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四年級數學四個不帶括號的運算教案

四年級數學四個不帶括號的運算教案

四年級數學四個不帶括號的運算教案

教師要善於利用教案,借鑒、匯編、改編壹些題型作為補充題型。總之,認真研究教案是非常重要的,對提高教學質量大有裨益。接下來我給大家帶來四份關於四年級數學不帶括號的操作教案,方便大家參考。

四年級數學1教學目標無括號四個運算教案;

掌握不帶括號的加減或乘除混合表達式的運算順序。

在問題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體驗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索和交流過程,感受壹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總結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表達式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重點:

通過例題引導學生總結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的運算順序,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壹、課前準備

口頭做壹道算術題

25+75 12×4 16+4+23 25×4×2

35+25 60-24 18+22 100-25-10

回憶壹下我們之前學過的操作順序,告訴我們妳知道的。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讓學生回憶起以前學過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向右計算的規律,為這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情境導入

用多媒體顯示主題地圖。告訴我它被描繪在哪裏。人們在做什麽?

根據圖中信息,妳能問出什麽數學題?怎麽解決?

設計意圖:應該用初等算術來記錄情境問題的步驟或解題計劃,這是情境問題的另壹種表達方式。初等算術式問題是數字情境問題,從情境圖入手更合適。

第三,從左到右學習操作順序。

只學習加減的運算順序。

“溜冰場”情況圖及實例多媒體展示1:上午溜冰場72人,中午離開44人,到達85人。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師:這道題的已知條件是什麽?每個條件是什麽意思?

(在學生思考和交流的同時,多媒體課件展示已知條件及其意義)

老師: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怎麽算?

(學生連續計算,分組交換解決方案)

課堂交流

方法1:循序漸進。

72-44=28(人)

28+85=113(人)

方法2:柱合成公式

72-44+85

老師:誰能告訴我們在這個綜合公式中應該先算什麽?又是什麽?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交流,展示計算過程)

2.做到:每道題的操作順序是什麽?

100+30-16

38+65-45

120-80+72

老師:以上公式的運算順序有什麽特點?

(學生討論總結:在沒有括號的公式中,如果只有加減運算,要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設計意圖:從現實問題情境中抽象總結運算規律,便於學生理解和應用,也便於學生基於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題方法。

3.只能學會乘除的順序。

多媒體展示“冰雪”態勢圖及例題2:“冰雪”3天接待987人。照此計算,六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老師:“按此計算”是什麽意思?

老師:想壹想,公式怎麽列?在群裏說說妳的公式的解法?

(學生連續計算,分組交流解題思路)

課堂交流

987÷3×6 6÷3×987

(根據學生交流,展示兩種解題思路的公式,以多媒體展示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兩種公式的解題思路)

老師:綜合公式應該先算什麽?又是什麽?

設計意圖:註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這將促進學生思維靈活性的發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做成:壹盒12瓶橙汁。48元,芳芳要買3瓶。這要花多少錢?

(學生獨立完成。如果壹開始只能列出分步公式,根據分步公式列出綜合公式,引導學生以後盡可能使用綜合公式;如果有人列出綜合公式,讓學生講壹下運算順序,註意遞歸方程計算的格式。)

老師:這些題的運算順序有什麽特點?

(學生討論總結:在沒有括號的公式中,如果只有乘除運算,要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設計意圖:教學中選擇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是避免把初等算術的問題當成簡單的計算問題,造成數學與日常生活無關的假象,造成學生找不到利用初等算術幫助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例子。

第四,鞏固練習

按照下面的分步公式,改寫成綜合公式。

150+33=183 183-75=108

274-52=222 222+63=285

200÷4=50 50×3=150

28×2=56 56÷7=8

判斷並改正錯誤。

155-34+46 240÷40×3

=150-80 =240÷120

=75 =2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完成習題,加強分步公式與綜合公式的聯系,要求學生說明原因。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養成認真完成作業、字跡工整的好習慣。

總結思維。

老師:總結壹下,今天學的公式有什麽特點?他們的操作順序是什麽?

(在沒有括號的公式中,如果只有加減運算或者只有乘除運算,應該從左向右計算。)

老師:妳覺得今天的學習怎麽樣?

四年級數學四個不帶括號的運算教案2。教學目標

1.感受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指定運算順序的必要性,進壹步掌握加減乘除的運算順序並正確計算。

2.體驗探索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壹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感受操作順序的必要性,準確提問和解決問題。

2.教學難點: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聚集智慧備課

(1)基礎培訓

24×5= 32÷4= 8+27= 900÷3=

60÷4= 72-44= 45×3 = 85+28=

用棍子放八個六邊形來解決問題。妳需要多少根棍子?

(二)新知識學習

典型例子

例2“冰雪大世界”三天接待987人。照此計算,六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1.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問。

2.群體交流。根據圖中信息,妳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如何解決?(引導學生理解“這樣計算”的含義)

3.把握新舊知識的聯系,類比知識轉移學習知識。

4.學生報告。引導學生綜合公式,說出每壹步的含義。

5.老師用線圖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解題。

6.教學方法:可以用線描、素描等方法幫助我們梳理解題思路,保證解題準確。

總結如果壹個表達式中沒有括號,那麽從左到右只需要計算加減乘除即可。解題時,可以用畫線段、畫草圖等方法來幫助自己整理解題思路。

(3)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1。直接寫計算結果。

37+12-20 24÷6×7 90-52+28

6×2÷4 32÷8×5 48-13+5

2.畫出以下問題的計算順序,計算任意兩個問題。

192+8+157 45×30÷54 290-68+951 600÷50×90

143-45-57 24×5÷30 434÷7×8 240÷20÷4

3、啄木鳥醫生(判斷正確)

850÷25×2 345-164+36

=950÷50 =345-200

=19 =145

1,教材P 5,1,圖書館有98本故事書。今天,46本書被借出,25本書被歸還。圖書館裏現在有多少故事書?

提高習題1,先算,再列綜合公式。

240÷12= 236+70= 237+263=

125×14= 1750÷25= 25×36=

20+1750= 943-306= 900-500=

2、柱綜合計算

(1)4除以900減224的商,有什麽區別?

(2)504加140除以28的和是多少?

(3)壹個數12的三倍小於60,這個數是多少?

3、教材P8習題1 4、

4.妳會問什麽數學問題?並行計算。

小張有8塊10元。小王有18 2元。?

拓展練習1。用兩種方法解決以下問題:(只需要公式不需要計算)

(1)春節期間,小蘭用壓歲錢給她的小圖書館買了壹批課外書。小圖書館有2個書櫃,每個書櫃有6層,每層放15本書。小蘭的圖書館裏現在有多少本書?

(2)

3、

(四)教學效果評價(小測驗)

1、39+46-18= 49÷7×4= 73-45+27= 18×4÷9=

2、壹件兒童外套48元,壹條褲子比外套便宜9元,壹條裙子比褲子貴5元。這條裙子多少錢?

四年級數學3教學目標中不帶括號的四個運算教案

1.讓學生感受到使用括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

2.使學生掌握兩級運算(包括括號)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

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使學生掌握兩級運算(包括括號)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首先,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

1,口算

120+30-60 8×5×10

20+30÷3 120÷3×5

12×5-40÷2 150-100÷5×4

100×(38-31)

第二,學習新課

1.展示掛圖和示例4(寫在黑板上後)

1.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問題,理解問題的含義。(特別是每30個遊客就需要壹個清潔工。60個遊客需要多少?90名遊客呢?

2.分析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從問題入手,獨立思考先要什麽,再要什麽。

3.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引出說第二種解決方案)。

4.如何把上面的公式做成公式?(寫在黑板上之後)

問:每壹步公式的含義。

對於帶括號的運算,先算什麽,再算什麽。

2.練習P11。

3.例5。(寫在黑板上之後)

請在書中標出公式中的運算順序號。兩個學生在板上演戲,同桌互評後獨立計算,集體修改。

老師問:兩個小問題有什麽相似之處?有什麽區別?為什麽兩個問題不壹樣?

最後,告訴同桌對方先要什麽,再要什麽,最後要什麽。

師:加減乘除合稱為四則運算,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總結四則運算的順序。

教師安排板書的四個操作順序。(寫在黑板上之後)

4.練習P12,做1和2題。

5.課堂總結:妳從這堂課上收獲了什麽?

課後練習

課後完成練習。

教學目標:

1.用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確數和約數的含義。

2.掌握“四舍五入”法求壹個數的約數,學會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壹萬”或“壹億”後的尾數,求其約數。

3.引導學生觀察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約數和精確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壹個數的約數。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四舍五入”法求壹個數的近似值。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壹,引入談話

老師:我三十五歲了,度過了壹萬多個日日夜夜。

想壹想:老師自己介紹的兩個數字,妳覺得哪個更準確?為什麽?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老師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給予實時指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三十五歲比較準確,壹萬多個日日夜夜是壹個大概的數字。

簡介:今天,在這節課上,我們將壹起學習約數。(板書題目)

第二,交流* * *享受

(壹)知道大概的數字

1.課件展示的是教材第21頁的例6情境圖。

2.初步感知。

讓學生閱讀兩種情況下的信息,並結合情況中的內容進行思考:如果讓妳將四個帶下劃線的數字分成壹個點,妳希望如何劃分?為什麽?

學生獨立思考後,老師組織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妳知道哪些數字是近似的嗎?

在學生思考和交流的基礎上,老師明確220萬和1902萬是近似值;生活中有些事情的數字有時候不需要用壹個確切的數字來表示,只需要用壹個接近它的數字來表示,這樣的數字就是壹個大概的數字。

(2)讓學生用具體例子談談生活中的約數。

(2)求壹個數的約數

1.課件展示教材第21頁例7《某市2012年人口統計表》。

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據並讀出這些數字。

2.借助直線理解求壹個數的近似值。

(1)老師展示壹條直線:

38萬39萬

(2)在壹條直線上畫出代表男女人數的點。

問題:直線上代表男女人數的點在哪裏?分別畫出來。

學生們試圖在課本上計算壹條直線。

教師預測學生的完成結果:

380,000 384,204 386,685 390,000

(3)觀察直線,探索求約數的方法。

問題:觀察384,204和386,685這兩個數字在壹條直線上。他們之間的距離有幾萬?

學生獨立思考後,分組交流。老師巡視了解學生交流情況。

組織班級交流。

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可能有以下兩種思維方式:

方法壹:384204在385000左邊,接近380000;386685在385000右邊,接近390000。

方法二:4上38.420.4萬,小於38.5萬,接近38萬;386685萬是6,比385000大,接近390000。

教師應該對這兩種方法都給予肯定。

3.介紹“四舍五入”的方法。

(1)老師介紹了求壹個數的近似值的“四舍五入”法。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壹個數的約數,要把這個數按要求保留到某壹位,省略其後的尾數。如果尾數中的位數為4或更少,則尾數中的所有位數都重寫為0;如果是5或大於5,則在尾數的第壹位加上1,然後將尾數的每壹位重寫為0。

(2)用四舍五入法求男女的大概數目。

先讓學生獨立寫作,然後組織報告交流。在交流中,讓學生談論如何使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找到他們的近似值。

教師根據學生在黑板上報告: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課本第22頁“試壹試”。

(1)課件展示題目。

(2)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報告。

(3)問題:如何將壹個數改寫成以“萬”或“壹億”為單位的約數?

學生交流討論,老師總結。

第三,反饋完美

1.完成課本第22頁的“練習”。

這個問題是結合生活情況區分準確數字和近似數字。其中,56785和1617為精確數,460000000、2000000和3000000為近似值。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4第5~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匯報。

第四,反思和總結

學習這壹課,妳有什麽收獲?還有哪些問題?

四年級數學四個不帶括號的運算教案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壹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正確計算其面積。

教學重點:

熟悉實際測量知識,能正確應用所學知識並解決壹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第壹,基礎練習

1.口算。第145頁④。

3.5+7.6 12-6.2-3.8 7÷0.25 5.6×1.01

1.7+0.4 3+3.3 5.4-2.5-1.47 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第二,復習指導

1.實際測量的相關知識

(1)同學們已經知道,在測量地面上兩個相距較遠的點之間的距離時,要先確定壹條直線。怎麽做才能確定這條直線?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看第86頁的插圖以及如何做。

(2)走路的時候,首先要知道自己壹步的長度。怎麽才能知道自己壹步的長度?

根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在第87頁看到如何計算自己的平均步長

(3)學生獨立做習題20,問題7。讓學生說出集體批改時的想法。

2.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

練習20,問題5。

(1)有哪些數字?然後測量計算它們面積所需的數據,計算出各自的面積。

(2)通過比較它們的面積,妳發現了什麽?

(3)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說明這四個圖形雖然形狀不同,但面積相等。它們的高度等於2 cm,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底是1.5 cm,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梯形的上下底和三角形的底之和為3厘米,比矩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底大2倍。但根據它們面積的計算公式,底和高之和除以2,那麽它們的面積就等於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第三,課堂練習

1.練習20,問題6。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修改。

2.練習20,問題9。

學生發表意見後,老師強調三角形的面積是由它的高和底決定的。如果兩個三角形的底和高相等,則它們的面積相等;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高度相等,底部不相等,那麽它們的面積就不相等。

第四,作業

1.練習20,問題8。

2.有余力學習的同學可以做習題20,問題11,思考題。

四年級數學四個不帶括號的運算教案;

根據測量的相關內容自行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學習步測、目測等測量方法,了解光側測量、陰影測量、繩測等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2.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發展空間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4.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卷尺等。

教學過程:

首先,提問

老師:我們知道米、分米和厘米的長度單位,也知道它們的大致長度,所以今天我們要用我們所學的知識進行實際測量。測量前我們需要了解哪些測量知識?比如:測量工具、測量單位、測量對象、測量方法等等。

同學們提到,測量時要用直尺,記錄測量結果時要用米、分米、厘米等長度單位。)

二、活動程序

1.準備活動:展示人們測量壹些建築的課件。

2.安排活動

老師:我們掌握了測量的相關知識。下面請同學們結合實際生活選擇壹個妳想要測量的對象,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測量要求

(1)分組進行實測。

(2)每組應在活動卡上做好記錄。

3.給學生提供“實測活動”卡片。

  • 上一篇:泰拉瑞亞創意工坊支持內容及使用教程詳解
  • 下一篇:鬥牛要不要中Hebe用的手機名字順便帶圖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