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北京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捅馬蜂窩》教案三篇

北京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捅馬蜂窩》教案三篇

#教案# 導語本文通過敘述“我”兒時因淘氣捅馬蜂窩挨蜇的故事,贊揚了馬蜂為保護家園和入侵者同歸於盡的英雄氣概,表達了“我”對馬蜂誓死保護家園精神的欽佩和因淘氣而傷害無辜的懺悔之情。 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壹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糾纏”“搗毀”“驚魂稍定”“痊愈”等詞語的意思。

 2、能簡述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馬蜂的特性和我對馬蜂的態度轉變。

 3、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捅馬蜂窩的情景寫得緊張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課文最末壹段的含義。

 重點:

 體會作者怎樣把捅馬蜂窩的情景寫得緊張而扣人心弦的。

 難點:

 體會作者對馬蜂至死保衛家園的精神的欽佩和對自己傷害無辜的懺悔之情。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壹、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都有過五彩斑斕的童年。作為孩童,我們也壹定有過淘氣的愜意,有過冒失的懺悔。那充滿童真童趣的往事,回憶起來,是那麽富有天真爛漫的色彩。今天,我們就帶著這童年的天真與稚趣,跟著作家馮驥才壹齊去捅馬蜂窩好嗎?(板書課題“捅馬蜂窩”,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1、學生初讀課文,把生字、新詞勾畫出來,借助字典讀準字音,理解新詞的意思。

 2、教師出示生字新詞,抽學生認讀,相機正音。(捅馬蜂窩、糾纏、褂子、搗毀、痊愈、沈甸甸、驚魂稍定、粘上去)提示學生:形容詞“沈甸甸”中的疊詞,壹般應該讀成陰平,念作chén diān diān。糾纏的“纏”字,註意不要少寫右邊頭上的壹點。

 3、理解詞意。

 馬蜂:學名胡蜂,昆蟲,頭胸部褐色,有黃色斑紋,腹部深黃色,中間有黑色橫紋,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蟲類為食物。

 糾纏:繞在壹起。

 搗毀:砸壞、擊垮。

 4、學生再讀課文,達到讀通讀順的程度。教師相機檢查指導,對拗口的句子,要多讀幾遍。

 5、快速瀏覽全文,想壹想:文章敘寫捅馬蜂窩的故事,先寫了什麽,再寫什麽,最後寫了什麽?是按什麽樣的順序來記敘的?(作者先寫了兒時捅馬蜂窩的起因、經過、結果,再寫我對馬蜂特性的認識和感受。全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敘的。)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教師:這篇課文的1~7段,寫了“我”捅馬蜂窩的經過;8~11段,寫了“我”對馬蜂性格特點的認識和對捅馬蜂窩的懺悔態度;第12段,表達“我”盼望馬蜂重建家園的願望。

 1、學習課文1~7段。

 (1)學生自由讀1~7段,想壹想哪些內容給妳印象最深,用筆作上記號。

 (2)學生匯報交流自讀所得。體會以下句子:“這裏,最壯觀的要數爺爺窗檐下的馬蜂窩了。很像倒垂的壹只大蓮蓬,無數金黃色的馬蜂爬進爬出,飛來飛去,不知忙什麽。”(交代了馬蜂窩的位置、體積、開頭及馬蜂家族的“人口眾多”。)“爺爺不敢開窗,怕它們中間哪個冒失鬼壹頭闖進來。”(暗示馬蜂窩給爺爺生活帶來的極大不便。)

 (3)分角色朗讀爺爺奶奶的對話。(進壹步感悟馬蜂窩給爺爺奶奶生活帶來的不便,點明了捅馬蜂窩的原因。)

 (4)重點研讀第6段。

 ①抽生讀第6段,思考“我”捅馬蜂選在什麽時間進行。(在爺爺午睡的當兒,不想讓大人知曉,可見其幼稚。)

 ②“我”作了哪些準備?理解相關動詞。“悄悄溜”“脫下褂子蒙住頭頂”“遮蓋”“只露”“接綁”“約定”“開門”“關門”(讓學生仔細品讀第六段,想象這些動詞傳神地表達出“我”既想捅馬蜂窩,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讀好第6段。)

 (5)重點研讀第7段。

 ①請學生自由朗讀第7段,邊讀勾畫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

 ② 交流勾畫的語句,體會捅馬蜂窩的具體細節和緊張氣氛,學習把文章寫具體的描寫方法。感受細節描寫的語句:“壹些受驚的馬蜂轟地飛起來。”寫出了馬蜂數量多,飛起來的聲音及氣勢讓人吃驚。“只聽‘嗵’,壹個沈甸甸的東西掉下來,跟著壹團黃色的飛蟲騰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門那邊跑。”從聲音、情態、顏色方面,寫出了捅掉馬蜂窩的具體情況,從“扔掉”“跑”等動詞,寫出了緊張,突破性。“我壹回頭,只見壹只馬蜂徑直而兇猛地朝我撲來,好像壹架燃料耗盡、決心相撞的戰鬥機。”從這只馬蜂的動作,寫出了它不顧壹切的氣勢,從“決心相撞”寫出了馬蜂拼死壹搏的決心。(以上重點詞語,要引導學生細讀,邊讀邊想象當時的動作、神態,理解細節描寫對於生動形象地展示情境的作用,學習把文章寫具體的方法。)

 ③重點詞句研讀後的小結:從捅馬蜂窩到挨蜂蜇,時間不長,作者卻寫得生動形象,令人驚心動魄。靠的是什麽?靠的是平時觀察細致,靠的是準確生動地用壹些表動作、行為、情態的詞語,靠的是細節描寫這壹表達方法。希望同學們留心觀察並學習壹些細節描寫的方法。

 2、學習課文8~12段。

 (1)學生默讀課文8~11段,想壹想自己從中明白了什麽。

 引導學生明白

 ①馬蜂有毒,蜇人後傷勢嚴重。(第8段)

 ②馬蜂具有妳不惹它,它不蜇妳,它要是蜇了妳,自己也就死了的特點。

 ③馬蜂具有為保衛家園而犧牲自己的勇氣,令人佩服。

 (2)抽學生讀課文第12段。感悟“我”思想的轉變。理解句子:“那壹群無家可歸的馬蜂呢?”表達了作者對馬蜂的惦念。“它們會不會回來重建家園?我甚至想用膠水把那個空空的蜂窩粘上去。”表達了作者盼望馬蜂重建家園,也反映出對自己捅馬蜂窩行為的懺悔。

 (3)小結第8~12段內容。以上段落,反映出馬蜂的生性特點和“我”了解其特點後對馬蜂的懺悔、惦念之情。

 四、回歸全文,概括課文內容

 1、再次引導學生瀏覽課文,回憶故事的前因後果。

 2、引導學生采用各段內容歸並概括全文內容的方法,簡述課文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交流學習課文後所受到的啟發。認識了馬蜂保護家園與入侵者同歸於盡的特性;從文中“我”的懺悔中,感受到不應該傷害馬蜂,應該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應該加強保護自然,保護環境。

 五、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詞和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

 2、作壹次小練筆:想象馬蜂重建家園的情景及艱辛。

篇二

 教學目的:

1.理解文章中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的作用。

 2.揣摩文章深入細致、充滿情趣的語言。

 3.結合自身體驗,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的作用

 難點: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學安排:

 壹課時

 教學步驟:

 壹、導入

 說說“曾經冒失的童年”

 提請學生思考:由於我們的幼稚,這些小小的冒失給別人,也給自己帶來壹些小小的傷害,然而當我們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們心中充溢著的卻是美好和甜蜜,為什麽呢?

 二、以讀作為進入文本的路徑,讓學生走進文章,也走得作者的情感世界。

 壹讀(整體閱讀)——自讀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內容。

 教師自語,語速放慢,以引起學生的註意:原來這篇文章寫了作者童年時壹件難以忘懷的極其有趣的事,剛才大家讀了書,想壹想老師的說法對嗎?有沒有什麽不妥?

 學生反應:“有趣”似乎不妥,到底哪兒不妥壹時還拿不準。

 教師:用“有趣”來形容中心事件不妥,為什麽呢?我們將這個問題先放壹放,那在這篇文章中,有沒有寫到“有趣”的事?

 學生:文章開頭部分——“爺爺的後院是兒時的樂園。”

 教師:“堆放雜物”“少有人去的地方”,卻為何是“我”的樂園?

 學生:有樹,有鳥兒、蝶兒、蟲兒……

 教師:那是鳥兒、蝶兒、蟲兒們的樂園呀!

 學生:好奇心,與大自然的親近感使我覺得有無窮的樂趣。取蟬衣,挖蚯蚓,驅蜢蟲……

 教師:對,有好奇心,才會有無限樂趣。正是由於好奇心,才有了“捅馬蜂窩”的故事發生。

 二讀(分解閱讀)——朗讀2至7節,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教師:奶奶也要捅馬蜂窩,為什麽?哪裏可以找到?

 學生:為了通風和安全的需要。在爺爺和奶奶的對話中可以找到。(對話描寫)

 教師:“我”無意中聽到這段對話,心理產生怎樣的反應?找出相應的語句。

 學生:“渴望”、“有趣”、“難以抑制”

 教師:而且奶奶的話中還教給我方法(頭上蒙塊布,竹竿壹捅。)捅之前,有沒有害怕或是別的什麽心理?

 學生:“遲疑”、“膽怯”

 教師:但最終好奇心戰勝壹切。假如妳是壹個電影導演,讓妳將“捅馬蜂窩”這部分拍攝下來,再現當時的情形,妳該怎樣拍?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設計鏡頭,模擬再現。

 活動匯報:

 壹個全景(壹個手持竹竿,頭蒙小褂的小子正在緊張的使勁搖撼。)

 壹個近景(“嗵”,壹個沈甸甸的東西掉下來,壹團黃色的飛蟲騰空而起。)

 壹個特寫(壹只馬蜂徑直而兇猛地撲過來,像壹架燃料耗盡,決心相撞的戰鬥機。)

 教師:“捅”是緊張、刺激、有趣的,那“捅”過之後呢?又進行了哪些描寫呢?(繼續關註文本)

 三讀(精選閱讀)——帶著問題選擇閱讀

 問題:

 ①與爺爺的對話描寫有什麽作用?

 ②“我”對馬蜂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麽會發生這種變化?

 ③為什麽我會有沈重的“罪孽感”呢?

 問題解決:捅了馬蜂窩之後,“我”對馬蜂的看法是:馬蜂不再只是壹只令我好奇的小昆蟲,而是會“與毀壞它們生活的人拼個壹死”的英雄;馬蜂雖然是壹只小蟲,但“竟有這樣的激情和勇氣”,為了捍衛自己的家園,它能夠視死如歸,直至壯烈犧牲。

 “我”產生這樣的看法,有兩方面的原因。壹方面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在捅了馬蜂窩之後,壹只“不顧壹切而拼死的”馬蜂狠狠地蜇了我。另壹方面是爺爺的講述。爺爺告訴“我”,那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壹只馬蜂,就是因蜇“我”而死的。爺爺說的“妳毀了它的家,它當然不肯饒妳。它要拼命的”那句話,讓 “我”對小小馬蜂有了新的認識。

 聽了爺爺的話,我明白馬蜂不是害蟲,妳不惹它,它也不會蜇妳,但是壹旦妳毀了它的家,它會不惜生命與毀壞它們生活的人拼個壹死的。現在“我”毀了它們的生活,使它們成了壹群無家可歸的小生靈,所以“我”就有了壹種沈重的“罪孽感”。

 教師:這種對馬蜂的敬佩和對自身的罪孽感,讓“我”對馬蜂有了深深的牽掛,文中哪些語句能體現這種感情?

 學生:“無家可歸的壹群”“會不會回來重建家園”?“甚至想用膠水把這只空空的蜂窩粘上去”,“始終沒能等來壹只馬蜂”“空空又是壹年”。

 教師:這件事後便有了“再不做任何傷害旁人的事”的教訓。回到前面我們提到的問題,能用“有趣”簡單地概括整個事件嗎?顯然不能,因為“我”為自己的冒失行為而後悔、內疚,希望馬蜂能重回家園,彌補自己的過失。

 三、用辯論作為走出文本的跳板,讓學生能跳出文章本身,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教師:結末的教訓。有人認為,這個教訓對我們很有意義,它教育我們不做傷害他人的事,要關愛壹切生命,要有愛心,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有人認為,這個教訓對我們沒有意義,因為我們很難做到不傷害其他生命,比如踩死螞蟻,比如咬傷我們的蛇我們會打死它,再說馬蜂如果威脅我們的安全,我們是應該捅窩的。

 結束:對於學生的辯論,老師不必多說,可用動畫片《獅子王》中的壹段臺詞作結。

 小獅子:我以為國王是可以隨心所欲。

 獅子王:妳錯了,作為國王我們也不能隨心所欲。

 小獅子:不能嗎?

 獅子王:辛巴,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價值。身為國王,妳不僅要去了解所有的生命,而且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螞蟻和跳躍的羚羊。

 小獅子:爸爸,我們不是吃羚羊嗎?

 獅子王:我來告訴妳,我們死後勢必會變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這個生命圈裏,我們是相互關聯的。

篇三

 基本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見,合作學習已成為《課程標準》提倡的壹種新的學習方式。

 教材簡析:

 本文是馮驥才的壹篇散文,他用生動的語言,引人入勝的筆調,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為我們描述了兒時的壹段難忘的回。處於好奇心,“我”捅壞了馬蜂的家,毀壞他們的生活就象壹種罪孽,決心“不再做壹件傷害旁人的事”,並引發我們的思考——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語言文字訓練,;理解“我”思想感情的變化,產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使每壹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的主觀參與意識,在互賞互助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本節課合作學習設計

 我任教的班級是壹個不足30人的小班,針對班裏學生知識基礎不等,思維反映快慢有別,自學能力高低不均但學習態度端正等實際情況,課前組織了四人學習小組,盡量使每壹個小組之間的實力相對均衡。

 教學中,我設計了兩次小組合作學習

 第壹次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我”思想感情變化的原因。

 活動步驟:

 1、我為什麽又後悔了呢?自瀆課文第二大段,畫出描寫我思想變化的句子。

 2、小組成員進行交流。

 要求:組長安排組員交流各自畫下來的句子。

 每個組員針對壹句話說說理解。有不同意見時等同學發言完畢,再說自己的理由。

 各小組自行設計匯報的方式進行匯報。

 3、其他小組評價、補充。

 第二次合作學習是圍繞教學重點,使學生產生不傷害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這正是語文課程人文性的體現。如何將工具性與人文性進行統壹呢?

 活動步驟:

 1、課文學習完了,妳有什麽想說的嗎?把妳的感受寫出來。

 2、小組交流

 每位組員讀自己所寫的感受。

 針對組員的內容進行修改、評價。

 小組集體匯報。

 本節課的幾點體會:

 課堂上是否應該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不壹定是衡量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重要標誌,關鍵是看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必要性”、“有效性”如何。

 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采取合作學習,不是包羅課文全部內容,不是壹哄而上,更不是把問題推給學生,而是在新知的探求過程中,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把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各種思維判斷和創新能力調動起來。因此,必須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重點內容。最後,把各小組的學習方法、閱讀能力和疑難問題加以綜合歸納,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施教。

 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有效的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導。在學生進行活動時,教師還要隨時了解各組的進行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程,便於控制時間,也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在爭論不休的討論中做好指導,同時可以了解到學生問題的集中點。在交流各組學習情況時,教師對於大家爭論的問題進行合理引導。

  • 上一篇:Numa編程示例
  • 下一篇:莎士比亞關於愛情的英語名言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