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印度對中國有哪些威脅

印度對中國有哪些威脅

中國的壹切威脅歸根結底都在美國身上。

壹個很簡單的道理:第三名要想當上第二名有兩種方法,壹個是聯合第二打敗第壹,另壹個是聯合第壹打敗第二。

所以只要中國排在第二,那麽全世界對中國都有威脅。

任何壹個有誌於提升自己國家地位的國家,都必須爭取更多的發展空間,但是在這個秩序已經基本成型的世界上,空間是有限的

這種發展空間不僅是地理上的,比如領土和海上交通線。也是政治上的,比如聯合國安理會的位置。還是經濟上的,比如在國際產業鏈上的地位。

因此每壹個國家在向上爬升的過程中都必須從競爭對手那裏奪取必要的空間。在任何情況下,聯強敵弱都是最優的選擇,因此排在第二的中國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是全世界大多數國家主要競爭對手。

讓我們把經濟問題掰開來說。

國際產業鏈條上不同的產業是分層級的。

最底下是資源型產業。中國是資源大國,但不是資源強國,因為國內的資源不夠用,中國每年出口的資源性產品只占出口總量的壹個零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中國是很依賴資源進口的,由於中國有錢而且需求龐大,將全世界的資源性產品價格擡得很高,這對於所有的資源進口國都造成了巨大的競爭。特別是印度,因為印度是壹個資源更加稀缺的國家,而且這個國家還站在工業化前夜,它要想發展起來需要比中國更大的資源投入,但是它偏偏沒錢去跟中國搶資源。不要誤會了,印度沒有媒體說的那麽財大氣粗,印度的財政狀況在金磚國家中是最糟糕的,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差不多是印度的兩倍。所以說公平競爭搶資源,印度搶不過中國,沒資源就發展不起來,就更沒錢,然後更搶不過。只要中國自已不出問題,根本不用擔心印度。況且,印度自己到目前仍然是壹個資源出口大國,其資源型產品出口額占到出口總額的壹半左右。因為它國內的工業落後,消費不了那麽多資源,而且需要大量出口資源來換取外匯,平衡貿易。

對於日本來說,他們是有錢搶資源的,只不過需求量不那麽大。但是日本是壹個高度依賴資源進口的國家,而由於它的地理位置,它的海上交通線不可避免的必須經過中國附近。因此日本只有兩種選擇:要麽把中國徹底打垮,使中國不能或不敢威脅日本的海上交通線;要麽幹脆不要跟中國翻臉。當日本沒有能力做到第壹條,又不情願第二條的時候,它就希望將美國拖下水,讓老大和老二幹壹仗,自己漁翁得利。當然,美國希望的是中日兩敗俱傷,而不是中美兩敗俱傷讓日本撿便宜。所以美日兩家跳來跳去的演戲,但要真跟中國幹壹仗,那就是傻子幹的事了。

第二層是農業。農業是壹個國家的根本。中國是農業大國,但資源有限,也僅僅是夠吃而已。如果有壹天,中國由於國內糧食減產,需要在國際市場上突然收購5000萬噸糧食,那會發生什麽後果呢?我們知道中國壹年的糧食產量已經接近6億噸,5000萬噸實際上也就是壹個月的消費,而且對於中國的國庫來說這點錢也不算什麽。但是對於國際糧食市場來說,這壹下就要卷走壹半以上的交易量,那麽毫無疑問的國際糧食價格會出現暴漲。糧食價格暴漲的後果十分嚴重,美國這樣的糧食出口大國要笑了。但日本是糧食進口大國,不過他們有錢,為了穩定國內的糧食市場,日本不可避免的拿出大筆的錢,也到國際市場上卷走壹筆,並且進壹步推高糧食價格。這壹來俄羅斯和印度可就真的要哭了,俄羅斯人口少,錢多,還能撐得住,但印度可就不好辦了。印度2011年糧食產量達到了2.53億噸,不到中國的壹半,人均糧食消費量約200公斤。盡管大部分印度人是不吃肉的,這樣的糧食消費水平也就是比壹個正常人類維持生命要稍微高壹點而已。當然有很多人,特別是壹些中國人替印度遮掩,說人家信教,吃素,言下之意印度不需要生產那麽多糧食。但是難道吃素就不能吃得好壹點嗎?難道印度人不希望自己吃得好壹點?傻子都不信!在中國和尚都能吃得肥頭大耳,可見信教以及吃素不能成為飲食水平低下的理由。不過有意思的是,它在2012年還出口了價值86.7億美元的糧食,比上壹年還上漲了69%,但考慮到2012年印度急劇惡化的國際收支情況,這種奇怪的現象似乎又可以理解了。印度農業的極度落後已經是壹個不爭的事實了,而且它在這十幾年中糧食增產速度是小於人口增長速度的。2000年和2011年這兩個年份都是糧食豐收年,他們的糧食從2.35億噸增加到了2.53億噸,而人口卻從10.4億增加到12.4億。很明顯這種狀況是不可持續的,連同餓著肚子出口口糧來換取外匯的做法都是不可持續的。糧食危機這種事情絕不是危言聳聽,2006年~2008年之間曾經發生過壹次世界糧食危機,當時作為世界大米出口大國的越南,國內大米價格曾經漲到15元人民幣壹公斤。根據當時印度媒體的報道,印度人均糧食消費量曾經低到178公斤——這基本上已經是世界最低水平。而且印度在那幾年也被迫從糧食出口國變為進口國。隨著印度人口和經濟的增長,“誰來養活印度”絕對會成為壹個令人絕望的問題。

印度的農業必須大幅度的提高才能保證國家發展的需要。然而印度的農業發展又會遇到壹只攔路虎:中國。這是怎麽回事呢?由於印度的農業極其落後,吸納了極其龐大的勞動力。因此農業提高的過程不可避免的伴隨著大量勞動力的釋放,中國在三十多年內創造了超過5億人進城的盛況。而對於印度來說,這壹只極其龐大,但文化素質又極其低下的勞動力大軍的安置就成了壹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他們別無選擇的必須從中國嘴邊搶下這5億人的飯碗,但他們搶得下來嗎?

第三層次是初級工業產品。其中包括了工業原材料和日用消費品,這壹層級的產品屬於必需品,廣泛用於世界各個國家,因此市場非常龐大。同時這壹層級的門檻很低,也是發展中國家實現工業化的第壹選擇,因此在這壹層級參與競爭的國家很多,利潤也很薄。其中競爭力最強的不用說就是中國了,而且中國事實上目前占領著這壹層級,可以說只靠中國壹個國家的力量就足以支撐全世界的消費,中國不讓出份額,其他國家就基本不可能在這壹個層級獲得大的發展。由於中國的發展需要,我們的工業正在不斷上升,這種低利潤、高汙染、高能耗的行業已經不再適合中國。所以中國實際上正在逐漸退出這壹層級。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中國願意付出壹定的代價,例如維持較低的工資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維持較高的環境汙染和資源消耗,我們是可以把這些行業留在中國的,但是我們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不再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了。況且,通過產業轉移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水平逐漸提高,可以更多的購買中國的高級工業產品,因為在高級工業產品的中下層級,第壹大國就是中國。所以,中國的逐漸退出既有被動成分也有主動成分。另壹方面,由於這些行業能夠吸納龐大的勞動力,所以中國的退出是緩慢的,有步驟的。

日本實際上已經退出了大部分的這類行業,他們與我們在這裏沒有大的競爭。

印度曾經是發展中國家這壹層級的翹楚,50年前印度紡織業曾經遠比中國強大。但到了2012年,印度紡織和服裝出口大約120億美元,而中國則是2400億美元。雖然很多人都會想起印度的軟件神話,但我們要知道,軟件業在全世界的市場份額是很小的,而且它能夠容納的勞動數量也是很小的。更何況中國每年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能夠超過印度全部出口總額的兩倍!印度作為壹個站在工業化門檻上的國家,而且是壹個人口與中國不相上下,青壯年更多而且勞動力素質比中國還要低壹個檔次的國家,它的發展需要,不可避免的要求將中國在這壹層級的統治地位完全接過來。但是這是壹個非常困難的任務。

當然中國自己是不願意很快的讓出地位。別看中國目前正在逐漸退出,但實際上中國的競爭力還是很強的,因為中國的工業體系完整,基礎設施完善,勞動力素質相對較高。當其他國家在發展類似的產業時,小規模的時候還看不出來,當產能擴大到壹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電力供應不夠,交通運輸能力不夠,配套產業力量不足,熟練勞動力不足等等問題。而中國的優勢恰恰就是印度的劣勢,在這些方面印度甚至不如東南亞。就目前來講,初級工業的轉移方向東南亞和拉美都比印度要優先,因為這些國家的基礎更好,而且可以就近獲得中國和美國龐大工業體系的便利支持。

那麽印度是否能夠迅速解決這些問題呢?首先,印度需要巨量的資金,幾萬億甚至十萬億的美金。這可不是亂說的,看壹下中國工業化過程中的投資規模就知道了。但是目前來說,印度缺乏投資吸引力,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東西,但主要在於政府的決策能力和魄力。有了錢就要有基礎設施,印度基礎設施差是出了名的,沒有基礎設施就不用奢談工業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初級工業本身又是資源消耗大戶,這就回到前面所說的搶資源的問題,這又反過來需要很多很多的錢。有錢,有設施還不夠,還得有人。根據駐孟買總領館經商室網站轉載印度時報2008年7月6日的報道,印度還有3億成年人不會寫自己的名字。根據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在70年代時中小學教師就達到了500萬人,到2009年***擁有小學教師567萬人,初中教師352萬人。而印度在2010年初等教育(8年級以下)教師只有不到400萬人。可以說印度要趕上30年前中國的勞動力整體文化水平,整整這壹代人都指望不上了,下壹代人能不能趕得上都不好說。

第四層級,高級工業產品,包括工業機器設備和耐用消費品。這壹類產品的消費對象是特定和有限的,中國的崛起過程已經使得這壹市場獲得了成倍的擴張。這壹層級有競爭力的國家就很少了。由於發達國家逐漸的產業空洞化,大量資金從實體經濟轉向虛擬經濟,制造業壹直在整體性的衰退。中國在這壹層級是個什麽地位呢?中國2012年出口的機電產品總額大約1.18萬億美元,占到全部出口總額的57%,從這個數字也可以看到,中國三萬億的外匯儲備絕不是靠買襪子掙來的;其他國家,德國大約7000億,美國5700億,日本4800億,韓國2900億,法國2100億;而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俄羅斯只有127億,而進口卻高達1377億,工業強國的形象早已蕩然無存,俄羅斯現在是壹個靠賣資源換錢來進口工業產品的國家,他們出口70%以上是資源,進口70%以上是工業產品。

在這壹層級當中,中國大而不強,優勢主要還是在中低檔次的產品上,而且遠達不到統治地位。在中國的上升通道中,中下層主要是擠壓韓國的空間,其他國家整體上已經無法與中國競爭。中上層主要是與日本搶奪空間,因為日本工業的衰退是比較明顯的,最近幾年工業品出口壹直在下降;歐洲國家中德國太強,其他國家已經逐漸去工業化了。美國的份額也在逐漸向中國流動,最明顯的事實是美國也需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工業設備,美國造軍艦也要用到中國生產的吊車。

中國工業上升的過程附帶壹個效果,那就是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準確的說是在發展初級工業的過程中大量依賴中國生產的機電設備。所以印度也很尷尬,不願意買中國的通信、電力、機械設備,但又不得不買。

印度機電和運輸類產品的出口額大約386億,基本上對中國不構成競爭力。而且在很長的時間,它的發展重點只能放在初級工業品上。

第五層級,裝備制造業,也就是制造機器所用的機器。這是真正的高科技。中國在這壹層級只能說是有,遠遠談不上好。例如中國雖然已經是數控機床產量第壹的國家,最高級的加工中心也能生產,但進口量還是遠遠大於出口量。在這壹層級,中國在國際上基本沒有競爭力,還是要老老實實把基礎打好。印度基本上就不用提了。

綜合而言,中國和印度之間經濟上的競爭主要在資源和初級工業產品上,由於印度整個社會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使得它缺乏與中國競爭的實力,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並不構成威脅。中國與日本之間的競爭主要發生在高級工業產品上,日本工業的衰退是壹個很復雜的問題,也是壹個很漫長的過程。雙方仍存在很漫長的鬥爭過程。

  • 上一篇:想搞手機硬件方面的要選什麽專業
  • 下一篇:2022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招聘啟事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