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章村煤礦的煤礦簡史

章村煤礦的煤礦簡史

為了發揚煤礦工人艱苦創業的光榮傳統,進行***產主義教育,讓青年礦工了解老壹代礦工的艱苦奮鬥情況,增強主人翁思想,通過老職工座談和走訪調查,搜集了建礦以來至“文化革命”前的歷史資料,並參照《沙河縣誌》及河北省礦務局1949年編印的《章村煤礦情況匯集》等材料,編寫了本礦簡史。

壹、解放前的情況

本礦地處河北省沙河市境內,屬於邯邢基地的壹部分。南有峰蜂、邯鄲兩個礦務局,北有邢臺煤礦、綦村鐵礦,西臨顯德汪煤礦,東距京廣鐵路十七公裏。

煤炭為人類所認識所利用,推動了社會文明的進程,章村煤田的開發,也有其歷史的功績。根據《沙河縣誌》記載,早在九百年前的北宋仁宗皇佑四年,公元1047年,窯坡村附近就有煤礦開發。當時把煤叫做“石炭”,章村、三王村、窯坡、顯德汪壹帶,到處都有前人開掘煤礦留下的廢礦井與矸石堆。據有關資料記載,章村煤礦在清道光年間,有山東楊、牛兩個 道臺開過礦。 現在的章村煤礦二井壹帶在清朝鹹豐年間即有人井采過。光緒初 年有個宋道員曾采用機器在此地吸水采媒,至光緒四年因連綿大 雨,山洪成災,井筒淹沒,此窯報廢。據《沙河縣誌》記載:當 時官府對煤礦捐稅很重,三王村同心坡煤礦因抗交捐稅在道光元 年被官府封禁,後於光緒二十二年才恢復生產。古時開煤礦,提 升排水都是用人絞轆轤,遇到流沙層和大量湧水就無力抗拒。由 於這壹帶煤炭儲量多,面積大,地表覆蓋薄,沒有流沙層,鑿井 比較容易,所以小煤窯星羅棋布,到處皆是。

本礦區大量采用近代化的蒸氣機作動力,是從1922年開始的。 這年北京資本家馮樹選定在這個地方投資開煤礦,經國民政府批 準領了營業執照,委托代理人武清縣李席珍、山東李松年來此建 井,地址在三王村西壹裏,定名“公孚葆礦”。送就是章村煤礦 的前身(俗稱公司煤窯.解放初期叫大眾煤礦)。李席珍剛來開

礦時,這壹帶有民辦小窯三十多處,都是人絞轆護,手工開采。而李開礦,則采用蒸氣鍋護,蒸氣絞車,速度快,效率高,建礦僅 用兩年時間,1925年即正式產謀,日產原煤24噸左右。此後,新 礦井不斷增加,到1935年,先後建成柏樹地、宋家嶺、上小窖、 麥子地、孝子臺、高樓窯等十六處礦井,平均日產原煤壹百噸以 上。資本家馮樹每半年壹次派其二子馮士其來礦檢查並索取利 潤。1931年至1938年最盛時期,工人達壹千多,日產原煤400余 噸,在八對礦井中,有兩對礦井提升使用蒸氣絞車,井下排水 使用手扳水泵和牛皮包,成了沙河、邢臺壹帶最大的煤礦。當時礦 上主要管理人員、管賬先生是從北京、天津帶來的,機電技術骨幹是從河南彰德府等地招聘的,其他工人和井下工頭、窯匠等都 是從附近農村招收的。管理機構首席是經理李席珍。其次是副經 理李松年及總辦吳某。下有管理地面供應銷售的叫“大金章”, 管井下生產技術的叫“窯匠”,管招工、記工、發工資的叫“尋 人鋪”,管財務的有頭櫃、二櫃記賬先生,負責治安維護秩序的 有礦勇70多人和沙河縣派來的十二名護礦巡警。

在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裏,本礦區曾是帝國主義、 國民黨軍閥、土匪豪紳互相爭奪之地。1922年建礦以來,反動軍閥、土匪、會道門、漢奸賣國賊都把這個礦著成壹塊肥肉,妳 爭我奪,互相吞並,都想到這裏榨取工人的血汗。1927年河南反 動會道門天門會趕跑資本家,奪取了本礦經營權,利用迷信騙人, 宣揚刀槍不入,對礦工及周圍農民殘酷迫害。天門會匪徒的惡 行,迫便當地工農群眾奮起反抗,各村農民都成立自衛武裝組 織,並向駐紮在邢臺的奉軍告狀。半年後,駐邢奉系軍隊打來, 只在距礦十多裏的王崗嶺上放了兩炮,炸毀煤礦壹座樓角,天門 會匪徒就倉惶逃命。在逃走時被群眾打死很多,只跑掉壹些頭目 和十八名帶槍的骨幹,其余全部落網。會首張文明也被白塔群眾打死。天門會走後,李席珍又返礦組織生產。

1931年,駐守邢臺的反動軍閥石友三,為了籌斂軍費,又將 李席珍綁架到邢臺,後用壹千元大洋贖回。“七·七,事變後,日 寇入侵,治安紊亂,經常有人到礦哄搶財產。李席珍為了維持生 產,請來窖坡村石京蘭為首的民團武裝到礦防守。不久:永年縣 土匪楊蘭子部侵入礦內,騎在工人頭上作威作福。當時國民黨不抗 日,只顧南逃,本礦職工連遭過路軍隊搶劫,尤其是國民黨孫殿 英部隊曾經來礦騷擾,住在芝麻地礦井樓上,隨便搶劫和抓人, 鬧得人心惶惶,生產中斷。

1938年春,我八路軍由晉東開來,趕走頑匪,對工人進行革 命教育,並支持工人罷工,與資方談判增薪。當時我黨幹部王征 (沙河縣第壹任縣委書記)、姚廣錄等同誌經常深入在礦工中宣 傳抗日救國,並代表工人與資方代表崔德成等談判,使礦工工資 由每天0.82元增到1.15元,並允許工人上井時往家背煤。當時我 黨在礦工積極分子中吸收邢應勛、王林秀等同誌加入中國***產黨。 於1938年5月成立起黨支部,八路軍地方工作團姚廣錄同誌任支 書,邢應勛任組織委員,王林秀任宣傳委員。黨支部建立後,接 著又召開了工人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工人抗日救國會”,選 舉鄭東芳(小工頭,爭取對象)為主席,邢應勛為付主席,王林 秀組織委員,陳長生宣傳委員,鄭和尚除奸委員,李同保武裝委員,劉雙生活委員,並召並了全體工人參加的慶祝工人抗日救國會成立天會。

1938年6月.日寇及皇協軍高德林部隊大舉進犯,我軍當即 與工人壹起撤道。偽匪軍高德林即以本礦區為據點,壹面強迫留在 礦上的工入為其挖煤,壹面依仗日寇勢力搜刮民財。高匪經營煤 礦,沒有坑木,就到附近農村砍樹、搶木料;財政緊張,就發行 自制的紙幣,憑著皮鞭、刺刀在礦區內流通。他們在礦區挖深溝、 壘城墻、建碉堡,把煤礦變成軍事要塞,並在其司令部圍墻內辦 起兵工造槍局,能造機槍、手槍、手榴彈等。造槍局***有 八十多人,車床二十多部。高匪所屬三個團不久全部換上新生產 的“德林”式槍支。高德林得此寶地後,野心勃勃,在日寇卵 翼之下得意忘形,先稱旅長後稱司令,經常下鄉燒殺搶掠, 幾乎每天公開殺害群眾。桃樹地礦井西溝,地名叫“午朝門”, 是高匪的刑場,經常屍骨迫地,血腥熏人。1941年7月,八路軍 為了懲戒偽匪,援救礦工,在群眾配合下,對礦區搞了壹次武裝 襲擊.將桃樹地、麥子地兩對礦井的鍋爐、絞車炸毀,高德林匪 夥龜縮在司令部圍墻內不敢出窩,在日本飛機掩護下才得逃生。 此後,麥子地、桃樹地兩對礦井被水淹沒,高匪怕死,將司令部 與造槍局搬往邢臺,派其內弟主碧堂與趙副官留在礦上鎮守,並 到孝子臺恢復舊礦井繼續出煤。苑們把“孝子臺”改名“將軍 嶺”,這裏有兩對礦井,壹對井采用蒸氣機提升,壹對井是人絞 轆轤生產,直到1945年解放。

煤礦工人在舊社會是人下人,被稱為“煤窯子”,身上壓著 三座大山,地主資本家、日寇、皇協軍等反動統治階級只管發財 享福,不把工人當人看。當時,工人每壹個班在井下勞動24個小 時,把頭“大軲轆”(即工頭)在井下,手裏拿著用臘條、麻繩 做成的鞭子,看到那個工人幹活慢,就劈頭蓋臉地毒打,當時挨 打最多的是小運工與刮水工。刮水工整天泡在水裏,壹人管壹個 地主,用柳鬥從低處往高處倒水,水是壹直舀,壹直長,24小時 不能停,稍壹打噸,坑水長滿往下流,就挨壹頓打。小運工是用 帶車輪的臘條筐從煤頭往井底拉煤,許多人排成隊,壹人拉壹個 筐,工頭坐在井底監工,隨身常帶的打人用具有臘條(叫作麻 糖)、麻繩(叫作面條),小運工的筐裝不滿挨打,跟不上隊挨打,煤倒得靠後挨打,煤裏有石頭挨打,缺了趟更是挨打。誰敢 反抗,他們就交給偽軍,輕者吊打壹頓,重者致死。在井下勞動 不給工作服,膠鞋、安全帽、照明又不足,多數工人從頭到背都 被石頭碰成壹塊壹塊的傷疤。白塔村老工人劉壽,背上有二十壹 塊傷疤,就是在井下碰的。當時有壹個工人,因受不了這些罪, 就在井下上吊自殺。白澗村工人李群保,在井下挨打後藏到老塘 水坑裏,整夜不敢出來。後來.他哥哥把他找出來,也沒躲掉工 頭的再壹次毒打。那時候資本家只叫工人千活,每班幹24小時給 工資八角二分(折算十斤小米),其它沒有任何福利。壹班幹24小時,兩天才能上壹個班,壹天只掙五斤小米,又吃飯,又帶幹糧,不休班也僅能顧壹人生活,家裏有幾口人根本顧不住 ,連煤 也買不起.有時從井下用幹糧袋裝點煤,被把頭們發現就 要挨打。下元村考工人紀四片,壹次在孝子臺礦井背煤,被狗腿 子左忠發現,吊在井口轆轤上毒打壹頓,還讓洋狗咬傷腿,鮮血 直流。那時礦上沒有澡堂、食堂和宿舍,只在尋人鋪院子裏擺幾 個木盆子,讓工人洗臉用,別說肥皂,連熱水也沒有。當時工人 外地人不多,多數住在礦周圍三、四十裏以內的農村。有的無家可 歸,就住在磚窯或土窯洞裏。孝子臺礦井工人住在土窯洞裏,壹 次塌陷,砸死三人。當時礦上頭目王碧堂的洋狗吃的是雞蛋牛肉 湯泡饅頭,工人卻挨著餓幹活,在井下勞動24小時,上井後還要 餓著肚子步行回家。所以,餓死、凍死、累死的不斷發生。那時候 工人發生疾病或死亡,資本家壹概不管,許多工人死後,連棺材 都用不上。尤其是在高德林統治時期,工人生命毫無保障,玉路 村老工人劉喜柱,下班後搭黑回家,走到中關村南坡,因勞累過 度,昏睡過去,正遇上皇協軍路過此地,沒等他醒過來,就被用 刺刀挑死。礦工孟雙林,穿了壹雙皮底鞋,就被高匪說成八路 軍,綁起來填進黑豆地礦井內摔死。當時兵荒馬亂,連年戰爭, 煤礦不斷停產,工人大批失業,失業的工人沒有飯吃,又加上1942年開始三年災荒,久旱無雨,在本地沒法生活,只得到山西、井陘、石家莊等地逃荒要飯,不少人餓死在外地。如老礦工孟二 根,央業後到石家莊要飯,餓死在街頭。由於戰爭不斷,連年災 荒,礦工外逃,便煤礦生產不斷下降,人員大大減少,到1945年解放時,全礦只肴工人670人。

二、解放初期的生產恢復情況

1945年6月,日寇報降,本礦得到解放。9月份,由抗日政府所 屬的太行工商管理局正式接管。從此,本礦獲得了新生,開始了壹 個新紀元。如果說過去煤礦是榨取工人血汗的地獄,那麽解放後 的煤礦則是工人當家做主的天堂。

本礦在1945年9月由太行工商管理局接管後,到1946年6月改 由太行區黨委經濟部領導,1947年元月轉交太行實亞公司領導。 1949年7月底,太行實業公司結束,將本礦劃歸河北省領導。

日寇、皇協軍撒退時,對本礦設施進行了嚴重的破壞,只留 下兩口三節鍋妒也都超過了使用年限,有兩部氣絞車,提升能力 僅有半噸,有壹條半舊鋼絲繩、兩臺三寸氣泵、壹臺四寸氣泵。 雖有氣泵,但沒有鍋爐和管子,不能使用。要想盡快恢復生產,只 有發動群眾,依靠大家出主意想辦法。

當時,在經理紀壹民、副經理朱占亮、徐德、榮全林等同誌 鎖導下,將在礦的工人召集起270人.對他們講了政府的方針政策,穩定了工人情緒,又請出三十多名老職員,座談研究如何恢 復被破壞了的礦井和動力。領導提出戰鬥口號是:九月五日動工 恢復,十月壹日開始生產。主要任務是檢修兩口鍋爐和兩部氣絞車,先搞排水,恢復井下巷道。在檢修中發現絞車鍋爐上的 機器零件全被破壞,雖說本礦解放了,但邢臺、邯鄲等城市還沒解 放,所缺的零件無處買,無法配。在這種情況下,礦領導又召開老 工人老職員座談會,在會上提出高價收買主要機器零件。這個號 召得到廣大職工響應,大家用實際行動擁護黨和政府,不少人交 出機器零件,分文不要,有些工人手裏保存的貴重零作則按市 價作了收購。當時工農群眾剛得到解放,精神振奮,有的往礦上 送木頭,有的來礦賣機器零件,有的來礦上找工作,對礦井的恢 復給了很大支持。經過不到壹個月的準備工作,即恢復了生產, 解決了解放區用煤的急需。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為了調動 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對在生產恢復中做出貢獻的積極分子,及時 進行了表彰獎勵。

本礦在恢復生產的同時,還擔負著對敵鬥爭的任務。當時 大城市沒有解放,本礦雖然解放了,敵人的殘余勢力還很兇,在 礦東南五公裏的俏河村,還盤踞著土匪楊四子部隊三千余人,為 了防止敵人襲擊,本礦壹面組織生產,壹面組織全礦職工站崗放 哨,輪流值班,清查壞人。

當時恢復生產的礦井,就是孝子臺井,定名“大眾煤礦”, 在三王村西二裏。由於敵人對井下煤田搞了破壞性開采,解放後 排積水,清理巷道,困難很大,產量上不去,並且煤質很差,爆 烈性大,很不好燒。為了發展生產和找好煤,搞好新老礦井接 替,領導決定從1946年起到章村村東(即章村礦址)建設新礦 井。

章村礦井1946年8月12日開工建井,當時是壹片荒山。首先 開鑿的壹、二號井,是清朝時留下的舊井筒。這壹雙舊礦井因巖石 堅硬,湧水量大,只打了四十多米就被放棄。聽當地人傳說,這個 井見過三米高的煤,因井下水大排不了而停的。因此領導認為希望很大,便在壹號井安裝了鍋護絞車.二號井安裝了人絞轆轤, 預計動工後幾個月就要見煤。

但是,因地質資料不清,只聽當地老農的傳說,事實上很不 理想。這個礦井見煤深度79米,前人只打到40多米沒有見煤就停 了。在鑿井施工中.巖石壑硬.湧水量大,只憑牛皮包排水,工程進展很慢,直到1947年第壹季度孝子臺老礦全部結束時,章村 壹、二號井還未見煤。當時國家正在打仗,經濟困難,上級也沒 有大量資金補助企業,眼看職工沒法開工資,這時,礦上黨政領 導召集職工代表***同商定了三條辦法:壹是能夠維持生活的,說 服他們暫不開支;二是不開支生活有困難的,就只開30%工資; 三是有的職工家裏人口多,生活極度困難的,給開60%的工資。 就這樣礦上也沒有足夠的款。在黨的關懷下,太行實業公司撥給 二百萬元冀南幣,其中壹部分還得用於購買建井急需物資,其余 用於職工開支。

解放後,工人階級成了礦山的主人,當時老工人愛礦如家, 盡管困難很大,廣大職工省吃儉用,仍然千勁很大。由於打井遇 到的水大,排水工具落後,大家都整班泡在冷水裏平活。主井筒 湧水量大,每小時排水25噸。鑿井是從水底下崩石頭,為了提高 效率,在井口掛牌,各班開展競賽,鼓舞了大家幹勁。在生產恢 復中,職工中湧現出很多積極分子,為戰勝經濟極端困難做出了 貢獻。當時幹部是供給制,除夥食費與服裝費外,每丹只發六斤 小米津貼費,生活很艱苦,尤其是老礦結束,新礦沒有建成,搬 到新礦後,經理室與幹部辦公在壹個小屋內,但人人都充滿了朝 氣蓬勃的革命精神。

三、四號井從1947年4月動工,到10月份就出了煤,到1948年9月礦井結束,***產原煤壹萬六千噸,盡管這只是采空了的礦井殘 留下的壹部分煤,在當時給主井建設在經濟上起到了有力的支持, 經過全體職工的壹致努力,壹號主井在1947年11月見到了煤。經 過壹段井巷工程建設,1948年5月開始小量生產,本井建設***用 21個月,初投產時,日產二、三百噸,到1949年平均日產達到 360噸,職工的生活也逐漸得到改善。

三、解放後生產建設發展情況

1945年至1966年這21年間生產得到迅速發展。1945年煤總產 量是35000噸,1966年已達到409615噸。

本礦上級隸屬關系的變化:1945年9月由太行工商管理局接管;1946年6月改由太行區黨委經濟部領導;1947年元月改為太行實業公司領導;1949年7月31日劃歸河北省礦務局領導;1958年7月交邯鄲礦務局領導,1959年元月歸邢臺大縣縣委領導;1960年5月14日又歸邯鄲礦務局領導;1962年底歸邢臺市委領導。

本礦黨政領導幹部的變動:黨組織第壹把手,1945年紀壹民 任經理兼支書,1950年白巨武任總支書記,1953年張蘊輝任總支書記,1954年董印生任總支書記、黨委書記(本礦原是黨總支, 後按八大黨章規定於1956年12月選舉成立黨委會,董印生由總支 書記選為第壹任黨委書記),1959年王西生任黨委書記;1960年

5月崔廣富任黨委書記;1964年榮全林任黨委書記,1965年崔希 金任代理書記兼礦長,至“文革”開始。行政壹把手的任職項序 為:1945年紀壹民任經理,1948年徐德任經理後稱礦長,1956年 榮全林任礦長,1959年張寶善任礦長,1960年崔希金任礦長至 “文革”。

1945年本礦剛解放時,只有壹個礦井出煤,最高日產僅30余 噸。在上級黨委領導下,生產規模越來越大。1947年孝子臺舊礦 井結束,將大眾煤礦改名為章村煤礦。

章村煤礦壹號井在1948年5月正式投產。當時生產條件很困 準,井筒上半部是前人留下的舊井,經鑿通後.井筒不正,直徑不壹致,最小1.75米,最大2.l2米, 使高速度提升受到限制,壹天才出煤二、三百噸,就這樣維持了六年。當時提升使用白臘條大簍,容量0.4噸,井口把勾工人勞動強度很大。井筒不正很不安全。為了擴大生產,在1953年,壹號井停產搞了擴建。至1955年壹號井擴建竣工,年產能力達到20萬噸,井筒直徑由1.75米擴大到3.22米,井壁全用青磚鑲。井筒提升將70馬力汽絞車換成85馬力汽絞車。此車提升速度快,井筒深度104米,提升壹次只用25秒鐘。該井提升容器將原來的白臘條大簍改成罐籠,井上倒罐車用上翻罐籠,並鋪上輕便鐵道,井底馬機坡提升安裝上40千瓦無級繩絞車,在440米長的16度斜坡上同時可掛20多個礦車,井下各個提升斜坡都用上電絞車,平巷運輸由人拉臘筐、人推盤車逐步改馬騾馬拉礦車。1955年新城至本礦鋪好鐵路,能用火車把煤運往各地,改變了過去只靠馬車、人推車、牲口馱的運煤方式,扭轉了夏季堆積冬季賣的積壓現象。由於提高了機械化水平,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改善了勞動條件,生產效率得到顯著提高,原煤產量逐年上升。在1955年峰、章電路架通後,井上下實現了電器化。過去本礦自辦的小型發電站被淘汰。在1961年又完成郭、章供電線路二回路十壹公裏的線路架設,擴建了本礦變電站,此後電力供應更加充足,提高了電器化的程度。1958年後井下運輸逐步用土造電機車代替了騾馬運輸,采掘全部用上電鉆打眼放炮、電溜子運煤。

1966年壹號礦井結束,只留下二井與三井兩個生產礦井。其 中三井(窯坡礦井)1960年以前歸本礦開采,1960年底因運不走 煤,產品積壓停了產。1963年至1965年由沙河縣經營,屬於縣辦煤礦。1966年元月,並入本礦。1966年本礦鐵路運煤又有新發展,在二、三井地面建成新式煤倉兩座,井下出煤可以通過皮帶直接裝上火車,從而解放了井上運輸工人的笨重勞動。

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本礦的生產技術不斷進行改革,在 1952年以前,采煤方法全是殘柱回采,效率低,扔煤多,浪費資源。1952年開始,推行長壁回采,溜槽運輸。後來又將工作面木 垛改為雙排密集支柱,這壹改革,不僅效率提高三倍,並且節約 坑木,有利安全。

多年以來,井下水大是壹項最大的威脅,1949年因井下出 水,壹次淹死九名礦工。1956年下大雨,洪水沖毀電路,造成礦 井被淹,臨時采用柴油機發電排水,經常出故障不能正常生產。 1958年11月壹坑車五大巷工作面出水,造成全井停產並把六大巷變成臨時水倉。黨和政府對解決排水設施問題十分重視,給予了 大力支持。現在全礦大水泵增到150臺;300千瓦以上的大水泵有 46臺,總功率能力23178千瓦。過去采用牛皮包排水,井下每小時 湧水量30噸就不能排,現在每小時幾百噸水不可怕。

威脅職工生命安全的另壹個問題是通風。本礦在1955年以前 全是自然通風,風量小,通風系統混亂,不僅造成許多工人患上矽 肺病,更嚴重的是瓦斯聚集,多次發生熏倒人員事故。從1955年 開始,采用了機械通風,安裝上55千瓦抽風機,後又安上90千瓦 抽風機,井下風量達到每人每分鐘4立方米。現在三個井口都安 裝了大小風機,全礦***有抽風機十三臺,每小時可向井下輸送新 鮮空氣1465立方米,大大改善了勞動環境,保障了工人身體健 康。

井下照明,1958年以前都是提小油燈或電石燈。1958年後改 用蓄電池礦燈。

井下設備,1958年以前,全礦僅有壹個管子鍋爐,有8馬力 柴油機壹臺,汽絞車4部,抽水機壹臺,元車、牛頭刨、鉆床、 手搖鉆、砂輪機、煉鐵爐各壹個,10門電話交換機壹個,電話機 5個,全礦沒有汽車,礦車全是從外地買來的無軸承硬磨硬。1959年上半年檢修40千瓦以上的電動機還得運往石家莊。

現在僅汽車就有30多輛,其中載重汽車20輛,還有吉普車、 面包車、中轎、大轎,鏟車、吊車、推土機、救護車、拖拉機等等。機修廠設備更是大量增加,現有金屬切削機床50臺,還有龍門刨、萬能銑等等。機床動力,解放前靠人攪,後來利用蒸汽帶動,現在都是電力帶動。不但能檢修大型電機,修配各種機器零件,還能自制機床、絞車、礦車等設備。自制的礦車除滿足本礦生產使用,還供應其它兄弟單位。

  • 上一篇:什麽是物聯網?具體有哪些應用?
  • 下一篇:結構工程師如何做好工程設計?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