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中國雕塑有哪些(壹)?

中國雕塑有哪些(壹)?

中國原始雕塑的最初形態是陶制品,它與其實用價值密不可分。壹是以動物外形為器皿,如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質鷹鼎,高36厘米,以鷹身為鼎體、以二足為3個支點,器形飽滿,為此類雕塑與器皿完美結合的代表作品之壹;二是裝飾部分的雕塑,題材有動物、植物、人物等等。甘肅大地灣出土的陶瓶人頭像,可謂中國早期人物雕塑的開端。作者巧妙地將陶瓶的口部塑成壹個人頭像,制作細膩,形象生動;三是小型動物或人物捏塑,這種小雕塑都是古代工匠不假任何工具而信手捏制的,形體小巧,帶有濃厚的人情味。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塑豬可能是我國江南地區最古老的雕塑作品,距今有7000年了。盡管作品只有6.3厘米大,可它的形象卻非常生動,可見雕塑者對生活觀察之細膩。

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是公元前21—前17世紀的河南二裏頭文化現象。與原始陶塑的性質壹樣,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也並非實際意義上的雕塑,而是用於祭祀、生活、樂器、兵器、工具等方面的實用器物。有歷史學家將夏、商、周稱為青銅時代。這些大量的青銅器為奴隸主所占有,也是某種統治、權威、財富的象征。

秦代在雕塑方面有重大發展,最引人註目的就是大型陶兵馬俑和銅車馬。秦始皇吞並六國以後,建立秦王朝,統壹貨幣、文字、度量衡等。秦代的雕塑題材更加貼近生活,從功能上看,也逐步走向獨立。秦代承襲了春秋戰國的樸實,作品趨於寫實。秦漢時期的總體雕塑風格比較恢宏,強調力度和氣勢。

漢代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最具魄力的壹個時期。如西漢霍去病墓,至今還存有壹批傑出的石雕藝術作品,它們是為紀念西漢名將霍去病而創作制造的。馬踏匈奴高190厘米,作者用隱喻的手法,借戰馬的形象來體現霍去病的威猛和戰功卓著,充分體現出紀念性雕塑的概括性。整個雕塑渾然壹體,四肢之間沒留空間,增強了體、量的沈重感。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的雕塑藝術全面發展。佛教的盛行促使佛像藝術蓬勃發展,改變了中國雕塑史的面貌,人物雕塑更加成熟。

佛像藝術的第壹種為石窟形式,甘肅的敦煌石窟、炳靈寺石窟、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等等,都有明確的年號題記;壹路開鑿的還有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張掖馬蹄寺石窟、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山西大同雲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河北邯鄲南北響堂山石窟、江蘇南京棲霞山石窟等等。

隋代又恢復了中央集權,曾在短期內出現了農、工、商繁榮富強的局面。佛教依然為思想統治的主要工具,統治者大力恢復被北周武帝毀壞的佛寺和雕像。主要成就集中在石窟造像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濟南玉函山石窟等處。其造型上的主要特點是,普遍較前代更為健碩,體態豐滿。但這壹時期的另壹個特點——也可以說是弱點,就是比例上的失衡,壹些作品明顯的在結構和比例上不夠合理,如莫高窟的427庫的隋代菩薩像,頭顱顯大。這是壹個過渡性發展時期,我國的雕塑藝術由隋代拉開了更加燦爛的序幕。

唐代的雕塑藝術,主要體現於宗教造像、陵墓隨葬。但這壹時期,隨著工藝技術之發展,在材料運用上更加豐富,除石雕、木雕、陶瓷外,還大量使用夾苧、鑄銅等工藝材料。

初唐前期的雕塑風格,基本上還殘留著前代(北朝及隋代)的痕跡。初唐後期就開始出現興盛的征兆,但對女性的塑造仍不及盛唐時那麽活潑動人。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促使人們的宗教觀念也發生了變化。盛唐時的整體社會面貌比較樂觀豁達,佛教藝術也出現世俗化傾向,繪畫、雕塑中的人物形象接近於現實生活中的形象。

唐代的佛教造像數量非常之大,主要還體現在石窟、摩崖石刻方面。現存的遺跡多集中於新疆克孜爾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山西天龍山石窟、陜西彬縣大佛寺、河北響堂山石窟、河南龍門石窟、山東雲門山石窟、四川廣元千佛崖、樂山摩崖石刻、雲南劍川石窟等等。

其中規模最大、藝術特點最明顯者,首推敦煌。唐代時期所開鑿的窟龕,占全部敦煌石窟的半數。所塑造的菩薩造像,從形象上和裝扮上,基本上依據當時美人的典型形象,其坐姿出現了壹腿盤起、壹腿下垂的半倚坐式。世俗化的美麗已打破了宗教禁錮的氣氛,更為強調藝術效果,似與參拜者對話。我們可以把同時代著名人物畫家張萱、周昉等人的作品與之相比,可以看出它們之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在體態比例上、儀表外形上更加具有活力。比之於前代宗教雕塑藝術的肅穆與出世,唐代的佛教造像很好地把理想與現實相結合,既有博大凝重的壹面,又有典雅鮮活的壹面;既又威武有力的壹面,也有柔和細膩的壹面。唐代的人物雕塑也很註意人物性格,尤其是在處理群雕的人物關系時,很好地把握了人物之間的內在情感交流。比如佛主與弟子迦葉、阿難三者的塑造,就有多種形象變化,兩個人物壹老壹少,壹個是漢族人形象,壹個是印度人形象,盡管都表露出虔誠的神態,但仍可以看出他們的心情之不同。再比如護法力士像,其職司決定了他們強力威武的形象,面部表情激烈、四肢肌肉發達,更加襯托出菩薩的慈祥。不同性格的人物塑像是群雕人物關系動靜結合,突出中心,符合了雕塑美的形式法則。

宋、遼、金的歷史階段,雕塑藝術出現了不同於前代的風格現象,也產生了壹些較有影響的作品,但從總體上看,不如漢唐時期,在整個中國雕塑藝術史上不占重要地位。

與宋代的繪畫藝術相比,其雕塑藝術的成就要遠遠落後了,這與統治者的好惡與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通過類似科舉制選拔的宮廷畫家,都有較高的修為,而雕塑行業的從業人員卻得不到重視,甚至還受到歧視。隨著文人畫的興起,雕塑藝人的社會地位愈加卑下,此類造型藝術走向衰退就不足為怪了。

北宋從壹開始就不斷受到外族侵擾,幾乎沒什麽心思像唐代那樣進行較大規模的石窟建造。有壹些規模不大的石窟遺留下來,如延安清涼山萬佛洞石窟,北宋範仲淹曾有詩對其記錄。再如子長縣石空寺石窟,從造像題記上看,其開鑿年代當在北宋,最優秀的部分在於羅漢群像,姿態各異,形神兼備。四川大足石刻中屬宋代的,為數不少,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寶頂山的窟龕群。它利用自然山體,順崖壁開鑿,工程浩大,內容復雜。最為重要的部分是西方極樂世界,人物眾多,場面繁雜,但層次分明,描寫細致。與之相鄰的是地獄變相,逼真地表現除受刑者在地獄中的慘狀,並以寫實的雕刻手法再現了種種日常生活的場景。這些石刻雕鑿於距地面4—14米的峭壁上,總長度500余米,前後施工了幾十年,雕塑之間關系密切、相互連接。整個布局高大而完整,雕刻技法嫻熟,細節刻畫生動,如地獄變相中的壹個養雞婦女形象,完全是依據現實生活而創作的。大足石刻的另外壹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硬盤坡、觀音坡、佛耳巖、北塔寺等處。整個開鑿歷時250余年。應該引起重視的還有那些為數很多的供養人造像,均有題記以示他們的身份、地位和刻制年代,這是研究宋史難得的實物資料。浙江杭州的飛來峰也有比較集中的宋代雕刻,雖然尺寸不大,但其藝術水平卻在宋代雕刻中占比較重要的地位。

明代文化藝術特點則明顯有追溯唐、宋風格的痕跡。在名目繁多的寺廟裏,供奉著各式各樣的神像,從題材到表現手法上日趨世俗化、民間化。石窟雕刻方面已接近尾聲,雖然在敦煌等大型歷史悠久的石窟中仍有明代作品,但就其藝術價值而言,已不能為雕塑史壹提了。十三陵現在已成為北京地區著名的旅遊景點,位於昌平縣境內,它是明代13位皇帝的陵墓集中區。

十三陵是以成祖長陵為中心線排列的雕塑群,與孝陵壹致,但與前代有所不同。計有獨角獸2對、石獅2對、華表2對、石馬及石人物6對、石虎4對、石羊4對、官吏2對、伺臣28對,這條神道現為十三陵***同的神道,其他12座墓陵沒有各自的神道雕塑,只設牌坊、宮門、碑亭等建築。十三陵的石雕在體積上大於孝陵,從總體風格上看,雖有比較精細的技術處理,但與前代比較起來,缺乏藝術活力,有概念化的傾向。

在整個中國雕塑史上,清代的陵墓雕塑已經是尾聲了。

清代的城市工商經濟進壹步縱向繁榮,手工業技術得到很大發展,工藝性雕塑藝術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宮廷設立專門機構,督促、組織生產,雕漆、石雕、牙雕、木雕以及瓷塑、金屬鑄造等藝術門類都有壹些優秀聞世,並出現了很多優秀的雕刻名家。

  • 上一篇:單片機開發板哪個好?學習單片機有前途嗎?
  • 下一篇:數控車能力模塊抽測卷56編程,急急急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