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歐洲:英美海歸實力對比成熱點 英國海歸漸“崛起”

歐洲:英美海歸實力對比成熱點 英國海歸漸“崛起”

2011年11月09日,liuxue86.com報道.

據英國《華聞周刊》報道,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科研就業環境的改善,“出國熱”衍生出的“海歸熱”已日益普遍。

而在中國社會裏,關於英美“海歸”專業能力、綜合素質與發展前景的比較也開始成為熱點。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壹些成見與誤解,中國社會中出現了壹些質疑整個“英國海歸”群體水平與能力的聲音。

記者近日通過采訪壹批“英國海歸”人才發現,事實上,他們中有不少人已經在各領域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有的人更成為了行業的“領跑者”。英國海歸的“實力派”正在各行業全面崛起。

帶回知識更帶回見識

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CIOB)全球主席(2009-2010)、重慶市對外經濟與貿易委員會副主任李世蓉,於1998年在英國裏丁大學獲得建築經濟與管理的博士學位。她回國發展帶回的不僅僅是先進的知識,還有豐富的國際資源。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談起了留學英國和參與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活動的經歷對於她歸國後事業發展的重要影響。

早 在1994年,她已經成為了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的會員,在深度參與該學會活動的過程中,她不僅提高了專業水平,還成為了該學會與中國政府、業界之間的聯 絡員。該學會是壹個主要由從事建築管理的專業人員組織起來的國際性權威專業團體,在世界上具有極高的聲望,目前在全球100多個國家中擁有超過 43,000名會員。

2009年李世蓉被任命為該學會全球主席。在此之前,還沒有任何壹個來自中國的會員擔任過此職。

這些在國際上的資源,對李世蓉目前在中國重慶市擔任的推動對外經濟與貿易的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走出國門,她對很多“國際慣例”有了充分的了解,回國之後改革和開拓的步子邁得更大、更自信。

“留學英國的經歷,不僅讓我學到了壹些新的知識,更讓我放開了胸懷,增強了自信心。很多東西對當時國內的人還顯得比較超前不敢嘗試,但對了解‘國際慣例’的我來說,則更敢於邁出這壹步。”她說。

目前在政府中從事對外經濟與貿易工作的李世蓉也經常鼓勵和引導國內的企業走出國門時要更“自信”壹些。她在國際上所擁有的豐富資源和聯系,讓她在幫助國內企業與國際上的企業對接時更加得心應手。

現任矽易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的張以弛,則是英國海歸創業大軍中的壹員,他帶回中國的是壹個成熟的項目。該公司自主研發的英語寫作輔助軟件“易改”,在智能性、靈活性上,已經超過了市面上許多的同類產品。

2006年,張以弛到英國約克大學攻讀軟件工程碩士學位,其畢業設計隨後發表在權威學報上,並在導師的推薦下,到劍橋繼續攻讀博士學位。英國留學的經歷催生了他創業的需求和產品的靈感。

“我在英國留學期間,經常需要使用英文寫作,但MicrosoftWord的糾錯功能用起來不夠靈活,所以我想到要研發壹個更加智能的,不僅能更準確地糾錯,而且還能對文章進行更高級的潤色的軟件。”張以弛表示。

在劍橋大學讀博期間,他及他的團隊參與了劍橋大學的創業大賽,並獲得兩項大獎。獲獎之後,劍橋大學的官方風投機構——劍橋大學企業種子基金主動接觸到了張以馳及其團隊。

“最初是劍橋官方風投機構的投資人敏銳地發掘出了項目背後的商業價值,我們才發現這個項目原來是可以當成壹個正經的商業產品來做,於是才有了我們後來的發展。”他回憶說。

英國有良好的鼓勵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氛圍,但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有很好的政策和條件。張以弛的團隊最後決定落戶杭州,並獲得了“5050計劃”的支持。2010年3月,該項目又獲得了新的天使投資,並逐漸實現公司化運作。

2010年8月,張以弛徹底回國創業,將壹個成熟的項目帶回中國,並創立了矽易科技有限公司。在2011年《創業家》雜誌舉辦的黑馬中國大賽中,該公司已成功躋身“2011最具投資價值的黑馬企業50強”。

英美海歸比拼的“不對等”

26歲時在英國獲得工學博士學位、28歲時已擔任英國女王大學終身教職的熊榆,算是半個“海歸”。

目前熊榆不僅在英國女王大學擔任高級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還在中國擔任重慶工商大學講座教授和重慶大學經管學院的兼職教授。他頻繁往返於英中之間,為英中兩地的交流牽線搭橋,與來自各地的“海歸”群體也有不少的接觸。

2011年1月21日,英國女王大學宣布成立中國管理研究院,未滿30歲的熊榆被任命為首任院長。而在學術之外,他更發起了“21世紀中英創業計劃大賽”並擔任組委會主任至今,希望促進留英華人的科研項目轉化為工業界產品,並最終造福中國和英國的民眾。

曾在英國求學“當學生”,目前又在英國教書“當老師”的經歷,讓熊榆對英國的教育體制和環境有了全面的了解。

他向記者表示,作為老師,自己更體會到英國教育對於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看重。學校會要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鼓勵學生去接觸社會,“強迫“他們去與工業界對話。在考核學生的成績時,和工業界相關的報告也會占到相當大的比重。

他就國內將“英國海歸”和“美國海歸”進行比較的現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僅僅將兩國“海歸”中出現的“牛人”數量來進行對比是不科學的。

“因為英美的學校規模、留學群體組成各有特點,英國全部高校加起來也不過100來所,而美國有幾千所高校。此外,美國留學群體中,大部分以‘科研型’留學為主,而英國的留學群體中有很大壹部分是‘受教育型’。”他說。

他認為,如果要比較英美海歸的科研成果以及在工業界取得的成就,那就應該把英國留學群體中的“科研型”人才和美國海歸群體的“科研型”人才進行比較,這樣才是對等的比較。如果這麽比較,那麽英國海歸的科研產出和工業界成就完全不輸於美國。

熊 榆也承認,相比於留學美國,留學英國的門檻從某種程度來說,的確要低壹些,從而出現了海歸人才良莠不齊的狀況。“但打個比喻來說,相比於美國,英國是允許 更多的人來‘參與賽跑’。但這並不影響跑在最前面的那些人的水平。從我在國內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從項目水準還是科研成果來看,英國海歸中‘跑在最前 面’的那批人的水準,與美國海歸中‘跑在最前面’的那批人的水準相比,毫不遜色。”他說。

中英科技創新計劃執行總裁柴曼怡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據她的了解,在國內科研機構中擔任高級職位的人士中,的確“美國海歸”的人數要多過“英國海歸”。但她認為形成這種現象並非來自兩國海歸水平的高低,而是工作經驗和閱歷不同的群體的差別,是壹種不對等的比較。

“由於英國的移民政策和就業環境,大批的英國海歸是讀完書就回中國發展。而美國的海歸中,有很多人本身在國外已經工作多年,資源豐富,回國是尋求更好的發展空間。所以其實是在用資深的人才去和剛畢業的人才比較。”她說。

她 認為,英國的環境比較“慢熱”,剛開始想要留下來不容易,起步比較艱難,但也正因為這樣,最終能夠留下來在英國擔任高等職位的人才,他們的基本功會更加的 紮實。這批人如果回國,不僅專業技能過人,更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海外資源,其競爭力將會很強。如果把英美海歸中這批高層次的資深人才進行相互比較,就會發 現英國海歸其實非常具有競爭力。

《英美海歸實力對比成熱點 英國海歸漸“崛起” - 華人 - 歐洲新聞》本文來源:()

  • 上一篇:C++編程 起泡排序法 鍵盤輸入n的值 確定數組長度 然後排序 急求
  • 下一篇:我沒教過幼兒園大班,該教些什麽?怎麽教啊?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