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腳本源碼 - 晉書劉毅傳翻譯,節選自大學歷史文選上

晉書劉毅傳翻譯,節選自大學歷史文選上

劉毅認為:魏國用九品中正制管理官員,是不好的,只看到眼前,沒有看到以後的危害,只能算是權宜之計,並沒有選拔出優秀的人才,反而有八種弊端,於是上書皇帝要求改變這種情況。他說:

我聽說:執政者,以量才授官為本,此事有三難,但關系到國家的盛衰興亡。人物難知,這是壹;愛憎難防,這是二;真偽難辨,這是三。如今設立中正,評定九品,高低隨意,榮辱在手。有皇帝的威福和朝廷的權勢。愛憎和虛實全在於己,對公不負考核之責,對私不怕告發。用盡心計,鉆營各方。廉潔謙讓的風氣消失了,得過且過的習俗形成了。天下紛亂,只爭品級和官位,沒聽說謙讓,我為聖朝感到羞恥。

描述情況以抓住才能為清正,評價人物以實事求是罵公平,國家安危的關鍵,不可不明。清正公平是政治教化的光明面;歪曲事實是動亂滅亡的陰暗面,不可不明察。然而人各有所長,全才很少。才有大小,成名有早晚。改邪歸正,應得到常新的回報;懷才不遇,應得到正直的美名;深謀遠慮而不計小事,應得到超凡脫俗的評價;率真自然而不事修飾,應得到清純實在的聲譽;行動不多而才能優異,應得到器重和信任的重用。所以三位仁者殊途而同歸,四子異行卻都很合義。陳平、韓信在鄉裏被人取笑和侮辱,卻為帝王建功立業;屈原、伍子胥不為君主所容,卻名留青史,這是恰當的評論所要昭示的。

現在的中正,不看真才實學,專門依靠幫派利益;處事不公,專門根據個人感情。想要給的,作假以助他成名;想要讓他下的,便吹毛求疵。品級的高下隨著勢力的強弱為轉移,是非由個人的愛憎來決定。追隨世道的興衰,不顧真才實學,衰弱則降下,興盛則扶上,同壹個人,十天之內就發生變化。或以賄賂使自己通達,或與計吏同行以求晉升,依托他人的人必能達到目的,恪守原則的人困窘悲傷。對己不利,必見殘害;有利於己,定要得到。所以上品官員沒有出自於貧賤之家的,下品官員沒有出身於有權勢的大族的。即或有之,亦另有原因。欺君欺世,實為亂世之源。這是九品中正制的弊病之壹。

設置中正,用州裏之清議,大家都服從,可以鎮住不服的,統壹言論。不是說壹人就能知道壹州的人才,他如不知被品評者便不能被評。如此,自孔子以上,至於庖犧,都有過失,都不行,為何只責備平常人!如果特別不善,自然可以重新選擇。現在重視他的職權而輕視其人,確立高下的等級後,回訪刁攸。他既不是州裏所歸順的,也不是職權所設置的。現在詢問他,讓正確的歸順於不服的,讓不主事的來決定事情,由此助長讒言,產生矛盾,這好像不是設立中正的本意,而是治理世俗耍深加防備的。主事者與刁攸好,刁攸降下品級又被選為二千石的,已有數人。劉良提高刁攸降下的品級,石苞懲處刁攸所幹的事,全州到處是互相論難的言論,憎惡的仇怨在大臣中結下。妻妾訴訟,給吳、楚帶來災禍;鬥雞事件,使魯國蒙受災難。於是便有人倫相爭而朋黨產生,刑獄滋生而禍根結下。這是其弊病之

本著設立品級的原則,就是要使人倫有序,就像把魚串成次第排列的樣子。設立九品,把下等也列入品級,就是說才能和德行有優劣,人倫輩分有前後。現在的中正,為自己長遠打算的,則壓制壹方,使無上品;淫亂卑劣下等的,則不按次序提拔,並能容納他。公家的品級變成了私人的財產。君子無怨,國家政治無懲治奸臣的措施。使得上欺明主,下亂人倫。於是使優劣和前後顛倒,把高貴和優秀的人才定在平常品級以下,把背有不孝之名的人放在最前面。這是其弊病之三。

陛下登基,開啟天地的善心,發布廣開言路的韶令,采納忠誠的言論,遍覽天下的民情,這是太平之基,罕有之法呀。至於賞罰,自王公以至百姓,都用法來加以規定。設置中正,委以壹國的重任,卻沒有賞罰的準備。人心多詐,清平的很少,所以怨恨訴訟的很多。聽任它則揭人隱私不止,禁止它則侵犯無辜沒有盡頭,辦案雖煩瑣,仍勝過侵犯無辜。現在禁止訴訟,則堵塞壹國之口,培植壹人勢力,使得為所欲為,無所顧忌。各被冤枉者揣著怨氣和真心話,惟獨沒蒙受到天地無私的恩惠,而長期滯留在邪佞之人的選舉之下。使得上明不下照,下情不上達。這是其弊病之四。

早在聖世之時,想要改善民風,安撫百姓,就要提高鄉裏的道德,推崇六親的行為,禮教學校互相壹致,這樣便與不賢有了分別。鄉老寫下他的善獻給天子,司馬根據他的能授予官職,有關部門考核業績來決定升降。所以天下人後退而自修其身,鄉裏有道德,朝廷有公正,浮華奸邪之人無處容身。現在壹國之士數以千計,或流落他鄉,或在異地謀求衣食,相貌尚且不認識,談何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不管中正知與不知,遇上應當品評之時,從官府采得美譽,從流言取得壞名。只信自己就會被不了解所蒙蔽,聽信別人就會被彼此的局限所限制。對於認識的人僅憑愛憎,對於不認識的人僅憑關系。既不是鄉老記錄上的聲譽,又不是朝廷的考核。於是使做官的人,舍近求遠,棄本逐末。官位靠乞求而得,不由行為確定,評定品級不考核功勞,朋黨的吹捧不實。這是其弊病之五。

壹般之所以立品級看表現,是為了求人才以治民,並不是十叮羈名譽,分別好壞。孝悌本不能用於朝廷,所以家庭以外只能講義而不能講情。已經做官,職權有大小,事情有難易,各有功報,這正是人之實用,職務之所在。現在卻相反,到了報功的期限,雖然職位很高,卻處於很低的品級,沒有政績的,卻獲得很高的品級,造就壓抑了有功勞的人而崇尚虛名。對上使朝廷的考核名存實亡,對下幫助了不務實際、拉幫結派的人。這是其弊病之六。

官職的設立要針對不同的事,人的能力也不相同,發揮了他的才能則成功,失去了則失敗。現在不問才能是否合適,只管讓他登上九品。依品級來選取人,並不是他的才能達到了;依表現又被品級所局限。如果表現符合實際情況,品級和表現仍相妨礙,就會被選舉束縛,使不得專註才能。何況今天的中正,與他疏遠的,就貶低人家的長處,與他親近的,就掩飾人家的短處。專講空話,以為虛名,則品級和能力不符,怎麽能夠處理事情?這是其弊病之七。

以前為九品所頒的韶書,善惡必書,以為褒貶,當時很少有所忌諱。今天的中正,降職不明示對方錯誤,晉升不羅列對方善舉,廢棄褒貶的宗旨,僅憑感情,清濁相混,以達到個人目的。所以違反早期制度,大造聲勢,來煽動眾人,使他們都歸向自己。晉升者沒有功勞來激勵他,降職者沒有錯誤來懲戒他。獎懲不明,則風氣汙濁,天下人又怎能不懈怠德行而專心於人情事故呢?這是其弊病之八。

由此而論,立中正而沒選對人,給他權勢而無賞罰,或缺中正而無約束,所以奸邪猖狂,冤獄遍地。雖名為中正,實際是邪惡的處所;其事雖在九品,卻有八害。或在親戚中結下仇恨,或在骨肉中產生猜疑,當身陷於仇敵當中,子孫躲開禍害。逭卻是歷代的而非僅是現在的災禍。所以君主審時立法,防奸消亂,沒有不變的制度,所以周沿襲殷,有所增減。到了中正九品,古代聖賢都不用它,難道是被此事蒙蔽而有不周全的嗎,是註重政治教化而不用它。自魏建立以來,沒見它得到人的功勞,卻帶來仇恨和不厚道的毛病。傷風敗俗,無益於教化,古今的失誤,沒有比遣更大的了。我認為應當罷免中正,廢除九品,放棄曹魏的有弊病之法,建立壹代美好的制度。

由此看來,選拔的中正卻不是合適的人選,只是授予權勢卻沒有獎賞和懲罰。有時缺乏人擔任中正而失去約束,所以奸邪的黨人能夠肆無忌憚,枉法恣肆,胡作非為。雖然職務名為中正,實際上是奸邪之地;從事的是九品官員的職責,卻做出太多的損害。有的對親人間結下仇恨,在親人間產生猜忌,壹旦身陷仇敵之手,子孫也會遭到禍患。這是歷代的禍患,不 僅僅是現在的危害呀。是以時主觀時立法,防奸消亂,沒有通常的制度,所以周朝根據殷朝,有所減少和增加。至於中正九品,上古的聖賢都不願去做,大概是擔心受到蒙蔽而有不周全的地方,將用正統的教化的適合的地方不能從中獲取。自魏建立以來,未見這樣的得人的功勞,卻受到刻薄的連累。毀壞風俗,無益於教化,古今的失誤,沒有比這更嚴重的。愚臣認為應該罷除中正,罷除九品,摒棄魏的弊法,建立壹代的美好法制。

他上書後,皇帝下令命令大家壹起議論,後來司空衛瓘等人也上書要求廢除九品制度,恢復古代的鄉裏選拔推薦制度,但是皇帝不同意。

  • 上一篇:歌曲今生相愛原唱
  • 下一篇:帕爾哈提那屆冠軍是誰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