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全國地質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壹、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基本情況

江蘇省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由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承擔,下設1個環境地質研究所和10個分站(院)。現有地質環境監測人員393人(高級職稱者131人,中級職稱者117人,初級職稱者80人,其他人員65人,見表)。

江蘇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工作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期,由江蘇省地礦局第壹水文隊直管的南京長觀站對南京市轄區內的井(孔)進行水位、水質、水文及水量監測,對全省範圍內的地下水監測始於80年代初。1986年成立的江蘇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下設11個分站(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揚州、南通、淮陰(即現在淮安)、徐州、鹽城、連雲港)。1998~2000年由原江蘇省地質礦產信息所、江蘇區域地質調查大隊地質部、江蘇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江蘇省地質工程勘察院水文地質研究所、地質礦產部南京測試中心、江蘇省礦產品開發公司***同組建成立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現隸屬於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監測工作由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環境地質研究所承擔,其中鎮江分站由環境所直管。主要職責是:承擔江蘇省省域內的地質環境監測網的建設運行和維護管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的業務指導、地質災害預報預警,以及國家和全省公益性、基礎性地質環境監測、地質災害防治等相關調查和綜合研究。為政府制訂國土資源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地質環境信息等公益性服務。

從左至右:紀委書記肖榮基、副院長朱興賢、副院長詹庚申、總工程師張登明、院長袁曉軍、黨委書記胡柏祥、副院長周康民、副院長陳火根、工會主席邱祖林

江蘇省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及隊伍現狀表

二、監測網點建設情況

目前,江蘇省在地下水環境、地質災害等方面開展監測工作。

全省***有各類地下水監測井356口,控制面積80775km2,其中,國家級孔71眼,自測點40個,自記點5個,自動化監測點4組,其余均為委托監測,水質點198個。除自記點、自動化監測點外,水位監測頻率大多數為每月6次,水質監測頻率每年1次。此項工作已連續開展近30年,取得了大量的監測數據,為全面掌握全省地下水環境的狀況,分析研究地下水環境的變化趨勢及其相關地質災害(地面沈降、地裂縫)的成因提供了可靠的基礎資料。每年都向上級有關部門提交全省地質環境監測年報和全省主要城市及地區豐、枯水期地下水水情通報。

江蘇省蘇錫常地區因過量開采地下水而引發的地面沈降、地裂縫地質災害非常嚴重,為更好地掌握該地區災害現狀,分析研究其發展趨勢,江蘇省省政府啟動了“蘇錫常地區地面沈降預警預報工程”、“蘇錫常地區地面沈降監測網建設”等項目,現已全面建成了由7組分層標、12座基巖標、249個GPS標石構成的長江三角洲江蘇域地面沈降監測網絡,控制面積達3萬km2,並在蘇州建成了蘇錫常地面沈降監測中心,實現了監測數據自動采集、有線或無線傳輸、自動處理及分析計算等。全面提升了江蘇省地面沈降自動數據采集和監測信息化管理水平。

截至2007年年底,全省已相繼完成了鎮江、宜興等40個重點市(縣)地質災害的調查與區劃工作,其中國家計劃項目18個,其余均為自籌資金開展的,調查總面積達6萬km2,調查各類地質災害點4200處,***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點336處,其中省級群測群防點58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日趨完善。

三、監測裝(設)備配備現狀

江蘇省政府及省國土資源廳十分重視地質環境監測工作,多年來給予了大量人財物的支持,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也明確提出創建壹流環境地質研究所的奮鬥目標,並逐年加大了對環境所的資金投入力度,所有技術人員均配備有電腦,項目組還配有數碼相機、GPS定位儀、掃描儀、打印機等設備;江蘇省地質災害預警中心也於2005年順利建成,擁有超大屏幕液晶顯示器、繪圖儀、彩色壹體化復印打印機等高級設備。建立地下水自動化監測孔4組,地面沈降及地裂縫自動化監測站6座。

長江三角洲(江蘇域)地面沈降監測網

常州馬杭基巖標

蘇州盛澤分層標

揚州分層標及地下水自動化監測站

蘇錫常地面形變監控中心

四、信息化建設情況

江蘇省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采用VC和VB混合編程方式,結合ArcGIS的AO組件,並調用了大量的WinAPI函數和動態鏈接庫(系統主界面如圖所示)。軟件體現出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中地質與氣象學科交叉結合的特點,在功能上可滿足當前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的需要,實現了多個時段的氣象預報及對歷史數據的查詢,初步實現了降雨量數據的自動傳輸、地質資料和氣象數據的查詢顯示、降雨量等值線的自動繪制及要素預報、手機短信發布及國土資源廳門戶網發布等功能。

五、主要監測成果和服務

2000~2005年全面建成的長江三角洲江蘇域地面沈降監測網絡。幾年來,網絡運行情況良好,做到定期向政府有關部門通報該地區地面沈降的最新信息,發布江蘇省地質環境公報,及時向政府和社會通報全省的地質環境狀況。

2004年6月,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和江蘇省氣象局聯合開展了“江蘇省突發性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通過江蘇衛視、手機短信平臺、國土資源廳門戶網站發布預警信息37次,及時向社會發布地質災害預防信息,在江蘇的防災減災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監測信息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通過長期監測發現,蘇錫常地區由於長期大量超采第二承壓地下水,造成地面沈降災害及地裂縫災害日趨嚴重,嚴重制約了該地區經濟建設發展速度。在全面評估其可能給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影響,及其對全省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構成的嚴重威脅,根據江蘇省經濟發展狀況,省政府審時度勢,為爭取先機、降低損失、壹勞永逸地解決相關地質災害問題,壹個在構建人地和諧史上值得見證的日子——2000年8月26日,出臺了《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在蘇錫常地區限期禁止開采地下水的決定》,使江蘇省率先成為全國通過地方立法手段確定地下水禁采工作目標、程序和要求的第壹個省份。現在禁采工作已圓滿完成,地下水水位回升迅速、地面沈降明顯趨緩,通過禁采工作的組織實施,取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都非常明顯。

六、法制建設

江蘇省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環境監測工作。1999年5月21日省人民政府第26次常務會議通過了《江蘇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1999年5月27日實施。1999年12月16日江蘇省人民政府頒布了《江蘇省政府關於進壹步加強地下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通知》,2000年8月26日江蘇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在蘇錫常地區限期禁止開采地下水的決定》,2001年8月24日江蘇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限制開山采石的決定》。2008年9月28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江蘇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並於2009年3月1日起實施。

災害點信息查詢數據庫

  • 上一篇:航空航天專業博士需要具備哪些技能和知識?
  • 下一篇:壹個好的模具設計人員是怎樣成長起來的?說說妳的故事吧!(盡量詳細點喲)不勝感激涕零!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