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吳伯簫的信息

吳伯簫的信息

吳伯簫(1906—1982),原名西城,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教育家。1906年3月13出生於山東省萊蕪市吳花園村。病逝於北京。在抗日戰爭期間,他是壹位偉大的作家。人生歷程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懷著報國之誌,毅然放棄了富裕的生活。1938年4月,赴革命聖地延安,在抗日軍政大學第壹旅政治班學習四個月,後在晉東南前線工作,寫了大量作品,如《六安風光》、《冰州之旅》、《向塘鋪》、《露露鎮》等。1925年出版第壹部小說《日日夜夜》。1941年8月,光榮加入中國* * *產黨。1942年5月,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和整風運動,聽了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思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延安期間,他先後擔任陜甘寧教育廳教育長、文聯秘書長、延安大學、華北大學教授,發表了《戰鬥的富南泥灣》、《壹壇血》、《黑紅點》、《化妝》等大量反映當時抗戰軍民英勇鬥爭的文章。後來這些文章被作家出版社收入《煙塵集》,發表在1955。從解放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吳伯簫先後擔任東北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東北師範大學副教務長、文學院長;1949年7月,參加新中國第壹次文藝代表會議,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化工作者協會全國委員會主任,並被任命為秘書長。後歷任東北教育學院副院長、人民出版社副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文聯委員、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1956 10,赴民主德國參加海涅學術會議;1981年11月,年過古稀的吳伯簫再次造訪英國。他在76歲時去世。

編輯簡歷1906 19年3月3日出生於山東省萊蕪市吳花園村,病逝於北京。吳伯簫受家庭影響,天賦異稟,十四歲就考入曲阜師範大學。1924畢業後擔任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成。

吳伯簫雕像

我們的英語老師。

這壹段的編輯使吳伯簫同誌奉獻了壹生,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利用業余時間勤奮寫作,用精湛的散文作品豐富了中國的文學寶庫。他自己也曾說過:“我只是文學戰線上的民兵,兼職寫作,全職留守。”事實正是如此。他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余,寫了大量充滿革命激情的散文,翻譯了海涅的詩《波羅的海》,成為當代中國成就卓著、影響巨大的散文作家。正如他的戰友、文藝工作者張誌敏同誌所說:“他的文章樸實而富有韻味。他把豐富的感情揉進簡單的文字裏,從不使用華麗的辭藻,從不添加壹點不必要的裝飾。簡單的語言,優雅的敘述,就像壹個穿著土布衣服和鞋子的村姑。她的臉上沒有化妝,但那種自然的美麗和健康比華麗更美麗。在幾十年的革命征程中,吳伯簫始終保持著黨的優良傳統,忠誠於黨的事業,對人民懷有淳樸深厚的感情。無論革命順利還是受挫,無論個人開心還是苦惱,都是樂觀向上,充滿信心的。十年動亂期間,他被批鬥,被發配到工廠,黨費沒地方交。於是他給自己做了壹個紅布口袋,每個月按時把黨費放進去,把自己的入黨報告寫在壹個小本子上。吳伯簫和他的散文壹樣,有著崇高的思想境界。他身居高位,不謀私利。他在北京工作多年,壹直生活在畫中。他和普通人壹樣,經常擠公交上下班。他生性誠實坦率,對人真誠,從不計較個人恩怨。臨終時,他對子女說:“我不想在我死後給人民帶來任何麻煩。我不想通知親戚朋友,也不想舉行什麽儀式。希望把骨灰撒在家鄉的泰山上。“吳伯簫同誌作為壹位具有高尚情操和正直品格的文化名人,給我們留下了永恒的紀念和珍貴的回憶。

這壹段的編者介紹了他在《羽毛書》、《黑紅點》、《北極星》、《忘記歲月》和《吳伯簫散文集》中的作品。散文如《南泥灣》《血壇》《紡車》《菜園筆記》《我沒見過長城》等。被作為範文收入中學語文課本,而《藻》被收入小學語文課本,其數量在同代作家中首屈壹指。這些作品以真摯深刻的感情、樸實感人的描寫、嚴謹細致的結構、優美脫俗的語言贏得了廣大師生的喜愛。

  • 上一篇:編程語言思考系列:為什麽會有這麽多的編程
  • 下一篇: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開滿鮮花的小路》教學反思5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