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海龜交易法則的加倉方法,為啥以波動性作為間隔?

海龜交易法則的加倉方法,為啥以波動性作為間隔?

這個問題我認為問的十分到位!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我把海龜交易法則中關於頭寸規模、入市規則和止損規則又都細細的品了壹遍。這麽壹琢磨對我的啟發也不小。這次為了解答這個“加倉間隔”的問題,有壹部分以前沒看出來的內容也被發掘了出來。

不過,現在研究海龜交易法則的人那麽多。我的觀點也只能代表壹家之言,難免偏頗。各位看官姑且觀之吧。

~~~~~~~~~~~~~~~~~~~~~~~~~~~~~~~~~~~~~~~~~~~~~~~~~~~~~~~

總體來說,海龜交易法則中,加倉部分為什麽要以波動性為間隔?

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海龜的波動性中已經設計了頭寸規模。而頭寸規模又與止損規則相關。所以,在波動性的表象下,加倉過程其實是以風控管理為內核的壹個操作行為。不過,這裏也潛藏著壹些深層次的東西。

下面我就把我的看法展開。

我們先從海龜的開倉規則開始討論,然後進壹步討論到加倉上。

海龜的原始開倉規則包括兩部分,書中稱為入市策略,如圖:

簡單說,海龜就是通過突破唐奇安通道來發出開倉信號的。

但有壹點我們需要註意的是。海龜的兩個系統中只有系統2提到了加倉規則。而系統1只論述了信號的甄別。這裏我就不浪費篇幅去貼海龜的原文了。建議大家找來海龜這本書對照著看。這段在書中的第232頁。

這裏,我認為有必要先開個小差,我們先來聊聊海龜的系統1。

系統1對信號的有效性進行了區分,它們分別是——盈利性突破和虧損性突破。書中並沒有定義其他形式的突破,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壹旦系統1發出了交易信號,那麽後續對這個信號的判斷就只有“盈利性突破”和“虧損性突破”的二元定義。這與持倉是否處於盈利無關。

我們先看壹下原文的表述:“假如上壹次突破是壹次贏利性突破(也就是可以帶來壹次贏利的交易),那麽系統1的當前入市信號將被忽略。”

從字面上理解,由於唐奇安通道本身是在描述不斷創出的新高或新低點。如果,以價格突破唐奇安通道高點(以上漲為例)為信號的話,那麽價格不斷創新高的過程,可以視為系統在不斷發出信號。海龜不可能每個創新高的時點都做多。所以,只在第壹個突破的時候買進去。這個信號被視為有效信號。後面再突破就不再買了。也就是說系統1更多的情況是只有底倉而不加倉的。

我們再研究壹下虧損性突破的定義:如果突破日之後的價格在頭寸有機會退出獲利(根據10日突破退出法則)之前發生了2N幅度的不利變動,這就被視為壹次虧損性的突破。

這其實是說,當倉位建好後,在不利方向的2N位置設置個初始止損。(不了解N的意思的朋友不用急,我後面會詳細說。現在我們先暫時把N理解成為N個最小變動價位)

如果這個初始止損被觸發了,那麽產生這次操作的突破信號就叫做虧損性突破。

根據規則,我們可以看到:系統1就是在等待開倉機會,設好初始止損和持續跟蹤中完成交易的。

我們再來看看系統2的入市規則:

“如果價格超過55日最高價,那麽,海龜就會在相應的商品上買入壹個單位建立多頭頭寸。如果有壹個信號顯示價格跌破了最近55日的最低價,海龜就會賣出壹個單位建立空頭頭寸。

對系統2來說,所有突破都被視為有效信號,無論上壹次突破是虧損性還是盈利性的。”

在系統2中,已經不考慮盈利性突破還是虧損性突破了。只要是突破,就被認為是有意義的。

為什麽?!

為什麽系統1就要區分而系統2就不區分了?

我認為,首先回答了這個問題才能從更深的壹個層次去理解海龜加倉的邏輯。

我們看海龜的系統1和系統2,本質上其實就是兩套趨勢跟蹤系統揉在壹起。壹個是參數較小的敏感系統,壹個是參數較大的遲鈍系統。

相對遲鈍系統,敏感系統會發出更多的信號。由於市場中單邊趨勢行情並非很多,那種“恰到好處”的波動很容易將系統1頻繁的清洗出場。

即使是壹個標準的單邊趨勢,其過程中也難免出現過大幅度的反向運動。這種反向運動不僅會結束盈利持倉,甚至會給出反方向的開倉信號。而這種反方向的開倉信號,通常又會產生2N幅度的虧損。

可以說,海龜本身已經考慮到了敏感系統的不穩定性。所以,它並不在系統1上加倉。這壹點對我們也有借鑒意義。那就是,敏感參數構成的系統最好不要通過頻繁的加倉來捕捉趨勢。

~~~~~~~~~~~~~~~~~~~~~~~~~~~~~~~~~~~~~~~~~

下面,我們在討論系統2的加倉思路前,先做壹些鋪墊。

再討論加倉規則前,我們要先把海龜的倉位計算和止損規則研究壹下。

海龜是通過計算交易標的的“真實波動幅度均值(ATR)”,並結合資金回撤幅度來計算下單量的。這體現了海龜將波動性與風險控制結合起來的思想!我認為這是有很大前瞻性的思想這個思路在我的文章《 幹貨!給期貨新手講壹個簡單易用的資金管理方法 》也有涉及。

接下來我們討論壹下具體的公式,以及存在的問題。

要計算真實波動幅度均值(ATR),要先計算“真實波動幅度(TR)”。

公式為:

TR = MAX(H - L, H - PDC, PDC - L)

H-當日最高價;L-當日最低價;PDC-前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簡稱:前收價

簡單說,就是當日的高低價差、最高價和前收價的價差以及前收價和最低價的價差中找到對大的那個數,作為當天的真實波動幅度(TR)來用。(這要在日線收盤後計算。)

這裏出現了問題壹:作為現代市場,很多流動性較大的品種,其TR通常為當日最高價與最低價的差。

我們看壹下示意圖:

除去比較極端的情況,比如春節、十壹假期後開盤。這種前收價在當日高低價以外的例子,在如今的期貨市場上已經不是很容易出現了。即使出現了,由於在計算ATR時又進行了壹下平均,其對最終結果的計算的影響也已經微乎其微了。

我在想,海龜為什麽在計算TR的時候,要考慮前收價呢?可能是因為當時的市場,日線級別出現大幅度跳空的情況比較常見。為了將跳空的尺度計算到風險控制模型之中,必須將前收價與當日高低價的差值進行比較,並取大者。

其實,從這個片面的角度,我們也可以看到海龜系統與如今市場節奏上的不同。在計算如今市場的波動幅度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與時俱進為佳。不過,原版海龜的這壹步計算也不是不能用。

然後,在計算N值的公式上,出現了第二個問題:如果選取不同的起始日,計算出來的N值將會出現差異。

先來看壹下N的計算公式:

N = (19 × PDN + TR)/20

PDN-前個交易日的N值;TR-當日的真實波動幅度值

“由於公式中需要前壹日的N值,妳在首次計算N的時候不能用這個公式,只能計算真實波動幅度的20日簡單平均值。”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選擇的起始日不同,其對應的起始N值就會不同。

我們用原文中的數據舉個例子:

由於首個N值是用真實波動幅度TR的20個平均值計算的,不同的日期,其均值取值範圍不同,具體的數值肯定也會不同。而後面的N值則都是在這個基礎的N值之上進行計算,難免就會出現誤差。

所以,現在很多軟件中ATR的計算直接就用20個TR的均值了。而不是再生搬硬套這個N的公式了。

所以,為了有所區別,海龜計算的咱們還叫N。而單純用TR平均計算出來的咱們以後就叫它ATR吧。

海龜們得到N之後,就要用它來計算下單量了。

公式為:

頭寸規模單位 = 賬戶的1%/(N × 點值)

用書中的例子計算:

當N = 0.0141;賬戶規模=1 000 000 美元;民用燃油點值 = 42000美元

頭寸規模單位 = 1 000 000 × 1% / (0.0141 × 42000)=16.88

取整為16份合約。

好,現在要回憶壹下上文中,咱們討論系統1的時候提到的初始止損了。也就是2N的止損空間。

如果下單16份合約做多,止損跌2N的話,這次交易將會虧損:16×42000×2×0.0141=18950.4美元

我們再算算比例:18950.4 ÷1 000 000 ×100%=1.895%≈2%

到這應該就能明白了吧,海龜的止損其實是配合著資金管理的。其目的就是根據行情的波動幅度,在盡可能包容行情折騰的前提下,讓單次虧損的資金控制在總資金的2%以內。

這讓初次分析海龜的朋友容易混亂。它等於在壹個環節裏處理了包括:市場波動、風控計算(通過下單量計算實現)、止損點位確認等多個任務。

那,這與我們問題中的加倉有什麽關系呢?

這涉及兩方面問題,我們接著討論。

=========================================

首先,我們從書中的例子入手。

在書中的第236頁,關於『止損標準』這壹段,如圖:

我們可以看到,加倉的點位都是在初始位置上按1/2N的間隔累積的。而止損價則是入市價反向2N的位置。

也就是每壹次新開倉,如果成交後,行情折返並觸及止損,則該筆交易將虧損總資金的2%。

我們逐個計算壹下:

第四個單位:30.10 - 27.70 = 2.4;2.4 ÷1.2 = 2(N) ?(N=1.2)

第三個單位:29.50 - 27.70 = 1.8;1.8 ÷ 1.2 = 1.5(N)

第二個單位:28.90 - 27.70 = 1.2;1.2 ÷ 1.2 = 1(N)

第壹個單位:28.30 - 27.70 = 0.6;0.6 ÷1.2 = 0.5(N)

總計虧損:2 + 1.5 + 1 + 0.5 = 5 (N)

也就是說,開四個單位的倉,總風險理論上為5%。

也就是說,海龜的這個加倉其實是在考慮總風險控制的基礎上,來進行分步加倉的。

而每往上增加1/2N,行情就有可能提前折返而無法觸發新的買入位置。這在壹定程度上將降低虧損的機會成本。

比如,行情只啟動了第二個單位就折返了。此時兩個單位都止損,其總風險為3.5%。如果,我們在最開始啟動的位置直接買兩個單位(而不是壹個單位)的話,總風險將是4%(雖然初始止損位更低壹些)。這樣比較起來,雖然進場位置更不利了壹些,但總風險其實在同等倉位的時候更小了點。而且,從行情能夠到達第二個買入位來看,潛力比在價格只到第壹個位置時更強勢了壹些。

我們可以這麽考慮,當行情漲了10%的時候,我們可能還沒什麽感覺;當行情漲了20%的時候,我們覺得行情已經有啟動的可能了;當行情漲了30%的時候,我們確信上漲趨勢要來;當行情漲了40%的時候,我們處於上漲趨勢之中;當行情漲了100%的時候,我們已經大幅獲利。

這也就是正反饋思維的核心,每壹個順勢的強化都被認為是在繼續增強中。所以,海龜的加倉可以理解為正反饋思維的具體化。

第二個層面:

費斯在書中講過這麽壹句話:

這表明,如果趨勢出來了,卻沒能賺到足夠多的錢,那麽最終海龜是難逃虧錢的命運的。

這表現在兩個方面,壹個是趨勢必須把握到,不能錯過;另壹個就是把握到的趨勢,必須盡可能的多賺。

因此,海龜設置了系統2。通過更加遲鈍的系統,來把握必然出現的趨勢。即使系統1被震出場,那麽系統2也必將把趨勢把握到。

但把握到趨勢還不行。費斯的潛臺詞是,遲鈍系統啟動代表出大趨勢的可能性就會大於系統1。那麽,必須通過嘗試加倉的模式來盡可能的去把握利潤。

從這個角度,也就解釋了,為什麽系統2有加倉而系統1卻沒有。

因為兩個系統的作用是不同的:系統1是在盡量規避噪聲的同時,把握行情;系統2則是在把握行情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盡可能多賺。

好,啰嗦了半天,我們最後總結壹下回答。

~~~~~~~~~~~~~~~~~~~~~~~~~~~~~~~~~~~~~~~~~

海龜的加倉方法,為什麽以波動性作為間隔:

海龜的加倉可以說是壹種對“相對確認”的行情“下重註”的行為。

以波動性進行加倉,壹方面是在系統2的信號基礎上再對行情進行壹遍篩選,避免不必要的重倉;另壹方面則是為了每次進場的頭寸更方便的設置初始止損位服務,從而將單筆風險和總持倉風險控制住。

如果進行嘗試,以波動性進行加倉的模式可以進行變通性調整。只要能夠將控制風險和把握行情這兩個基本原則顧及上就行。比如,利用系統2突破時,突破位置必須在1/2N以上的位置再加倉;又或者,在20日唐奇安通道的跟蹤軌道側向上加2N的位置作為進場位置,通過跟蹤20日唐奇安通道的離場軌道來加滿四次倉等。

總之,在海龜看來,趨勢行情不多,不能錯過,且壹定要盡量多賺。至於形式,只要遵守那兩個基本原則,可以變通。

好了,啰嗦了很多話。其實三四段內容就可以總結。但是,如果只有三四段話可能也會有人看不明白。就當我這個文章是在梳理思路吧。

如果您認可我的文章,請幫忙轉發壹下。讓更多感興趣的朋友看到。如果我的文章能夠給大家更多的啟發,我將不勝榮幸。

  • 上一篇:Tik Tok直播規則
  • 下一篇:曾是輟學生的拉裏·埃裏森,他究竟是如何成為超級富豪的?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