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

隨著計算機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普及以及多媒體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在現代化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上升,顯示出了傳統教育所不能比擬的優越性。當今的教學正向著現代化教學手段要效率,要質量的方向邁進,計算機輔助教學這枝電化教學花園內鮮艷奪目的花朵,越來越顯現出它的生機和活力。因此,探索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語文學科中的運用是壹個重要課題,也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改革課堂教學,加強素質教育的新思路與新做法。本文筆者結合在學習以及實踐探索過程中的所思所想談談個人在這方面的幾點體會和思考。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教學 語文教學 優化

壹、計算機輔助教學

1、計算機輔助教學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簡稱CAI)是計算機技術應用於教學領域後出現的壹種新的教育手段,它將教學中所需的符號、語言、文字、圖形、圖像等多種媒體信息依托特定的制作平臺,按規定的教學要求有機組合顯示在屏幕上,同時完成壹系列人機交互式操作,為學生提供壹個學習情境,協助教師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CAI使教學過程具有多種媒體信息呈示的特點,以及具有非線性的信息組織結構。CAI以多變的、易用的形式展現出傳統模式難以表達的抽象事物,使學習者獲得形象的、多重的信息刺激,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CAI的常用的基本模式有:課堂輔助、個別輔導、操練和練習、模擬、問題求解、遊戲等。2、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將計算機所具有的特殊功能用於教學的壹種教學形態,在教學活動中,利用計算機的交互性傳遞教學過程中的教學信息,達到教育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計算機直接介入教學過程,並承擔教學中某些環節的任務,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減輕師生負擔的目的。復旦大學教授楊福家說:“頭腦不是壹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壹把要被點燃的火把。”優秀的教學必須營造壹個有利於創新思維發展的環境,使“火把”燃燒起來。而CAI的動力特點表明:CAI是讓“火把”星火燎原的壹種有效的教學方式。

(1)豐富教學資源

由於計算機的強大功能 ,所以教學資源來源豐富。教學中所需要的圖像和動畫等可以是計算機軟件專業人員和專業教師制作、也可以從因特網和專業光盤下載;圖像還可以用掃描儀采集或數碼相機拍攝。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拓寬學生視野。

(2)快速反饋教學信息

教學中的反饋是指學生在獲取大量信息後經過大腦的加工處理,看能否正確地反映出這些信息。看是否達到了學習目標和能力是否提高。反饋的越及時,教學效果越好。

(3)更好地因材施教

計算機輔助教學較好地解決了我國現階段級授課制中教師授課時既要照顧差生,又不能讓優秀學生“踏步走”的困難。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我控制,自定步調,不受統壹進度的影響。使每個學生都會得到個別輔導。從而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信息的***享性好

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斷延伸,磁盤和光盤不再是CAI課件的唯壹信息載體,課件可以通過聯接在網絡上的計算機教學系統進行相互傳遞。因此,網絡上的CAI信息資源可以實現***享。通過教學信息的***享,突破了教學的時空觀,學習不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學習不再局限於某壹學校,單位、家庭以及社會都可成為“學校”。

二、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現狀分析

計算機作為壹個教學媒體,是幫助進行教學活動的工具。以計算機技術為標誌的現代教學媒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化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使學生對教育信息更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它的出現使語文課堂呈現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介入,其效果常常是不盡人意的。當現代教學媒體以前所未有的生動、具體、直觀、形象的方式把特定的教學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同時,也帶來了壹些弊端:如學生本來需要動壹番腦筋來深入理解的壹些現象再也用不著勞神費力了;本來要在腦海中馳聘、想象的畫面已經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了;本來還要動手或以身體體驗而獲取的經驗被屏幕上有趣的動畫取代了;本來需要通過學生間的交流、討論來完成的任務變成了人機的“對話”……無形中,學生操作、實踐的機會被剝奪了,多樣化的感官刺激,折斷了學生想象的翅膀,學生無緣享受合作、探究的樂趣,減少了獨立而深入思考的時間。這些都是與新《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相違背的,不利於學生的發展,不利於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新壹輪課程改革提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新《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的“性質與任務”作了科學定位:“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壹,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色。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教育首先是培養人的教育,是“奠定人的精神根底”的教育。現代教育媒體的強大優勢已勿庸置疑,它作為壹種高效的教學手段在培養人的精神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善用現代教學媒體,發揮所長,防止負面效應,方能優化語文教學。

三、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優化小學語文教學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信息技術作為工具手段,它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發展方向。未來的課堂教學方式發展趨勢將以學生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獲取知識和能力為主的“人本主義”教學方式。陳至立部長曾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的報告中提出:“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它學科的學習中,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每壹間教室。”這進壹步說明,在未來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應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工具。

作為壹名壹線教師,本人結合自己在學習以及教學實踐探索過程中的具體做法與思考談談如何更好地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優化小學語文教學。

(壹)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讓語文教學更形象、直觀,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許多文章不管文字描述多麽生動,但是,總是存在不夠形象、直觀的缺陷,從而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而恰當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正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CAI課件使信息表現為文字、圖像、聲音和影像的有機融合,不僅可以表述出文字所描述的情景,而且還能將語言文字所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想象的事物,直觀形象地表現出來。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入門的向導,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巨大動力。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只要能夠喚起他們對學習對象的興趣,他們自然會進入學習的境界中,進行自覺自主地學習,比教師的主觀灌輸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總是與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需要學習的新知識,CAI強調情境的創設。CAI在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和註意力,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更加有效。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情緒處於高度的興奮狀態,主動參與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變不想學為喜歡學,變喜歡學為以學為樂,變讓我學為我要學,把學習當作壹種樂趣去追求和探索。

如教學《桂林山水》壹課時,課文中雖然有許多優美、生動、形象的句子,如:“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壹塊無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壹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蜂羅列、形態萬千。”這些“靜、清、綠、奇、秀、險”的山水特點和優美畫面無法單純從文字中獲得親切體會與每感美感的熏陶,單憑教師著意的渲染贊嘆似乎也頗顯費力與空洞,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如讓他們眼見為實,適時地播放壹段桂林山水的錄象片。那清澈碧綠的漓江水,形態萬千的險峻山峰頓時清晰地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在壹片情不自禁的由衷贊嘆中,學生的興趣壹下子被激發起來,爭先恐後地抒發自己的觀感,對眼前的奇妙景象贊不絕口,為大自然的神奇壯美深深折服。在濃厚學習興趣的促進下,學生們暢所欲言,情緒高漲,滿懷激情朗讀起課文來。在優美的旋律中,全班學生以陶醉在美妙的境界裏。課文最後壹段所描述的優美畫面以形象地印進學生的腦海裏。“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意境已無須多言。在這堂課上,我們利用多媒體課件所特有的美的畫面、美的聲音、美的文字引起學生的註意,不僅較強地刺激學生的視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能加深理解詩詞的語言美,提高審美能力,使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教學《開國大典》、《獄中聯歡》、《圓明園的毀滅》等課文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課余看幾段《開國大典》、《紅巖》、《火燒圓明園》等影片的相關片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幫助跨越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身臨其境。

我們的語文課中有許多寫景狀物的優美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對祖國美麗的自然風光、古樸民族建築、悠久的歷史文化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描述:蒙古草原瑰麗的景色;五彩池獨特的美麗景色;張家界的迷人風光;堪稱世界奇跡的萬裏長城等等,都顯現出大自然的迷人姿容和人類文明所造就的奇偉景象。但由於大多數學生未能親眼目睹所寫的美景。因此,在教學中就可憑借計算機輔助教學,跨越時間和空間,帶領學生在課堂內,任意瀏覽、欣賞各地自然風光,真切感受,直覺體驗自然美。

如教學著名作家老舍寫的敘事性散文《草原》時,通過引導學生反復讀文章,使之對文章所敘述的內容有了感知和理解。但描寫草原美景中的“空氣是那麽清鮮,天空是那麽明朗”“壹碧千裏,而並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麽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雲際”等,這些含蓄的意境,及文中的“人歡馬躍迎賓”“握手言笑相見”“把酒舉杯宴客”和“伴舞斜陽聯歡”的熱鬧場面,盡管老師講解,啟發聯想,引導讀文,但學生還是倍覺抽象,難入情境。這時,我便通過計算機輔助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入情入境。學生從那富有動感的畫面,優美的旋律,和諧的音韻,聲情並茂的解說中產生了愉悅的效應,引起了情感***鳴,進入了文中描述的意境,從而對課文的記憶愈來愈熟,理解愈來愈深,對草原的詩情畫意的體味也愈來愈濃,加強對祖國大草原的熱愛,情感得到了升華。

再如教學《詹天佑》壹課,講到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壹種“人”字形線路時,我運用抽拉投影片,演示“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鐵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並且讓學生上講臺演示。他們壹下子明白了這段課文的含義,並且由衷地欽佩詹天佑那超人的智慧和創造才能。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除了向學生演示常規圖片,播放常規錄像外,也可應用電影藝術中的各種手法,演示全景、遠景、近景、特寫、字幕等,再配以輕柔、悠揚的背景音樂,學生就必然陶醉在美妙的自然風光中。

(三)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增加語文課堂容量,加大信息傳播密度。

計算機多媒體具有傳播信息快,單位時間內信息量大的特點。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師只需把課堂上準備的在黑板上書寫的知識,在課前繪成圖片、錄像、光盤,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課堂上按照教學程度,得心應手地把影像呈現在視屏上,既清楚又規範,圖文並茂,既節省了板書時間,又加大了課堂容量,從而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輕輕松松學到更多的知識。在語文教學中運用計算機多媒體,可以擴大教學信息傳遞的通道,提高傳遞信息的速度,使學生接受的刺激源增多,特別是視、聽覺的刺激增大。

如,利用它的便捷和清晰的字幕來代替費時的板書,以增加課堂信息容量,提高教學密度,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充分地閱讀課文;也可以利用它來圖示課文的內容結構,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尤其在語文的寫作教學中,利用實物投影的靈便,可以隨機地引用材料或向學生介紹範文,推薦學生習作進行點評和交流,從而大大地提高寫作指導和講評的效果;在復習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操作方便與容量大的特點,便於把知識進行整理歸類,形成“知識樹”,結成“知識網”,使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以完善學生的認識結構等等,從而體現良好的輔助效果。

(四)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是緊扣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抓住重點和難點,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給我們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通過設計課件,突出重點、分化難點、化難為易,逐步解決問題。為此,教師生動的語言固然重要,但計算機多媒體更是不可缺少。因為它通過保持學生的興趣和有意註意,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能達到過目不忘的教學效果。對教學難點的講授,仍是教學過程中壹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能否突破教學難點,也是衡量壹堂課成功與否的又壹重要標誌。為了更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就要恰當地運用計算機多媒體,壹方面可以繼續抓住學生的興奮點,保持住學生的有意註意,以形成有意後註意;另壹方面,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困難為容易。

如我在教學《鳥的天堂》中有壹段描寫榕樹葉子“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壹片樹葉上都有壹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引導學生理解“顫動”壹詞是個難點,“顫動”字面上可解釋為“抖動”,光理解這些是不夠的,這時,教師可用多媒體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葉在微風中輕輕地顫動……在學生感知的基礎上,教師適當點撥,學生便領悟到了“顫動”壹詞進行說話訓練。這樣,從感知—理解—運用,從抽象—具體—抽象,詞語的理解在表象的作用下真正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學《畫楊桃》壹課,楊桃是壹種南方水果,我們北方的學生幾乎沒有看見過,因此很難理解“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得樣子也各不相同。”這句話的意思。盡管老師費盡口舌,學生還是不能領會,我在教學時應用多媒體對楊桃的各個不同角度進行翻轉、定格,讓學生設身處地從不同角度觀察,使平常的教學跳出時空的界限,課文的難點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解決了。

又如在教學第十壹冊《只有壹個地球》時,我抓住“我們這個地求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壹名的中心詞‘可愛’、‘易破碎’進行教學。如何讓學生理解地球的可愛,在欣賞了太空所見地球是壹個“晶瑩透亮的球體”,藍白交錯,美麗極了後,我說:讓我們再到地面上,我們的身邊去看看吧。多媒體演示:音樂聲中,桂林山水的美 、黃山的奇……——出現在學生面前。我們的地球多美呀!我們要保護地球,因為地球太容易破碎。多媒體演示:工業汙染,使環境受到破壞:河水渾濁,小魚死亡;樹林亂砍亂伐,山上壹片荒蕪,到哪裏去尋找綠色?這時候學生不僅了解了地球的可愛更加體會到了她的易破碎。這樣,便更有效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喚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五)運用計算機的信息平臺,增強實踐性,使語文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

《語文課程標準》始終關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語文學習“踐行”的場所。現代教育媒體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特點,決定了它能為學生的語文實踐提供舞臺,交互式的課件為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提供了條件。如教學《梅花魂》,這是壹篇閱讀課文。我放手讓學生去自學。學生調動教師設計的課件、屏幕上出現目錄:①字詞學習;②研讀課文;③鞏固練習;④擴展升華。學生可自己點擊鼠標,進入選擇某壹項學習內容,在“字詞學習”設計中,教師“因字制宜”,分別設計不同的學習程序,將生字融入相關畫面,讓學生按自己需要點擊進入課件內容,選擇學習。在“擴展升華”中,設計有層次的擴展練習,將教學內容編制成若幹畫面,如“闖關連連看”、“上臺階”等,學生可以自己按鼠標點擊選擇畫面,邊遊戲邊學習。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內容,自我實踐,這樣的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自我表現的機會,增加了個體獨立學習的空間,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人的智慧在他的手指頭上。”課堂教學充滿靈性,體現了“開放—增效”的課堂效應。計算機輔助手段還能為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實踐活動提供保證,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找資料、收集信息,如進行社會調查,為當地名人寫傳記,開辦各類主題的班隊小報等活動,使得語文學習充滿活力。班級授課制度使壹些學生再課堂上只是作為聽眾或者是等現成的,坐享其成。不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來獲取知識。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讓學生直接參與,人機對話,壹壹對應,在教學模式上走出壹打新路。同時,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客觀上提供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條件和環境,計算機所提供的信息是教師精心研究設計的是經過優化組合後的符合於學生認知結構的信息,學生必須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後獨立獲取知識信息。在這種特定的條件,學生逐步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久而久之,學生遇到問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有所提高。

(六)計算機輔助教學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閱讀教學特別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和自主地位,認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個性差異,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們也很重視對學生的因材施教,但由於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師生交流方式比較單壹,個性化的學習難以真正得到落實。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則可以加大實施的力度和深度,實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例如利用計算機網絡教學,采用圖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可以使人機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有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學習的內容、進度,進行自我調控,教師也可通過服務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實現信息的雙向流動。

如在對《只有壹個地球》這壹課進行計算機網絡教學時:我向同學們提供了相關網站、圖片等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學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長編寫讀書匯報材料。同學們可自行選擇喜歡的、認為有價值的內容,采取不同的形式進行編寫;編寫過程中還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字體、格式等,然後將完成的作品及時上傳給老師。老師閱讀後,對學生的作品又及時地進行信息的反饋,或簡短的鼓勵,或巧妙的提示,或適度的修改。這種尊重學生差異的個性化的教學,既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發展,勇於質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了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壹千個讀者,就會產生壹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孩子都有了自己對作品的獨特理解。這就是說,學生在這樣的交互式教學環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而不是壹切都聽從教師擺布,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按照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人的認識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部刺激與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產物。為了有效的認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必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獲得有效的認知,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所提供多種的主動參與活動就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良好條件,從而使學生能真正體現出學習主體作用。在這樣的自主學習中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了,也為創造性的發揮創造了很好的條件,能真正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有可能了。計算機媒體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結合,使語文課堂展現出全新的面貌,有益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七)計算機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拓寬學習領域,獲得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註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高度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尤其要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充分利用電影、電視、音像制品、網絡等現代化教育媒體,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同時,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培養他們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如學完《只有壹個地球》我為六年級的學生安排了壹次語文實踐活動《“我們與周圍環境”的調查》。根據高年級學段在“綜合性學習”中提出的目標:“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我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幾個調查小組,到周圍的相關部門(如居委會、環境監測局、環保局等)進行調查采訪。他們除了進行調查采訪、翻閱報刊等方式,還更多地利用了網上資源,進行收集、匯總、整理,有的寫出了調查報告,有的辦了小報,有的畫了圖表,還有的寫了建議書,並借助多媒體的教學平臺進行相互交流,展示本合作小組的調查成果。實踐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增強了寫作能力,提高了語文綜合素養,培養了創造能力。因此,學生在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中獲得了語文實踐能力。

總之,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在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的作用已經以絕對優勢被廣大教師所***認。它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使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協作學習得以真正實現,使終身教育和學習社會化成為可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 上一篇:2021年海南省通信管理局下屬事業單位編外人員招聘公告2人
  • 下一篇:卡農 鍵盤鋼琴 IDreamPinao版本的譜 要純電腦按鍵的~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