇到需要時卻顯現出有用的價值,這便是產品消隱於環境的案例。

圖4

另壹個案例是關於火車上臨時休息的“頭枕”。乘客在火車坐椅上熟睡,憑借的不是具有優良造型的靠背,而是利用了座椅間形成的夾角。通過調整座椅靠背的角度,形成了頭部的倚靠點。當人離開時,座椅恢復原狀,功能消失(如圖5)。

圖5

再比如圖6是壹面帶有環狀肌理效果的墻。有人將長柄的雨傘掛在上面。粗壹看,這樣的場景略帶戲劇性,但仔細想來卻有著合理的成分,環狀造型正好提供了掛傘的基本功能。圖7的場景亦很熟悉,盤子與盤子的交接縫會形成天然的擱筷架,而我們也總是習慣將筷子臨時放置於此。當碗盤被收走後,功能也隨之消失。

圖6

圖7

上面說過,人類解讀環境信息的能力與生俱來。且之所以稱吉布森的理論為直接知覺論,是因為其強調人類下意識感官的本能性判斷。即便當人類理性判斷的語言信息出現,這種直接知覺依然顯示出其信息捕捉的優先性。圖8所示的是壹家餐飲店的大門。門的把手不具備拉的行為條件,且門的體量厚重,推拉較為不便。當左右兩扇門呈現如圖所示的輕微前後狀態時,通過觀察發現多數人會下意識選擇輕推左邊部分而稍拉右邊部分,以形成最為省力的讓身體通過的空隙。即便把手上方已出現“拉”的語言引導信息。當兩扇門的位置齊平時,通過觀察發現大多數人還是依照語言提示的信息拉門,即便這樣做顯然花費更大的力氣。從更深層的心理分析,人們會下意識感到這種結構狀態意味著多數人以推的方式進入才客觀上形成了這樣的表象。可見人類對環境信息的直接知覺具有強大的本能性。

圖8

三、Affordance理論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環境所提供信息與行為目標的壹致性反映了產品設計的內在要求。Affordance原理所提出的環境信息在於隱含式的目的呈現,並非對於使用者的行為幹預。基於微小的信息表達,進而闡述使用的深層涵義,是產品設計的另壹種思考方式。

圖9所示為筆者所作的 “傾斜杯”設計。通常杯子在被洗幹凈後需要瀝幹,而如果將杯子倒扣,則容易在杯口滋生細菌,正向放置則不利於積水流出。如果不以口部為支撐點將會怎樣?帶著這個問題,筆者嘗試將手柄的上端做成斜面,並將整個杯子以手柄為支撐斜向站立在桌上。經過反復試驗與制作最終完成了此項設計。平直且傾斜的把手從造型上引導使用者產生正確的操作方法,整個杯體的形態特征顯現於此,其他並無過多的視覺幹擾。

圖9 (獲得2012年德國紅點概念設計獎)

圖10的設計是筆者為壹款傾斜杯所作的包裝設計。由於在整個包裝的外部使用塑料薄膜進行包裹,打開時便會產生方便性的問題。試想如果拿到壹套塑封膜餐具妳會如何打開?許多人選擇用筷子將其戳破!這雖然是個稍顯暴力的方式,卻也存在著某種合理性。借用這個原理而選擇了將盒子上手柄形狀的凹陷處作為人手打開的突破口,這樣既方便,也不至於損傷盒體。杯柄處的凹陷原本作為造型的手段加以利用,卻成為隱含引導開啟包裝的信息提示。

圖10 (獲得2015年德國iF包裝設計獎)

圖11所示的是壹個用於汽車上的儀表盤設計。通常儀表盤的功能是顯示各項行駛參數,如速度快慢、油量多少、行駛路程等等。而這款儀表盤的最大特點在於可以提醒駕駛者控制車速。此儀表盤利用GPS定位技術,當汽車行駛速度超過當前路面限速時,儀表盤顯示色彩由藍色變為紅色,提醒駕駛者註意。依據Affordance理論,人在接受環境發出的信號後具有本能的回應性。而儀表盤的動態顏色變化反復提醒駕駛者形成對超速問題的警覺。正常生理狀態下的人雖有可能短時間刻意回避這樣的信息暗示,卻很難擺脫內心希望獲得安全的本能擔憂,這是此設計形成功能的重要因素。

圖11 (獲得2012年德國紅點概念至尊獎)

圖12所示的設計是壹款透明膠帶。與普通膠帶不同的是,這款膠帶左右兩邊的深色部分不含膠水。當我們在使用透明膠帶時,常常煩惱於找出膠帶上面的撕口。即便找到了,也壹下子難以分清操作方向或容易將起頭的部分膠帶損壞。而通過觀察且以手部觸碰柔軟度不同的膠帶邊緣,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找到起頭的部分。

圖12 (獲得2013年德國紅點概念設計獎)

Affordance原理所闡述的,是作為單純信息傳導下的人的行為規律,它依托於人類自然性的本能流露。產品的功能在於被人使用,它的設計路徑存在於逆向解讀人們對其產生的本能反應。這種反應應是自發的,自由地,且不被強加性地誘導與幹預。傳統的產品設計思考方法更加依托設計者對於產品的初始設想,而非更多關註使用者的客觀反饋。使用者從各自不同信息解讀方式下產生的選擇,應有其廣泛需求的本質特征。也正是這壹點,決定了產品提供多種可選形質的內在要求。因為這種人與物信息交互的對應性不僅僅停留於傳統理解上的物,更可能轉變為壹種關系、壹種痕跡亦或壹種被認知的方式等等。這使我們在理解人、物、環境三者關系上進入到全新的時代。

  • 上一篇:生活中有哪些變量可以用二項分布來研究?如何解決二項分布的計算問題?
  • 下一篇:紀元2070的遊戲攻略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