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誰有名人、偉人的少年、童年的成長故事

誰有名人、偉人的少年、童年的成長故事

名人童年趣事

華盛頓砍樹

華盛頓是美國第壹位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 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壹頓。” 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 “我砍了妳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 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願失去壹百棵樹,也不願聽妳說謊。”

列寧小時候

列寧小時候是壹個認真學習的孩子。 列寧在學校裏,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 列寧做完學校裏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裏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裏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 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 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屠格涅夫和他的童年生活

屠格涅夫(1818-1883)的創作在俄國十九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早期寫過詩歌,在四五十年代寫過劇本、隨筆等體裁的作品,壹生中完成了許多優秀的長篇、中篇和短篇小說。他善於體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思潮,關心重大社會問題,努力追求生活真實,在將近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中,透過壹系列的作品,敏銳地反映了俄國解放運動和社會思想發展過程中壹系列的重大事件。他在藝術上所做出的成就是卓越的。比如他在對人物內心感受的表達,對於大自然景物的描繪和長篇小說的結構以及發展俄羅斯文學語言等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對於俄國和世界文學界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他是俄國現實廣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之壹。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於壹八壹八年十壹月九日出生在俄國中奧遼爾省的壹個貴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他的母親的壹個莊園斯巴斯科耶壹盧托維諾活村度過的。他的壹部分作品也是在這裏完成的。奧遼爾省壹帶自然風光秀麗,給屠格涅夫以深刻的影響,有助於他描繪自然景物卓越才能的成長。 屠格涅夫的母親瓦爾瓦拉·彼得羅夫娜·屠格涅娃是個非常任性、專橫的女地主,貴族的偏見和惡習在她身上十分突出。她很殘酷,經常體罰仆人,有時因為壹個小小的過失不把農奴流放到西伯利亞去。瓦爾瓦拉·彼得羅夫娜的這種性情也表現在對等兒子的態度上。她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才。屠格涅夫後來回憶說:“在我生長的那個環境裏,打人、擰人、拳頭、耳光等等,簡直成了家常便飯。”農奴主的殘暴行為,是屠格涅夫所難以容忍的的。童年時代的屠格涅夫就憎恨農奴主的暴行。

愛提怪問題的“低能兒”

愛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學家,生於德國。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工業大學並入瑞士籍,1940年入美國籍,在物理學多個領域均有重大貢獻,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狹義相對論,並在此基礎上推廣為廣義相對論。因物理學方面的貢獻,特別是發現光電效應定律,於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巨人之壹,他創立的相對論的觀念和方法,對理論物理學的發展具有極其深刻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具有“改變世界”的重大意義。那麽,這樣壹位科學巨子的童年時代,又是如何度過的呢? 1882年,愛因斯坦來到這個世界已經3年了,卻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天真活潑,愛說愛笑。他總喜歡靜靜地坐在客廳裏,歪著腦袋認真地傾聽從母親的指間流淌出來的優美動人的音樂。母親看著他那聚精會神的憨樣,開心地笑了,說道:“瞧妳壹本正經的模樣,簡直就像壹個教授!嗨,我的小寶貝,妳為什麽不說話呀?”愛因斯坦動了動嘴唇,沒有回答母親的問話,但他那對亮晶晶的眼睛卻撲閃撲閃地不斷眨動著,顯示出快樂的光芒,他的內心已經體會到音樂的優美流暢,但他卻說不出口。 愛因斯坦的父親喜歡郊遊,經常興高采烈地帶著全家人到野外去遊玩。小愛因斯坦十分喜歡這種活動,那美麗動人的湖光山色,那聳入雲霄的參天大樹,那頌歌般的松濤,那金色的陽光,都使他沈醉,然而,他卻不愛說話,不能用語言把這壹切表達出來。而比他小的妹妹卻象壹只百靈鳥,壹路上歡快地唱著、叫著。 鄰居家的孩子們經常在壹起玩遊戲,小家夥們在壹起盡情地唱呀、跳呀、叫呀,可這裏面卻沒有愛因斯坦的身影。他喜歡壹個人靜靜地坐在客廳的角落裏玩搭積木,壹玩就是老半天,然後默默地坐著,忘情地欣賞自己的傑作。就這樣,小愛因斯坦已經四五歲了還不大會說話,這時,父母有點兒著急了:“難道他是低能兒,是個傻子?”父母親趕緊為他請來了醫生,卻沒有檢查出什麽毛病。 小愛因斯坦在常人眼裏,並不是壹個聰明的孩子,這壹方面是因為他不大會說,壹方面則因為他總是提出壹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讓人覺得有些低能、傻氣,大人們甚至懷疑他的智商是否有障礙。人們無法理解,這個幼小孩子所提出的貌似可笑無知的問題,原來出自對未知世界的強烈求知欲。愛因斯坦那被人誤認為平庸低能的小腦瓜裏,充滿了對這個陌生世界的苦思冥想、百思不解,幾乎沒有安寧的時候。 在愛因斯坦四五歲的時候,壹天,爸爸送給他壹件小玩具——羅盤。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小愛因斯坦為此心花怒放,立刻愛不釋手地擺弄起來。 羅盤中間有壹根指北針,尖端壹頭塗著紅色,顫巍巍地抖動著,總是頑固而堅定不移地指向北方。愛因斯坦小心翼翼地轉動盤子,想偷偷改變指針的方向,但無論他怎樣轉來轉去那根針就是不聽指揮,紅色的那端依然牢牢地指向北方。小愛因斯坦急了,猛的壹轉身子,從朝北轉向朝南,心想:“這個指北針總該跟著我走了吧?”但是定睛壹瞧,他不由大吃壹驚:紅色的壹端依舊指著北方! “太奇怪了……”愛因斯坦不知所措地喃喃著,“這到底是為什麽呢?” 他想去向父親詢問,可靈機壹動,他馬上自己做出了解答:“對,這根針的旁邊壹定有什麽東西在推著它,所以它能永遠保持壹個方向。” 於是他翻來覆去地研究羅盤,想在指針周圍找出那神秘的東西。但令他大失所望的是,他什麽也沒找到。這個童年之謎就此深深刻印在他的記憶中,揮之不去。也許,愛因斯坦日後對電磁場的深入研究,其靈感就是源於童年時代那謎壹樣的小玩具羅盤呢。 愛因斯坦的童年本來就沈默寡言,不愛說話,如今有了羅盤這個有趣的夥伴,他整天精神恍惚,越發沈默不語,父母還以為這次他是真的病了呢。 這件有關羅盤的童年往事,給愛因斯坦留下深深的印象,甚至在許多年後,他還常津津有味地回憶。 到了上學的年齡,與同齡孩子相比,小愛因斯坦依然顯得十分木訥,動作遲緩呆笨。在班上,他的學習成績很差,每次被老師叫起來背誦課文,便呆頭呆腦壹句也念不出來。同學們私下裏都嘲笑他,認為他是壹個“差勁的落伍生”。愛因斯坦就這樣開始了他的求學生涯。他雖然很愚笨,然而卻很善良、虔誠,同學們給他起了壹個綽號叫“老實頭”。 6歲時,愛因斯坦迷上音樂,開始學習小提琴,小提琴奏出的優美音樂將他帶入了壹個美妙的境界,音樂曾壹度使他著迷。然而,練習小提琴時機械、重復的弓法和指法又令心生厭倦。就這樣,小愛因斯坦以平淡無奇開始了小學生活,又以平淡無奇而結束。此時的小愛因斯坦與同齡人相比,不僅沒有超長之處,反而多幾分笨拙。 10歲那年,小愛因斯坦告別了小學,成了壹名中學生。此時的德國軍國主義思想如洪水猛獸般到處泛濫,到處橫沖直撞。在學校裏也不例外。那些老師像軍人壹樣將希臘文、拉丁文壹個勁兒地往學生頭腦裏塞,而學生的職責就是背、背,整天都是背。對這種學習方式,小愛因斯坦煩透了,有意無意間將自己的興趣轉移到了自學數學上,數學成了他中學時代的最大的業余愛好。 愛因斯坦的叔叔是壹個工程師,對數學也很喜歡,有壹次在紙上畫了壹個直角三角形,寫了AB2+BC2=AD2,並滿臉神秘地愛因斯坦說:“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兩千多年以前的人就會證明了,妳也來試壹試。”12歲的愛因斯坦此時還不懂得什麽叫幾何,但他被這個定理迷住了,決心試壹試,他壹連幾個星期苦苦思索,尋找著證明的方法,到第三個星期的最後壹天時,竟然被他證明出來了。他第壹次體會到創造的快樂,他的創造才能萌動了。 隨著年齡的增大,愛因斯坦的眼界逐漸開闊,能使他產生興趣的事物也變得越來越復雜。12歲時,愛因斯坦得到壹本硬皮精裝的幾何教科書。他懷著興奮神秘而又略帶恐懼敬畏的心情把書翻開,從頭壹頁歐幾裏德的第壹條定理讀起,越看越入迷,竟然壹口氣把全讀完,深深為幾何定理的精密、明確和嚴整所折服。對壹些定理,他反復地進行琢磨和思考,有時還嘗試著撇開已有的論證方法,另辟蹊徑,自己來重新證明,愛因斯坦總會高興得欣喜若狂,他第壹次深切體會到發現真理的巨大快樂。 愛因斯坦幼年時代的好奇心得到進壹步發展,同時他的自信心也逐步增強。不久,他又自學了高等數學,中學裏的老師已不是他的對手。當他的同學們還在全等三角形中跋涉時,小愛因斯坦已經遨遊在微積分的天地裏了。 愛因斯坦在數學王國裏成績卓著,而其他學科引不起小愛因斯坦的興趣,成績就很差,不少老師對他這種學習態度都很看不慣,並多次責備過他。壹次,小愛因斯坦的父親問學校裏的教導主任,自己的兒子將來可以從事什麽職業,這位老師竟直言說道:“做什麽都沒有關系,妳的兒子將是壹事無成。”這位老師對小愛因斯坦的成見非常深,認為他是壹塊朽木,已再無雕刻的價值,竟勒令他退學。就這樣,愛因斯坦15歲那年就失學了,連畢業證都沒有拿到。 愛因斯坦自幼養成了愛讀書、愛思考問題的好習慣。有壹段時期,他對《大眾物理科學叢書》這本通俗科學讀物著了迷,無論走到哪裏,都要把這本書帶在身邊,時時翻閱。正是這本書,不但使愛因斯坦破除了宗教權威的迷信,而且引導他立下了探索自然奧秘的宏圖大誌。 在少年愛因斯坦的身邊,還總是帶著壹個小筆記本,那是為隨時記下靈感的火花而用的。16歲那年,又壹個極富挑戰性的問題占據了他的頭腦:假如某種光的接收器,比如:人的眼睛或者是攝影機,跟隨在光的後面,用光速飛奔,那麽,會發生什麽情形呢?他把問題捕捉住,記在本子上。但正確的答案又去哪裏尋找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又為自己設置了壹個新的難題、新的挑戰。 正是這個令愛因斯坦日思夜想的高難問題,孕育了未來相對論的神奇萌芽。也許,這可以看作是小愛因斯坦向科學堡壘發起的第壹次勇敢進攻。 小愛因斯坦日後之所以能取得輝煌成就,與他的家庭是分不開的。他生長在無憂無慮的家庭環境中,父母對他是十分寬容的。他的父母在他的成長道路上所扮演的就是保護他的氣質與性格免受不良因素的影響。當愛因斯坦的“天才”還沒有發揮出來,還顯得很笨拙的時候,他的母親很著急,擔心自己的孩子將來壹無所成,而他的父親則說道:“不用把此放在心上,孩子只是不能適應學校的規則,及學校機械的教學罷了。等他長大了,了解了周圍的壹切後,就可以順利適應了。”父母沒有將他視“弱智兒”,沒有因為功課不好、被學校開除而責打他,而是給他壹個很寬松的環境,循循善誘地幫助他成長與發展。 1895年的秋天,16歲的愛因斯坦離開了親人,獨自登上開往蘇黎世的列車,開始了人生新的裏程。

小比爾.蓋茨的“電腦夢”

比爾·蓋茨(c?)從小就是個“電腦迷”。他1955年10月28日生於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小時候就開朗活潑,是壹個精力充沛(pèi)的孩子。不論什麽時候,他都在搖籃裏來回晃動。等長大些又花許多時間騎彈簧(huáng)木馬。後來,他把這種搖擺習慣帶入成年時期,也帶入了微軟公司,搖動了整個世界。 比爾·蓋茨在中學時酷(kù)愛數學和計算機。保羅·艾倫是他最好的校友,兩人經常在湖濱中學的電腦上玩三連棋的遊戲。那時候的電腦就是壹臺PDP8型的小型機,學生們可以在壹些相連的終端上,通過紙帶打字機玩遊戲,也能編壹些諸如排座位之類的小軟件,小比爾·蓋茨玩起來得心應手。 1972年的壹個夏天,年齡比他大3歲的保羅拿來壹本《電子學》的雜誌,指著壹篇只有10個自然段的文章,對比爾說,有壹家新成立的叫英特爾的公司推出壹種叫8008的微處理器芯(xīn)片。兩人不久就弄到芯片,擺弄出壹臺機器,可以分析城市交通監視器上的信息,他們就想成立壹家命名為“交通數據公司”的公司。1973年,比爾上了哈佛大學,保羅則在波士頓壹家叫“甜井”的電腦公司找到壹份編程的工作。兩個夥伴經常會面,探討電腦的事情。 如蘋果砸出牛頓的靈感壹樣,個人電腦突入比爾的腦海也有壹個外在的啟蒙者。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眾電子學》雜誌,封面上Altair8080型計算機的圖片壹下子點燃了比爾·蓋茨的電腦夢。他和他的好朋友保羅在哈佛阿肯計算機中心沒日沒夜地幹了8周,為它配上Basic語言,開辟了pc軟件業的新路,奠定了軟件標準化生產的基礎。 如今,微軟已成為業內的“帝國”,而這與比爾·蓋茨小時候的“電腦夢”是不無關系的。

孔子猜謎

《三字經》中有這樣壹句話:“昔仲尼,師項橐。”“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這“項橐”何許人也?筆者查閱有關資料,這項橐是燕國壹少年。有壹天,項橐見到孔子時說:“聽說孔聖人很有學問,特來求教。”孔子笑說:“請講——。”項橐朝孔子拱拱手說:“什麽水沒有魚?什麽火沒有煙?什麽樹沒有葉?什麽花沒有枝?”孔子聽後說:“妳真是問得怪,江河湖海,什麽水都有魚;不管柴草燈燭,什麽火都有煙;至於植物,沒有葉不能成樹;沒有枝也難於開花。”項橐壹聽格格直笑,晃著腦袋說:“不對,井水沒有魚,螢火沒有煙,枯樹沒有葉,雪花沒有枝。” 從上面“孔子猜謎”中,我們應有兩點啟悟:壹是學問(知識)是無止境的;二是要善於觀察、分析、積累。若只是捧著現有的知識,坐而不學,將被社會淘汰。要不,孔聖人為什麽會敗在項少年的手下呢?

為了看書不吃面包

書店還沒有開門,壹個瘦小的孩子已經等在書店門口了。他有壹頭濃密的頭發,壹雙閃著智慧的大眼睛,他蒼白的臉色顯示出營養不良,他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書店門前有壹大排臺階,為了增加壹點熱量,他便壹級壹級地從臺階上跳下去又跳上來,慢慢地,身上感到暖和壹點了。來往的行人看見這個小孩在臺階上跳來跳去,都很奇怪地看他幾眼。 這個小男孩名叫海因裏希·伯爾,是小鎮上伯爾木匠家的第八個小孩。他是這個書店的常客。每天壹放學,他便往書店跑。節假日,做完父親交給他的活,他幾乎整天泡在書店裏。可他只看不買。書店裏的店員都認識他了,知道他家裏很窮,買不起書,也從不阻止他,讓他盡情地在書的海洋中遨遊,壹來新書,書店裏的店員還會向他介紹。 終於,門開了,小伯爾第壹個走進了書店。他很有禮貌地向書店裏的店員阿姨問好。阿姨熱情地問他:“小伯爾,今天想看什麽書?” “《格林童話》還沒有看完呢。”小伯爾熟悉地走到書架前,拿起那本《格林童話》便急切地翻看起來。 小伯爾眼睛發亮,緊緊地盯著書本,全神貫註地看著。他完全沈浸在故事中了。《白雪公主》中7個小矮人有趣的生活,機智的談話逗得他輕聲笑了起來。他心想:7個小矮人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從來不會餓肚子,也沒有人欺負他們,我要像他們壹樣該多好!他看到7個小矮人救了白雪公主,又深深地被他們善良的行為打動了。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慌忙用手擦掉就要流出來的淚水,生怕被別人看見。 小伯爾被書迷住了,忘記了時間,可肚子並沒有忘記時間,這時“咕咕”地叫了起來。小伯爾才想起父親要他吃了中飯後給教堂送雕像的事。他很不情願地放下書,拔腳往家裏跑。 小伯爾的父親是壹個木匠,專門給當地的教堂雕刻壹些手工藝品。父親每天都要讓小伯爾給教堂送壹次雕像,再把錢帶回來供壹家人吃用。每次父親都要留給小伯爾壹點零錢,讓他第二天上學時在路上買面包吃。 小伯十分愛惜他那少得可憐的錢。他每天買壹個最小的面包吃,把省下來的錢很小心地放到壹個鐵罐裏,再把鐵罐藏在壹個別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小伯爾決定存了足夠數量的錢以後,就去買壹本他最喜愛的書。 然而,小伯爾的這個計劃不得不改變了。星期壹在學校時,老師宣布為了讓同學們開闊視野,多閱讀壹些課外書,他要在同學中開展壹項活動,要求每個同學都拿出幾本課外書來,大家交換閱讀。 小伯爾這下可著急了。他連壹本自己的課外書也沒有。到時,同學們都有書交出去,唯獨他沒有,那多丟臉啊。可他鐵罐裏存的那點錢還不夠買壹本書呢。怎麽辦呢?又不能向爸爸要錢。爸爸每天從早到晚地幹活,掙來的錢只夠壹家10口人吃用,不可能再有多余的錢給他買書。如果每天能多存壹點錢,那他很快就可以買到壹本書了。要是把所有的錢都省下來,他兩三天以後就可以買本書。對呀,何不把買面包的錢都是都省下來,這樣,兩三天後壹本嶄新的書就是他的了。 想到幾天後他將擁有壹本自己的新書,小伯爾不由得興奮起來。 下午,送完貨回來,爸爸又給了他壹點零錢。他把那個小鐵罐拿出來,把錢壹枚枚地放進鐵罐裏,又小心翼翼地把鐵罐藏起來。 晚上,他躺在床上,便在心裏默默計算著他已經有了多少錢,還要多少錢才能買本書,慢慢地,他進入了夢鄉。他做了壹個很美的夢:在夢裏,他有了很多很多的新書,壹會兒看看這本,壹會兒又摸摸那本,他不知道看哪壹本才好。他在夢中想:這麽多的書,我怎麽看得過來呢?讓那些沒書看的人都到這兒來看書吧。於是,就有很多的小朋友到他這兒來看書。小朋友們拿著新書,大家都很開心地笑了…… 第二天早上醒來,小伯爾便向房間四周打量:“我的書呢,我的書到哪兒去了?”房間裏空空的,壹本新書也沒有。他才知道是做了壹個好夢。他想:總有壹天,我會有夢裏那麽多書的。 上學路上,他又經過那個面包坊。壹陣陣的奶油面包香味直撲鼻孔,他使勁地咽著口水。 面包坊的老師看見他走過來,親切地招呼他:“小伯爾,今天想吃什麽面包?我這裏有奶油面包、火腿面包,還有新來的葡萄夾心面包。” 小伯爾真想吃壹個香噴噴的面包,但他喜愛的新書在向他招手呢。他慌忙撒個謊:“謝謝您,我已經吃過了。”說完,他拔腳跑了起來。他想趕快離開這兒,逃離那陣陣香味帶來的巨大誘惑。 老師在講臺上講著數學題,可小伯爾的肚子在唱“空城計”了。早上沒吃面包,現在肚子裏空空的。小伯爾在心裏說:“肚子,妳別叫了,我要買壹本新書呢。等我把新書買回來,壹定把妳餵得飽飽的。” 就這樣堅持了三天,他終於存夠了買壹本新書的錢。他把鐵罐裏的錢倒出來,仔細地數了壹遍又壹遍。“足夠買壹本新書了。”他自言自語道。他把錢又放回鐵罐中,抱著小鐵罐朝書店走去。 來到書店,他大聲地對書店裏的店員說:“阿姨,我要買壹本新書。” 店員奇怪地看著他,說:“孩子,妳有那麽多錢嗎?” “我有,阿姨妳看。”說著,他把小鐵罐高高地舉了起來,搖了搖,鐵罐裏的硬幣發出清脆的響聲。 “妳哪來那麽多錢呢?”店員不相信似的問他。 “我省下來的面包錢呢。” 店員嘆了口氣,說:“可憐的孩子。”說著,她便去書架上拿了小伯爾最喜愛的《格林童話》。 買了新書,小伯爾別提有多高興了。他把新書緊緊地抱在胸前,生怕它逃走了似的,壹路蹦蹦跳跳地回到家。 回到家裏,他找了壹張牛皮紙,小心地把書的封皮包起來。他把新書放在鼻子底下,久久地聞著書頁中散發的油墨芳香。“這本書是我的啦,我有了壹本新書了。”他有點不敢相信似地喃喃自語著。晚上他把新書放在枕頭底下,美美地睡著了。 長大以後,愛書的小伯爾終於成了壹個寫書的人,還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金。

童年時代的魯迅

童年時代,魯迅常跟母親住到紹興鄉下安橋頭外婆家裏,後來又到皇甫莊大舅父家裏寄居。安橋頭、黃甫莊都在紹興昌安門外水鄉,寬狹縱橫的河流靜靜地流過村邊。魯迅喜歡到鄉下去,他把那裏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嶄新的世界。因為在這裏不僅可以免讀深奧難懂的《四書》、《五經》,還可以同農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壹起,到密如蛛網的河上去劃船、捉魚、釣蝦,去欣賞帶著點點漁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鵝、牧牛、摘羅漢豆,呼吸清新的空氣…… 每逢村子裏演社戲的時候,魯迅就和小夥伴們壹起搖船兒來到半個在岸上、半個在湖裏的戲臺前面,看武功演員翻筋鬥。有時,他還和農民的孩子壹起學演戲、扮小鬼。他們在臉上塗上幾筆彩畫,手握壹桿桿鋼叉躍上臺去,愉快地玩耍著。 農村,對少年時代的魯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這片自由的天地裏,魯迅不僅學到了許多社會知識和生產知識,還和農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逐漸了解了農民勤勞、質樸的性格,同時也看到了舊社會階段壓迫、階級剝削的血淋淋的事實。魯迅和農民的孩子常念誦的壹首漁歌中,就有這樣的悲慘的句子:“壹日七升,壹日八升,兩日勿落(兩天不下河打漁),餓得發白;壹日七升,壹日八升,兩日勿落,要哭出聲。”這些對魯迅的思想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魯迅知道農民“是畢生受著壓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鳥並不壹樣”。

居裏夫人小時候的故事

幾十年前,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麽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註意力。 壹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遊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壹樣,在壹旁專心地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壹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壹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壹分壹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壹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 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壹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 瑪妮雅長大以後,成為壹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裏夫人。

凡高的童年

凡高從孩子們面前走了過去,壹言不發。他出了園門,穿過田野,沿著草地的小徑前行。他要到溪邊去,孩子們從他隨身所帶的玻璃瓶和魚網中看出了這壹點。但是他們當中沒有壹個人敢在他身後問:“哥哥,我能壹起去嗎?”不過,他們很了解他在捕捉水裏的昆蟲時有多聰明。他回來時,總給他們看各種各樣的甲殼蟲:有著閃爍的、褐色的殼,大而圓的眼睛,以及從水中出來後便神經質地伸縮著的彎曲的腿……孩子們帶著尊敬的口氣談論他,毫無嘲弄之意,但是他們不敢要求去那清新涼爽的溪邊,溪邊開放著最為美麗的勿忘我和玫瑰色的睡蓮,在那兒,把雙手插入閃光的白沙之中,不受半點塵染。孩子們憑本能感覺到:他們的哥哥喜歡獨處。如果父親送他去的那個寄宿學校有個假期,他所尋求的不是陪伴,而是孤獨。 他知道最珍貴的花長於何處。他避開那有著筆直街道的井然有序小屋的村莊,通過丘陵和山谷尋他的道路。每次他總能發現令人驚奇的東西,窺察到處於自然棲息地的稀有的動物和鳥類,對於鳥類,他知道它們築巢或生活的地方。如果看到壹對雲雀降落在麥田裏,他知道該怎樣接近它們而不折斷周圍的禾葉。 那時候他沒有留下壹幅鋼筆或鉛筆的素描。這個未來的畫家當時並沒想畫畫,只是沈思默想。還是壹個小男孩時,他曾懷著極大的好奇心,審視壹個雕塑家的助手用粘土給他做成的小像。8歲那年,他畫了壹幅畫:冬天的花園裏,壹只貓在光禿禿的蘋果樹上瘋狂地飛奔著。 這使母親大吃壹驚,孩子藝術感覺的自然表達是如此驚人,她竟然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過了好久,這件事才被父母提起。

另:

/forum96/printpage.asp?BoardID=34&ID=7162

  • 上一篇:高壹會考很簡單的JAVA語言編程,求大神幫忙!!!給經驗。。壹***10題,求幫助
  • 下一篇:我想制作音樂的 有什麽軟件推薦的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