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人類的DNA上面除了有生物遺傳,還有知識技能特性的遺傳嗎?

人類的DNA上面除了有生物遺傳,還有知識技能特性的遺傳嗎?

首先我們必須區別以下概念:知識、技能和能力。

區別知識、技能和能力

知識是後天習得的某種對事物的理解,是因為學習、體驗和經歷形成的。

“技能”和“能力” 之間的區別則不是那麽明顯。

用非常基本的術語來說,能力是自然的或內在的,而技能是學習而獲得的。

能力和知識相結合,創造出可以使用的技能。

但這些概念只是我們通常的定義。但遺傳學的研究的深入以及哲學邊界隨著科學的發展的不斷推進,“知識技能”這些概念的內涵也在發生變化。

知識是遺傳的嗎?

任何壹種認知機制的目標都是促進學習(這即便是對於機器認知也是如此)。在某物種對環境的認識過程中,它必須以某種方式聚焦於某事物並以某種方式操作該物體,才能有利於該物種生存。因此,該物種必須習得被認為具有生存價值的操作行為,從而獲得生存優勢。

對壹切事物的有意識的操作(例如制作工具、制作衣服、搭建房屋)都是通過認知過程實現的。但是,認知的能力是通過思想、進化和自然選擇逐步積累達成的,其目的是促進具有生存價值的那些操作能力的獲得,而使那些沒有生存價值的操作被淘汰廢棄。

因此,通過生物體的自體進化而習得的那些東西,最終會變成生物體天生的“能力”。但從某種意義上我們也可以稱其為壹種本能的“知識”。但這裏說的“知識”跟我們在前面提到的“知識”的含義有所不同。

舉例來說:

上圖:內在知識的構成

人類的語言是先天能力和後天知識的混合體

人類的語言,就是壹個非常容易理解和鮮明的“能力”與“知識”的混合體,我們可以稱其為壹種進化並不完善的“能力”,或者壹種需要依賴於“本能”的知識技能。因此我們看到了壹種混合了語言的先天“能力”和需要後天“學習”的混合體:

語言的本能部分 ,可以說是人類的祖先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積累並遺傳下來的“某種知識”,但我們現在定義其為是壹種本能。而 語言的非本能部分 則顯然是後天習得的知識和技能。

上圖:舌骨的進化使我們我麽能夠控制聲帶。這種技能在壹代又壹代的人類祖先當中被強化而遺傳稱為我們的生理結構和本能。

因此,可以說我們的語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遺傳的,其基礎是神經解剖學結構的基礎,該神經解剖學結構將認知的構造與基因組的進化需求聯系起來。自我們的祖先獲得了語言能力起,我們就不再需要自覺地考慮運用或者操作我們的發聲器官的技能,因為那已經成為本能或者至少是半本能的了。

此外,有理由認為,語言永遠不會成為完全自發的本能(跟某些動物的嚎叫不同),因為它涉及到後天認知,這些認知需要根據環境變化對特征不斷變化的物體進行操作。學習語言的動機可能是我們的物種自我強化的具有生存價值的技能的某種本能,因為這種動機要求我們表現出壹種對交流和用符號進行抽象概念思維的渴望,而且這些技能可能被視為體現個人智力的壹種度量,從而受到自然和 社會 選擇——能言善辯者更善於思考、生存的幾率更高。無論潛在的選擇壓力如何,語言認知都可能在連續的進化譜系中保持穩態,並不斷地強化著這種本能,於是人類越來越能“說”,語言能力越來越強。

上圖:語言中樞的進化。

人們普遍認為,特定的事實和知識不能通過基因組從壹代傳給下壹代,但是學習的嗜好或或者學習的傾向卻可以。但是,在某些時候,樂於學習的傾向和實際學到的知識相互重疊,因此兩者都可以通過整合到基因組中而傳遞給後代。但這種情況很復雜,也很難找到例子來描述。通常這種遺傳繼承的不是我們為了生存而操作的物體本身的具體知識,而是與事物的大致抽象關系。不完全恰當但容易理解的例子就可能包括我們對於蛇、對血、對黑暗的本能恐懼。這些知識以壹種粗略抽象的關系留存在我們的遺傳物質當中,最後變成了我們的若隱若現的不能左右著我們的認知。畢竟遺傳信息的傳遞充滿了失真,只有壹代代地不斷強化和維系才能是某些特征長期遺傳下來。

而大腦和大腦之間的直接聯系可能被視為基因組控制的神經元網絡對環境中的實際事物配置的映射,該環境在大腦中以隱喻性傾向或映射為含義或意識的傾向性構造表達。

如果我們認為我們的思想和知識技能是不斷發展的實體,那麽思想、知識與技能與環境之間必須存在相互作用,才能測試這種思想、知識或技能是否有利於個體的生存。因此那些無法與環境互動的思想、知識和技能是無法遺傳下去的。而真正有可能轉為遺傳“知識”的,是那些在壹代又壹代的繁衍世代更替中不斷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知識”,最後就被固化到了基因裏面傳遞給下壹代。

當然除了有意識的知識外,壹些無意識的經驗也會遺傳,例如饑荒導致的營養不良的生活體驗就可能以表觀遺傳信息的方式遺傳給下壹代,讓下壹代對於營養代謝的神經反應產生獨特的嗜好,例如喜歡“吃”,喜歡甜食等等。這也算是壹種遺傳的知識吧。

遺傳記憶的案例

萊斯利·林克(Leslie Lemke)是音樂演奏家,盡管他壹生中從未上過音樂課。就像在壹個世紀之前的“盲湯姆”威金斯壹樣,他的音樂天才發育地如此之早且自發地爆發,以至於不可能是習得的。他們二人完全是“出廠預設”。在這兩者的案例中,專業音樂家都見證並證實,即使沒有經過正式培訓,林克和威金斯都可以某種方式天賦地運用所謂的“規則”或廣泛的音樂語言。

上圖:萊斯利·萊姆克(Leslie Lemke)的照片和作者於1988年在《芝加哥論壇報》的周日雜誌上發表。

阿隆佐·克萊蒙斯(Alonzo Clemons)壹生中從未上過藝術課。小時候,頭部受傷後,他開始用方便找到的東西(克裏斯科或任何東西)雕刻,他現在是壹位著名的雕刻家,只需看壹眼就能在壹個小時或更短的時間內用粘土制作出任何動物的完美標本。動物本身每條肌肉和肌腱的位置都完美無缺。他沒有接受過正式培訓。

遺傳記憶是復雜的能力和實際的復雜知識,以及其他更典型且普遍接受的身體和行為特征。

遺傳記憶不是壹個全新的概念。1940年,AA Brill 引用了威廉·卡彭特(William Carpenter)博士的話,他在將數學天才Zerah Colburn的計算能力與莫紮特對音樂創作的掌握程度進行比較時,寫道:

榮格(Carl Jung)用“集體無意識”壹詞來定義他對遺傳特質、直覺和集體智慧的更廣泛概念。

懷爾德·彭菲爾德(Wilder Penfield)在其1978年的開創性著作《心靈的奧秘》中也提到了三種記憶。他寫道,“動物特別顯示出所謂的種族記憶的證據”(這相當於基因記憶)。他列出了第二種類型的記憶,即與“條件反射”相關的記憶,第三種類型的記憶是“體驗式”記憶。後兩種類型與通常用於“習慣或程序”記憶和“認知或語義”記憶等術語壹致。

史蒂芬·平克的2003年出版的,《白板:人性的現代否認》,駁斥了人類發展的“壹張白紙”的理論。布賴恩·巴特沃思,在他1999年的書,《重要的是:每個大腦都有數學硬連線》,指出嬰兒有許多專門的天生的能力,包括數字能力,從3萬年祖先的人類基因組編碼的“數字模塊”那裏遺傳來的。

美國國家心臟研究所的馬歇爾·尼文貝格(Marshall Nivenberg)於1968年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發表了壹篇題為“遺傳記憶”的文章,深入探討了這種先天知識的實際DNA / RNA機理。

無論是所謂的遺傳、祖先或種族記憶,還是直覺或先天的天賦,這種遠遠超出本能遺傳知識的遺傳傳播概念,對於解釋那些傑出的知識分子為什麽懂得他們從未學過的東西都是必要的。

我們傾向於認為自己生來而有壹個我們稱之為大腦的宏偉而復雜的有機機械(或“硬件”),還有壹塊龐大但空白的硬盤(內存)。人們普遍認為,我們不斷將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積累添加到這個存儲空間中。但是,某些傑出者似乎早就有大量的先天技能被編程輸入了它們的基因和大腦(猶如工廠預裝“軟件”),並且在他或她的專業領域表現出了非凡能力。

的確,大量“後天知識”或“偶然天才”的案例讓我們象形或許我們所有人都有這種工廠預裝的軟件。

某些人在頭部受傷或患病後會表現出爆炸性的,有時甚至是驚人的音樂、藝術或數學能力,這些能力壹直處於休眠狀態,直到這些完整無傷的大腦區域因其他區域受傷被征用才釋放出來。

最後,動物界提供了許多超出自然特征的復雜遺傳能力的例子。

帝王蝶每年從加拿大到墨西哥的壹小片土地要經過2500英裏的路程,並在那裏越冬。在春季,他們開始了向北的漫長旅程,但是這需要三代蝴蝶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回程的蝴蝶都未曾飛過整個路線。他們如何“知道”他們從未學過的路線?它必須是繼承的類似GPS的軟件,而不是習得的路線。

諸如麻雀,畫眉鳥和林鶯之類的鳴禽通過聽別人的聲音來學習歌曲。相反,亞鳴禽物種,例如鶲鳥及其親緣,則繼承了它們為這些復雜的詠嘆調所需要的所有遺傳學指示。即使隔聲地飼養,亞鳴禽鳥類也可以在沒有經過正規培訓或學習的情況下發出通常的呼喚。動物界有很多例子,其中非常復雜的特征,行為和技能被繼承並與生俱來。我們稱其為動物的本能,但尚未將此概念應用於人類所繼承的復雜技能和知識。

上圖:鳥類的發聲神經通路的差異。

總結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知識技能特性是可以遺傳的。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就完美概括的。但實際上,基因的遺傳,比這個要復雜得多。還和量子理論有關。 1,DNA上有什麽?

每個人在生育是,都會從父母得到壹套完整的DNA。並且在生育時,再提供壹般DNA,和伴侶提供的另壹半結合,後代也有了壹套DNA。

DNA 裏什麽都有。比如癌癥的風險,心腦血管風險,還有遺傳病,個人特征:就像身高,長相,胖瘦等。還有食物過敏,能不能喝酒等等。

總之,除了外傷,生老病死的壹切,都和基因DNA有或多或少的關系。

2,知識技能遺傳

關於這個,沒有明確的證明,什麽會遺傳,什麽不會遺傳,現實中有好多例子,比如剛生下的寶寶會喝奶,眼睛遇到危險會閉上,還有本能的哭,以及人的膝跳反射等。對基因的 探索 還在繼續,好多基因DNA的秘密,也慢慢被發現,被解密。

3,理論的依據

那知識,技能有沒有可能遺傳給後代,比如我們背的單詞,還有學會的開車,滑雪等等。但基因DNA又非常穩定,會不會遺傳呢?

是很有可能的,說說幾個依據:

(1)表觀遺傳學:

就是基因DNA編碼不變,但相關的表現發生改變,並且表觀遺傳上的變化是可以傳給下壹代的。舉個例子,我們常說基因是人體的設計圖紙,那設計好了,在建造的時候,會不會塗上不同顏色,或者在壹定條件下,才會變色?

(2)基因可儲存:

2017年科學家將壹個作業系統、壹部電影、壹個電腦病毒等六種檔案,存儲到了DNA中,並完整無誤地讀取出來。就是基因能儲存信息,就像U盤壹樣,既能寫入,也都讀取。那就有可能,妳記的單詞,通過儲存在基因,遺傳給後代。

(3)薛定諤量子基因理論:

我們身體每個細胞有30億堿基對,同時在時刻的復制,變化。但是DNA復制的錯誤率往往小於十億分之壹。而這個過程,可能有某種力量在牽制,在影響。從而保持基因在穩定的同時,也發生微小的改變,讓人類緩慢進化。但量子力學是否在基因突變中扮演了重要而直接的角色,還有待進壹步考察。

總的來說,表觀遺傳學,基因和儲存,量子基因理論,都為基因DNA的能傳遞什麽?提供了無限遐想。但對於基因DNA研究,我們才剛剛開始,把答案放到未來即可。

人類的DNA上只有生物遺傳,但是知識技能的遺傳可以通過環境的改變來使DNA遺傳發生改變,間接影響生物遺傳!這個最明顯的就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生物進化最大的動力就是環境改變,物競天擇。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弄清楚兩個概念:

1.什麽是生物遺傳?

生物遺傳壹般指親代的性狀在子代表現的現象。遺傳學上指遺傳物質從親代傳給後代的現象。DNA即是人類的遺傳物質。

例如,人眼睛顏色就是壹個典型的遺傳例子。個體可能從父親或母親那裏繼承“棕色眼睛”的特征 。

2.哪些特性可以遺傳

我們都知道,生物體表型(簡單講就是人的高矮胖瘦)是基因型(基因控制)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顯而易見,生物體的表型並不都是可以遺傳的。例如,人的曬黑的皮膚來自表型和陽光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曬黑不會傳遞給後代。所以由基因型形成的表型可以遺傳,後天環境因素形成的表型不會遺傳。

綜上所述,壹個人的知識技能是後天學習的結果,可以確定不會遺傳,但學習知識技能的能力是有可能遺傳的。

有,就是哭。嬰兒出生就會哭,這是壹種技能,這是從上壹代遺傳過來的。妳想壹下,嬰兒哭的聲音為什麽不是小鳥的聲音?為什麽不是牛的聲音?為什麽不是歌聲?哭聲是大腦某種結構通過神經觸發喉嚨聲帶所發出的聲音。而這種結構嬰兒在母體裏發育已經生成了,是通過上壹代遺傳過來的。其它部分大腦排列結構也是通過遺傳過來的,但許多都是空白的,沒有獲得信息記錄。

父母的性格、知識其實都會在壹定程度上“遺傳”給子女,但不是通過DNA遺傳,而是通過與子女的長期生活而傳遞過去。由於子女年幼時形同壹張白紙,正處於性格的塑造期,而且沒有知識、經驗儲備,沒有分辨能力,習慣於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所以,子女的性格會深受父母影響。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仔會打洞。成功的父母很容易造就成功的子女,失敗的父母很容易造成失敗的子女,其中壹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性格也是可以“遺傳”的。

為什麽知識不能被遺傳?這是因為知識這種信息不能被寫入人類的DNA裏面。

遺傳物質DNA所攜帶的信息,和知識或者技能這類信息是兩種類型的,它們分別有不同的儲存方式。

遺傳物質DNA的主要作用主要是兩個。

第壹,提供生物身體建造的藍圖。比如說蜘蛛為什麽是八條腿?有些昆蟲為什麽是六條腿?魚、鳥、獸、人的身體構造都由這些藍圖決定。

第二,DNA記錄的信息必須保證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像壹些生物的基本運動能力,吃食的能力,交配產卵的能力,這些動物生出來自己就知道。比如說,小魚孵化出來就會遊泳;海龜出生就會爬向大海。而且這些對越是低等的動物來說,越重要也越明顯。DNA優先儲存的這些信息就是各生物體的本能,不需要學習就會有的能力。

而我們所說的知識或技能,都是通過學習得來的信息,壹般是存在我們的大腦之中。

現在普遍的科學理論認為這些信息是以記憶的形式儲存的。而記憶就是神經細胞之間的某種特定的聯系,通過加強外界的刺激轉換成神經信號。如果這些神經信號,以壹定的回路在腦中傳遞,並不斷被加強。我們就可以把這些信息保存下來,同時也就可以被讀取,就是被記憶或者回想起來。

但是大多數這樣的神經信號是短暫的,很快就會消失,這就是所謂的暫時記憶。

只有通過長期持續的加強,這些信息才可能成為長期記憶,成為個人積累的知識。

所以說,儲存方式的不同導致了,知識這類的信息無法被遺傳,DNA信息攜帶能力有限,讓它肯定優先儲存生物生存技能。

知識無法遺傳其實並不是壹件壞事。雖然有人可能會說如果我們能出生就繼承上壹輩人的知識,這樣壹定更加優秀,而且節約更多時間研究新知識,但如果我們真能遺傳上壹代的知識,就意味著我們還會遺傳上壹代的記憶,這太可怕了。

因為這樣每壹個出生的人都不可能成為壹個新的人,壹個真正的“我”,而是上壹代生命的延續。

其實不需要遺傳,人類也學會把有用的知識,通過語言、文字、影像等方式來記錄,供後代人去學習。

不僅讓舊的知識得到了傳承,還可以通過新的個體思維,對前人的壹些知識進行叠代,以及更正。這個更有利於人類智慧文明的發展, 社會 的進步。

總之,不能通過DNA遺傳知識,其實對人類來說是壹個好事。它給人類自身的發展,帶來的更大的可能性。

  • 上一篇:全國計算機2級vb筆試裏的公***基礎知識部分
  • 下一篇:特長可以填哪些?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