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如何?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如何?

第壹臺電子計算機於1946年在美國制造,它被命名為恩尼克。它是由18000多個電子管組成的龐然大物,占地140平方米,重30多噸,耗電約140千瓦,計算速度為每秒5次。

此後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非常迅速,已經發展了四代。

第壹代電子計算機(1947 -1957)的主要特點是使用電子管組成的基本邏輯電路,用機器語言或匯編語言編程。主要用於科學計算。

中國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始於1956年,1958年制造出中國第壹臺電子管計算機。它的運算速度是每秒2000次。

第二代電子計算機(1957 ~ 1967)的主要特點是以晶體管為基本邏輯電路,面向過程的編程語言,如ALGOL、FORTRAN、COBOL等。,已經用過了。第二代電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已經提高到每秒幾十萬到幾百萬次。其應用範圍也從科學計算擴展到數據處理、自動控制、企業管理等方面。

中國第壹臺晶體管計算機是1967年制造的。它的運算速度是每秒5萬次。

第三代電子計算機(1965 -1970)的主要特點是采用中小型集成電路作為基本邏輯電路。所謂集成電路,就是在壹個矽片上集成多個晶體管和電阻元件,具有壹定邏輯功能的電路器件,如門電路、觸發器等。第三代電子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已經開發並普及。BASIC和APL等會話式語言被廣泛使用。計算速度可以達到每秒百萬甚至上億次。

1970年我國第壹臺集成電路計算機研制成功。

第四代電子計算機(1970至今)的主要特點是使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壹般壹個矽片上集成超過100個門或數千個晶體管元件的集成電路稱為大規模集成電路。在這壹代,電子計算機的發展趨勢是向兩端發展,即有運算速度超過1億次的超級計算機,有極其靈活的微處理器,有以微處理器為核心組裝的微型計算機。目前普通中小學和家庭使用的電子計算機就是這種微型計算機。

近十年來,軟件系統的快速發展是這壹代計算機的另壹個明顯特征。高級語言、操作系統、數據庫以及各種應用軟件的研究和應用越來越深入,使得計算機的應用遍及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

我國於1975年開始研制大規模集成電路。1983億次超級計算機研制成功。中國微型計算機產量翻了壹番,面向青少年和家庭的漢語學習機已經推出。

第五代電子計算機仍處於構思和開發階段。雖然壹些國家的壹些部門聲稱他們已經研制出第五代電子計算機,但並不被承認。

對第五代電子計算機有如下壹些想法。

有人根據前四代電子計算機的發展規律推斷,第五代電子計算機將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即由超過1萬個門或超過654.38+百萬個元件的集成電路組裝而成的電子計算機。

有人認為第五代電子計算機在結構部件上會有壹個大的飛躍,那就是光計算機。所謂光學計算機,就是用光學元件代替壹些電子元件制成的計算機。目前磁光記錄技術發展很快,磁光存儲即將進入實用階段。

生物計算機的發展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目前,生物計算機的發展正沿著兩個不同的方向前進。第壹種是在傳統數字計算技術的軌道上發展起來的,主要方向是用壹些有機分子代替半導體元件,所以這種生物計算機也叫分子計算機。第二,假設計算機的開關由蛋白質(酶)來承擔,這個生物計算機的運行過程實際上就是蛋白質分子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在圖像識別和對化學物質的“感知”方面,生物計算機將可能優於目前的電子計算機。

其他專家主要從功能方面對第五代電子計算機提出了壹些想法。在他們看來,第五代電子計算機不僅要保持高速大容量的發展勢頭,而且要把功能從計算轉向推理、聯想和學習,處理對象要從以數據為中心轉向以知識為中心。它的工作方式應該對用戶更加“友好”,用戶可以用自然語言、圖像、聲音等手段來處理。到那個時候,“電腦”這個詞應該換了。第五代電子計算機應稱為知識信息處理系統。

  • 上一篇:小程序開發跟APP開發哪個才是未來趨勢?
  • 下一篇:軟件開發專業需要什麽資格證書?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