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求西方古典樂 巴赫 貝多芬 莫紮特 施特勞斯 只要是古典樂就行 越多越好

求西方古典樂 巴赫 貝多芬 莫紮特 施特勞斯 只要是古典樂就行 越多越好

巴赫:(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平均律鋼琴曲集》,《法國組曲》,《英國組曲》,《賦格的藝術》,《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六首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及組曲》,《六首大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及組曲》,《布蘭登堡協奏曲》,《農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馬太受難樂》,《b小調彌撒曲》,《布蘭登堡協奏曲》,《音樂的奉獻》,《戈德貝格變奏曲》,《意大利協奏曲》

貝多芬:《費德裏奧》,《英雄交響曲》,《歡樂頌》,《海裏根施塔特遺囑)、《第五交響曲》(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第九交響曲》,《鋼琴變奏曲》,《第二交響曲》,《第六交響曲》(田園),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的心中充滿了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熱烈擁護者。1798年,柏納多特將軍(1763—1844)出任法國駐維也納大使,貝多芬常到他的家裏,並和他周圍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貝多芬在柏納多特的提意下,動手寫作獻給拿破侖的《第三交響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侖是摧毀專制制度、實現***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響曲》。正當他準備獻給拿破侖時,拿破侖稱帝的消息傳到了維也納。貝多芬從學生李斯(1784—1838)那裏得知這個消息時,怒氣沖沖地吼道:“他也不過是壹個凡夫俗子。現在他也要踐踏人權,以逞其個人的野心了。他將騎在眾人頭上,成為壹個暴君!”說著,走向桌子,把寫給拿破侖的獻詞撕個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許別人把它拾起來。過了許多日子,貝多芬的氣憤才漸漸的平息,並允許把這部作品公之於世。1804年12月,這部交響曲在維也納羅布科維茲親王的宮廷裏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維也納劇院的第壹次公開演出,是由貝多芬親自指揮的,節目單上寫著:“壹部新的大交響曲,升D大調,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先生作,獻給羅布科維茲親王殿下。”奇怪的是,貝多芬不說是降E大調,而說是升D大調。1806年10月總譜出版時,標題頁上印著:英雄交響曲為紀念壹位偉人而作從此,《第三交響曲》就被稱為“英雄交響曲”。

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的《c小調交響曲》(作品67號)開始的四個音符,剛勁沈重,仿佛命運敲門的聲音。這部作品因此被稱作《命運交響曲》。《命運交響曲》作於1805至1808年。貝多芬在1808年11月寫給他的朋友韋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經說出:“我要卡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壓倒!”“命運敲門的聲音”在1798年所作《c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10之1)第三樂章中就已經出現過,以後又出現於《D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樂章、《熱情奏鳴曲》(作品57號)第壹樂章、第三《列奧諾拉》序曲(作品72號)、《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74號)等壹系列作品中。可見,通過鬥爭戰勝命運,是貝多芬壹貫的創作思想。《命運交響曲》所表現的如火如荼的鬥爭熱情,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馬麗勃蘭第壹次聽《命運交響曲》時,嚇得心驚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侖壹個舊日的衛兵,聽了第四樂章開頭的主題,禁不住跳起來喊道:“這就是皇上!”柏遼茲把《命運交響曲》中驚心動魄的鬥爭場景,看作是“奧賽羅聽信埃古的讒言,誤認黛絲德蒙娜與人私通時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認為:“盡管妳時常聽到這部交響曲,但它對妳總是有壹股不變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現象雖然時時發生,卻總教人感到驚恐壹樣。”1830年五、六月間,門德爾松在魏瑪逗留了兩星期,和歌德作最後壹次會晤,在鋼琴上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聽了《命運交響曲》的第壹樂章後大為激動,他說:“這是壯麗宏偉、驚心動魄的,簡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許多人壹起演奏,還不知道會怎麽樣呢。”1841年3月,恩格斯聽了《命運交響曲》的演出。他在寫給妹妹的信中贊美這部作品說:“如果妳不知道這奇妙的東西,那麽妳壹生就算什麽也沒有聽見。”他說,他在第壹樂章裏聽到了“那種完全的絕望的悲哀,那種憂傷的痛苦”;在第二樂章裏聽到了“那種愛情的溫柔的憂思”;而第三、第四樂章裏“用小號表達出來的強勁有力、年輕的、自由的歡樂”,又是那麽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幾句話,揭示了《命運交響曲》的精髓。

《月光曲》的傳說

“壹百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名曲。其中有壹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有壹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壹個小鎮上。壹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壹間茅屋裏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忽然停了,屋子裏有人在交談。壹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壹聽貝多芬自己是怎麽彈的,那有多好啊!’壹個男子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連忙說:‘哥哥,妳別難過,我只不過隨便說說罷了。’貝多芬聽到這裏,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裏點著壹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子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壹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彈起盲姑娘剛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盲姑娘聽得入了神,壹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壹首吧。’壹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壹切好像披上了銀紗。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處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壹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壹縷壹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刮起了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壹個連壹個朝著岸邊湧過來……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寧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醒來時,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壹夜工夫,把剛才即興彈的‘月光曲’記錄了下來。”這是我國小學語文課本第七冊裏的壹篇文章,講的是貝多芬為盲姑娘演奏《月光曲》的故事。

這的確是壹個美麗的傳說。貝多芬的這個曲子(作品27之2——《#c小調鋼琴奏鳴曲》)描寫的是海上月光的說法,源出於德國音樂批評家雷爾施塔布(1799—1860)。俄國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1829—1894)非常反對用“月光”來解釋這個曲子。他說:“月光在音樂描寫裏應該是暝想、沈思、安靜的,總之,是柔和光明的情緒。《#c小調奏鳴曲》第壹樂章從第壹個音符到最後壹個音符,完全是悲劇性的(用小調來暗示),是布滿雲彩的天空,是陰郁的情緒。末樂章是狂暴的、熱情的,表現的正是和溫柔的明月完全相反的東西。只有短短的第二樂章可以說是壹瞬間的月光。”在德國,也有人稱此曲為“園亭”奏鳴曲。園亭是建築在樹蔭下的涼亭,顯然這標題對於這首奏鳴曲也同樣是不確切的。看來,這首曲子所表現的決不是壹幅明凈的風景畫,而是壹種內在的陰郁情緒。《貝多芬傳》的作者泰厄(1817—1897)說第壹樂章是“少女為生病的父親祈禱”,這無論如何要比“月光”和“園亭”恰當壹些。貝多芬的這首曲子作於1801年,當時他正和朱麗法塔?貴恰爾第(1784—1856)相愛,這個曲子是獻給她的。這壹年的十壹月十六日貝多芬寫給韋格勒的信中提到她時還說:“她愛我,我也愛她。”但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愛上了羅伯爾?哈倫堡伯爵,並於1803年和他結了婚。羅曼?羅蘭把此曲和貝多芬的失戀聯系起來,說“幻想維持得不久,奏鳴曲裏的痛苦和悲憤已經多於愛情了。”羅蘭把第壹樂章解釋為憂郁、哀訴和痛哭。俄國音樂學家奧立比舍夫(1794—1858)認為第壹樂章是失戀的“沈痛的悲哀”,好比“垂滅之火”。但1801年正是貝多芬和貴恰爾第熱戀的時候,說這個作品是寫失戀的痛苦,也許和事實不符。對於這個作品的解釋,也許俄國藝術批評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見解是比較合理的。他在回憶了聽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後,認為這首奏鳴曲是壹出完整的悲劇,第壹樂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時充滿陰暗預感的精神狀態。他在聽安東?魯賓斯坦的演奏時也有類似的印象:“……從遠處、遠處,好像從望不見的靈魂深處忽然升起靜穆的聲音。有壹些聲音是憂郁的,充滿了無限的愁思;另壹些是沈思的,紛至沓來的回憶,陰暗的預兆……”《#c小調奏鳴曲》因“月光”的標題和傳說而特別出名。貝多芬有壹次說過:“人們常常談論《#c小調奏鳴曲》,但我曾寫過比這更好的東西,象《#F大調奏鳴曲》(作品78號)就是壹例。”可見貝多芬自己對《月光曲》是並不十分滿意的。

熱情奏鳴曲

興德勒有壹次向貝多芬問起《d小調奏鳴曲》(作品31之2)和《f小調奏鳴曲》(作品57號)的內容時,貝多芬的回答是:“請讀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因此前者被稱為《暴風雨奏鳴曲》,而後者則由漢堡樂譜出版商克蘭茨(1789—1870)加上了《熱情奏鳴曲》的標題。(另壹說,“熱情”的標題是由德國鋼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和指揮家賴內刻(1824—1910)所加,這似乎是沒有根據的。)“熱情”的標題沒有貝多芬的認可,但用於這部英雄豪邁、氣勢磅礴的作品,是相當恰切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有壹次在莫斯科聽到俄國作曲家和指揮家多勃洛文(1894—1953)演奏這首奏鳴曲後,說道:“我不知道還有比《熱情奏鳴曲》更好的東西,我願每天都聽壹聽。這是絕妙的、前所未有的音樂。我總帶著也許是幼稚的誇耀想:人們能夠創造怎樣的奇跡啊!”1870年十月三十日,巴黎在普法戰爭中已經被普魯士軍隊包圍三個多月了。設在凡爾賽的普魯士國王威廉的大本營裏,鐵血宰相俾斯麥正同法國資產階級政府首腦梯也爾談判停戰條件。這天晚上,曾任德國駐意大利大使的格臺爾,在凡爾寒的壹架破舊不堪的鋼琴上,為俾斯麥演奏了《熱情奏鳴曲》。俾斯麥聽了最後壹個樂章後說:“這是整個壹代人鬥爭的嚎哭。”他是從壹個嗜血成性的野心家立場來領會貝多芬的“熱情”的。他曾說過:“要是我能常聽這個曲子,我的勇氣將不會枯竭”,因為“貝多芬最適合我的神經”。貝多芬在1801年六月二十九日說過:“我的藝術用以改善可憐的人們的命運。”貝多芬如果地下有知,聽說他的音樂為俾斯麥利用,他壹定是死不暝目的。

貝多芬的朋友

美爾策爾(1772—1838),以發明和制造機械樂器著稱於世。1813年秋,貝多芬為美爾策爾發明的萬能琴(即機械樂隊)寫作了壹部戰爭交響曲,題為《威靈頓的勝利》或《維多利亞之戰》,描寫同年6月21日英將威靈頓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維多利亞大敗拿破侖的場景。美爾策爾曾經在溫克爾(1776—1826)發明的基礎上,創制了今天通用的拍節機。貝多芬首先采用,並按照它每分鐘所打的拍數來標明自己作品的速度。貝多芬的助聽器,也是1810年左右美爾策爾為他制作的。有壹次,貝多芬在送美爾策爾出行時,寫了首富於風趣的卡農,來歌頌拍節機的創制者。這首象征貝多芬和美爾策爾之間友誼的卡農,後來被貝多芬選進了他的第八交響曲(作品93號),成為第二樂章的主題。

芭蕾舞臺上的第七交響曲

瓦格納稱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作品92號)為“舞蹈的極致”、“最高形式的舞蹈”、“按照理想形式的身體運動的最妙的體現”。據說他曾設想在李斯特的鋼琴伴奏下,用舞蹈來表現《第七交響曲》。瓦格納的理想,後來由俄國舞劇編導馬辛實現了。1938年,他把這部交響曲編成了芭蕾舞,用來表現壹個寓言式的故事情節——世界的創造和毀滅:第壹樂章:創造——在創造精神的指引下,混沌世界變成了植物和動物的有秩序的住所。出現了男人和女人,還有危險的蛇。第二樂章:大地——地球上出現了憎恨和強暴。壹群男人和女人哀悼著被謀殺的少年。第三樂章:天空——天空中的神和女神對大地上的騷亂無動於衷,依然盡情歡樂。第四樂章:酒色和毀滅——人們沈湎於酒色。神看見他們惡劣地模仿上界的歡樂,因為憤怒而用火毀滅了世界。1938年5月,這出舞劇由巴西爾的俄國芭蕾舞團在摩納哥的蒙特卡洛作了第壹次演出。

歡樂頌與合唱交響曲

1793年1月,德國詩人席勒的朋友、波恩大學法學教授菲舍尼希寫信給席勒夫人夏洛蒂說:“有壹位青年……抱著偉大而崇高的誌向,要把席勒的《歡樂頌》壹節壹節地譜成音樂。”這個青年就是貝多芬,當時他住在波恩,只有23歲。貝多芬在1798年和1812年,都曾為《歡樂頌》的音樂起過稿。在1812年寫的《歡樂頌》主題,後來用於1814年10月完成的《C大調命名日節慶序曲》(作品115號)。貝多芬在1795年的前後為畢爾格的詩所作的歌曲《互愛》和《合唱交響曲》末樂章中《歡樂頌》的主題,在音調上有密切的聯系,可以說是《歡樂頌》主題的前身。後來貝多芬在1808年的《c小調鋼琴合唱幻想曲》(作品80號)中又借用這個曲調作為主題,演唱庫夫納歌頌音樂魅力的詩。《鋼琴合唱幻想曲》的合唱部分,是為寫作《合唱交響曲》的終曲而作的壹次嘗試。1824年3月,貝多芬在寫給普洛勃斯特的信裏說過:“《合唱交響曲》的終曲,是按照《鋼琴合唱幻想曲》的格調寫的,但規模則遠較宏大。”由此可見,貝多芬為《歡樂頌》譜曲的意圖,從1793年開始,前後琢磨了30年,才最後在《合唱交響曲》中得以完成。《合唱交響曲》完成於卡爾斯巴德決議後壹切自由思想和民主運動都遭到殘酷鎮壓的反動時期。1824年5月在維也納刻倫特納托爾戲院初次演出時,聽眾反映的熱烈是空前的。貝多芬出場時,受到聽眾五次的鼓掌歡呼,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幹涉。但站在樂隊中背對著聽眾的貝多芬什麽也聽不見,幸而女低音歌手翁格爾牽著他的手轉過身,才“看到”了聽眾的歡呼。從初演所引起的異乎尋常的情緒可以看出,歌唱歡樂,也就是歌唱自由,在當時有著何等深切的現實意義。

莫紮特:交響曲:

第1交響曲,降E大調,K16(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2交響曲,(疑作)(Naxos,沃德指揮北方室內管弦樂團)

第4交響曲,D大調,K.19(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5交響曲,降B大調,K.22(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6交響曲,F大調,K43(1767)

第7交響曲,D大調,K45(1768)

第8交響曲,F大調,K48(1768)

第9交響曲,C大調,K73(1771)

第10交響曲,G大調,K74(1770)

第11交響曲,D大調,K84(1770)

第12交響曲,G大調,K110(1771)

第13交響曲,F大調,K112(1771)

第14交響曲,A大調,K114(1771)

第15交響曲,G大調,K124(1772)

第16交響曲,C大調,K128(1772)

第17交響曲,G大調,K129(1772)

第18交響曲,F大調,K130(1772)

第19交響曲,降E大調,K132(1772)

第20交響曲,D大調,K133(1772)

第21交響曲,A大調,K134(1772)

第22交響曲,C大調,K162(1773)

第23交響曲,D大調,K181(1773)

第24交響曲,降B大調,K182(1773)

第25交響曲,g小調,K168

全曲(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

第壹樂章(馬裏納指揮聖馬丁樂團)

第26交響曲,降E大調,《塔莫斯》序曲,K184(1773)

第27交響曲,G大調,K199(1773)

第28交響曲,C大調,K200(1773)

第29交響曲,A大調,K201(1774)(Otmar Suitner指揮Staatskapelle Dresden)

第30交響曲,D大調,K202(1774)

第31交響曲《巴黎》,D大調,K297(1778)

第32交響曲,G大調,可能是歌劇《紮伊德》“Zaide”,K344序曲 (1779)(馬格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第33交響曲,降B大調,K319(1779)

卡克萊伯指揮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DVD版

約胡姆指揮班貝格交響樂團

第34交響曲,C大調,K338(1780)

哈農庫特指揮阿姆斯特丹音樂會堂樂團

第35交響曲《哈夫納》,D大調,K385

第二樂章,哈農庫特指揮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第36交響曲《林茨》,C大調,K425

第壹樂章,哈農庫特指揮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全曲(克萊伯版)

第37交響曲,G大調,K444,(1783)(僅作引子,其余為M.海頓所作,在海頓的作品編號中為MH334,1783年完成)(暫無)

第38交響曲《布拉格》,D大調,K504

全曲(克倫貝勒指揮柏林戰時廣播交響樂團)

全曲(伯姆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

第39交響曲,降E大調,K543

第三樂章(演奏者不詳)

第三樂章(朱裏尼/柏林愛樂)

全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40交響曲,g小調,K550

第壹樂章(旺德指揮北德廣播交響樂團)

第壹樂章(伯姆指揮維也納愛樂)

第壹樂章(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壹樂章(托斯卡尼尼指揮NBC交響樂團)

第二樂章(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三樂章(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四樂章(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四合壹版(富特文革勒+瓦爾特+卡拉揚+老克萊伯)(維也納愛樂+哥倫比亞交響+柏林愛樂+倫敦愛樂)

第41號交響曲《朱庇特》,C大調,K551

第壹樂章(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第壹樂章(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

全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全曲(伯恩斯坦指揮紐約愛樂樂團)

全曲(史科瓦澤夫斯基指揮日本讀賣交響樂團)

第43號交響曲,KV76

全曲(格拉夫指揮薩爾茨堡莫紮特管弦樂團)

其他管弦樂作品:

遣興曲 K63,第五樂章(NAXOS,內拉特指揮薩爾茨堡室內樂團)

遣興曲 K99,第七樂章(NAXOS,內拉特指揮薩爾茨堡室內樂團)

第2號嬉遊曲之1,D大調,K131(NAXOS內塔指揮伊斯特羅波利坦樂團)

第2號嬉遊曲之2,D大調,K136(山度·威格指揮薩爾茲堡莫紮特管弦樂團演奏)

第2號嬉遊曲之3,降B大調,K137(山度·威格指揮薩爾茲堡莫紮特管弦樂團演奏)

第2號嬉遊曲之4,F大調,K138 第3樂章(庫普曼指揮阿姆斯特丹巴洛克樂團)

第2號嬉遊曲之4,F大調,K138(山度·威格指揮Camerata Salzburg樂團)

第11號嬉遊曲 K251,第三樂章,稍快的快板(聖馬丁室內合奏團)

第12號嬉遊曲 K252,第三樂章,波蘭舞曲(霍利格爾管樂合奏團)

第14號嬉遊曲 K270,第二樂章,小行板(霍利格爾管樂合奏團)

第15號嬉遊曲 K287,第四樂章(聖馬丁室內合奏團)

第16號嬉遊曲 K289,第壹樂章(荷蘭管樂合奏團)

第17嬉遊曲K334,第三樂章,小步舞曲(聖馬丁室內合奏團)

第17嬉遊曲K334,第三樂章,小步舞曲(演奏者不詳)

第1號小夜曲,D大調,K100,第六樂章(博斯科夫斯基指揮維也納莫紮特合奏團演奏)

第3號小夜曲,D大調,K185,第二樂章(NAXOS,內拉特指揮薩爾茨堡室內樂團)

第3號小夜曲,D大調,K185,第六樂章(馬裏納指揮聖馬丁室內樂團)

第4號小夜曲,D大調,K203,第八樂章(NAXOS,內拉特指揮薩爾茨堡室內樂團)

D大調進行曲K215和第5號小夜曲,D大調,K204第壹樂章(馬裏納指揮聖馬丁樂團)

第6號小夜曲,D大調,K239,“月下小夜曲”(Serenata Notturna)

第壹樂章:進行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

全曲(SandorVegh指揮薩爾茨堡莫紮特音樂學院樂團)

第7號小夜曲,D大調,K250,“哈夫納小夜曲”

第四樂章:回旋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

第9號小夜曲,D大調,K320

全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

第六樂章,小步舞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

第10號小夜曲,降B大調,K361

第三樂章(NAXOS,德國管樂家重奏團)

第七樂章(NAXOS,德國管樂家重奏團)

全曲(伯姆指揮柏林愛樂管樂團)

全曲(富特文革勒指揮維也納演奏家樂團)

第11小夜曲,降E大調,K375(芝加哥交響樂團/ 莫斯科愛樂)

第12小夜曲,C小調,K388(邁耶爾管樂合奏團)

第13號小夜曲,《G大調弦樂小夜曲》(K525)

第壹樂章(瓦爾特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CBS報紙版)

第壹樂章(Traunfellner指揮維也納室內愛樂樂隊)

第四樂章:(伯姆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

全曲(馬裏納指揮聖馬丁樂團EMI-LD版)

全曲(馬裏納指揮聖馬丁樂團PhlipsCD版)

第壹樂章(室內樂團版,馬裏納指揮聖馬丁室內樂團)

音樂玩笑(F大調,K522)

(菲拉德指揮菲拉德室內管弦樂團)

(奧菲斯室內樂團)

德國舞曲,K605,第3首“雪橇”(博斯科夫斯基指揮維也納莫紮特合奏團)

德國舞曲 K586 No.5(Johannes Wildner指揮Capella Istropolitana)NAXOS8.550412

英雄科堡之勝利(K587)

(奧菲斯室內樂團)

Promenade en Traineau(裏德/慕尼黑藝術家管弦樂團)

(馬裏納指揮聖馬丁室內樂團)

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最著名的作品有《藍色多瑙河》、《藝術家的生涯》、《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春之聲》《美酒、愛情和歌曲》、《皇帝圓舞曲》等,其中《藍色多瑙河》被譽為奧地利第二國歌。此外還作有《雷鳴電閃》等120多首源自捷克的波爾卡舞曲及幾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創作了《蝙蝠》、《羅馬狂歡節》、《阿裏巴巴與四十大盜》、《吉蔔賽男爵》等16部輕歌劇,對於歐洲輕歌劇的發展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

----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奧地利作曲家。其父與其同名,被稱為老約翰·施 特勞斯(1804-1849),而他則被稱為小約翰·施特勞斯。老約翰·斯特勞斯也是位作曲 家,曾寫過150余首圓舞曲,被譽為“圓舞曲之父”。他跟寫過100多首的約瑟夫·蘭納 (1801-1843)壹起奠定了維也納圓舞曲的基礎。直至二十世紀的今天,圓舞曲仍方興 未艾,保持著壹定的影響----小約翰·施特勞斯繼承了先父和蘭納等前輩的傳統。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小約 翰。施特勞斯的成就比他父親大,他是壹個多產作家。作品編號達到479號,其中圓舞曲 168首,波爾卡舞曲117首,卡得累舞曲73首,進行曲43首,馬祖卡舞曲和加洛普舞曲31 首和輕歌劇16部。1844年他十九歲時,正式登臺首演他創作的作品《寓意短詩圓舞曲》 (作品1號)及其他三首舞曲(2-4號),而《寓意短詩圓舞曲》在“再來壹個”的 喝彩聲中,竟連續重奏了十九遍,獲得巨大成功,打響了第壹炮。由於小約翰·施特勞 斯壹生中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圓舞曲,因而被譽為“圓舞曲之王”。l899年6月3日, 他因患肺炎在維也納逝世,維也納人民為他舉行了據說有十萬人參加的盛大葬禮。他的 遺體被安放在維也納公墓裏,在勃拉姆斯墓的旁邊,舒伯特墓的對面。

  • 上一篇:看歇後語猜成語
  • 下一篇:學習java編程還可以哪些方向發展?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