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科技環保讀書筆記有沒有,急急急急急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

科技環保讀書筆記有沒有,急急急急急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嘰

《綠色建築》 林憲德 著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7 年 7 月第壹版 ISBN 978-7-112-09223-9 本書是 2003 年「熱濕氣候的綠色建築」壹書的全面精簡改版,其內容大量刪除原有空調照 明等艱澀的機械技術內容, 同時也刪除與目前綠色建築評估技術手冊重疊之內容, 希望能夠 成為深入淺出、輕松愉快的綠色建築專業入門之作。 臺灣今日的綠色建築評估體系, 是筆者主導國內多位研究者十多年來的***同心血, 也是 立於國際比較的本土化研究成果。 作者為了追尋熱濕氣候之建築原貌,走訪東南亞各國、日本南部、美國東南部,以及中 國之雲貴、華南、江南,探索氣候民居與風土建築元素,建立了豐富的生態建築圖片檔案作 為本書之素材,相信這些第壹手資料能提供讀者對於綠色建築風土的體認。 本書可說是集作者近年綠色建築研究之精華, 尤其新增大量亞洲與世界各國之生態氣候 與耗能特色之比較解析,使內容兼具地方特色與國際視野,因此本書刪除了「熱濕氣候」之 贅語,重新以最簡短的「綠色建築」為名。 在短短數年內, 許多大專院校與社區大學紛紛開設綠色建築的課程, 建築系的學生對綠 色建築指標也朗朗上口,甚至在國中小學教科書上也開始介紹綠色建築。 由於綠色建築的內容只談論建築尺度的環保技術, 或許有人認為小尺度的環保設計對大 生態環境之貢獻太薄弱,真正的地球環保對策必須擴大至都市、國土規劃上,方能發揮整體 功效。讀者若有此憂慮,請參照筆者另壹姊妹作「城鄉生態」,必能有助於建構環境生態設 計之完整體系。 但願我們的居住環境可由「綠色建築」邁向「城鄉生態」,讓我們的子孫能活得更有尊 嚴、更有希望。 部分目錄和摘要 第壹章 永遠的歐伯羅斯 1-1 1-2 1-2.1 1-2.2 1-2.3 1-2.4 綠色建築的展開 綠色建築發展史 綠色建築起源於能源危機 “風土建築”與“生態建築”兩大思想脈動 地球環保危機 經濟全球化加速地球環境危機 然而,1990 年以來的亞洲金融風暴告訴我們,全球化非但不是經濟萬靈丹,反而使地球社 會、經濟、政治、環保秩序的亂源。事實上,目前的全球化趨勢並不是促進人類理解、文化 交流、社會正義的全球化,而是企業公司的全球化、名牌的全球化、物欲的全球化、資源掠 奪、環境破壞的全球化而已。由企業所主導的全球化,使政府變得無能,使政府的稅收越來 越仰賴薪資階層,使稅制的公平性喪失殆盡,使全球貧富差距拉大。 2003 年,聯合國公布“人類發展報告”指出,全球富有與貧窮國家間的鴻溝逐漸擴大。1990 年代美國開始繁榮之際,全球超過 50 個國家的生活水平卻下滑。全世界最富有的 1%人口 (約 6 千萬人),其收入是最窮 57%人口收入的總和;美國最富有的 2500 人,其收入幾乎 等於全世界最窮 20 億人的收入總和。在 1820 年,西歐的每人平均國民所得是非洲人的 3 倍,到了 1990 年代,差距已高達 13 倍。 以生態的觀點,全球化意味著組織的巨型化、復雜化、以及食物鏈層級的冗長化,隱含著全 球生態系統的弱化。全球化自由貿易的機制,在先天上即是產業文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克星, 它使跨國企業將無數的地方產業連根拔起,讓標準化市場把無數的蔬菜水果排除。“根據國 際農村振興基金會的研究報告指出,從 1903 年到 1983 年間就有 97%在當時非常普遍的蔬 菜消失在市場中,可能也不再生產。在 1903 年時,大黃還有 35 種,但是到目前只存留下壹 種,而且是由國家種子貯存實驗室所保存的……19 世紀所產的 7098 種蘋果,到今天總***失 去了 6121 種,也就是減少了 86%。……我們失去的——是各種不同的維生素與口味、種植 時期的多樣化、植物對蟲害的抵抗力(Weizacker,E.U.,吳信如譯,p378) 全球化同時加速了地球環境風險的全球化, 配合全球網絡化, 造成全球生態環境的累積性破 壞。例如 1997 年印度尼西亞盜砍森林引發大火,造成廣大區域性霾害,甚至造成東南亞與 印度各國嚴重空氣汙染與老人和兒童死亡, 並迫使新加坡矽晶圓廠停止生產; 近年來中國快 速工業發展所產生的霾害與空氣汙染日益加速。2002 年到 2003 年亞洲的 SARS 風暴,也因 為全球化旅遊的頻繁,而引起跨國傳染與恐慌。十年來全球加速的環境破壞,正好與十年來 加速的全球化經濟同步。 慕尼黑再保公司警告,氣候災害的損失不久將不再能支付了。1960 年代全球***有 14 件重大 生態災難,到了 1980 年代已增為 70 件,如果我們不能阻擋溫室效應,世界經濟體系將於本 世紀中期崩潰(Franzs Alt, p36)。由於全球化企業陸續把產業以往環境規範最寬松的國家, 可怕的積累性汙染正在最貧困的地區展開無聲無息的大屠殺。 如今, 人類更深陷入基因食物 汙染、瘋牛病、禽流感等全球性生態風險之中,此風險甚至已逾越國家的疆界與人類的控制 能力。自由經濟的全球化,顯然已造就了環境危機全球化時代的來臨。 1-3 1-3.1 建築產業對環境的破壞 建築產業破壞山林 建築產業對環境的破壞是超乎常人所能想象的。 根據歐洲建築師協會的估計, 全球的建築相 關產業消耗了地球能源的 50%、水資源的 50%、原材料的 40%、農地損失的 80%、同時產 生了 50%的空氣汙染、42%的溫室氣體、50%的水汙染、48%的固體廢棄物、50%的氟氯化 合物、顯然建築產業是造成地球環境危機的主角之壹。 建築產業在中國曾造成嚴重的耕地損失,因為中國在 2000 年仍有 95%采用實心粘土磚墻體 構造,造成每年由農田取土 14.3 億立方米、燒磚 6000 億塊,每年因生產粘土毀田 50 萬畝, 同時消耗 7000 多萬噸標準煤,這使得中國人均耕地快速減少。有鑒於此,中國政府乃積極 鼓勵城市建築采用鋼筋混凝土構造建築物(以下簡稱 RC 建築物)以替代泥磚構造,在 2005 年已有 170 個城市基本實現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預計到 2010 年底將全面禁止所有城市使 用實心粘土磚,以便將實心粘土磚控制在年產量 4000 億塊以下。 然而,中國政府在推廣 RC 建築之際,卻可能導致另壹種更嚴重的國土破壞,因為 RC 建築 市場對於沙石的大量需求,造成壹片濫采砂石之風。例如長江常出現千船競采江砂之景,對 長江大堤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事實上,大部分亞洲國家都已深陷 RC 建築之害。為了應付龐大水泥與砂石需求量,已對國 土產生嚴重的破壞。…… 由於廣大的建築市場,是臺灣的河沙漸行枯竭,臺灣行政部門為了平衡砂石市場,甚至陸續 開放壹些丘陵地作為陸砂開采地, 想不到更破壞了寶貴的生物棲地。 這些陸砂開采地看似為 貧瘠的礫石丘陵, 卻常常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 例如被規劃為砂石開采地的雲林縣湖本村枕 頭山,就擁有 40 多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八色鳥棲息地。八色鳥 (Pittanympha)之英文原意為“在山、河、林地等處,以美麗少女姿態出現的仙子”,其全球 繁殖地包括韓國、日本、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近年來由於其地破壞及人為獵捕,使得全球 八色鳥數量大量減少, 現已被國際鳥盟列為全球性最受威脅鳥種之壹。 想不到這些國寶級美 麗生物,為了建築市場之大量砂石需求,被迫面臨完全滅種的危機。 1-3.2 建築是高汙染產業 根據筆者的研究,在臺灣中層住宅大樓所使用的建材之 CO2 排放量約為 300kg/m2,以每戶 35 坪(116m2)來計算的話,每戶 CO2 排放量約為 34000kg,這些 CO2 排放量相當於壹棵 喬木在 40 年的光合作用才能吸收完畢。 也就是說, 地球上每戶人家必須持續種植壹棵喬木, 才能平衡住宅建設對地球氣候的沖擊, 但以目前都市綠化不足的現況而言, 簡直是難以完成 的任務。假如建築產業本身無法致力於 CO2 減量對策,則根本無法奢言可持續建築政策。 1-3.3 建築物也是鳥類殺手 2003 年,Audubon 協會在美國芝加哥市發起“熄燈計劃”,要求在春秋五個月間,由晚上 11 點起至黎明關閉高樓的夜間燈, 以保護遷徙鳥類的安全, 並宣布成立全球第壹個對鳥類友善 的城市。此行動預計壹年可以拯救上萬只的鳥類。如鶯鳥、畫眉鳥等遷徙鳥類,約可減少 80%的撞死率。由於辦公大樓外泄的夜間照明光線,很容易混淆了鳥類的巡航系統,使得芝 加哥每年數以萬計的鳥類重復環繞大樓而飛, 然後撞樓而死; 有些則沿著窗燈旁飛行直到筋 疲力盡而死。根據報道,單壹棟大樓在壹個晚上可能死傷成百上千只鳥,著名的漢考克中心 關掉它裝飾性的大樓照明之後,每晚可以拯救 1500 只鳥的性命。 根據 1979 年科學家、鳥類學家的估計,北美大陸每年大約有 10 億只鳥類撞死在建築物上, 尤其在午夜的陰雨濃霧日死傷特多。 尤其在鳥類大量遷移的河川或大湖邊上的大都市, 高樓 林立的建築夜間照明,更屠殺了不計其數的鳥類。玻璃帷幕 玻璃帷幕建築常常是鳥類生態的殺手,尤 玻璃帷幕 其是高反射玻璃設計的玻璃大樓立面會反射周圍景觀,很容易讓鳥兒沖撞致死。 1-4 1-5 1-6 綠色建築的胎動 世界綠色建築評估的熱潮 綠色建築宣言(小結) 第二章 綠色建築的風土美學 2-1 玻璃大樓混淆建築風土 2-1.1 玻璃大樓起源於溫室建築 由上述近代建築發展史可知, 玻璃建築原本是起源於歐美寒冷氣候的溫室, 在寒冷氣候中創 造“熱帶雨林”,本來就是壹種反氣候、反生態的行為,但在今天玻璃建築卻成為全世界爭相 效法的對象,簡直是對地球環保的壹大傷害。由於玻璃上述優良的保溫材料,因此玻璃建築 在寒冷北方之危害尚小,但它具有“溫室效應”之特性二特別不適於溫熱氣候。所謂“溫室效 應”是指玻璃這種建材可讓短波的日光穿透入室內,但穿入室內後的熱量就變成壹般常溫的 長波輻射,而不易消散至室外,使得熱氣積累在室內而越來越熱。假如妳體驗過暴曬於夏日 下的汽車內氣溫,就可了解玻璃溫室效應的可怕。 2-1.2 大玻璃建築是能源殺手 2-2 人類生活圈與建築環境技術的發展史 2-2.1 建築風土的氣候分區 2-2.2 人類發源於熱帶 2-2.3 人類以“穴居”與“火塘”征服寒帶 2-2.4 人類以“幹欄”與“吊床”征服雨林 2-2.5 人類以“帳篷”與“泥土”前進沙漠 2-2.6 熱濕氣候是最難控制的氣候 2-3 建築氣候風土論 2-3.1 由 Bergmann 法則談起 古代的北歐農家為了在寒冷氣候中抗寒, 常把牲畜集中豢養於室內, 利用牲畜體溫之散熱來 采暖,同時把糧草倉庫置於屋頂閣樓以保溫。而人類擇居住於最溫暖的中間層。此外,越寒 冷地區的住家規模通常越大,其住家外形通常做成方正、渾圓、平整的造型,以減少散熱表 面積,其家人常集中而住,以防熱能浪費。相反地,熱濕氣候的民居通常規模較小,以利通 風散熱, 有時甚至做成幹欄型的高腳屋, 以增加通風面積。 其外形常附有凹凸的遮蔽或屋檐, 以利導風散熱。這北方渾圓巨大、南方小巧玲瓏的風土建築形態,完全符合 Bergmann 的保 溫法則。 2-3.2 由建築能源見證“建築氣候風土論” 2-4 “建築氣候風土論”的建築美學 2-4.1 寒冷氣候的“保溫文化”就是“墻面文化” C.E.Brooks 曾在 1940 年代對歐洲民居的外墻厚度做過調查,發現外墻厚度在蘇聯境內為 50-70cm,波蘭為 50cm,德國東部為 38cm,德國西部、比利時、英格蘭為 23cm,其厚度約 於當地最寒冷月份的平均氣溫成正比, 顯然古代民宅對墻面保溫的投資, 與當地的寒冷程度 約成正比。 基本上,在寒冷氣候采取保溫對策,是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的。例如在二次世界大戰的庫頁島 上, 日本人住在氣密性不良的低保溫木構造住宅, 其平均采暖費用比住在高保溫的土石構造 住宅的俄羅斯人高出 35 倍(市川健夫,p8),顯示在寒帶實施保溫措施的節能效益有 35 倍以上的效益。 2-4.2 幹燥氣候的“保溫文化”是另壹種“墻面文化” 在幹熱氣候的民居都采用小窗與厚重的泥墻, 以保溫的手法來抗拒溫差與日射所帶來的熱浪 侵襲。 例西班牙的南部高原、土耳其的 cappadocia 高原、中國的黃土高原。 2-4.3 熱帶的“遮陽建築美學” 深深的遮陽、美麗的陰影,無疑才是真正的“熱帶建築美學”。 2-4.4 泛亞熱帶的“保溫遮陽並重文化”建築美學 最具體的建築特征: “適中的開口” 開窗只要滿足基本的采光、通風、眺望需求即可,不必要開太大窗而引進太多的熱流。以壹 般的 RC 構造而言, 通常辦公建築在 40%、 住宅在 20%的平均開窗綠就已具備十分良好的采 光眺望開口。 “豐富的陰影” 在開口部上裝設遮陽板、雨披、陽臺,以遮蔽日射輻射。 “充分的通風” 大略而言,在住宅、宿舍、療養院、學校等非空調性建築中,建築平面應以長條淺短之平面 為主。居室空間深度不應該大於 10m,要留有中庭、回廊以供雙面通風之用。 2-5 建築氣候風土美學(小結) 第三章 建築的通風文化 3-1 臺風建築文化 臺風威脅下的“防風型建築”,不得不以堅固、保守、內斂的造型為取向,而無臺風威脅的熱 帶則可利用簡單的自然材料, 發揮出如萬花筒般燦爛美麗的建築文化。 臺風對建築造型的限 制條件, 乃是識別東亞民居文化的壹種建築生態指標, 也是東亞民居研究者必須銘記在心的 建築風土觀。 3-2 形塑建築通風文化 3-2.1 Sind 的通風塔 通風塔建築文化在幹熱氣候的中東地區非常普遍, 它利用水蒸發原理來創造浮力對流, 同時 利用中庭與噴泉水池作為導引氣流之出路。 3-2.2 幹欄民居的通風除濕智慧 3-3 必要換氣量的需求 3-4 “封閉型通風文化”與“開放型通風文化” 3-5 通風潛力 3-5.1 通風的定義 3-5.2 通風潛力 3-6 浮力通風設計 3-6.1 利用中庭煙囪效應的通風設計 3-6.2 通風塔建築設計 3-6.3 浮力通風與空調的矛盾 3-7 風力通風設計 3-7.1 善用季節風與地形風 3-7.2 “深度低於 14m”的平面配置 3-7.3 熱濕氣候的多孔隙導風建築文化 3-8 建築通風文化(小結) 第四章 生物多樣性環境設計 4-1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4-1.1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4-1.2 認識“生態金字塔” 4-2 綠化量設計:生物多樣性環境設計的第壹步 4-2.1 綠化量的 CO2 固定量指標 4-2.2 綠化的 CO2 固定效果評估 4-3 綠地生態質量設計 4-3.1 串聯綠地生態的項鏈:生態綠網設計 4-3.2 建造綠地的生態驛站:小生物棲地設計 4-3.3 亂中有序的生命力:植物多樣性設計 4-3.4 生態基盤設計:土壤生態設計 4-4 生物***生建築設計 4-4.1 生物光害防治 4-4.2 對鳥類友善建築設計 4-4.3 對生物友善的建築設計 4-5 小結 第五章 建築水循環設計 5-1 基地保水的課題 5-1.1 生態保水的都市防洪政策 5-1.2 不透水化環境加速都市熱島效應 5-1.3 宛如塑料布包起來的都市環境 5-2 基地保水設計 5-2.1 直接滲透設計 5-2.2 貯集滲透設計 5-3 建立節水型社會 5-3.1 全球水資源危機 5-3.2 杜絕耗水型文化 5-4 綠色建築節水設計 5-4.1 采用節水器材 5-4.2 設置雨水貯集利用系統 5-4.3 設置中水系統 5-5 綠色汙水處理 5-5.1 不用水的堆肥馬桶 5-5.2 人工濕地汙水處理 5-5.3 把水還給河川 5-6 小結:永續建築水循環設計 第六章 建築圍護結構節能設計 6-1 建築節能的意義 6-1.1 建築是人類的第三層皮膚 6-1.2 建築節能設計是建築風格的雕刻師 6-2 都市節能規劃 6-3 建築圍護結構的節能對策重點分析 6-4 開窗節能設計 6-5 選用好的節能玻璃 6-6 外遮陽節能設計 6-7 絕緣保溫設計 6-8 雙層外皮(Double Skin)在溫熱氣候得不償失 6-9 屋頂節能設計 6-10 小結 第七章 建築 CO2 減量設計 7-1 建築產業的 CO2 減量問題 7-2 建築物 CO2 排放量評估 7-2.1 建築軀體 CO2 排放量 7-2.2 建築規模與 CO2 排放量 7-3 建築物生命周期 CO2 排放量評估 7-4 建築 LC CO2 評估的國際比較 7-5 水泥建築物是環境殺手 7-6 建築 CO2 減量對策 7-6.1 “結構合理化”是 CO2 減量的第壹步 7-6.2 “建築輕量化”是 CO2 減量的第二步 7-6.3 “使用再生建材”是 CO2 減量的第三步 7-7 小結 第八章 綠色營建 8-1 建築環境汙染 8-1.1 建築廢棄物的環境汙染 8-1.2 室內環境汙染 8-2 綠色構造 8-2.1 推廣鋼構造建築 8-2.2 推廣木構造建築 8-2.3 高性能混凝土 8-2.4 建築耐久化設計 8-2.5 舊建築物再利用的省思 8-3 綠色施工 8-4 綠色室內裝修 8-4.1 簡樸裝潢 8-4.2 綠色建材 8-4.3 本土建材 8-4.4 “綠色建材”設計實例 8-5 小結 第九章 綠色建築的隱憂 9-1 “不建設”是最好的綠色建築 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相同道理,我們必須認知:“建築專業墮落,才有綠色建築之說”。 綠色建築雖然標榜地球環保設計,然而假如是不當的需求,不必要的建設,再好的綠色建築 也是枉然。 例如中國大陸最近的經濟起飛,帶動各地方政府的建設競爭,但由於缺乏整體規劃,卻造成 嚴重的重復建設。各地重復興建高新技術園區、軟件園、信息港、生命科學研究基地,壹個 接壹個的創辦,到處批壹大片土地,進行結構雷同的建設,引起區域間惡性競爭,嚴重浪費 資源。以機場建設為例,在珠江三角洲 4 萬 km2 的土地上,已建成和正在興建的機場有 9 個,壹些機場之間相隔不到 30km。南京市目前壹口氣設了浦口、仙林、江寧三個大學城, 也建成了浦口高新區、珠江路、江寧開發區三個軟件基地,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也將是產 業惡性競爭。 這種重復投資建設的浪費在臺灣也十分嚴重。 例如壹個小小臺灣卻蓋了五座國 際機場,令人啼笑皆非。在臺北、高雄兩座國際機場之後,還建造了澎湖、臺中清泉港、花 蓮等有名無實的三座國際機場, 其中有的設施未符合國家航站標準, 根本沒有國際航班願意 降落。有的連湊足壹臺國際包機的旅客都沒有,除了開幕式開除壹班包機以外,從無國際航 班的蹤影。 綠色建築的評估究竟只是壹個辦法,加入不能謹慎規劃,減少建設浪費,談論綠色設計也是 無用。例如號稱綠色奧運的中國北京奧運,盡管北京市提出綠色奧運評估方法,也力求在許 多場館使用太陽能,但是其場館設計卻極盡過大評估、超量設計之能事。例如耗資 35 億元 人民幣、號稱世界最大體育館,也被戲稱為“鳥巢”的奧運會體育場,以超大 990mx340m 空 間跨度來設計,總***需要 13.6 萬噸的鋼材使用量,每平方米要承受 400 多公斤的重量。大 陸某學者說,“用鋼鐵壘出個鳥巢,根本不是綠色奧運,而是浪費資源”。後來在 2004 年“奧 運會瘦身”運動中,“鳥巢”被緊急叫停,以進行“優化計劃”。“新鳥巢”被迫取消了可開啟的 頂蓋,其橢圓形的開口東西方向半徑加大 90m,座位數減少 9000 個,鋼結構用鋼量減少到 4.2 萬噸,才是預算降至 31.3 億人民幣,但仍然是個天價。 “源流管制”是環保的最高原則,但是很多錯誤的綠色建築政策,卻常常進行“先汙染再治理” 的蠢事。例如北京屬於資源性重度缺水的城市,人均雨量不足 300m3,水資源僅為世界的三 十分之壹,在 2005 年時缺水近 8 億立方米。然而,北京國家大劇院卻在周邊設計壹個面積 達 35000m2 的露天大湖,再采用名為“中央液態冷熱源環境系統”的新綠色建築技術,在大 劇院周邊打許多深水井,抽取地下 80m 的低熱,通過熱交換器為湖水提供熱量,以防止這 個大水池冬天結冰,可謂是壹種本末倒置的做法。 我們先要體認“不建設才是最好的綠色建築”的哲理,尤其要了解任何建設都是對地球的創 傷,惟有事前消弭無謂之建設,減少無謂之設施,才是邁向可持續建築之最高境界。 9-2 “越簡單”是越好的綠色建築 這生態系統的“能量第二定律”在都市建築方面亦為鐵的定律。基本上,人類社會的都市化現 象,就是生態系統復雜化,多層級化的反生態現象。都市規模越大,單位人口所消耗的資源 越多,所制造的汙染更多,危害地球生態越嚴重。都市規模的巨型化,相當於資源轉換層級 的復雜化,其轉換損失當然也加劇擴大。復雜化、巨型化、科技化的建築物,在先天上就潛 伏著低效率化、浪費化的風險。試想,像香港匯豐銀行、世界貿易中心、吉隆坡雙塔壹樣的 高效能建築,假如沒倚賴精致龐大的保安、防災、交通、節能監控設備與人員管理組織,真 不知有多少風險與浪費。然而,智能化、自動化、管理化本身也是壹種食物鏈冗長化之意, 盡管建築管理科技可以改善其效率, 但這只是在其高度浪費的本質中減少壹些揮霍而已, 其 違反生態的本質是不變的。 9-3 “高科技”絕非拯救地球的萬靈丹 戴維森 (Davidson) 在“You Can’t Eat GNP”壹書中, 認為當前經濟學與科技理論有三大誤繆, 其中有壹種妄想“高科技終會拯救人類”的誤謬,以及許多人認為當人類身陷生態災難時,高 科技的大軍就像好萊塢西部片壹樣, 在千鈞壹發之際會趕來拯救人類。 這想法在現在的地球 環保局勢之下,簡直是極其荒謬之妄想。 事實上,壹般所謂的“高科技”,常是壹些生態系統越復雜、能源轉換次數越多的技術,想要 以此達到節能、節水、減廢之功能,在“能量第二定律”看來簡直是緣木求魚。例如臺北四棟 高層智能型辦公大樓, 雖然耗費巨資倒入自動化建築節能管理設備, 但其中三棟全年用電量 卻比相似規模的壹般高層大樓高出 1.3%,甚至有壹棟在雜誌上壹再宣傳的豪華智能型辦公 建築,耗電密度卻為相似規模壹般大樓的 1.4 倍,遺跡越復雜化、越智能管理化、越高科技 的辦公大樓,反而有越高耗電的傾向。這些昂貴的“高科技”技術,在局部看似“綠色”,但卻 因復雜的多次轉換而得不償失。 ……市面上常出現壹些更昂貴的高科技節能設計法。例如現在流行的雙層 Low-E 玻璃之節 能設計,由於其單價約為壹般玻璃的兩倍高,為了節約相同的 669kWh 之空調用電量,回收 年限高達 21.8 年。又例如,以高科技的太陽能光電板來節能時,必須要尋 6.0m2 的屋頂面 積裝設光電板,即使以最高效率的並聯時發電條件來計算,其回收年限更高達 146 年,幾乎 毫無投資效益可言。 上述 6 種節能對策說明了壹些事實,只要應用得宜的話,越簡單的技術常有越好的效益(如 減少玻璃開窗、自然通風、穿短袖);越便宜自然的設計常比高科技的設計更有效益;事前 預防絕對勝於事後的治療。 節能技術的復雜程度與投資效益 名稱 定義 自然式設計 誘導式設計、混合式設計 強制式設計、機械式設計 以建築軀體設計配合局部機械控 完全以建築與景觀設計來達成的環境調節技術 制來達成的環境調節技術 實例 完全依賴機械動力系統或能源轉換來達成的環境調節技術 隔熱保溫、遮陽防暑、側光天窗采光、自然浮力通風、Low-E 玻璃、省水器材、結 活動遮陽、太陽蓄熱墻、 構輕量化、木構造、再生建材、生態水池、透水地面、景觀綠化 通風塔控制透風、蒸發冷卻、風扇混用空調、晝光照明控制、混合式照明系統、地熱地冷利 用、太陽能熱水、雨水利用 蹤光纖照明 特色 花費 效益大、維修小 成本低 效益中等、維修中等 成本高 效益低、維修困難 太陽能光電、風力發電、儲冰槽系統、中水系統、太陽能追 成本中等 9-4 “適當技術”的原則 所謂“適當技術的原則”就是盡量采用復合當地產業、設備、材料、勞動水準的技術。此思想 來自於生態經濟學大師舒馬赫(Schumacher E.F.)1973 年的作品“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之影響。此書對於 70 年代初全球奢華經濟、追求浪費之風提出嚴重警告,以人 性化的經濟理論,反對巨型化、效率化、層級化、復雜化的企業組織。他認為經濟發展應適 可而止、生命之復雜度應適可而止、使用非再生資源應適可而止、細密分工應適可而止、以 科學方法替代常識

  • 上一篇:如何:給代碼加上書簽
  • 下一篇:51單片機的優先級怎麽用C語言怎麽寫?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