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嗎?

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嗎?

擴展資料

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老子思想影響不僅在道家內無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影響深遠。

其影響不僅包括哲學、宗教、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美學、倫理學、文藝學、心理學、教育學、邏輯性、修辭學諸學科,而且涉及醫藥、養生、氣功、軍事、管理、建築、園藝等眾多領域。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註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余種。

早在十八世紀,西方壹些國家就有了《老子》的多種文字版本。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老子》壹書是當今除《聖經》外,在全世界出版發行數量最多的壹本書,單是日本就有三百多種版本。

到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歐洲***有60多種《道德經》譯文,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尼采,俄羅斯大作家托爾斯泰等世界著名學者對《道德經》都有深入的研究,並都有專著或專論問世。

老子是西方人眼中的東方三大聖人之壹。美國《紐約時報》曾把老子列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倫敦的大英圖書館廣場有世界十大思想家塑像,老子為其中之壹。老子思想早已突破國界,成為全人類***同的精神財富。

百度百科-老子

查看全部5個回答

學IT選「web前端」,0基礎到就業...

想進IT行業,學什麽前端or後端?「中公優就業」在線指導...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廣告?

it學習視頻_千鋒全套視頻教程免費...

it學習視頻 ,千鋒web java培訓全程面授,兩周免費試聽...

北京千鋒互聯科技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介紹壹下老子的詳細資料,越全越好

老子

公元前571年農歷2月15日,在世界的東方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即現在的河南省鹿邑太清宮鎮降生了壹位偉人老子。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學家派的創始人,被當代評為世界百位名人之壹。大家知道在老子之前,社會上僅有壹些哲學觀點出現,從《老子》開始形成了系統的哲學理論。因此,鹿邑這塊寶地,即是降聖的仙鄉,又是東方哲學的發源地。

據司馬遷《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裏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謚號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司馬貞《史記索隱》雲:“苦之史也。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司馬貞《史記索隱》雲:“苦縣本屬陳,春秋時楚滅陳,而苦又屬楚,故雲楚苦縣。”酈道元《水經註》稱:“邊韶老子碑雲老子楚相人也,相虛荒,今屬苦,城猶存,在賴遊鄉之東,渦水處其陽”,(元初渦河由太清宮南邊改道走太清宮北邊)。翻閱歷代國史,各種詞書,名人論著以及《河南省誌》、《歸德府誌》、《鹿邑縣誌》、《江南通誌》、《安徽省通誌》、《毫州誌》都明確記載,老子生地在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史學界、哲學界、宗教界及研老專家,或著書立說,或撰寫老證論文,認為老子生於鹿邑太清宮鎮證據鑿鑿。據《毫州誌》記載:“太清宮在城西四十五裏,今屬鹿邑,老子所生地”。《江南通誌》(清順治時期,今安徽與江蘇合稱江南省)卷二百,有壹項“辨訛”,專門考證舊誌中的訛錯其中有對李耳的考證。結論是:“李耳,歸德鹿邑人,非今江南地。唐宋之毫州,鄰六縣,惟譙、城父二縣今江南境,余俱屬河南。舊誌載李耳鳳陽人物中,誤矣”。在重修《安徽省通誌》卷二百六十,卻有這樣兩段記載:“太清宮在毫州西四十五裏,老子所妊之地,基地猶存,舊名紫極宮,唐天寶二年改”。再壹段是:“陳摶為毫州真源人,今河南歸德府鹿邑縣地,舊誌收入穎州,與老子誤同,茲並削之”。寫得明明白白,自動糾正了過去的錯誤記載。壹九九壹年,新華社合肥五月十日電,報道安徽毫州決定舉行世界老子學術研討會的消息稱:“生於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又稱聃,是與孔子同時代並齊名的壹位古代思想家,也是中國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其家鄉在與毫州毗鄰的今河南省鹿邑縣”。實事求是,是我們傳統的學風,應該發揚光大。

老子在中國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上都是有巨大影響的人物。老子是人,但要從宗教文化去研究,他又是神,是道教的教主。群眾尊稱為老君爺。老子由人而神有壹個歷史衍化過程。唐代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並非突然而來,蓋早有“太上玄元”之名。從司馬遷講“蓋老子百六十余歲,或言二百余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說明西漢時已流傳著老子修道養壽是活了幾百歲的活神仙了。東漢邊韶《老子銘》曰:“老子先天地而生”,又曰“老子離合於混沌元氣,與三光為始”。老子在後漢時期,已經完全神化,成為尊神、教主,所以漢桓帝於宮中產黃老浮屠之祠,把黃老與浮屠並列,前者是道教的教主,後者是佛教的教主。這裏所謂的“黃老”即指老子而言。因此在漢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命中常侍左官到苦縣(鹿邑)祭祀老子。延熹九年(166年)桓帝在濯龍宮親祠老子。可見這時老子已經成為神聖的教主。現在全國各地都有道教宮觀,鹿邑的太清宮始建於漢延熹八年,老君臺始建於唐初,香火久盛不衰,老子以太上老君受到群眾的尊奉。

老子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經》,博大精深,中國文化的大寶藏—也是中國哲學本體論的第壹部名著。其內容涉及哲學、文學、兵學、美學、醫學、社會學、倫理學、天文學、養生學,被譽為百科全書。他的清靜無為的學說,壹物兩項的轉變率的辯證理論,深邃的天人之際的哲理,兩千五非多年來壹直影響著中國人民的思想和行為。作為文化基因,滲透到人們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之中。影響著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生死觀等各種文化觀念。《道德經》不但影響了漢代以來兩千年的思想史,而且也受到西方思想家的重視,已成為世界哲學寶典之壹。從古至今註釋者三千余家,出版發行量居世界第二。當今,興起了全球的“老子”熱,老學研究空前高漲。最近幾年各地連續召開國際性的老子學術研討會議。壹九九三年德國舉辦老子國際學術研討會議;壹九九四年鹿邑舉辦老子國際學術研討會議;壹九九五年中國社科院在西安舉辦道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議。這樣頻繁的國際性研老活動,歷史上是沒有的,它樗著老學研究推向了新的階段,達到了新的水平。

老子思想所以能夠發生這樣巨大的歷史影響,壹方面是由於對遠古以來的文化傳統作了系統的概括和總結,有著極其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礎;另壹方面是老子在繼承的基礎上又開拓了文化發展的新方向,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創立了以“道”為本體論的哲學體系,為中國文化發展奠定了哲學基礎。老子思想對中國文化發生了全主位的影響,並對現代文化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老子在中國哲學史上最大的貢獻,就是指出了作為宇宙萬物本原及其存在的根據的形上之“道”,創立了以“道”為核心,包括體體論、辨證法、認識論和人生哲學等內容的系統的哲學思想體系。老子的本體思考和方法思考,使“道”真正成為中國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動力。從先秦道家、兩漢黃老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對老子道論的繼承和對老子提出的諸如“道”、“德”、“有”、“無”、“動”、“靜”、“無極”等範疇的援用可以看出,老子哲學是中國傳統哲學的基礎。由於老子思想是壹個概念豐富的思想體系, 對自然、社會和人本身都有許多深入、準確的洞察,因此,它獲得了某種特殊的理論品質,蘊藏著許多理論生長點和不同思想體系。所以現代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的發展,仍需要借鑒老子哲學思想。老子的智慧對於解決現代人類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具有啟迪意義。他提出了作為人生價值根源和基礎的“道”範疇。老子的“道”既是宇宙萬物的根源,又是萬物存在和發展的根源。形而上的“道”落實到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身的關系上,就成為人的行為方式和處世。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老子強調人的主體性和自然規律的客觀性,主張人應順任自然,反對人對自然的掠奪。在個人與他人、與群體的關系上,老子提出“無爭”的處世原則,主張挫脫解紛,和光同塵,反對爭功名利祿,達到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在個體生命的自我完善上,老子提出了“深根固柢”的“長生久視之道”。老子思想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人類目前和未來的文化和生活提供著積極的智慧。我們要弘揚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開拓和諧的天下,創造美好的人間

41 瀏覽1069 2017-11-25

關於老子的資料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讀:dān),壹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1] ,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逝世於公元前471年。[2-10]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壹,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11-12] 20世紀80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13]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壹。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4-8] 老子譽有東方三大聖人之首,美國《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數次向老子問禮、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壹”之稱。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9-10] 因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稱為“太上老君”。[4] 中文名 李耳 外文名 Lao Zi/Lao-Tzu 別 名 老子、老聃、李伯陽、太上老君 國 籍 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15] 民 族 華夏族 出生地 陳國苦縣[16] 出生日期 約公元前571年(庚寅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1年 職 業 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 信 仰 道家 主要成就 道家學派創始人 辯證法思想、無為而治 李姓始祖 代表作品 《老子》(道德經/德道經) 謚 號 太上玄元皇帝 廟 號 唐聖祖 尊 稱 太上老君 弟 子 關尹子、文子、孔子、鬼谷子

5 瀏覽68 2018-03-19

關於老子的具體資料

《史記》記載:李耳老子,姓李61名耳61字聃,公元前571年農歷2月25日誕生,誕辰:庚辰二月二十五日卯時,白羊座。於陳61苦縣厲鄉曲仁裏,既現址太清宮鎮。著書《道德經》上下篇五千余言八十壹章。修道而長壽,大概活了百六十余歲61或說二百余歲。與孔子(前551-前479)同時,長孔子20余歲。公元前535年61527年61515年61501年61486年,孔子數次求教天道問老子,言老子“猶龍”。老子,字伯陽,又稱老聃,後人 老子標準像稱其為“老子”(古時,老字的讀音和‘李’字相同),中國春秋時期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1]。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壹 ,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相傳他母親懷了九九八十壹年身孕,從腋下將他產出,老子壹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周國都洛邑任藏室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他博學多才,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洛邑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關(位於今河南靈寶)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或直稱《老子》、或《老子五千文》)。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

 相傳老子在此點化了函谷關總兵伊喜。後壹路西行至盩厔(今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觀此處依山傍水(終南山田峪河)、峰巒起伏,遂在此駐足,並結草為樓修行說經。沿傳至今世稱樓觀臺。為國家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內存歷代文人騷客墨跡碑石三百余座。史稱道教發源地。老子羽化後葬於距此八公裏的西樓觀,現存老子墓。

 《道德經》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壹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個源頭,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壹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內核。道教出現後,老子被尊為“太上老君”;從《列仙傳》開始,老子就被尊為神仙。《道德經》的國外版本有壹千多種,是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中國書籍。

 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壹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壹,“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內容主要見《老子》這本書。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也有人認為是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跟孔子同時,曾著書十五篇宣傳道家之用;還有人認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後壹百多年的時間裏。現在很多學者都采用第壹種說法,認為老子就是李耳,春秋末年人。 [編輯本段]老子著作  老子在函谷關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壹書,又名《道德經》或《道德真經》。《道德經》、《易經》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經》分為上下兩冊,上下***五千字左右。

 《道德經》是後來的稱謂,最初老子書稱為《老子》而無《道德經》之名。其成書年代過去多有爭論,至今仍無法確定,不過根據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老子”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壹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 老子道德經之統壹,“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此外,書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深刻影響。

 《老子》從古至今有很多種翻譯,就光原本也有很多的版本,所以研究起來比較艱難。 [編輯本段]老子哲學  老子試圖建立壹個適合於所有事物的理論。

 老子認為壹切事物都遵循這樣的規律(道):

 相互對立的事物會互相轉化,即是陰陽轉化。 太極陰陽

 方法(德)來源於事物的規律(道)。

 這裏舉幾個例子以助理解: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失道而後德”

 解析:好的方法是可以變通的(不德:沒有固定的方法,指可以變通),壞的方法是不會變通的。因為方法來源於事物的規律,所以了解規律比了解方法更好。

 原文:“善用人者,為之下。”“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解析:越是放低身姿的人,越會被人敬仰尊重。即是“下”與“上”的轉化。

 原文:“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解析:當政者越是沒有個人的思想(越是不治)而去遵從老百姓的思想,越是能治理好國家。即是“不治”與“治”的轉化。

 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以“無為”為目的,而是以“有為”為目的。因為根據之前提到的“道”,“無為”會轉化為“有為”。

 這種思想的高明之處在於,雖然主觀上不以取得利益為目的,客觀上卻可以更好地實現利益。

 從“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見於下文 老子故事 孔子問禮 第4段)可見:

 老子所說的“自然”是類似於神的概念,萬物的規律(道)由神(自然)來指定,即是“道法自然”。 太極八卦圖

 即使是老子的思想亦無法擺脫當時人們的思維方式,即是相信宇宙的運行必然要由神來推動。

 應當註意到:。

 事實上,人活著猶如宇宙之存在,沒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

 因此,非理性地選擇某個(些)目標成為唯壹的選擇。

 老子是站在道這個無窮高的位置來看問題。

 因此,老子只說了“方法”,但沒有指出“目的”。

 這給我們壹個啟示:人何必為刻意達到目的而痛苦不堪。無為,逍遙亦是壹種為人處世之道。

 關於老子的宇宙觀,根據之前的道,“無”與“有”(萬物存在即是“有”)會相互轉化。因此老子認為宇宙萬物來自虛無,也走向虛無。比如:人的生與死(可參見下文 老子故事 聖人辭世 “昔日老聃之生也,由無至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歸無”)。

  明道宮[編輯本段]老子故裏  河南鹿邑太清宮

 太清宮位於鹿邑縣城東十裏的太清宮集,據史誌記載,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桓帝劉誌派中常侍管霸前來創建,始名老子廟。唐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淵為了便於對天下的統治,擡高家族地位,就聽從吉善行的建議,認老子為祖宗,派人在漢老子廟的基礎上予以擴建,規模如京城王宮,做為皇室家廟。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並增建“紫極宮”、“太清樓”,改廟名為“玄元廟”。到武則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又冊封老子母為“先天太後”,在漢李母廟的基礎上,擴建成洞霄宮,位置在太清宮北壹裏。至玄宗李隆基時,太清宮又有增建,規模達到鼎盛,占地八頃七十二畝,周圍四十裏,宮內建築排列有序,瓊樓玉宇,金碧輝煌。 太清宮稱前宮,洞霄宮稱後宮。前宮祀老子,後宮祀李母。兩宮中隔壹河,河上有橋。河名“金水”,橋稱“會仙”。

 唐開元年間,玄宗皇帝又親朝太清宮,為老子上尊號“大聖祖高上金闕天皇大帝”,改廟名為太清宮,又親手為五千言《道德經》作註,刻石立於太清宮。該碑至今猶存,和太清宮及其所余歷代碑刻壹起,於八六年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2001年又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唐壹代,皇室常駐五百軍士鎮守太清宮。

 唐末黃巢起義,太清宮毀於兵事。宋真宗年間重建,又撥國庫款重修太清、洞宵二宮,規模比唐時有加。重修時並立有“大宋重修太清宮之碑”、“先天太後之贊”、“會真橋記”等碑刻,碑刻至今尤存。重修後,真宗皇帝親率滿朝文武來太清宮朝拜。真宗所立“先天太後之贊”碑,通高八米,寬二米,二龍幡伏於碑首,神龜支撐碑下,為真宗禦制禦書並篆額的“三禦碑”,且書法秀美,石質堅細,至今保存完好,是太清宮所存之琳瑯珍品。以後屢修屢廢,金元明清各代都有重修碑記。元代中統年間,皇帝又頒發了聖旨和執照,對太清宮予以保護,碑刻今存。至清代重修時,規模尚十分可觀,然與唐宋盛時相比,僅存“十壹於千百也”。而現在與清時相比,又是僅存“十壹於千百也”。太清宮現存主體建築太極殿五間,鐵柱壹根,古柏三株,碑刻九件,望月井壹眼。洞霄宮僅存清代建築三聖母殿五間,娃娃殿三間,宋碑壹通。

 到了宋末,靖康之亂給太清宮帶來了滅頂之災,很多建築都毀於兵火。到了金代得以重修,但己元氣大傷。元朝統壹後,重視道教,朝廷頒布保護太清宮的令旨,明確規定太清宮、洞霄宮屬國家保護,規定在太清宮方圓四十裏內的土地、樹木及壹切財產屬太清宮所有。元代末年,太清宮壹帶屢患水災,大部分建築被毀。直至清康熙年間,才在原址上重建太極殿,但規模已遠不如昔日,.人民休閑的好去處.

18 瀏覽42 2017-11-26

老子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末期人,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國苦縣。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擴展資料:

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老子思想影響不僅在道家內無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影響深遠。 其影響不僅包括哲學、宗教、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美學、倫理學、文藝學、心理學、教育學、邏輯性、修辭學諸學科。 而且涉及醫藥、養生、氣功、軍事、管理、建築、園藝等眾多領域。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註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余種。 早在十八世紀,西方壹些國家就有了《老子》的多種文字版本。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老子》壹書是當今除《聖經》外,在全世界出版發行數量最多的壹本書單是日本就有三百多種版本。 到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歐洲***有60多種《道德經》譯文,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尼采,俄羅斯大作家托爾斯泰等世界著名學者對《道德經》都有深入的研究,並都有專著或專論問世。 百度百科—老子

12 瀏覽73834 2019-09-02

孔子和老子 資料50 個字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曲仁裏(今河南鹿邑縣太清宮鎮)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始祖,唐高宗親臨鹿邑拜謁, 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皇武後封為太上老君,而苦縣也因老子被皇帝先後更名為真源縣、衛真縣、鹿邑縣,並在鹿邑留下許多與老子相關的珍貴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壹,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論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壹。編撰了我國第壹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

  • 上一篇:有源晶振與無源晶振的區別的應用作用
  • 下一篇:魯達當和尚打壹成語的答案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