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人類如何借助音樂建構對太空的想象?

人類如何借助音樂建構對太空的想象?

要說這個月最振奮人心、最值得慶祝的大事,莫過於神舟十二號成功發射,中國宇航員首次進入到屬於我們自己的空間站,開始長達三個月的太空 探索 。

幾千年來,人類仰望星空,無時無刻不在好奇著穹頂之上的世界。而當 科技 發展到能夠支撐人類真正走入太空,看到了它的壹部分,我們依然對這個未知、神秘、宏大的世界,充滿了想象與 探索 欲。

科學家拍攝各種各樣精細的照片、圖像,來盡可能滿足我們對宇宙的好奇,同時,也試圖通過聽覺的方式,來構建大家對宇宙的認識與想象。

科學家將音樂送到太空

從人類能夠進入到太空的那天起,就開始嘗試用音樂與宇宙建立起聯系。

1964年,美國歌手Frank Sinatra翻唱的歌曲《Fly Me To The Moon》,被NASA通過阿波羅號送到月球,成為了第壹首在月球上播放的人類歌曲。

以及,大家都熟知的,1970年,中國第壹顆人造衛星“東方紅壹號”成功發射到太空時,在太空裏播放了中國特色歌曲《東方紅》。

那壹年,多少中國人在收音機前聽到這首來自太空的樂曲時,激動得熱淚盈眶。

七年之後,美國國家航天局再次發射旅行者1號和2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這兩顆探測器的目標是飛向太陽系外層行星甚至更遠的地方。

值得壹提的是,科學家們在兩艘飛船上各自攜帶了壹張名為“地球之音”的金唱片。唱片裏收錄了地球人55種不同語言的祝福,各種大自然的聲音,以及90分鐘來自世界各地的古典音樂。

其中,包括巴赫的《F大調第二勃蘭登堡協奏曲第壹樂章》等三首曲子、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第壹樂章》以及中國的古琴曲《高山流水》等著名樂曲。

科學家們試圖讓這張金唱片承載起人類與宇宙星系溝通的使命,而這其中,音樂作為超越語言的 情感 表達工具,被賦予了最重要的擔當。

目前,旅行者1號已經穿越了太陽風頂層,在距離太陽211億公裏的地方,與人類處於半失聯狀態,預計2025年,將徹底失去聯系。

或許很久很久後的壹天,在特別遙遠的宇宙某處壹顆小小星球上,有生命發現了我們發送出去的金唱片,這樣穿越時空的奇妙邂逅,是何等的感動與美妙。 當然,如果理性思考壹下,大家也應該知道,以上這些嘗試或許只能是科學家們浪漫而美好的想象。

現實情況是,太空裏沒有空氣,根本無法傳播聲音。所以, 真實的太空中,不管播放多少音樂,或發生多麽激烈的運動,壹切都是靜默的。

而我們之所以能聽到太空裏播放的《東方紅》,是太空中的播放器發射相應的電磁波信號,由大型地面站接收,再將信號轉換成聲音的。

科學家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在壹定程度上實現宇宙的“可聽化”。他們用儀器記錄下來太空中的無線電波、等離子體波等各種波,再將數據傳輸到地面,對波進行聲音編碼,人類就可以聽到來自太空的部分聲音了。

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科學家,曾試著利用這種可聽化技術,幫助視障人群構建對太空的想象。他們利用太空數據編譯出宇宙的聲音,以此為基礎創作出音樂劇,再將音量與星星的亮度、音調、顏色等聯系起來,構建出了壹個可以聽到的太空世界。

不要限制對太空的想象

除此之外,另壹種常見的、滿足我們對太空想象的方式,便是通過電影了。

隨著人類對太空的了解增多,不可避免地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太空科幻電影。這些電影結合藝術的手段,試圖最大程度地滿足我們對太空的了解欲望。

而影片中,配樂的使用,也是從聽覺上構建人類對太空認知的重要部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電影看多了,很容易對所謂的“太空”音樂產生極深的刻板印象。比如腦海裏會自然而然地響起電子音樂或電子合成音效,仿佛只有這樣的音樂才是符合太空環境的。

很長壹段時間以來,電子音樂與太空題材似乎成了固定搭配。

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相比起其他音樂類型,電子音樂更加新潮,且本身對 科技 的依賴比較深,因此,帶有壹定的 科技 感與未來感,可以將太空塑造成壹個充滿未知、奇異世界的感覺。

當然,並不是說這樣的聯想與組合是錯誤的,利用電子音樂的特點來凸顯太空的神秘與未知,也是人們利用聽覺構建對太空想象的壹種 探索 。

但如果將太空主題與電子音樂或電子合成器音效捆綁起來,想象便會變得狹隘。

我們前面講到,宇宙是沈寂無聲的。 而這壹片靜默中,便存在著巨大的想象空間,存在著可以超脫壹切、不被限制的創造力。

是《2001漫遊世界》這部電影的出現,打破了電子音樂與太空電影的固定組合。導演庫布裏克在電影上映前夕,突然將配樂換成了古典音樂《藍色多瑙河》。

這首輕柔、雅致的華爾茲舞曲,並沒有像大家以往習慣的那樣體現出太空的神秘、詭譎、不安,卻與電影畫面達成了意外的和諧,營造出了別樣的意境。 伴隨著《藍色多瑙河》的音樂聲,輪型太空站在蔚藍色地球的映襯中,在浩渺無垠的宇宙裏,恣意漂浮、遊動,如同河流壹樣,壯闊沈靜,充滿力量。也讓更多的人幡然醒悟,原來太空旅程並非永遠激烈冒險,也可以如此優雅怡人。

如果說《2001太空漫遊》是庫布裏克有意識地重塑大眾對太空的聽覺想象,《星際穿越》中,導演諾蘭則從壹開始就沒有為太空音樂設置任何限制。

他在找漢斯季默做電影配樂時,表示電影是講述父女親情的,完全沒有透露有關太空與科幻。

漢斯季默壹改之前管弦樂與電子音樂結合、恢弘龐大的創作風格,走向極簡風。僅僅用鋼琴和管風琴兩樣簡單的樂器,將情緒處理得細膩而動人。鋼琴徐徐進入,旋律簡單重復,而管風琴像父親絮絮地低語,充滿離別的不舍與哀傷。

而神奇的是,這種細膩 情感 中,又巧妙地融合了太空的科幻感、神聖感。

這就要歸功於,他在創作中使用到的管風琴了。古老而精妙的巨型樂器,與高精尖的宇宙 科技 不謀而合;同時,管風琴通常被用在教堂,它被賦予的神性也與宇宙的神秘與未知遙相呼應。

《星際穿越》整部電影配樂全部采用原聲樂器完成。管風琴的運用,既承擔了電影中宏大感與未來感的展現,又因為它獨具特色的呼吸感,產生巨大的 情感 吸力,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這部電影的配樂,也使得漢斯季默與導演諾蘭在影視配樂上的 探索 達到新的高度。

當然,即便《星際穿越》的配樂如此優秀,也並不意味著太空主題的配樂只能固定在這樣的風格與類型。

就像我們視頻發出之後,評論裏有提到,認為爵士樂也很適合用來表達太空;有人認為中國的特色樂器“塤”,也很適合太空的神秘與空靈。這些都是關於太空非常美好的想象。

是啊,靜默的太空就在那裏,它從來不被約束,不被限制。每壹種飽含自我的表達,或許都將賦予它新的生命力。

真正的創作不是局限於某壹種題材,局限於什麽樣的套路,而是服務於妳想要表達什麽,然後才選擇用怎樣的方式去表達。這樣的創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主觀能動性,而音樂也才能有無限可能。

  • 上一篇:淄博張店高級中學有哪些學校?
  • 下一篇:python有前景嗎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