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角色遊戲教案

角色遊戲教案

 作為壹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麽什麽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角色遊戲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角色遊戲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初步了解醫生和護士的工作,並認識幾種常用的醫療器械:聽診器、體溫表、輸液器、註射器。

 2、教育小朋友要講衛生,預防疾病。

 活動準備

 幾種常用的醫療器械:聽診器、體溫表、輸液器、註射器。醫院標誌,白大褂。

 活動過程

 1、課前談話,引起幼兒對醫院的興趣,並提出遊戲的要求。

 (1)人生病了怎麽辦?到哪兒去看病治病?

 (2)誰看病?誰護理病人?

 (3)認識醫院標誌,認清大夫聽診器、體溫表,並看清使用方法。

 2、請3~5名幼兒遊戲,按自己的意願協商分配角色(醫生、護士、病人)。

 3、醫生、護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進來,請幾名幼兒去看病,鼓勵小朋友勇敢地與醫生密切配合。

 4、遊戲指導。

 教師重點指導醫生按壹定的程序給病人"看病"。

 (1)先給病人掛號、排隊。

 (2)醫生熱情地詢問病人哪裏不舒服。,仔細地用聽診器等為病人診治。

 (3)護士護理病人,教育幼兒不把打針看成可怕的事,了解護士的辛苦。

 5、換角色,遊戲繼續進行,其他幼兒進行觀摩,並輪流進醫院遊戲。

 6、遊戲結束時,教師對服務好的醫生、護士給予表揚。

活動反饋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初步了解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情況,認識了壹些醫療器械,個別小朋友對醫院的恐懼感逐漸消除。在活動中,個別幼兒會壹直忘記自己手中的儀器是幹什麽的,教師適當的給予提醒。還有部分幼兒說到打針就怕即使是假的,通過這次活動,部分幼兒覺得打針也不是很恐怖。幼兒通過這次活動也加深了預防疾病的意識,目標基本完成。

角色遊戲教案 篇2

 任務1 角色遊戲的概念及特點

 壹、 角色遊戲的概念

 角色遊戲是學前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實或替代的材料,通過扮演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遊戲。又稱為象征性遊戲。它在兒童2、3歲時產生,在學前晚期達到高峰,其後逐漸為有規則遊戲所取代。

 二、 角色遊戲的特點

 (壹)角色遊戲表征的特點

 表征的實質是學前兒童表達意思——表意。

 遊戲中的這些“假想”活動對於幼兒來說都是非常“當真”的。

 (二)自主性和創造性特點

 角色遊戲是學前兒童自己的遊戲,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需要選擇主題、角色、材料,遊戲過程中自由切換情節和發展內容,使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遊戲中得到充分體現。這些創造性也是未來創造活動的萌芽。

 (三)角色遊戲社會性的特點

 角色遊戲既是學前兒童對現實生活的體驗,也是學前兒童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模擬,還常常包含了學前兒童對成人社會的某種期待。

 三、角色遊戲對兒童發展的特殊意義(信息搜索)

 (1)角色遊戲具有遊戲發展價值的獨特性。

 首先,它為幼兒帶來極大的快樂,對其積極的情緒,主動性和獨立性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其次,在角色遊戲中,兒童獨特的想象活動為兒童創造性的發揮和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並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再次,遊戲中的角色扮演,有力地推動了兒童的社會化過程,促進了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最後,在角色遊戲中,言語也得到了發展。

 (2)角色遊戲具有遊戲發展價值的全面性。角色遊戲是幼兒獲得動作、語言、情感、認知社會性等各方面發展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全面推動著遊戲發展價值的實現。

 思考題:簡述我所理解的角色遊戲。

 任務2 角色遊戲的組織與指導

 壹、 角色遊戲的組織

 (壹)遊戲的準備

 1.豐富學前兒童的生活經驗,增加現實生活的印象,拓寬角色遊戲的內容來源。

 2.提供適合的場所、設備及豐富的玩具、遊戲材料,為學前兒童開展角色遊戲創造物質條件。

 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動時間,保證學前兒童角色遊戲的深入開展。

 (二)遊戲的過程

 1.觀察學前兒童在遊戲中的表現,為有針對性教育提供依據。

 2.觀察兒童遊戲活動,了解兒童真實的遊戲水平,為評價、指導學前兒童遊戲提供依據。

 3.針對各年齡班學前兒童的水平,抓住遊戲的主要環節,以間接的指導方法為主,幫助學前兒童組織和開展遊戲

 遊戲中,應該註意

 1.以間接的指導方式為主。

 2.抓住遊戲主要環節,結合學前兒童發展水平幫助學前兒童開展遊戲 成人要鼓勵兒童按自己的意願提出遊戲的主題。

 教師要幫助學前兒童分配和扮演遊戲的角色。

 (三)遊戲的結束

 1.結束遊戲

 (1)結束的時間

 教師要在兒童的遊戲性質尚未低落時結束遊戲,可使學前兒童保持繼續遊戲的積極性。學前兒童活動持續時間壹般為:小班 5-10分鐘;中班 15-20分鐘;大班 25-30分鐘。

 (2)結束的方式

 “天黑了”“下班了”“關門了”來結束遊戲。

 (3)時間過長的原因

 ①壹個遊戲情節長,導致時間長,如“娃娃醫院”。

 ②學前兒童遊戲興致高而讓學前兒童反復遊戲導致時間長 。

 2.收拾整理

 (1)老師主要在旁邊指導,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對學前兒童收拾好玩具的要求不同。如,小班能把壹些稍大點東西放好;中班能把基本的玩教具放回原位;大班已經能對玩教具分類放好。

 (2)提要求時,老師以遊戲中的角色身份,這樣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3.評價遊戲

 (1)小班可由老師講評,讓學前兒童簡單評價。主要以鼓勵、表揚學前兒童的某行為 。

 (2)中、大班可由老師和學前兒童***同參加講評,這樣可以提高學前兒童的分析能力,學習別人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這樣有助於遊戲質量的進壹步提高。

 二、大中小班兒童角色遊戲的觀察與指導

 (壹)小班兒童角色遊戲的指導

 小班兒童的思維水平處於感知運動性向直覺形象性過渡的階段。小班角色遊戲多為單獨遊戲和平行遊戲。

 (1)玩具的種類適當少些,但相同種類的玩具應多些

 (2)教師應更多地參與遊戲過程,以平行遊戲法與合作遊戲法的指導方式,通過角色之間的語言交流來指導兒童。

 (3)教師應在遊戲指導過程,及時協調角色關系與現實關系,減少現實關系的沖突對遊戲的幹擾。

 (4)遊戲結束時宜采用情感式評講,並帶領兒童整理場地培養良好遊戲習慣。

 (二)中班兒童角色遊戲的指導

 中班兒童最感興趣的是角色,但是只考慮個人的願望不善於分配角色,開始向結伴遊戲和合作遊戲發展。

 (1)引導並鼓勵兒童獨立提出主題,通過協商的方式培養獨立解決沖突的能力,正面提醒培養集體意識。

 (2)教師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增強兒童角色扮演的創造性和遊戲內容的新奇性。

 (3)遊戲結束時吸引兒童參與評講,引導反思,培養觀察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三)大班兒童角色遊戲的指導

 大班兒童角色遊戲水平明顯提高,關註的焦點在於遊戲的規則及角色扮演的逼真程度,遊戲主題明確,獨立性強,角色遊戲的反思與評價能力萌芽。

 (1)較多地采用直接指導方法,盡量在遊戲中引入現實生活的真實性,保持想象的合理性

 (2)指導兒童采取協商方式,獨立開展合作遊戲並解決問題,鼓勵配合主題自制玩具。

 (3)引導兒童把外部言行與內部動機壹致起來,深化遊戲主題,在深層次上把握現實生活的人際關系。

 (4)遊戲結束時的講評引導兒童反思主題和內容的深刻性,心理活動,最終目的在於使兒童適應社會生活。

 思考題:

 結合幼兒園見習或學前兒童角色遊戲觀察活動,編寫壹份學前兒童角色遊戲指導方案

 任務3 學前兒童角色遊戲的評價與設計

 壹、學前兒童角色遊戲的評價

 遊戲名稱: 班級: 指導教師: 觀察者: 觀察日期: 觀察時間:

 學前兒童角色遊戲能力評價表

角色遊戲教案 篇3

  壹、情況分析

 經歷了近壹年的遊戲,小班未期的孩子對角色遊戲已經有著濃厚的興趣。整個遊戲過程中,他們會沈浸在自己的想象中,愉悅地玩耍:娃娃家的媽媽會給娃娃燒菜、搭個床、還會想出給娃娃換尿布、替娃娃洗澡、抱娃娃看病,忙得不亦樂乎;醫院裏的醫生則常常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為病人看病、開藥。這壹時期也很容易地在遊戲中發現小班幼兒會出現壹些新主題——這些“新主題”往往來源於壹個新情節:譬如要臨時搭壹個公園給娃娃參觀、玩耍;要有壹輛車去救護病人;要吃“肯德基”需要餐廳……孩子們的遊戲隨著情節的發展,對遊戲物質條件的創設要求不斷提高,漸漸轉變了小班初期那種有什麽玩具就擺弄什麽、就玩耍什麽情節的現象:他們會時不時地要“肥皂”、要“壹扇門”、要“浴缸”……因此,在這小班末期的遊戲中鼓勵幼兒去大膽地尋找替代玩具、發展遊戲情節,能幫助幼兒增加體會遊戲的愉悅。

  二、遊戲目標

 1、知道自己在遊戲中所扮演的角色,會在遊戲中做-些和角色相匹配的事。

 2、遊戲中嘗試根據需要運用壹些替代玩具,按意願遊戲。

  三、遊戲準備

 1、提供現有的較為逼真的玩具。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這樣的玩具要提供許多,因為孩子們是根據玩具來遊戲的。

 2、提供壹個箱子,裏面有各種積木、盒子、繩子等物品,供幼兒遊戲中尋找替代玩具。

  四、遊戲過程

  1、自由選擇

 小班幼兒選擇主題常常是根據玩具來選擇的。也有壹些幼兒是根據自己對某壹角色的興趣,以及對某壹遊戲場景的熟悉來決定角色。絕大多數幼兒是拿到了玩具,在遊戲的過程中壹點壹點拼湊起今天的遊戲內容,在“拼拼湊湊”的過程中他們帶有極大的隨意性,因此教師在遊戲前要不斷地給孩子壹些提問:“想壹想今天妳要到哪裏去玩?妳要做些什麽?”盡管這些提問是極其短暫的,但能漸漸地幫助孩子形成壹些遊戲目的。

  2、自主展開

 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往往是在遊戲過程中,在老師不斷地提問中“妳今天做些什麽?”發現現有的玩具中缺少這缺少那,由於沒有“替代”的經驗,他們往往出現二種情況:壹是放棄,二是以空的手勢代替,這時候,教師該如何呢?聽之任之?不,教師要鼓勵幼兒並提供幼兒“替代”玩具讓他們充分遊戲,如:遊戲過程中“理發師”在給娃娃洗頭,邊洗邊說:“我給妳擦點肥皂了,妳把眼睛閉閉好!”此時她的手上

 什麽也沒有;還比如娃娃家媽媽抱著孩子想要去公園,可是走出來以後媽媽自言自語他說:“哎呀,汽車沒有,我們以後再去吧!”……在類似的這些情景中如果教師能主動和幼兒***同去找“壹塊肥皂”,壹起去搭壹輛公***汽車,能讓幼兒玩得更開心。同時,也給了幼兒壹個信息:“遊戲中沒有的東西,可以自己去構建,沒有的地方,可以自己去開設。”

 在幼兒自主展開遊戲的過程中教師除了主動地為幼兒提供替代玩具、積極地鼓勵幼兒尋找替代玩具,更應該去善於發現小班末期幼兒自己找來的替代玩具:如,自己搭出的浴缸,自己搭出的圍墻,自己種的花……教師的欣賞能更進壹步鼓勵幼兒激發幼兒創造性地反映生活。

  3、自發交流

 在遊戲結束時,小班幼兒最接受的是再現遊戲的情景。當小朋友看見理發店裏有了“肥皂”、娃娃可以“乘車”去公園、媽媽買了“浴缸”時都會忍不住拍手。因此教師充分肯定這些“替代物品”,突出它的用處,不僅能獲得其他所有的孩子的認可,更能為將來的遊戲打下基礎,使孩子在遊戲中能真正地去創造性的反映生活。

角色遊戲教案 篇4

 1、遊戲觀察的情況

 驍驍用葫蘆積塑插了壹把槍,欣欣插了兩個圈圈,面對面比劃起來。壹會兒,欣欣壹邊哭壹邊喊:“妳打人,妳是壞葫蘆娃。”這時有幾個女孩對我說:“奇琦也打著我了。”“他也打著我了。”……告狀的人越來越多。

 2、遊戲的分析與推進

 在葫蘆娃的角色遊戲中我們發現,孩子們雖然喜歡表演葫蘆娃,卻只局限在模仿葫蘆娃打妖怪的動作上,而且動作過大,不會顧及到周圍的小同伴。怎樣避免碰傷同伴?這是壹個應該引導幼兒思考並必須解決的問題。

 3、引導探究的活動

 在遊戲中孩子們能發現問題,就能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於是我們引導孩子壹起探究問題解決途徑。

 (1)我們請孩子們仔細觀賞動畫片《金剛葫蘆娃》,請他們討論:葫蘆娃有沒有碰傷自己的同伴,他們是怎樣相處的?其次,引導幼兒想壹想怎樣不碰傷自己的同伴?把遊戲中的問題整合到健康教育中。

 (2)創設相應的區域環境,讓幼兒滿足表演的欲望,盡情展現自己。我們在結構區的旁邊,搭起壹個小舞臺,並貼上“我是最棒的葫蘆娃”橫幅,讓孩子們壹個壹個的表演,其他孩子可以自願做小觀眾。孩子們非常踴躍,天天變換著動作花樣。

 4、問題的解決

 孩子們對小舞臺的搭建非常興奮,壹個個站上“舞臺”盡情展現:語哲兩手*腰,扭著小屁股走來,說:“我是會走模特的葫蘆娃。”昌昌說:“我是會吐火的葫蘆娃。”接著拉開弓步,兩手後伸,鼓起腮幫“呼――”。老師和同伴的掌聲,鼓勵的言語,使他們充分體驗了快樂與滿足,並且懂得了遊戲規則,從此沒有了紛爭。還懂得遵守紀律,現在,只要老師喊壹聲:“葫蘆娃聽令!……”孩子們馬上應聲而到。

角色遊戲教案 篇5

壹、情況分析

 由小班上來的幼兒經過壹個暑假,彼此間有了陌生的感覺。小班幼兒在第壹次遊戲中對於新的環境會有許多不熟悉:娃娃家、醫院、公***汽車到底該在哪兒玩呢?哪些玩具、哪些積木該是娃娃家的呢?哪些又該是醫院的呢?……,重新建立遊戲的環境讓幼兒熟悉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在角色遊戲的過程,小班幼兒還保留著許多小班的年齡特點,以與物交往為主,那麽對待物的態度又如何呢?

 剛剛走出小班的幼兒要開始在遊戲中選擇主題,找到該主題的玩的地方,還要會簡單構建自己的遊戲環境,這對幼兒來說並非易事,需要較長的時間,較長的過程。

  二、遊戲要求

 (1)熟悉遊戲環境,知道自己選擇的主題是在什麽地方,會簡單構建自己的遊戲環境。

 (2)會用正確的態度對待玩具。

三、遊戲準備

 1.材料提供:各種積木、各主題的玩具,如娃娃家煤氣竈、碗、筷等,醫院聽診器、壓舌板等。

 豐富經驗:(1)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如商店是有圍墻的,醫院也是有圍墻的。(2)利用參觀等方法加深幼兒對生活的印象。(3)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知道要愛護玩具,因為醫院裏的醫生愛護自己的醫療器具,娃娃家的媽媽都會愛護家裏的用品。

 說明

 角色遊戲是幼兒反映現實生活的壹種遊戲,幼兒的反映帶有壹定的創造性,也帶有壹定的模仿性,因此通過無數次回憶、討論,讓幼兒在遊戲前或遊戲後,能進壹步理解生活、感受生活。

 四、遊戲指導

 1.和幼兒***同商量娃娃家、醫院、理發店、公***汽車等主題玩的.地方,確立主題的環境。

 2.向幼兒介紹教室裏的積木和玩具。

 說明

 幼兒經過小班的角色遊戲會對已有主題玩具有壹定的需求,讓幼兒充分意願地選擇能促進幼兒遊戲的發展。

 3.觀察遊戲,***享遊戲,指導遊戲。

 ①重點觀察幼兒選擇玩具

 說明

 選擇玩具的多少,正確與否體現了幼兒角色意識的強弱,在面對幼兒的選擇時教師不應著急地評判,這個年齡的幼兒有時會忘記自己的角色身份盲目被玩具吸引,操作起玩具,也有的幼兒會有目的地拿起與自己

 角色相匹配的玩具,而且在遊戲中很好地使用,看到這些情景,教師真的要舍得表現自己的贊賞,讓幼兒遊戲得更帶勁。

 ②重點觀察幼兒選擇積木

 說明

 要構建自己的遊戲環境並不是每壹個遊戲者都有這種意願的,也不是每壹個遊戲者在遊戲開始時就產生的,幼兒有時會在玩的過程中發現“咦,娃娃家和醫院之間怎麽沒有圍墻?”於是會有壹名幼兒去壹個角落裏搬來不少積木搭上圍墻,這可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教師要發自內心地為他高興。

 然而有很多時候壹場遊戲幼兒誰也不在意,誰也沒想到要搭個圍墻,這也是正常的,也是需引導的。

 ③重點觀察幼兒收理玩具

 說明

 幼兒選擇的玩具總有她(他)壹定的道理,收理玩具時給幼兒壹個固定的籮筐,對培養幼兒對玩具的態度有好處。

 4.交流評價

 ①再現式:將幼兒遊戲中好的遊戲情節再現,如幼兒根據自己的角色選擇了玩具,而且很好地使用玩具;如娃娃家爸爸發現自己的家和醫院是通的,就在家中造起了壹堵墻;如醫院裏的醫生把醫院的玩具收理得整整齊齊。

 說明

 再現式可以是情景再現,也可以通過語言再現,再現式交流能使小班初期幼兒有較直觀印象,容易接受,因此,這種方式應多用、多強化。

 ②提問式:教師以角色身份提出問題。

 如,我是病人原先在醫院看病,可走著走著從醫院走到了娃娃家,這是怎麽回事呢?如我是顧客去理發,看見理發店的叔叔手上拿著聽診器等等,幼兒會在這種問題前思索,這種思索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但這是很正常的。

 ③用展現的方法向幼兒介紹各主題的籮筐,引導幼兒知道要會選擇玩具,正確使用玩具,還要收理好玩具。

角色遊戲教案 篇6

  壹、情況分析

 經過第壹階段,壹人壹娃娃兩人壹娃娃學做爸爸媽媽後,幼兒的角色意識有了初步萌芽。他們開始沈浸到遊戲中,有的像模像樣地用奶瓶給娃娃喝牛奶,有的抱著娃娃開始“竄門”,還有的會對著娃娃小聲嘀咕“寶寶乖”。同時,大部分幼兒已經知道假的勺子不能真的放進嘴裏,並常會用“這是假的呀”說明自己的遊戲行為與現實的區別。

 十月以來,按平均4至5人計算,開設了7個娃娃家。但是,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娃娃家擠著7、8個人,有的則只有2、3個人;有的娃娃家出現好幾個爸爸媽媽;大部分娃娃家餐具物品亂擺亂放、散落滿地;結束時,忙亂壹片不會整理。

 說明

 這個時期,幼兒的角色意識從無到萌芽,並逐漸鮮明起來,開始能夠處理真假關系,既按角色規定動作去行動,又能按事物與人物的現實特點去處理事物,但角色認知發展較慢。大多數幼兒尚不理解角色之間的關系,這與他們的認知發展和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因此,教師需在此薄弱環節上采取相應措施。

  二、遊戲要求

 1.愉快遊戲,大膽表達“我的家……”“我真高興……”。

 2.鞏固遊戲常規,學會擺放及整理物品。

  三、遊戲準備

 1.材料提供:7個娃娃家餐具廚具,每套放在壹個小籃子中。

 說明

 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歸類能力、整理能力都較差,因此為便於幼兒掌握物品擺放整理的常規,提供的材料應是幼兒易於取放,易於整理的。

 2.豐富經驗。

 (1)觀察:家裏有哪些人?

 (2)講講做做:“我的家”,初步理解現實邏輯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如:壹個家中有壹個爸爸,壹個媽媽;外婆是媽媽的媽媽;奶奶是爸爸的媽媽等等。

 說明

 當孩子還沒有清晰的角色意識時,角色認知水平低下,教師可以設計壹些活動幫助幼兒理解家庭人員的關系。

 (3)觀察:家中物品擺放,教室物品擺放的情況,使幼兒初步知道東西要擺放整齊。

 (4)啟發幼兒學會壹些物品整理擺放的方法:“怎樣放才穩?怎樣放更幹凈?如:碗和碗疊起來,碟和碟疊起來;大的東西先放,小的東西後放等等。

 說明

 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家長在生活上包辦較多,幼兒動手能力較差,教師除了在材料提供上力求簡便之外,更要進行壹些具體的指導,豐富幼兒的經驗,並放手讓幼兒嘗試實踐。

  四、遊戲指導

 1.自由選擇。

 (1)觀察:各娃娃家人數。

 分層指導:

 A.凡對2壹4人的娃娃家,引導幼兒盡快投入遊戲:妳們準備怎麽玩?

 B.對4個以上、2個以下的娃娃家,討論“人太多/太少怎麽辦?”。鼓勵幼兒按商量的結果和自己的意原作出選擇,如:人多可去人少些的娃娃家;人少可再請些朋友來。

 (2)觀察:餐具擺放。

 指導:用遊戲的口吻引導幼兒,“搬新家了,家裏的東西先要怎麽樣?(擺擺好)”。

 說明

 現階段遊戲中,遊戲材料逐漸增多,遊戲開始有了主題,有別於第壹階段的完全獨自遊戲。因此啟動過程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既要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激發幼兒遊戲的欲望以促使幼兒盡快投入遊戲,又要啟發幼兒學會壹些解決矛盾的方法。

 2.自主展開。

 (1)觀察:娃娃家人員情況及幼兒的角色分配情況。

 按需指導:

 A.當娃娃家又出現重疊人員時,教師可以啟發:妳是哪個娃娃家的?在這個娃娃家裏妳是誰?妳們家還有誰?到底誰是這壹家的爸爸?

 B.當孩子們發現兩個“爸爸”後,有時其中的壹位會忙改稱“哥哥”等角色,則遊戲繼續進行;如兩個“爸爸”相持不下,則抓鬮、猜拳或交流時討論。

 (2)觀察:幼兒遊戲情況。角色行為如何?角色意識如何?有無情節展開?

 指導:

 A.扮客人:妳是誰?妳在做什麽?還想做什麽?還可以怎麽做?點撥幼兒將重復的某壹裝扮動作發展成角色行為。同時激發幼兒產生新的角色行為。如:教師扮客人離開娃娃家時,幼兒說“再見”。教師繼續引導“我有急事,妳知道車站在那裏嗎?”幼兒:“在那裏。”師:“我不認識,妳送送我吧?。幼兒“好”。送出門後,因未開設汽車主題,幼兒四處環顧了以後說:“我幫妳叫輛出租車吧”。就這樣角色行為壹點點豐富起來。

 B.對於某些遊戲水平較低的幼兒,教師可參於遊戲直接指導,從扮主要角色媽媽到扮次要角色阿姨等,讓幼兒從有具體參照到獨立遊戲步步遞進。

 說明

 因為角色遊戲是幼兒的自主遊戲,所以隨機性特別強。因此教師應註重觀察,以便準確把握幼兒的遊戲水平,遊戲意向,以捕捉指導發展遊戲的契機。

 3.自發交流,鞏固角色認識。

 (1)妳是哪個娃娃家的?妳是誰?妳的家還有誰?娃娃家成員上前亮相,並壹壹自我介紹,“我是……”

 (2)妳有什麽高興的事?營造溫馨的氛圍,集體分享遊戲的喜悅。如有娃娃家講到過生日,可以請小壽星上場,同唱“HPPY BIRTH-DAY”,使每個孩子如臨其境,置身歡樂之中,還可以討論“除了唱生日歌,還可以怎樣祝賀生日?”。(送花、送禮物、吃蛋糕等等壹連竄情節接踵而至。)

 又如,出現打電話情節可以讓介紹的孩子與聽講的孩子進行對話,“餵,妳們好…”“妳好…”,遊戲的樂趣再次激起孩子遊戲的熱情。

 (3)參觀娃娃家,“誰的家最幹凈”,鼓勵擺放物品、整理物品又快又好的娃娃家。

 說明

 遊戲也是幼兒創造性自我實現的快樂活動,所以教師應以***享為宗旨,註重幼兒的各種情緒體驗。小班初期以愉快體驗為主,教師要設法營造“妳快樂,我快樂,在家都快樂”的氛圍,激發幼兒再遊戲的欲望。

  • 上一篇:Dubbo——服務調用、服務暴露、服務引用過程
  • 下一篇:山東華宇工學院專業有哪些?專業介紹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