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如何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

如何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

在講到建立體系前,我先請大家思考壹下這些問題:

1.我們有沒有思考過,知識跟認知的區別。

2.當下流行的“壹天壹本書”“思維導圖”這些看似很高端的東西,對我們自己的作用,真的大嗎?

3.合起來書本,我們能把這本書的骨骼架構列出來,但是真正的與我們有作用的點,真的很多嗎?

如果妳對這些問題沒有壹個清楚的想法或者思考,也沒關系。

請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開始新的旅程~

什麽是知識,壹本書上的信息點,可以叫知識,壹句經典的臺詞,也能叫知識。能讓妳學習到的交談和對話,也是知識的範疇。

那認知是什麽,其實就是我在知道這些知識後,自己對知識的判斷和理解,並達到用知識去更加好的運用於生活的水平。

知道局勢,是知識,知道怎麽破局,是認知!

像筆者剛剛說的,生活中有大多數人,喜歡研究書本上的概念、原理、案例、道理等等,覺得他們都是具有體系的。

我們能確定很多體系都是通用的,確定的,所以會覺得自己只要參考牛人的思維認知體系,就可以自己復制壹個“自己的認知體系”並以此壹飛沖天,自己也變成壹個牛人。

以致很多人形成壹種思維慣性,“想變牛,直接找壹個最權威、最確定的認知體系去學習和照搬就好了。”

其實這種想法,是我們沒清楚的認識到“認知”也是壹種能力,而能力只能壹步步的培養而來的。

作者書上說的知識,是他們對世界自己的認知,這是他們對自己過往經歷的總結和經驗,我們是無法跳躍這個過程,獲得他們的認知的。

書上短短的幾句話,可能是作者用了幾十年的經歷總結出來的,而如果我們沒有類似這樣子的經歷和感受,根本看不懂作者這幾句話的背後意義。

這就是認知的門檻,本質就是壹種認知高低差,我們在低處,看不到遠處的山的。

妳本是海魚,卻渴望飛鳥的翅膀,所以能不難受嗎?

其實筆者對待壹本書籍,從來不會列思維導圖,系統的寫這本書的知識框架,我對壹本書的態度是“撿碎片”,妳可能對我這種做法不屑壹顧,甚至覺得我是壹個自大狂妄的人。

但是沒關系,請您先聽壹下我的理解。

壹個完整或者不完整的認知體系,是作者對世界,人生以及自己過往經歷的思考,我不可能對他的成長環境了如指掌,所以壹些東西,既然講的很在理,我也體會不了。

我壹放羊的,您不給我說怎麽養羊好,反而跟我說怎麽砍柴,哪裏柴多,請問,意義何在?

我們記得貪吃蛇這個遊戲嗎,壹條小小的蛇,通過吃掉壹個個小能量和其他的小蛇,慢慢變成大蛇。

認知的成長也是如此,我們自己的認知初始的長度壹開始很短,我們都在壹步步的成長和進化,像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課書,都是不壹樣的層次的。

壹口氣吃不成胖子,壹個認知體系放在我們面前,我們問問自己,這體系我真的能吃下去嗎?可能很多時候結果就會貪吃蛇壹樣,咬到比自己大的蛇,粉身碎骨。迷失了自己。

當我們看壹本書,或者與比自己認知高的人交談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是被他們的“場”所包圍了的,換句話說:

“他們在向下兼容我們”

與我們要做的最緊要的事情,不是“照搬功法”而是找到法門。

我們不需要全盤接受他們的知識體系,只需要掌握那些能觸動自己的“觸動碎片”

高手不會做信息的搬運工,他們會做自主的選擇,根據自己的關註點,不斷收集領域內觸動自己的信息,自己再加工整合,最後才真正的變成自己的認知體系。

這就是成長的秘密,敢於打碎壹些東西,知道這些體系再牛,也只是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要自欺欺人的說“借鑒”

妳是“借鑒”還是懶的想,先問清楚這點,很直接,但是很有用!

反思,實際上是壹個主動的開始,我們只有先思考這東西適不適合自己的時候,才能比較正確的做壹個價值的判斷和選擇。

太遠的東西,我們是觸碰不到的,我們的成長就是如此,自己過去的經歷過往,決定我們現在的行為和對事情的判斷,而我們現在對這事物的選擇判斷,又會產生不壹樣的結果,並影響著未來。

所以養成壹個反思的習慣,是對自己認知體系的建立起很大的引導作用的。

每日反思自己今天讓自己觸動最大的事情,並寫出來對這事情的想法和體驗。對我們的思維升級,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

說到最後,建立壹個認知體系,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我們腦子的東西都是碎片化的,而要建立自己的壹個體系,需要自己的主動選擇,選擇適合自己的,當前能觸發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欲速則不達,成長的底層東西,也是匹配,什麽階段,就做什麽階段所對應的事情。

無戒學堂

  • 上一篇:HTML5與Web前端工程師職業發展前景怎麽樣?
  • 下一篇:計算機畢業論文 多媒體開發中的聲音采集技術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