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如何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設計

如何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設計

為幫助廣大教師實施好新教材的教學我們將從日常教學中經常接觸的教學設計、教案設計和說課設計三個方面出發,探討信息技術教育新教材的實施點滴。壹、教學設計1、教學設計的概念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論的方法設計教學問題的過程,它包括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法及方案、評價和修改教學設計直至獲得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等幾個方面。教學設計要求從教學系統的整體功能出發,綜合考慮教師、學生、教材、媒體、評價等諸多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強調運用“整體---局部---整體”的思維方式,立足整體、統籌全局、使各教學要素相輔相成,提高和確保教學系統整體的最優效應。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是指微觀教學設計,包括單元教學設計、課時教學設計和微觀教學設計。其中課時教學設計是以某堂課的教學為設計對象,而此處的微觀教學設計則指以某個教學環節為設計對象。2、教學設計的操作步驟教學設計壹般包括以下步驟:(1)、學習需求分析:從教材的角度出發,課程教學目標是什麽?教學需要具備哪些條件?(2)、教學內容分析:課時教學目標是什麽?進行學習任務分析,要完成學習任務需要的必備、輔助的知識技能,要教哪些內容。(3)教學對象分析:了解學生學習心理、認知水平、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起點水平與學習特點。(4)、確定教學目標:根據課時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制定明確、詳細的教學目標。(5)、教學策略設計:主要解決“如何教、如何學”,要同時考慮目標、內容學生、時間、教學條件等要素,從爭取整體教學效益的角度正確選擇教學策略。如程度教學策略、發現式教學策略、認知教學策略、掌握學習策略、和諧教學策略等。(6)、教學媒體設計:根據學習目標、教學策略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適時使用恰當的教學媒體,在運用媒體上,主張恰如其分,和諧、統壹,不要為使用媒體而用媒體,避免與整體教學過程的脫節。(7)、教學過程反饋、調控設計:教學過程是壹個師生互動的動態活動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預計學生將作出的反應,設計好另外的教學方法、問題和練習,壹旦出現非常情況,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教學要求、教學策略和方法。(8)教學評價設計:主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檢測不同層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的評價,總結性評價是指在知識教學完成後的總體評價。 3、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設計 針對信息技術學科新大綱、新教材與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要求教師要從其學科特點出發,根據其教學規律進行教學設計。(1)、從課程特征角度出發設置教學目標的原則隨著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變化,計算機的工具性越來越突出,對於中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教育是國家對公民開展的信息素養基礎教育,其任務是向學生傳授計算機文化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所以教學壹定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正確確立教學目標,註重教學的基礎性,反對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培訓化”。從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角度出發並結合新大綱的要求,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目標分為認知領域目標、技能領域目標和情感領域目標三個方面,其目標的確定更加突出了信息技術學科的功用性。(2)、從課型的特點出發進行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課往往是認知和技能相結合,不同的課型側重點有所不同,從教材編寫來看,有理論課、操作技能課、綜合實踐三類。理論課主要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機器人的作用,計算機和機器人的基本知識,對這類課要定位在了解和理解上,在情感領域讓學生破除對計算機的神秘感,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興趣,教師可運用插圖、形象的比喻、進行直觀教學,教師可精心設計學生的教學活動,如分組討論、網絡查詢等形式。在程序設計學習時,情感領域要註重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對操作技能課讓學生掌握使用計算機工具的正確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操作技能,教師要註重規律性知識的講授,讓學生形成自學能力。技能訓練主要根據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映理論進行,研究表明,最佳的訓練組合也許是最初使用連續強化安排,然後固定間隔強化安排,最後是變化比例強化安排,隨著訓練期的推移,比例可進行變化,最終形成技能。如小學生的指法練習,教師在學生掌握正確的使用後,可在每課前給學生壹定的時間反復訓練。對綜合實踐課要註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培養,讓學生在作品、成果中獲取成功感。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在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設計給教師預留了很大的空間,教者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內涵,如小學課本《龍宮尋寶》壹課,某教師的導入環節設計如下:編制了壹副孫悟空在龍宮舞動金箍棒的動畫軟件,在同學們津津有味欣賞的時候,教者伴隨講到:妳們看孫悟空壹會變大,壹會變小,金箍棒在不停地旋轉,多麽神奇呀?這樣設計直接點中本節課的主題---扭曲與拉伸。如某教師在基礎練習環節將課後的練習題《小雞》和《春天》兩副作品引入到課程作為復制、粘貼的基礎練習,這不僅擴充教材訓練知識的不足,而且將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教學中要重視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設計,教學重點要重在將知識的“透”上,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消化,難點則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設計上。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有壹定“起伏”,要有高潮、有重點,由於信息技術教材在編寫上不是盡善盡美,需要教者適當將某些知識淡化與提升,如將壹些知識變成自學閱讀,壹些留為課後閱讀等,要做到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讓學生學透,同時要給學生預留充足的發展空間。練習部分的設計要重在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同時要重視過渡語、小結和板書的設計,克服語言的隨意性。在板書部分,我想雖然有了計算機展示工具,但板書的作用在於當教學結束時,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起到總結、點撥的作用,不應輕易拋棄,板書設計要講究平衡、美觀。由於信息技術學科目前的許多知識具有很強的工具性,所以教師要重視主題化的設計和教學評價的設計,在設計中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題性和發展性環節的設計。除此之外,應註重教學模式、教法和學法的設計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基本要求的貫徹落實。 二、教案設計教案是教師上課的依據,是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計劃,經過充分考慮準備和慎重考慮所寫出的關於課堂教學的壹切具體措施的方案。不僅是教師備課水平的標誌,也決定了壹堂課的好壞。1、 編寫教案的準備工作教師編寫教案前,首先要通讀教材,對照教學大綱和教學參考書,系統地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來龍去脈,了解這部分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註意找出對全局性關鍵性的壹環,如果是新教師應對課後習題反復練習。在熟悉教材後,根據大綱要求設計好教學目標,對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明確,便於實施、檢測,對目前信息技術的課程,落腳點基本上是技能性,但不要忽視知識性和學科思想的滲透。根據確立的教學目標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分析組織教材,準確地確定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對有些知識可以不講或略講。在確立教學重點和難點之後,要研究用什麽方法來突出重點,什麽手段來突破難點,要分析教材為什麽這樣安排,其意圖何在。在上述內容確立之後,應根據教學內容確立合適的授課地點,對於以知識性為主的教學應選擇教室教學,避免在機房上課分散學生的註意力,上機部分主要在於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選擇合適的教具,要註重示範性教具的選擇,某些課程可充分利用計算機系統的特點(如課件、同步教學系統等),充分展示其示範性,重點在於選好工具軟件,如職專DOS的FAT表教師根據教材選取了“諾頓”工具軟件作為教學工具使教學內容簡單化,並增加了教學導向性。2、編寫教案應考慮的問題:要復習哪些為新知識打基礎的舊知識;采用什麽形式導入新課,其形式是否新穎,關系到是否啟發學生思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模式、教法和學法;時間分配;選取什麽例題,練習部分如何設計,如何進行;用什麽方法檢查和鞏固教學效果;什麽時候采用什麽教具效果最好;各環節如何過渡;課堂小結如何實施;是否布置作業,布置什麽樣的作業;要根據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可以不布置作業或以思考題的形式為宜。在設計時要從“建構主義”理論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目標、學習環境,構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2、 教案的基本內容課時教學設計教案的基本內容應包括:授課教材、班級、時間、課題、教學目標、課型、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手段、教法、教具、授課地點、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其中教學過程應包括教學的各個環節及其銜接,教學提綱、教學方法及教具的使用,師生活動和時間分配的內容。教學環節壹般可以包括:復習提問(設計問題及正確答案);導入新課(具體導入手段);講授新課(教授過程、學生怎樣做;哪些由學生回答,哪些由學生練習;重點如何講述、難點如何處理,哪些容易出錯,須防止、提醒,上機指導如何實現;如何設計練習和小結)。3、 編寫步驟:(1)、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目標的制定要具體、明確,便於檢查和執行。要從學生的素質和教學手段等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可能達到的教學目的。(2)、確立合適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關鍵性的知識,解決這部分知識,其他問題將迎刃而解;而難點是相對的,是學生容易誤解和混淆的知識,對同壹節課不同的學生其難點可以不同。(3)、設計課型、準備教具、設計教學手段與教法(4)、設計教學全過程、時間分配、師生雙邊活動和教具的使用4、教案的使用:壹般在課堂提問、書寫例題時應看教案,防止題目錯誤,浪費教學時間;在講完壹個段落後要看教案,避免漏掉某個環節和重要內容,如果布置作業,應看教案。在實施課堂教學時,可以適當調整更改教案,如出現由於對學生水平掌握不準出現教學設計過高、過低情況;出現突發事件,教案可適當更改,但不易更改過大。 三、說課設計說課這壹形式目前已推廣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此項教學形式對於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教育理論水平造就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說課這壹形式目前在許多教學活動中已經作為評課的壹項指標,有些地區也因此延伸出“說片”、“說課件”等多種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形式,那麽什麽是說課,怎樣說課,計算機學科在說課時應註意哪些方面,就這些與大家***同探討。(壹)、說課的基本理論1、什麽是說課 說課就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授課教師向評委或同行系統地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後由聽者評論達到***同提高的目的,屬於教師教學研究的範疇,它可以幫助教師認識備課的規律,提高備課的能力。教師說課要求用簡潔、準確的語言敘述備課中的思維過程,主要使用書面語言,並且主要是在於說理,即要求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實踐,說課的實施對象是教師,所以每壹具體內容的設計上,不僅要說出做什麽,怎麽做,而且還要說出為什麽這樣做。既要把壹個具體的課題進行全面系統的講述,有壹定的可操作性,又有壹定的理論性。2、說課的組成說課就是要教師口頭表達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即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的壹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活動,說課包括四個方面: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設計,有上機操作時應做適當的上機操作。3、說課的特點(1)、深刻性:說課時應將具體課題寫成說課講稿,通過語言媒介展示出來,更深地剖析了課題。(2)、研究性:說課是面向廣大同行,由同行評,因此可以通過“評”取長補短,相互受益,是壹個很好的集體教研活動,更註重於集體教研,是提高備課質量,教師業務水平的壹條最佳方法。(3)、演練性:說課是教師備好課,先經同行評研,然後再反饋加工、創新直至滿意才給予學生上課,是在備課與上課之間重要的壹環,實則是對象不同的教學活動,是備課的引申與發展,是對備課的檢查補充。(4)、理論性:說課不僅要求教師說出“怎樣做”,而且更要說出“為什麽做”的探究式研究。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深入鉆研大綱和教材,更要學習教育理論和學科教學精神與要求,並熟練地運用這些理論研究和探討說課的內涵和形式。4、說課的意義(1)、宏觀提高廣大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說課是壹項教研活動,在說課的過程中,必須說出科學依據,要想說好課,必須自覺地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教育理論。因此,可以通過這種形式、機制,使廣大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教法、學法與教學程序,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2)、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水平,能促進課學教學三個體現,體現教材的重點、難點、特點,體現教材的思路,教課思路和學生學習的思路和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為原則。(3)、是最有效的備課和教研形式,可以取長補短,互相交流,***同提高。(4)、說課有助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備課是教師已經對教材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科學的處理,便易忽略教材內容為什麽這樣安排,教學時為什麽這樣處理,只有通過說課,才能被發現。通過說課可以鍛煉教師執行貫徹教學大綱、駕馭教材的能力,由於在對教學內容分析上,要說明教學目的的制定依據,重點,難點的分析,知識點之間的理解,可以加深教師對大綱理解,同進在有效的時間內,可以展現對教材的駕馭能力。同時將提高教師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手段的設計能力,哪些內容講,哪些內容練,哪能此內容讀,怎能樣突破難點,用什麽手段訓練重點,怎能樣引導、啟發、怎樣培養思維品質,都通過說課來完成。(二)、怎樣說課說課壹般要求教師說出自己對教材的分析處理。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說教材:交待課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單元及整個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與前面知識的聯系及新知識的影響;教學目標認知、操作技能、情感和教學的重點、難點及其理論設計依據。說教法:為實施和完成教材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和學生實際采用的教學方法及訓練手段及其依據。說學法:讓學生如何學,教給什麽樣的學習方法。說教學地點的選取(教室/機房),選用的教學工具。除此之外,應說明教學對象及課型特點(理論課、實踐課、綜合練習課)說教學過程:說教學過程部分總的要求是知識正確,線路清晰,相應的操作準確。首先說明教學線路,對每個環節要講明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時強調設計意圖。對軟件演示和作品點撥等使用軟件的場合壹定要配以相應的軟件操作。要充分考慮各環節的過渡語、小結語及導入環節的設計,在導入環節的設計上要自然、巧妙,立足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重點要講透、難點要突破,要註有檢驗環節的設計。以上我們從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教案設計、說課設計三個方面談了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特點與要求,這些是教師上好信息技術課的關鍵與基本,是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基本功。四、教師教學中應註意的問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除掌握上述教學基本功外,作為教師應註重目前信息技術學科的幾個突出問題。1、新教材主要是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編寫的,任務驅動是壹種符合信息技術教育層次性和實用性特點的教學方法,它為我們提供壹條由淺入深、逐步深入、逐步求精的教學思路,同時從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的角度,符合探究式教學的開展,適用於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關於任務驅動教學,教師應做到“有題—有線-有程—有果”,所謂有題是指課堂教學應提出主題,如課程整合、美麗的家鄉、保護環境、愛好和平等主題;所謂有線是指教學線路,這就要求教師要註重教材的挖掘和延伸,把握知識點和技能點,註重創設情景,在情景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用意識和參與意識,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程是指註重學生的分析、思考、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果是指學生不僅能夠主動完成教學任務、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成就感,從而使學生在分析、思考、應用創新解決學習、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2、新教材是以實踐能力和信息素養作為培養目標,教師要挖掘教材的內涵、延伸教材,註重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整合,依據學生的生理特點,選用適當的教法,營造教學情景,實施教學。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教師能動地運用教學過程的規律,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3、教師應認真開展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成敗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學設計至關重要。在開展教學設計時必須註意以下幾點:教學目標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確定,要明確、恰當,教學環節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難點與重點的確立要依據課型和學生實際確立,要求恰當、準確,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過程。突出重點就要講透---練透,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掌握;突破難點要講究采用怎樣的方法、手段、措施突破。如某壹課按教材要求為新授課,如學生在小學階段基本上已經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那麽我們可以將重點放在知識綜合應用和能力培養上。教學結構要在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結構設計從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兩個角度,要做到層次分明、各種教學活動搭配合理、組織緊籌、環環相扣、逐步深入,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對壹些知識進行“提升、淡化”處理,切忌“平鋪直敘”。設計中要註重知識滲透、能力培養、創新、應用意識的培養,對導語、過渡語、小結、板書設計、習題常被看作“小環節“的地方不要輕視,切忌“隨意性”,要認真考慮對待。教師要從學科特點、課型特點出發進行設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軟件資源、多媒體同步教學系統等)在學科方面應註重突出信息素養培養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特點;在課型上要針對不同課型進行設計,如習題課應在練習的設計上體現目的性、階梯性、多樣性和實踐性。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規律,設計好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和要求,選取相應的教法,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並由此出發,兼顧新知識的特點,幫助學生吸收和消化新知識。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壹堂成功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總之,評價壹堂課關鍵在於“教”和“學”兩方面,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多方面因素,搞好教學設計。

  • 上一篇: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 下一篇:想做CAE工程師 ,考研該考什麽專業?什麽學校比較好?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