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名人讀書的故事

名人讀書的故事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15篇)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1

 李大釗同誌從小讀書異常勤奮、刻苦。在幼年時,便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詩著稱於鄉裏。他當時辛勤好學的壹些故事,至今還在家鄉傳為美談。

 七歲時,祖父送李大釗到附近黃瓜口村的壹位塾師單子鰲那裏讀書。當時,讀書是為了應試科舉,讀的是四書五經壹類,入學之始,還要先讀壹段蒙學。李大釗同誌跳過了蒙學階段,壹入學就和較大的孩子們壹起讀“四書”。這些宣揚孔孟之道的書雖然陳腐,但在當時李大釗同誌家鄉壹帶,連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所謂“新學”也還沒有傳過來,就只能通過這些書來學習初步的文化知識。李大釗同誌讀書非常認真,他在同學中年歲最小,但卻是最用功因而也是學得最好的壹個。放學了,別的同學全回家了,他還壹個人留在自己的座位上背書,往往要老師幾次催促:“耆年,回家去吧!”這才回去。

 單子鰲非常喜歡這個聰明用功的學生,常常立在窗外,壹面聽著年幼的李大釗同誌幫助同學背書、破講,壹面不住地點頭稱贊。李大釗同誌乳名憨頭,少年時,名耆年,字壽昌。耆年的學名就是這位老先生給起的。耆年,是長壽的意思。直到後來,單子鰲還常常對人說:“我教了壹輩子書,生平最得意的學生,就是李耆年!”

 愛思考,愛發問,也是李大釗同誌幼年讀書的特點。就是對日常碰到的問題,他也不輕易放過,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有壹次讀書,問他表姑:

 “妳看這念個啥?”

 “我不認得字呵。”

 “妳為啥不認得字呢?”

 “我沒上過學呵。”

 “妳為啥不上學呢?”

 “我是個女的,又不考秀才!”

 但他還是壹個勁地問下去:

 “女的,為啥就不念書呢?”……

 就這樣,小小的孩子,開始接觸到了壹個社會的大問題。

 李大釗同誌從小勇於接受正確的教導,改正錯誤。當時的大黑坨村,賭博之風頗盛。村裏的老母廟後邊,經常有壹群人在那兒聚賭。李大釗同誌有次放學回家,也到老母廟看了壹回熱鬧,被祖父發覺了,大加訓斥,並罰他搗糞數車。李大釗同誌知道了賭博的壞處,從此,再沒有到老母廟去看賭錢。以後,凡是賭錢的場合,他從來不去。

 李大釗同誌的學習進步很快,在黃瓜口村念了三年書,單子鰲就向他祖父提出:“耆年的學業良好,我已經教不了他,還是另請明師吧!”此後,李大釗同誌到小黑坨村跟壹個秀才趙輝鬥念書,又到井家坨的舉人宋某家跟壹個叫黃玉堂的老師念書,直到他十六歲考入永平府中學。

 李大釗同誌讀書越發刻苦努力了。在井家坨讀書時,有二十多個學生,到晚間別人都睡了,他還在孜孜不倦地攻讀,每天都要讀到半夜。黃玉堂的妹妹多少年後還記得,他哥哥當時壹回家就念叨:“有個學生,叫李耆年,念書念得特別的好!”

 因為家裏缺少人手,李大釗同誌十歲那年,祖父就給他完婚了。夫人趙紉蘭比李大釗同誌大六歲,是個賢惠的婦女。在爾後的日子裏,她辛勤地操持家務,幫助李大釗同誌。她相信李大釗同誌作得對,不管家境多麽困難,總是贊助、支持他的活動。

 壹九○五年,李大釗同誌考入永平府中學。這時,清朝政府為了維持它的反動統治,不得不作某些表面上的改良,實行了所謂廢科舉、辦學堂。李大釗同誌原是報考秀才,正趕上這個變動,結果考進了中學。當時,還象考上秀才壹樣,村裏照舊放鐵炮、貼報單、坐棚車,熱鬧了壹番。

 在永平府中學,李大釗同誌仍然勤奮不懈地讀書,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課余時間也很少遊玩,是班上出名的好學生。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2

 孫敬頭懸梁

 ——漢朝時儒學大師孫敬小時候讀書十分刻苦,經常讀到深夜,因為怕自我睡著,就把頭發用繩子系在屋梁上,每當自我昏昏欲睡,頭垂到必須的時候頭發就會被拉得很痛,從而防止自我打瞌睡犯困。

 蘇秦錐刺股

 ——戰國時期,有壹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壹個方法,準備壹把錐子,壹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我的大腿上刺壹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我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3

 陳景潤小時候經常跟哥哥姐姐壹起玩捉迷藏。不過,陳景潤捉迷藏時有點特別。他常拿著壹本書,藏在壹個別人不容易發現的角落或桌子底下,壹邊津津有味地看書,壹邊等著別人來“捉”他。看著看著,他就忘記了別人,而別人也忘記了他。

 上學期間,陳景潤酷愛數學。當老師講解數學題時,他總是集中精神認真聽講。課後布置的習題他也認真去做。陳景潤在解題的過程中得到了無限樂趣。數學是心智的比試與較量。陳景潤對於解題,向來不吝惜時間與精力。陳景潤不懂就問,別看他平時沈默寡言,但是向老師請教時卻毫不羞澀與膽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師外出或者老師從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緊追上去,跟老師壹起走壹段路,並且壹邊走,壹邊問問題。

 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幸聆聽了清華大學沈元教授的課。沈元教授給同學們講了世界上壹道數學難題:“大約在200年前,壹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任何壹個偶數均可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的理論。但是他壹出生也沒有證明出來,哥德巴赫帶著壹生的遺憾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長久以來,‘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眾多的數學家,但是始終沒有結果,並成為世界數學界壹大懸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個形象的比喻,他把數學比喻成自然科學的皇後,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後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講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壹般吸引著陳景潤。

 許多年之後,陳景潤終於如願以償地進入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66年,他發表了《表大偶數為壹個素數及壹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他所證明出的那條定理震動了國際數學界,後來這條定理被命名為“陳氏定理”。

 感悟做學問要有陳景潤那樣刻苦鉆研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攻克壹個又壹個的難關,取得巨大的成就。青少年在學習中,會遇到壹些困難,那麽應該怎麽去做呢?這裏提供兩種方法借鑒:1、鞭策法:讓警官、好友監督自己,自己要盡量配合。2、自制法:為自己找壹個奮鬥的`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是妳最在乎最怕失去的。然後為了那個目標,讓自己勤快起來。並且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貼上自己的目標提醒自己 。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4

 匡衡鑿壁借光讀書

 匡衡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他從小喜歡學習,刻苦勤奮,可是家裏卻買不起燈油,無法在夜間學習。壹天夜裏,他正躺在床上默誦白天讀過的《詩經》時,發覺鄰居家燈火通明。匡衡羨慕在燈光下讀書的人,他靈機壹動,把鄰居家的燈火借過來就可以讀書了。

 匡衡正在思索著該如何借到光看書,燈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墻上,酷似壹個個怪物,怪模怪樣地在墻上晃來晃去。小匡衡靈機壹動:我如果在這邊偷偷鑿個洞,隔壁燈光就能穿墻而過,照射到我這小屋裏來,我不就可以借著這點亮光讀書了嗎?

 他高興地壹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找來壹把鑿子,在墻壁下方偏僻處鑿了個小小的窟窿。頃刻間,燈光照亮了壹小塊兒地方。匡衡連忙從床頭翻出《詩經》,湊到那壹小塊兒寶貴的光亮處,專心致誌地苦讀起來。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別欣慰,同時又倍感酸楚。

 從此以後,匡衡白天幫大人忙田裏的農活,夜晚借著那壹小束從隔壁人家借來的燈光,孜孜不倦地讀書,經過不懈地努力,終於成為壹代學者。

 感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外界條件不是制約我們成功的決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關鍵。學習中遇到困難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這些困難,要有吃苦的精神,培養自己的學習毅力。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5

 大家都知道比爾*蓋茨,美國商人、億萬富豪,是全世界的財富偶像。他是微軟的創始人,根據美國《福布斯》雜誌的統計,20xx年前,蓋茨是全世界最有錢的人。曾經有人計算過,比爾*蓋茨擁有的財富可以買31.57架航天飛機,或者344架波音747,拍攝268部《泰坦尼克號》,買15.6萬部勞斯萊斯產的本特利大陸型豪華轎車。

 他是壹個天才,13歲開始編程,並預言自己將在25歲成為百萬富翁;他是壹個商業奇才,獨特的眼光使他總是能準確看到IT業的未來,獨特的管理手段,使得不斷壯大的微軟能夠保持活力;他的財富更是壹個神話,39歲便成為世界首富,並連續13年登上福布斯榜首的位置。他是微軟公司主席和首席軟件設計師。微軟公司是為個人計算和商業計算提供軟件、服務和Internet技術的世界範圍內的領導者。

 比爾*蓋茨自幼酷愛讀書

 比爾.蓋茨從小就是壹個精力十分旺盛、非常好動的孩子。出生後,母親便放棄了教師的工作,全心全意地操持家務、教育孩子。她和兒子壹起做遊戲、讀書,開發孩子的智力。這個家族的所有大人都非常重視小蓋茨智力的開導和培養,他們十分清楚,未來世界是壹個充滿智力競爭的世界,人的思維素質和悟性是第壹重要的。外祖母鼓勵他盡量讀書,告誡他壹個人應在各方面發展自己。她經常提出壹些棘手的問題開導蓋茨的心智,他們常在壹起玩紙牌,尤其是玩壹些需要註意力集中、思維敏捷的遊戲。

 因此蓋茨從小就顯得與眾不同。母親閑暇時從事壹些社區自願服務工作,其中之壹就是為西雅圖歷史和發展博物館作講解員,工作內容包括到各所地方學校為學生們講解本地區的文化和歷史。當時,蓋茨只有3、4歲,母親在學校裏向學生講課時,他總是坐在最前面的桌子邊,盡管他是個好動的孩子,但是在課堂上表現得比其他學生還要專註,目不轉睛地盯住母親。蓋茨酷愛讀書, 7歲時他最喜歡讀的是《世界圖書百科全書》,經常壹讀幾個小時。

 父親藏書豐富,內容涉及歷史、法律、電子、商貿等,蓋茨成天泡在書堆中。書開啟了他通向理智世界的大門,為日後他那種以觀念制勝的事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直到成功之後,讀書仍是他最大的愛好。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6

 車胤是晉代的名臣,以博學聞名。他從小勤奮好學,但家裏特別窮困,有時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這樣壹到晚上,車胤就不能讀書,為此,他非常苦惱。

 壹個夏夜,車胤無聊地坐在屋外納涼。這時,在草叢裏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引起了他的註意,那些小蟲子身上壹閃壹閃的亮光多像燈光呀!他趕緊找來壹個用白紗制成的小口袋,壹口氣捉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口袋裏。這麽多蟲子發出的光聚在壹起,不就是壹盞小小的燈嗎?車胤拿著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於成為壹個有學問的人。

 感悟晉朝壹代名臣車胤,小時候家裏的條件並不好,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但他為了讀書學習,並不氣餒,用裝了幾十只螢火蟲的“燈”勤奮讀書,最後終於成為壹個有學問的人。古人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尚且好學不厭,現在黨和政府為我們提供壹個如此良好的學習環境,對於青少年來說,就更應該努力學習,奮發向上,不要浪費了求知求學的好時光。

 關於名人讀書的經典勵誌故事:呂蒙讀書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大將,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卻不愛讀書。於是孫權對呂蒙說:“妳現在是大將軍了,肩上擔子很重,壹定要多讀讀書,長點見識。”呂蒙便開始讀書。慢慢地,他發現書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東西。壹次,他讀到孫臏用“減竈計”誘使龐涓輕敵,最後打敗龐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開。於是,呂蒙逐漸愛上了讀書。在軍務繁忙之余,他便壹頭鉆進書堆裏,如饑似渴地閱讀古代的兵法和史書。幾年下來,呂蒙的軍事才能大有長進。孫權大為高興,就讓呂蒙擔任了大都督,統領全國兵馬。

 感悟不論什麽時候,學習都是不可缺少的。古人說:“生下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學習之後知道的人,是次壹等的人;經歷困苦才學習的人,又次壹等;經歷了困苦還不知道學習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當前,青少年正在經歷困苦,在這種環境下,如果還不抓緊時間學習,可能就真的會成為最下等的人了。所以,青少年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增長自己的才幹,為今後的就業謀生做好充分的準備。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7

  黃侃誤把墨汁當小菜

 1915年,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胡同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準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壹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臺、朱砂盒,啃了多時,塗成花臉,也未覺察,壹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麽?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8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壹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壹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壹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9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壹次看到了壹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壹遍又壹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由於經常的反復地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壹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10

  王亞南苦讀成才

 王亞南睡三腳床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誌,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壹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壹覺後迷糊中壹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壹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壹。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11

  匡衡借光讀書

 匡衡勤奮好學,但是由於家庭貧窮,買不起蠟燭來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壹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麽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妳家的書,通讀壹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12

 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當妳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後,讀書就由厚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如果在讀書過程中,妳對各章節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註解,補充參考資料,那麽,書又會愈讀愈厚。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13

  1.魯迅賣獎章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壹枚金質獎章。他沒有戴此獎章,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壹串紅辣椒。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壹只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裏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裏流淚,嘴裏唏唏,頓時,周身發暖,困意消除,於是又捧起書攻讀。

  2.王亞南綁在柱子上讀書

 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壹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妳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裏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後,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船上的外國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贊嘆說:啊!中國人,真了不起!

  3. 黃侃誤把墨汁當小菜

 1915年,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胡同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準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壹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臺、朱砂盒,啃了多時,塗成花臉,也未覺察,壹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麽?

  4. 曹禺真讀書假洗澡

 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任教。壹年夏天,有壹次曹禺的家屬準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此時曹禺正在看書,愛不釋手,壹推再推,最後在家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壹手拿著毛巾,壹手拿著書步入內室。壹個鐘頭過去了,未見人出來,房內不時傳出稀落的水響聲,又壹個鐘頭過去了,情況依舊。曹禺的家屬頓生疑惑,推門壹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裏,壹手拿著書看,另壹只手拿著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14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壹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壹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去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壹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裏去抄書,壹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15

 1 、王充博覽群書

 王充是東漢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他從小就酷愛讀書。可是他家裏非常窮,根本沒錢買書,王充便把街市上的書坊當成自己的書房,每天在那裏孜孜不倦地讀書。不管炎夏,還是寒冬,王充每天都早早來到書坊,拿起自己要看的書就讀起來。壹翻開書,他就似乎什麽都忘記了,壹會兒點頭微笑,壹會兒雙眉緊蹙。他讀完這家書坊裏的書後,又跑到另壹家書坊去讀。幾年下來,他幾乎讀遍了街市上所有書坊裏的書,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後來,王充花了三十多年的時間,完成了巨著《論衡》。

 2 、顧炎武勤於攻讀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學者,他學識淵博,在經學、史學、音韻以及詩文諸學上,都有較深的造詣,是當之無愧的壹大名儒。顧炎武從小就勤奮學習,對待學問非常認真。長大後,每當外出旅行時,他都用馬或騾子馱著沈甸甸的書,真正做到“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在遊歷中,顧炎武還非常重視第壹手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如果他走到某地,發現那裏的地理、風俗等情況與自己以往知道的不同,就會打開相關的書本進行核對、校正。顧炎武就這樣手不釋卷,刻苦攻讀,終於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顧炎武憑著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眾多學術領域成就非凡,開啟了壹代樸實學風。

 3 、趙光義開卷有益

 宋太宗趙光義是壹位聰明而又幹練的帝王。少年時代,他曾任職於宋太祖所指揮的宿衛軍。由於經歷頻繁戰事,了解民間疾苦,繼位後他澄清吏治,整頓朝綱,使得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大平,被後人稱為壹代賢君。

 值得壹提的是,這位有“賢君”之稱的趙光義的登基卻成為歷史上的壹個謎案。按照封建社會的傳統,宋太祖趙匡胤應當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但他卻傳給了弟弟趙光義,實在出乎意料。

 據記載,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趙匡胤召弟弟趙光義進宮飲酒。當時趙匡胤身體很好,酒後有些不舒服,就躺下休息。

 趙光義讓所有人都離開,自己來照料哥哥。外人只遠遠看見趙匡胤和趙光義說了壹些什麽,接著燭影搖晃,似乎趙光義離席退避,隨後聽到鐵斧戳地的聲音,聽見趙匡胤高聲說:“妳好好去做。”

 天快亮時,趙光義急忙叫人來,說趙匡胤已經逝世。

 天亮後,趙光義就在靈柩前即位,改元太平興國。這件事由於沒有第三人在場,因此壹直以來都有趙光義弒兄登基的傳說,但是無法證實。

 盡管世人對趙光義取得政權的方式心存疑慮,卻不得不承認,歷史上的趙光義確實是壹個有作為的皇帝。

 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宋太宗命宰相李昉等十四人編纂了《太平廣記》、《太平禦覽》和《文苑英華》三大類書,對中華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作出的重大貢獻。

 《太平禦覽》原名《太平編覽》,書編成後,獻給宋太宗審閱。宋太宗極為重視,認真閱讀。他規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如果因壹時政務繁忙,沒完成計劃,那麽第二天壹定要補上。當時,有的大臣認為皇帝日理萬機,還要這麽刻苦讀書,未免過於辛苦,就勸皇帝放慢計劃,每天少看些。宋太宗卻笑著說:“只要打開書就會有收獲,我不覺得辛苦啊!”

 宋太宗用大約壹年的時間,終於看完了全書。因為是太平興國年間皇帝親自閱讀的書,所以這部書又叫《太平禦覽》。

 4 、路溫舒編席抄書

 路溫舒是西漢時人。他幼年時家裏非常貧窮,靠放羊為生。他很有誌向,雖然買不起書,但經常從別人那裏借書來看。可借閱的書總是要歸還的,路溫舒常想:要是能有壹冊書帶在身邊,壹邊放羊壹邊讀書,那該多好啊。有壹天,路溫舒去放羊,偶然發現蒲草的葉子很寬。他靈機壹動,心想:蒲草的葉子這麽寬,要是把它們編成席子,這樣不就可以在上面寫字、抄書了嗎?於是,路溫舒趁著放羊的時候割草、編席,然後再把借來的書抄在編好的席上。通過這種方法,他積累了很多知識,最終成為西漢有名的法官。

 5 、蘇洵發憤

 蘇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壹。他小時候很貪玩,直到二十七歲才認識到讀書很重要,從此開始發憤讀書,抓緊壹切時間學習。有壹年端午節,蘇洵從早晨起來就紮在書房裏讀書。他的妻子端了壹盤粽子和壹碟白糖送進了書房。將近中午時,夫人收拾盤碟時,發現粽子已經吃完了,碟裏的白糖卻原封未動,而旁邊硯臺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來,蘇洵只顧專心讀書,誤把硯臺當成了糖碟。正是憑著這種認真刻苦的精神,蘇洵成為了文學大家。

;

  • 上一篇:g92編程X值怎麽算
  • 下一篇:教育培訓機構怎麽做招生廣告?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