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十個與黃河有關的諺語,成語,俗語並解釋意思(意思短點,別太長)

十個與黃河有關的諺語,成語,俗語並解釋意思(意思短點,別太長)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帶礪、黃河水清、礪山帶河、鯉魚跳龍門、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不到黃河心不死 跳到黃河洗不清 長江後浪推前浪

不到黃河心不死

中流砥柱/砥柱中流

鯉魚跳龍門

涇渭分明

海晏河清

河清海晏

河山帶礪

黃河水清

礪山帶河

俟河之清

黃河諺語、成語詩句、名句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裏黃河繞黑山。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昨日勝今日,今年老去年。 黃河清有日,白發黑無緣。

渡黃河詩

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

檜檝難為榜。松舟才自勝。

空庭偃舊木。荒疇余故塍。

不覩人行跡。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當澄。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裏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涼洲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

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不到黃河心不甘。

說 盡 黃 河 只 為 水(諺語)

意 思:比 喻 說 了 多 少 話 , 只 有 壹 個 目 的。

例 句:妳 不 用 再 爭 辯 了,~,還 是 對 我 有 意 見。

跳進黃河洗不清。

這句子的本意是說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進黃河這樣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實,不論是誰,跳進黃河就別想洗清。同時,黃河的泥沙顆粒很細,有時河水甚至成泥漿狀態,沾在身體上確實不易洗凈,真的成了"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看來他是不 到黃河心不死。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這句詩說的是黃河從西方遙遠的天邊奔騰而來,又滾滾東逝入海。今天,"黃河之水天上來"卻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黃河下遊的"懸河"現象。"懸河",是指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河流,又稱"地上河"。懸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開闊、比降不大、水流平緩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斷擡高,水位相應上升,為防止水害,兩岸大堤亦隨之不斷加高,年長日久,河床高出兩岸地面,成為"懸河"。黃河至下遊後,每年大約有4億噸泥沙淤積於下遊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黃河下遊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懸河"。現在黃河下遊的河床,壹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縣的曹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黃河之水天上來了。"由於河道高出地面,壹般來說鄭州以下的黃河下遊河道成了淮河、海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黃河兩岸已不屬於黃河流域了。

中流砥柱:這壹成語比喻堅強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就像立在黃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壹樣。砥柱山其實是壹巨石,位於黃河三門峽段的急流中,是壹個石島,人稱"砥柱石",或"中流砥柱"。黃河水到峽谷中被兩岸山石束成窄窄的壹股,沖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渦,分成兩股流開,離開三門峽谷,場景驚心動魄。過去黃河水運發達,曾為航船要道。但在三門峽段,常有觸礁者。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稱。後船每行至此,船夫們便下船用纖繩拉過。傳說中的砥柱石,是用來鎮定河水波瀾的,在船夫們的眼中,砥柱石卻是壹座航標。石上原刻有"照我來"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駛來。船只要朝它駛來,眼看要撞上時,砥柱前面的波濤回過水來,正好將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黃河的形成:

之壹

在距今160萬年左右,青藏高原在壹次猛烈驚人的擡升運動中,躍然升出地面,其他板塊邊緣發生斷裂褶皺,形成階梯狀地貌,原來廣泛分布的湖泊匯集成河。壹條由湖泊匯集而成的大河隨之奔騰而下,形成地質構造史中驚心動魄的壹幕。

之二

據地質演變歷史的考證,黃河是壹條相對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萬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內還只是壹些互不連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獨立的內陸水系。此後,隨著西部高原的擡升,河流侵蝕、奪襲,歷經105萬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間逐漸連通,構成黃河水系的雛形。到距今10萬年至1萬年間的晚更新世,黃河才逐步演變成為從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貫通的大河。

黃河與我國其他江河相比,有幾個顯著特點:

壹是水少沙多。

黃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徑流量580億立方米,相當於長江的1/17,僅占全國河川徑流總量的2%,居我國七大江河的第4位。流域內人均水量593m3,為全國人均水量的25%;耕地畝均水324m3,僅為全國耕地畝均水量的17%。黃河上中遊水土流失十分嚴重,造成下遊河道嚴重淤積,河床平均每年擡高約10厘米。黃河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合沙量為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壹,在世界江河是絕無僅有的。如果把16億噸泥沙堆成高、寬各1米的土堤,其長度為地球到月球距離的3倍,可以繞地球赤道27圈。

二是水、沙時空分布不均。

黃河水量的60%來自蘭州以上,秦嶺北麓,90%以上的泥沙主要來自河口鎮至龍門區間與涇河、北洛河及渭河上遊地區。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量集中來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來自幾場暴雨洪水。這種水少沙多,水、沙分布的集中性,給開發利用黃河水資源和下遊防洪,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三是地上懸河。

由於長期泥沙淤積,目前黃河下遊堤防臨背懸差壹般5~6米。灘面比新鄉市地面高出約20米,比開封市地面高出約13米,比濟南市地面高出約5米。懸河形勢險峻,洪水威脅成為國家的心腹之患。

四是洪水災害頻繁。

黃河北抵天津,南達江淮,洪水波及範圍達25萬平方公裏,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慘重損失。同時黃河洪水挾帶大量泥沙,淤塞河道,良田沙化,給環境造成的破壞性影響,長期難以恢復。由於洪水災害頻繁,歷史上黃河洪水被稱為“中國之憂患”。

黃河情況

李白詩曰: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約古宗列盆地。經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肅,黃土高原和鄂爾多斯高原的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華北平原的河南、山東,註入渤海,全長5464公裏,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裏。黃河因其流經黃土高原,攜帶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輸沙量達16億噸,相當於堆成1米見方的土堤繞地球27圈。每年淤積在下遊河床中的泥沙有4億噸,使黃河成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懸河”。黃河中遊地處季風氣候區,降水年變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黃河下遊河床善淤,善決,善徒。從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黃河下遊決溢1590次,改道26次。

據史料記載,從先秦到民國年間的2540多年中,黃河下遊***決溢1590余次,該道26次,平均三年兩決口,百年壹改道。

防洪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幹流上的壹座集減淤、防洪、防淩、供水灌溉、發電等為壹體的大型綜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屬國家"八五"重點項目。小浪底工程浩大,總工期十壹年。它的建成將有效地控制黃河洪水,可使黃河下遊花園口的防洪標準由六十年壹遇提高到千年壹遇,基本解除黃河下遊淩訊的威脅,減緩下遊河道的淤積,小浪底水庫還可以利用其長期有效庫容調節非汛期徑流,增加水量用於城市及工業供水、灌溉和發電。工程於壹九九四年九月十二日正式開工,於1997年11月截流。

新中國建立以來,國家用於黃河下遊防洪工程建設的投資達80多億元,完成各類土石方14億多立方米,其工程量相當於建造13座萬裏長城。群眾投勞近5億工日。依靠防洪工程體系和廣大軍民的嚴密防守,已連續奪取50年黃河伏秋大汛不決口的偉大勝利。

確保黃河歲歲安瀾,不僅社會效益顯著,經濟效益也十分巨大。據綜合分析計算,黃河下遊50年不決口,防洪減災直接經濟效益近4000億元。避免人員傷亡、河渠淤塞、良田沙化、環境惡化、影響社會穩定等間接損失更是難以估量。

目前流域內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庫3147座,總庫容574億立方米,引水工程4600多處,提水工程2.9萬處,幹流設計引水能力已超過6000立方米每秒。流域內及下遊沿黃地區灌溉面積已由建國初期的1200萬畝發展到現在的1.1億畝,增長了8倍,其中寧蒙河套灌區、汾渭灌區和黃河下遊引黃灌區這3大片灌溉面積占全河的70%以上,用水量占80%。灌區農業增產效益顯著,在約占耕地面積45%的灌溉面積上,生產了70%以上的糧食和大部分經濟作物,許多灌區已成為我國重要商品糧棉基地。

黃河下遊現***修建引黃涵閘94座,引黃灌溉和抗旱澆地面積達3600多萬畝,平均年引水量近100億立方米,豫、魯兩省沿黃20個地、市的百余縣用上了黃河水。

黃河水資源利用範圍,已從過去主要用於農田灌溉,轉為為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服務。沿河蘭州、包頭、鄭州、開封、濟南、東營等50多座大中城市和壹大批工礦企業,均以黃河為主要水源。農村2700多萬人的飲水困難,也靠黃河供水得到解決。還建成了引黃濟青(島)、引黃濟衛(河)等跨流域調水工程。

黃河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580億立方米,目前已耗用307億立方米,水資源利用率高達53%,與國內外大江大河相比,已屬較高水平。據綜合分析計算,建國50年來,引黃灌溉、供水的直接經濟效益達6000億元。

防洪歷史

“三年兩決口,百年壹改道”,是黃河歷史的真實寫照和區別於其他河流的顯著特點。因此,在黃河下遊河道的變遷史上,就有了源於下遊決口改道而帶來的多個黃河故道。如禹河故道(亦稱《禹貢》河道)、西漢故道、東漢故道、明清故道等。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壹下禹河故道。行河時期,從大禹治水開始算起,至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河徙,1400余年,是黃河史上有記載以來最早的壹條古河道。

黃河水神與靈物的傳說

黃河水神,由來已久,但歷史上各朝各代水神的具體名稱不同,大河上下各段各地所敬奉的河神與致祭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史籍上記載的黃河水神,最早的壹位是河伯。河伯在史籍記載上有“冰夷”、“馮夷”、“無夷”等名。最初很可能是大水有靈壹類的自然崇拜,後來漸漸變成為人格化的水神。

他們說,有個叫馮夷的人,被黃河水淹死,壹肚子怨恨,就到天帝那裏去告黃河的狀。天帝聽說黃河危害百姓,就封馮夷為黃河水神,稱為河伯,治理黃河。

大禹,是國人最崇敬的歷史人物之壹。大禹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的無私奉獻精神,更是為世人所無限敬仰。透過現象看本質,其真正意義卻在於:首先他是我國歷史上第壹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的真正創立者,其次是在他的治理下,黃河歷1400余年無河患,世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大禹治水後的黃河河道也被世人認為是最佳的河道,並長期影響著後人的治河活動。

伴隨著大禹治水的傳說,人們有時也把大禹當作黃河水神來敬奉。

鄭州壹帶民間有《河伯授圖》的傳說,說是河伯馮夷受命治理黃河,但操勞壹生沒有把黃河治好,到年邁時,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畫了壹幅黃河水情圖,又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大禹,將水情圖交給了他。大禹根據河伯授給他的這壹幅圖,疏通水道,終於治理好了黃河。

這故事所要交代的就是大禹是繼河伯之後的黃河水神。河南武陟縣嘉應觀,最高的建築是禹王閣,閣內塑禹王鎖蚊像,而且站在閣上,就可以看到茫茫黃河。開封城東南有壹座禹王臺,高丘上建有禹王殿,原殿中供奉有高八尺的禹王銅像。山東濟南龍洞山,舊名禹登山,傳說為大禹治水登臨處。

黃河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

明朝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闖王李自成帶領農民在陜西米脂起義,要打過黃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統治。當時正值初冬時分,黃河水還未結冰,而只有河水凍成了堅冰大軍才能順利通過 。怎麽辦呢?闖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須頭發在壹夜之間全都白了。

第二天壹清早,有兩人來報:“黃河已經凍得結結實實的了。”闖王大喜,急忙傳令三軍趕快渡河。到了河邊壹看,河水還“嘩嘩”地流得正歡呢,根本就沒結冰。可是上面卻起了壹座寬大的浮橋,船連船,板連板,四平八穩,正適合大軍渡河。

闖王納悶極了,正要下馬察看,忽然從河裏爬上來兩個人,向闖王壹抱拳,朗聲道:’大王,我們是黃河的船夫。聽說您要渡河,為民謀利,所以特地花了壹夜工夫搭起這坐浮橋,就請大軍上路吧。”闖王感動得熱淚盈眶:“我壹定不辜負百姓們的厚愛,壹定要讓大家過上好日子!”說罷,驅馬上橋,領兵東去了。

九曲

黃河的彎多,素有"九曲黃河"的說法。黃河在黃土高原轉了許多的大彎之後,呼嘯奔騰遠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遊民歌還在我們耳旁回蕩:"妳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九"和"九十九"在古代是形容多的意思,說明黃河的彎曲多。黃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的彎曲,幹流的主要大彎有6個,小彎更多了,大多在黃土高原。大彎中,180度的大彎有3個,90度的大彎有2個,45度大彎有1個。而黃河總的走勢就構成壹個"幾"字型的大彎,總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東的,自河源至河口直線距離僅為2068公裏,但實際流程是5464公裏,是直線距離的2.64倍。

  • 上一篇:c# AD編程
  • 下一篇:請高手解答!木馬是什麽?它有多少種?有什麽辦法去防預它?被木馬入侵後有什麽現象?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