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中國孩子的創新能力為何沒有美國的強?

中國孩子的創新能力為何沒有美國的強?

2010年DI創新思維全球賽上,中國派出了23支代表隊200多名中小學生參賽,最好的壹支參賽隊成績僅為第六名。

有資料分析表明,中國學生應試能力強,但動手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較差,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學生也存在明顯的差距。目前,我國大學生特別是壹般普通高校的大學生,創新能力是較低的。

是什麽原因導致中美兩國學生的創新能力差別巨大?只有認真思考這些問題,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並“對癥下藥”,中國大學的原創能力和培養創新人才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這當然有很復雜的原因(如工作環境、社會條件等),下文提到的也是壹個重要因素之壹。

我們應當註意,在美國,從小學開始,就註重培養學生的“研究、探索”態度,所謂“研究、探索”態度,就是在某壹個點上,學生“鉆研”得比較深。

這需要壹定的前提條件:

1、學生有較多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2、學校的選拔制度不是唯分數而論。

3、有壹定的資源(老師指導、書籍、實驗等條件)可以利用。

而在中國,要做到這些,在中小學近期內較難;在高校,應該不是太難。但到了高校,中國大部分學生往往已經沒有研究、探索的興趣了。

目前,我國的創新水平還不容樂觀,當前的基礎教育忽視學生個性及積極性、主動性的培育,忽視甚至扼殺創新精神的培養也是屢見不鮮的。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未來學校教育更應重視基礎、鼓勵創新、發展個性、完善人格。隨著世界科技經濟信息化、網絡化、全球化浪潮的湧動,我國教育事業及教育實踐將持續面臨新的形勢、新的環境、新的挑戰,時代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知識經濟時代,由於原創性是決定發展成敗得失的關鍵,所以創新精神的培養將成為衡量教育的最高標準。記得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他臨終最後壹次與總理談話時,憂慮地說:“今天中國還沒有壹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都是些人雲即雲,壹般化的,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東西,壹直受封建思想影響。我看這是中國當前的壹個很大問題。”

因此,在中國,我們必須認真反思我們的教育。人的創新能力是在長期的學習和訓練中逐步形成的,創新教育應從幼兒時期開始,每個幼兒都可能是小小“創造發明家”,教師應該充分認識,精心培育這些創造萌芽。高等院校肩負著培養創新人才的時代重任,要徹底轉變教育觀念,註重改革傳統教學方法,營造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環境氛圍,培養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創新型人才。而作為家長,若是要想培養自己孩子的創新能力,我們可以做的是,在滿足學校的基本要求後,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多額外的負擔(如奧數、各種樂器,等等;當然,若孩子真喜歡奧數、樂器那又另當別論),要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然後多加引導培養;家長若能參加進來就更好了。

我們的教育對比美國,最主要的差距就在於青少年創新能力的培養上。

”江蘇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問題研究專家謝承俊副教授說。

他昨天在接受江南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的教育是鼓勵個性發展的,在這方面不會設置層層的限制,給予青少年個性足夠的自由發展空間,這導致他們的孩子更加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才能。

而中國的孩子,從小就被大量的作業,以及各種培訓班占據了時間,根本沒有時間去玩創新。此外,中國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即使從小有創造想法,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也都會從更有利於考試和升學的角度出發,給予限制。“如中國的小學壹直教導學生,做加減乘除要先加後減,哪怕結果算對了,但順序倒了就是錯的。”謝承俊說,這就是典型的反例。

此外,謝承俊說,中國的孩子從小興趣愛好就被大人和老師掌控,為了升學考慮,孩子上的興趣特長班大多不是自己最喜歡和擅長的,而是家長定的。也就是說,孩子成長的起跑線不是自由發展的起跑線,而是家長劃定的起跑線,孩子很難在這樣壹個被迫去適應的領域,展現創造性才能。如果想要改變這種局面,除了需要家長和學校革新思想,也需要從教育制度的層面,做修改和完善。

美國人怎樣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壹、<讓孩子直接感知和自己動手>

美國教師通常給學生壹些木塊和量尺,由他們去量木塊的長、寬、高,然後拼造壹些簡單的物體。這樣,他們在實際操作中認識了尺子的用途與用法,也理解了線段長短間的加減關系。

教師只是布置任務和解答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樣,學生始終處在壹種具體的操作之中,極大地鍛煉了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和親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按教師事先規定的方法去做,這就給了學生充分的機會發展他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二、<在大自然與社會中學習>

 美國學校很註意讓學生從社會和大自然中獲取知識。學生們經常出去旅行,學到什麽內容,就去實地參觀,工廠、農場哪兒都去。如有的學生因家庭困難沒錢出去,學校可以建議他用勤工儉學來解決經濟困難。如果家長出國或到外地去旅行要帶上孩子壹起去,學校也會積極支持,並不認為會耽誤學習,反而認為這是最生動的學習,可以擴大眼界。 

? 不論是普通教育?還是高等教育,要想培養人才的創造力,就需在教育的過程中完成人們大腦從知識的寶庫到知識的噴泉的轉變。壹個人吸收的知識再多,如果不能在實踐中應用,那是典型的書呆子。壹個人的知識再學高八鬥,如果沒有創造力,也只能算是個懂得些之乎者也已焉哉的窮酸秀才。

然而目前,我國的家庭教育?存在著壹個很大的誤區——教孩子學“乖”。將“乖”當成了教育標桿,按師長和家長要求做事。但值得壹提的是,“乖”在英語?當中並沒有相應的詞語。?

? 而在塑造這樣壹批批“好孩子”的過程中,往往也剝奪了孩子建立自信和良好自我形象的獨立空間,甚至無形中扼殺了他們的創新能力,這是壹種片面強調孩子社會性的教育理念。

?在所謂的“優秀生”裏,為何永遠沒有調皮孩子的身影?這其實很好理解,比起男孩子的好動,女孩子更容易好好學習,不吵不鬧、不惹是非,完全符合我們這個社會認可的“乖”孩子標準。

?這樣的三好學生固然值得肯定,但我認為,那些不聽話的調皮孩子也有可取之處。比如那些上課愛做小動作的學生,雖然常會被老師教訓,但每次挨批後,都能立刻抖擻精神繼續調皮。

?所以說,他們的抗“擊打”能力比起那些“好學生”要好得多,而自我調節心態、能承受挫折也是壹種能力,能使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今後的人生,這對他們日後步入社會是大有益處的。

參考地址&推薦閱讀:

鳳凰網/node/47864

大眾網新聞/qiluwanbao/qletly/200304030474.htm

  • 上一篇:實訓體會800字通用版【5篇】
  • 下一篇:如何利用三坐標進行曲面檢測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