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關於數學重量的小知識

關於數學重量的小知識

1.關於重量的知識有哪些

重量是物體受重力的大小的度量,重量和質量不同,單位是牛頓。它是壹種物體的基本屬性。在地球引力下,質量為1公斤的物質的重量為9.8牛頓。

由於地心吸引力作用,而使物體具有向下的力,叫做重力,也叫重量。因地心吸引力強弱,在地球上的緯度和高度大小各有不同,物體重量也微有差別,在兩極比在赤道大,在高處比在低處小。同壹地區,吸引力同,物體重量亦同。

重量是物體受萬有引力作用後力的度量,重量和質量不同。單位是千克重。在地球引力下, 重量和質量是等值的,但是度量單位不同。質量為1千克的物質受到外力1牛頓時所產生的重量稱為1千克重。重量作為壹個物理概念,它的確切意義究竟是什麽?各教科書說法不壹,對此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釋,因此在它的用法上就造成了“壹詞多意”的混亂現象。在地球引力下,質量為1公斤的物質產生的重量為9.8牛頓。

註釋:重量只表示重力的大小,不表示重力的方向。

2.關於數學的小知識

負數的發現

人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相反意義的量。比如,在記帳時有余有虧;在計算糧倉存米時,有時要記進糧食,有時要記出糧食。為了方便,人們就考慮了相反意義的數來表示。於是人們引入了正負數這個概念,把余錢進糧食記為正,把虧錢、出糧食記為負。可見正負數是生產實踐中產生的。

據史料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就有了正負數的概念,掌握了正負數的運算法則。人們計算的時候用壹些小竹棍擺出各種數字來進行計算。這些小竹棍叫做“算籌"算籌也可以用骨頭和象牙來制作。

我國三國時期的學者劉徽在建立負數的概念上有重大貢獻。劉徽首先給出了正負數的定義,他說:“今兩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負以名之。"意思是說,在計算過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要用正數和負數來區分它們。

劉徽第壹次給出了正負區分正負數的方法。他說:“正算赤,負算黑;否則以邪正為異"意思是說,用紅色的小棍擺出的數表示正數,用黑色的小棍擺出的數表示負數;也可以用斜擺的小棍表示負數,用正擺的小棍表示正數。

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成書於公元壹世紀)中,最早提出了正負數加減法的法則:“正負數曰:同名相除,異名相益,正無入負之,負無入正之;其異名相除,同名相益,正無入正之,負無入負之。"這裏的“名"就是“號",“除"就是“減",“相益"、“相除"就是兩數的絕對值“相加"、“相減",“無"就是“零"。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正負數的加減法則是:同符號兩數相減,等於其絕對值相減,異號兩數相減,等於其絕對值相加。零減正數得負數,零減負數得正數。異號兩數相加,等於其絕對值相減,同號兩數相加,等於其絕對值相加。零加正數等於正數,零加負數等於負數。"

這段關於正負數的運算法則的敘述是完全正確的,與現在的法則完全壹致!負數的引入是我國數學家傑出的貢獻之壹。

用不同顏色的數表示正負數的習慣,壹直保留到現在。現在壹般用紅色表示負數,報紙上登載某國經濟上出現赤字,表明支出大於收入,財政上虧了錢。

負數是正數的相反數。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意義相反的兩個量。夏天武漢氣溫高達42°C,妳會想到武漢的確象火爐,冬天哈爾濱氣溫-32°C壹個負號讓妳感到北方冬天的寒冷。

在現今的中小學教材中,負數的引入,是通過算術運算的方法引入的:只需以壹個較小的數減去壹個較大的數,便可以得到壹個負數。這種引入方法可以在某種特殊的問題情景中給出負數的直觀理解。而在古代數學中,負數常常是在代數方程的求解過程中產生的。對古代巴比倫的代數研究發現,巴比倫人在解方程中沒有提出負數根的概念,即不用或未能發現負數根的概念。3世紀的希臘學者丟番圖的著作中,也只給出了方程的正根。然而,在中國的傳統數學中,已較早形成負數和相關的運算法則。

除《九章算術》定義有關正負運算方法外,東漢末年劉烘(公元206年)、宋代揚輝(1261年)也論及了正負數加減法則,都與九章算術所說的完全壹致。特別值得壹提的是,元代朱世傑除了明確給出了正負數同號異號的加減法則外,還給出了關於正負數的乘除法則。

負數在國外得到認識和被承認,較之中國要晚得多。在印度,數學家婆羅摩笈多於公元628年才認識負數可以是二次方程的根。而在歐洲14世紀最有成就的法國數學家丘凱把負數說成是荒謬的數。直到十七世紀荷蘭人日拉爾(1629年)才首先認識和使用負數解決幾何問題。

與中國古代數學家不同,西方數學家更多的是研究負數存在的合理性。16、17世紀歐洲大多數數學家不承認負數是數。帕斯卡認為從0減去4是純粹的胡說。帕斯卡的朋友阿潤德提出壹個有趣的說法來反對負數,他說(-1):1=1:(-1),那麽較小的數與較大的數的比怎麽能等於較大的數與較小的數比呢?直到1712年,連萊布尼茲也承認這種說法合理。英國數學家瓦裏承認負數,同時認為負數小於零而大於無窮大(1655年)。他對此解釋到:因為a>0時,英國著名代數學家德·摩根 在1831年仍認為負數是虛構的。他用以下的例子說明這壹點:“父親56歲,其子29歲。問何時父親年齡將是兒子的二倍?"他列方程56+x=2(29+x),並解得x=-2。他稱此解是荒唐的。當然,歐洲18世紀排斥負數的人已經不多了。隨著19世紀整數理論基礎的建立,負數在邏輯上的合理性才真正建立。

3.關於數學的小知識

數學小知識--------------------------------------------------------------------------------

數學符號的起源

數學除了記數以外,還需要壹套數學符號來表示數和數、數和形的相互關系。數學符號的發明和使用比數字晚,但是數量多得多。現在常用的有200多個,初中數學書裏就不下20多種。它們都有壹段有趣的經歷。

例如加號曾經有好幾種,現在通用"+"號。

"+"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意大利科學家塔塔裏亞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壹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後都變成了"+"號。

"-"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簡寫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壹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壹個是"· ",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 "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這個符號現在應用到 *** 論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壹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後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學》裏,才根據群眾創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十六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用"="表示兩個量的差別。可是英國牛津大學數學、修辭學教授列考爾德覺得: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於是等於符號"="就從1540年開始使用起來。

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菱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才逐漸為人們接受。十七世紀德國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了"="號,他還在幾何學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於號"〉"和小於號"〈",是1631年英國著名代數學家赫銳奧特創用。至於≯""≮"、"≠"這三個符號的出現,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號"{ }"和中括號"[ ]"是代數創始人之壹魏治德創造

4.提供壹些有關數學方面的常識,(面積、容積、重量,等等,例如壹公 5.有關數學的小知識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壹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壹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註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壹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壹、重視課內聽講,課後及時進行復習.

新知識的接受和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的,所以我們必須特別註意課堂學習的效率,尋找正確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我們必須遵循教師的思想,積極制定以下步驟,思考和預測解決問題的思想與教師之間的差異.特別是,我們必須了解基本知識和基本學習技能,並及時審查它們以避免疑慮.首先,在進行各種練習之前,我們必須記住教師的知識點,正確理解各種公式的推理過程,並試著記住而不是采用"不確定的書籍閱讀".勤於思考,對於壹些問題試著用大腦去思考,認真分析問題,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二、多做習題,養成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如果妳想學好數學,妳需要提出更多問題,熟悉各種問題的解決問題的想法.首先,我們先從課本的題目為標準,反復練習基本知識,然後找壹些課外活動,幫助開拓思路練習,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掌握解決的規律.對於壹些易於查找的問題,您可以準備壹個用於收集的錯題本,編寫自己的想法來解決問題,在日常養成解決問題的好習慣.學會讓自己高度集中精力,使大腦興奮,快速思考,進入最佳狀態並在考試中自由使用.

三、調整心態並正確對待考試.

首先,主要的重點應放在基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因為大多數測試出於基本問題,較難的題目也是出自於基本.所以只有調整學習的心態,盡量讓自己用壹個清楚的頭腦去解決問題,就沒有太難的題目.考試前要多對習題進行演練,開闊思路,在保證真確的前提下提高做題的速度.對於簡單的基礎題目要拿出二十分的把握去做;難得題目要盡量去做對,使自己的水平能正常或者超常發揮.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6.關於數學的小知識

楊輝三角是壹個由數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數表,壹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 … … …

楊輝三角最本質的特征是,它的兩條斜邊都是由數字1組成的,而其余的數則是等於它肩上的兩個數之和。其實,中國古代數學家在數學的許多重要領域中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中國古代數學史曾經有自己光輝燦爛的篇章,而楊輝三角的發現就是十分精彩的壹頁。楊輝,字謙光,北宋時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詳解九章算法》壹書中,輯錄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數表,稱之為“開方作法本源”圖。而這樣壹個三角在我們的奧數競賽中也是經常用到,最簡單的就是叫妳找規律。現在要求我們用編程的方法輸出這樣的數表。

同時 這也是多項式(a+b)^n 打開括號後的各個項的二次項系數的規律 即為

0 (a+b)^0 (0 nCr 0)

1 (a+b)^1 (1 nCr 0) (1 nCr 1)

2 (a+b)^2 (2 nCr 0) (2 nCr 1) (2 nCr 2)

3 (a+b)^3 (3 nCr 0) (3 nCr 1) (3 nCr 2) (3 nCr 3)

. 。 。 。 。 。

因此 楊輝三角第x層第y項直接就是 (y nCr x)

我們也不難得到 第x層的所有項的總和 為 2^x (即(a+b)^x中a,b都為1的時候)

[ 上述y^x 指 y的 x次方;(a nCr b) 指 組合數]

其實,中國古代數學家在數學的許多重要領域中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中國古代數學史曾經有自己光輝燦爛的篇章,而楊輝三角的發現就是十分精彩的壹頁。

楊輝,字謙光,北宋時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詳解九章算法》壹書中,輯錄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數表,稱之為“開方作法本源”圖。

而這樣壹個三角在我們的奧數競賽中也是經常用到,最簡單的就是叫妳找規律。具體的用法我們會在教學內容中講授。

在國外,這也叫做"帕斯卡三角形".

7.關於數學的所有知識

“O”的自述 人人都輕視我,認為我可有可無、有時讀數不讀我,有時計算中壹筆把我劃掉。

可妳們知道嗎?我也有許多實實在在的意義。 1.我表示“沒有”。

在數物體時,如果沒有任何物體可數,就要用我來表示。 2.我有占數位的作用。

記數時,如果數的某壹數位上壹個單位也沒有,就用我來占位。比如:1080中百位、個位上壹個單位也沒有就用:0來占位。

3.我表示起點。直尺、秤的起點都是用我來表示的。

4.我表示界限。溫度計上,我的上邊叫“零上”,我的下邊叫“零下”。

5.我可以表示不同的精確度。在近似計算中,小數部分末尾的我可不能隨便劃去。

如:7.00、7.0、7的精確度是不同的。 6.我不能做除數。

讓我做除數可就麻煩了,因為我做除數是沒有意義的。 以後妳們還會學到我的很多特殊性質、小朋友,請妳不要看不起我。

為什麽電子計算機要用二進位制 由於人的雙手有十個手指,人類發明了十進位制記數法。然而,十進位制和電子計算機卻沒有天然的聯系,所以在計算機的理論和應用中難以暢通無阻。

究竟為什麽十進位制和計算機沒有天然的聯系?和計算機聯系最自然的記數方法又是什麽呢? 這要從計算機的工作原理說起。計算機的運行要靠電流,對於壹個電路節點而言,電流通過的狀態只有兩個:通電和斷電。

計算機信息存儲常用硬磁盤和軟磁盤,對於磁盤上的每壹個記錄點而言,也只有兩個狀態:磁化和未磁化。近年來用光盤記錄信息的做法也越來越普遍,光盤上海壹個信息點的物理狀態有兩個:凹和凸,分別起著聚光和散光的作用。

由此可見,計算機所使用的各種介質所能表現的都是兩種狀態,如果要記錄十進位制的壹位數,至少要有四個記錄點(可有十六個信息狀態),但此時又有六個信息狀態閑置,這勢必造成資源和資金的大量浪費。因此,十進位制不適合於作為計算機工作的數字進位制。

那麽該用什麽樣的進位制呢?人們從十進位制的發明中得到啟示:既然每種介質都是具有兩個狀態的,最自然的進位制當然是二進位制。 二進位制所需要的記數的基本符號只要兩個,即0和1。

可以用1表示通電,0表示斷電;或1表示磁化,0表示未磁化;或1表示凹點,0表示凸點。總之,二進位制的壹個數位正好對應計算機介質的壹個信息記錄點。

用計算機科學的語言,二進位制的壹個數位稱為壹個比特(bit),8個比特稱為壹個字節(byte)。 二進位制在計算機內部使用是再自然不過的。

但在人機交流上,二進位制有致命的弱點——數字的書寫特別冗長。例如,十進位制的100000寫成二進位制成為11000011010100000。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計算機的理論和應用中還使用兩種輔助的進位制——八進位制和十六進位制。二進位制的三個數位正好記為八進位制的壹個數位,這樣,數字長度就只有二進位制的三分之壹,與十進位制記的數長度相差不多。

例如,十進位制的100000寫成八進位制就是303240。十六進位制的壹個數位可以代表二進位制的四個數位,這樣,壹個字節正好是十六進位制的兩個數位。

十六進位制要求使用十六個不同的符號,除了0—9十個符號外,常用A、B、C、D、E、F六個符號分別代表(十進位制的)10、11、12、13、14、15。這樣,十進位制的100000寫成十六進位制就是186A0。

二進位制和八進位制、二進位制和十六進位制之間的換算都十分簡便,而采用八進位制和十六進位制又避免了數字冗長帶來的不便,所以八進位制、十六進位制已成為人機交流中常用的記數法。為什麽時間和角度的單位用六十進位制 時間的單位是小時,角度的單位是度,從表面上看,它們完全沒有關系。

可是,為什麽它們都分成分、秒等名稱相同的小單位呢?為什麽又都用六十進位制呢? 我們仔細研究壹下,就知道這兩種量是緊密聯系著的。原來,古代人由於生產勞動的需要,要研究天文和歷法,就牽涉到時間和角度了。

譬如研究晝夜的變化,就要觀察地球的自轉,這裏自轉的角度和時間是緊密地聯系在壹起的。因為歷法需要的精確度較高,時間的單位“小時”、角度的單位“度”都嫌太大,必須進壹步研究它們的小數。

時間和角度都要求它們的小數單位具有這樣的性質:使1/2、1/3、1/4、1/5、1/6等都能成為它的整數倍。以1/60作為單位,就正好具有這個性質。

譬如:1/2等於30個1/60,1/3等於20個1/60,1/4等於15個1/60…… 數學上習慣把這個1/60的單位叫做“分”,用符號“′”來表示;把1分的1/60的單位叫做“秒”,用符號“〃”來表示。時間和角度都用分、秒作小數單位。

這個小數的進位制在表示有些數字時很方便。例如常遇到的1/3,在十進位制裏要變成無限小數,但在這種進位制中就是壹個整數。

這種六十進位制(嚴格地說是六十退位制)的小數記數法,在天文歷法方面已長久地為全世界的科學家們所習慣,所以也就壹直沿用到今天。長度單位的自述 壹天,長度單位的弟兄們到壹起開會,主持會議的是“公裏”老大哥,它首先發了言:“我們長度等單位是個國際大家庭,今天來參加會的是我們大家庭中的少數派,人們對我們非常生疏,因此,我們先作壹下自我介紹。”

首先從會場中央站起來壹個說道:“我叫‘引’,是。

  • 上一篇:小學生心算CAI系統[程序設計]
  • 下一篇:正規式R=XY*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