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地震的分類有哪些 a,構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陷落地震 d,誘發地震

地震的分類有哪些 a,構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陷落地震 d,誘發地震

按成因分類

地震按成因可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誘發地震、人工地震5類。

構造地震:由於地下深處巖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火山地震:由於火山作用,如巖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塌陷地震:由於地下巖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巖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采的礦區。

誘發地震:由於水庫蓄水、油田註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按震級分類

地震按震級可分為:弱震、有感地震、中強震、強震4類。

弱震:震級小於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壹般不易覺察。

有感地震:震級大於或等於3級、小於或等於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壹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震級大於4.5級、小於6級,屬於可造成損壞或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

強震:震級大於或等於6級,是能造成嚴重破壞的地震。其中震級大於或等於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按震中距分類

地震按震中距可分為:地方震、近震、遠震3類。

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千米以內的稱為地方震。

近震:震中距在100~1000千米的稱為近震。

遠震:震中距大於1000千米的地震稱為遠震。

按震源深度分類

地震按震源深度可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3類。

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千米以內的地震為淺源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為60~300千米的地震為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千米的地震為深源地震。

 

按震源位置分類

板緣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上的地震叫板緣地震,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絕大多數地震屬於此類。

板內地震:發生在板塊內部的地震叫板內地震,如歐亞大陸內部(包括我國)的地震多屬此類。板內地震除與板塊運動有關,還要受局部地質環境的影響,其發震的原因與規律比板緣地震更復雜。

 

按地震序列分類

根據地震序列的能量分布、主震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比例、主震震級和最大余震的震級差等,可將地震序列劃分為主震-余震型、震群型、孤立型三類;根據有無前震,又可把地震序列分為主震-余震型、前震-主震-余震型、震群型三類。

主震-余震型地震:主震-余震型地震的特點是: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豐富;最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級和最大余震相差0.7~2.4級。 有時,主震發生前先有壹些前震出現,這種主震-余震型地震也叫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例如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7.3級地震前,自2月1日起即突然出現小震活動,且其頻度和強度都不斷升高,於2月4日上午出現兩次有感地震;主震於當日18時36分發生。

震群型地震:有兩個以上大小相近的主震,余震十分豐富;主要能量通過多次震級相近的地震釋放,最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下;主震震級和最大余震相差0.7級以下。如1966年河北邢臺地震即屬此類,在3月8日~22日的15天內,先後發生6級以上地震5次,震級分別為7.2,6.8,6.7,6.2,6.0級。

孤立型地震: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數少、強度低;主震所釋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級和最大余震相差2.4級以上。例如,1983年11月7日山東菏澤5.9級地 震即屬於此類,它的最大余震只有3級左右。

  • 上一篇:網絡編程的四層模型有哪些?
  • 下一篇:漆瑗·奈特支付的數字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