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腳本源碼 - 《人生》是壹部怎樣的電影?

《人生》是壹部怎樣的電影?

《人生》——路遙成名作 真正奠定路遙創作基礎的作品是《人生》。當路遙年輕時不停地奔波在城市與鄉村時,他最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帶”,充滿生氣和機遇的城市生活對於象他那樣的身處封閉而又貧困的農村知識青年構成了壹種雙重的刺激,不論在物質還是在精神上。路遙思考並理解了這壹現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洶湧而來的種種沖擊中,他提出了農村知識青年該如何作出選擇。 早在大學讀書時,路遙閱讀了大量的經典名著,並對新中國的文學成就進行了壹翻巡視,他發現以前的小說帶有某種臉譜化的傾向,正如兒童眼中將電影中的人物形象簡單分為“好人”和“壞蛋“,而人的思想是復雜的、多變的,絕對不能將復雜的人性這樣簡單的劃分,這種思考體現在《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身上。 《人生》發表於1982年,改革時期陜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高加林正是作者著力塑造的復雜的人物。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信堅毅的品質,又同時具有辛勤、樸實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並融入時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親那樣忍氣吞聲、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現實與他心中的理想總是相差極遠,正是這樣反差構成了他的復雜的性格特征。當他高中畢業回到村裏後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時,他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當他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而實際上她所得到的愛從壹開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對於高加林來說只是在他失意時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終於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給了高加林大顯身手的機會,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壹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壹種艱難的選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壹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柔的愛。當巧珍帶著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復雜的感情壹下子表現了出來。在經過反復考慮後,他接受了黃亞萍的愛,可同時意味著這種選擇會無情地傷害巧珍,當他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後,巧珍含淚接受了,但她卻並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後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淌著。 但是好夢難圓,高加林進城這件事終於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的壹翻話,而後壹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壹段話: 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壹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妳走錯壹步,可以影響人生的壹個時期,也可以影響壹生。 這段話的確可以作為《人生》這篇小說的壹個註解。 路遙的追求與成功,他的憂思與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系,他被稱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農民文化的影響,作為農民的兒子,他深深地愛著他的故鄉,承襲和接受了傳統文化的影響,以農民生活作為他取之不盡的源泉。但他又是壹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遠,廣納博取,時時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歡《紅樓夢》、魯訊的作品,巴爾紮克、托爾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讀不厭。各種報紙期刊他也經常翻閱,勤奮大量的閱讀,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再參之以他獨特的生活體驗,使他的創作博大宏闊卻又情深意長。 感悟路遙的人生 時代的進步不斷地在加快生活的節奏,然而在忙碌的背後,我們的心靈卻倍感疲憊與孤寂。於是,我開始去尋找心靈的慰藉--讀書,那壹本本或厚或薄的書冊輕輕地摸索著我的雙手,在橘黃的燈光下,我仿佛看見閃光的靈魂都不約而至,娓娓傾談。讀保爾才讓我明白了鋼鐵般的意誌,讀卡夫卡才使我覺悟到了孤獨的內涵,讀《愛的教育》才使我明白了愛的真諦,讀青春之歌,才使我理解了青春的意義。直到有壹天我讀到路遙,才開始思索平凡的世界,感悟厚重的人生。 初讀《人生》,猶如凝視著壹幅厚重的畫卷,沈重中蘊涵著精彩,暗淡中醞釀著深刻。高加林是農村環境中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他熱切地向往著新的廣闊天地,他不甘心壹輩子被土地牽住,他用他全部的勇氣,想要掙斷那副無形的枷鎖,可是人生的殘酷現實卻壹刻也不放松的鉗住了他夢想的翅膀,他又不得不低頭與那個封閉而又沈滯的大環境。他被喜悅的眩暈迷失了奮鬥的方向,最後,像只蒼蠅壹樣轉了壹圈,又回到了土地上。高加林艱難曲折的人生告訴了我:壹個人如果缺少了積極進取,奮鬥向上的銳氣,生命的航向只能讓別人隨意撥轉,高加林最終被人生無情的捉弄了,他失去了事業,失去了愛情,他還能從頭開嗎?路遙沒有告訴我們,我想:他也許是讓我們這群渴望人生的人自己慢慢去領悟吧! 讀他的《平凡的世界》猶如傾聽著壹曲生命的樂章,質樸的感情,對生活的熱愛,使人既想流淚,又想歌唱。孫少平,壹個平凡的世界裏平凡的人,他求知若渴,卻苦於貧困的家境,為人師、打小工、做家工,生活漂泊不定……他,選擇了壹條最為艱難的道路進行人生的頑強拼搏,他在改變自己生存條件的同時又在追求著壹種更高的生活意義,他的奮鬥,他的追求,給平凡註釋了另外壹種含義! 讀他的《早晨從中午開始》,猶如與他靈魂的對話,這篇自傳性的文章,使我知道了他的生活是怎樣的艱辛,是怎樣的清貧,同時又是怎樣的高貴!巴爾紮克曾經說過:“不幸是壹所最好的大學。”在這所大學裏,老巴靠借債完成了《人間戲劇》同樣,路遙也從這所大學裏完成了《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看這兩部作品的名字,能是生活在富裕的象牙塔裏的作家寫出來的嗎?他們不僅擁有另壹種時間,更擁有另壹種人生,這種對苦難與孤獨的深深體驗,正是他們另壹種財富,這財富使他們熱愛生命甚於熱愛自我,熱愛風景甚於熱愛自己的眼睛,這是壹種深刻的平凡。 “生命從苦難開始,只有在苦難中才能誕生靈魂的歌聲。”我終於讀懂了路遙這句名言的內涵,我也終於讀懂了平凡而又偉大的路遙。 當我在寫這篇文章時,路遙正在另壹個世界裏傾聽著,對於這個曾默默承受苦難,深深體驗孤獨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作家,我們怎樣做才能使他感到些許安慰呢?我想說,中學生們,熱愛書吧,逃離喧囂,趨散浮躁,走出迷茫,去尋找我們心靈的港灣,精神的家園,讓高飛的靈魂永不沈淪!

  • 上一篇:辦資質需要哪些條件
  • 下一篇:電腦上GetTickCount64在哪裏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