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腳本源碼 - 數字的由來

數字的由來

數字的由來

阿拉伯數字1、2、3、4、5、6、7、8、9。0是國際上通用的數碼。這種數字的創制並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勞。

阿拉伯數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們的祖先在生產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

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數字就已經比較進步,並采用了十進位制的計演算法。到吠陀時代(公元前1400-公元前543年),雅利安人已意識到數碼在生產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創造了壹些簡單的、不完全的數字。公元前3世紀,印度出現了整套的數字,但各地的寫法不壹,其中典型的是婆羅門式,它的獨到之處就是從1~9每個數都有專用符號,現代數字就是從它們中脫胎而來的。當時,“0”還沒有出現。到了笈多時代(300-500年)才有了“0”,叫“舜若”(shunya),表示方式是壹個黑點“●”,後來衍變成“0”。這樣,壹套完整的數字便產生了。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印度數字首先傳到斯裏蘭卡、緬甸、柬埔寨等國。7-8世紀,隨著地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饑似渴地吸取古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先進文化,大量翻譯其科學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學家、旅行家毛卡訪問阿拉伯帝國阿撥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達,將隨身攜帶的壹部印度天文學著作《西德罕塔》獻給了當時的哈裏發曼蘇爾(757-775),曼蘇爾令翻譯成阿拉伯文,取名為《信德欣德》。此書中有大量的數字,因此稱“印度數字”,原意即為“從印度來的”。

阿拉伯數學家花拉子密(約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數字,並在天文表中運用。他們放棄了自己的28個字母,在實踐中加以修改完善,並毫無保留地把它介紹給西方。9世紀初,花拉子密發表《印度計數演算法》,闡述了印度數字及應用方法。

印度數字取代了冗長笨拙的羅馬數字,在歐洲傳播,遭到壹些基督教徒的反對,但實踐證明優於羅馬數字。1202年義大利雷俄那多所發行的《計算之書》,標誌著歐洲使用印度數字的開始。該書***15章,開章說:“印度九個數字是:‘9、8、7、6、5、4、3、2、1’,用這九個數字及阿拉伯人稱作sifr(零)的記號‘0’,任何數都可以表示出來。”

14世紀時中國的印刷術傳到歐洲,更加速了印度數字在歐洲的推廣應用,逐漸為歐洲人所采用。

西方人接受了經阿拉伯人傳來的印度數字,但忘卻了其創始祖,稱之為阿拉伯數字

希望能幫到妳O(∩_∩)O~

數字是古代印度人在生產和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

1、數字起源

(1)在古代印度,進行城市建設時需要設計和規劃,進行祭祀時需要計算日月星辰的執行,於是,數學計算就產生了。

(2)大約在公元前3000多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數字就比較先進,而且采用了十進位的計算方法。

(3)到公元前三世紀,印度出現了整套的數字,但在各地區的寫法並不完全壹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羅門式:這壹組數字在當時是比較常用的。它的特點是從“1”到“9”每個數都有專字。現代數字就是由這壹組數字演化而來。在這壹組數字中,還沒有出現“0”(零)的符號。“0”這個數字是到了笈多王朝(公元320—550年)時期才出現的。公元四世紀完成的數學著作《太陽手冊》中,已使用“0”的符號,當時只是實心小圓點“·”。後來,小圓點演化成為小圓圈“0”。這樣,壹套從“1”到“0”的數字就趨於完善了。這是古代印度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2、數字的分類

(1)數分實數和虛數,虛數表示為i^2=-1。

(2)實數又分有理數和無理數,無理數為無限不回圈小數,如√2,π。無理數中還有壹類數,叫超越數。超越數是無法用根號表示的數,如著名的常數π與e。

(3)有理數則是可以表現為分數的數。而有理數還分正和負。

3、各種數字

(1)蘇州碼子: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

(2)阿拉伯數字:0 1 2 3 4 5 6 7 8 9

(3)羅馬數字: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4)英文數字:A B C D E F (在十六進位制中用到)

註:在日常語言中,許多人都將「數字」等同「數」。但是,“數字”是指“1”、 “2”、 “3”、 “4”、 “5”、“6”、 “7”、 “8”、 “9” 和 “0”;而“數”則是指多位數字和所有的“數字”。

123數字的由來?

通常,我們把1、2、3、4……9、0稱為“阿拉伯數字”。其實,這些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創造的,它們最早產生於古代的印度。可是人們為什麽又把它們稱為“阿拉伯數字”呢? 據傳早在公元七世紀時,阿拉伯人漸漸地征服了周圍的其他民族,建立起壹個東起印度,西到非洲北部及西班牙的薩拉森大帝國。到後來,這個大帝國又分裂成為東、西兩個國家。由於兩個國家的歷代君主都註重文化藝術,所以兩國的都城非常繁榮昌盛,其中東都巴格達更勝壹籌。這樣,西來的希臘文化,東來的印度文化,都匯集於此。

阿拉伯人將兩種文化理解並消化,形成了新的阿拉伯文化。

大約在公元750年左右,有壹位印度的天文學家拜訪了巴格達王宮,把他隨身帶來的印度制作的天文表獻給了當時的國王。印度數字1、2、3、4……以及印度式的計算方法,也就好似在這個時候介紹給了阿拉伯人。因為印度數字和計算方法簡單又方便,所以很快就被阿拉伯人所接受了,並且逐漸地傳播到歐洲各個國家。在漫長的傳播過程中,印度創造的數字就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還有中解釋是:

阿拉伯數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們的祖先在生產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

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數字就已經比較進步,並采用了十進位制的計演算法。到吠陀時代(公元前1400-公元前543年),雅利安人已意識到數碼在生產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創造了壹些簡單的、不完全的數字。公元前3世紀,印度出現了整套的數字,但各地的寫法不壹,其中典型的是婆羅門式,它的獨到之處就是從1~9每個數都有專用符號,現代數字就是從它們中脫胎而來的。當時,“0”還沒有出現。到了笈多時代(300-500年)才有了“0”,叫“舜若”(shunya),表示方式是壹個黑點“●”,後來衍變成“0”。這樣,壹套完整的數字便產生了。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印度數字首先傳到斯裏蘭卡、緬甸、柬埔寨等國。7-8世紀,隨著地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饑似渴地吸取古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先進文化,大量翻譯其科學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學家、旅行家毛卡訪問阿拉伯帝國阿撥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達,將隨身攜帶的壹部印度天文學著作《西德罕塔》獻給了當時的哈裏發曼蘇爾(757-775),曼蘇爾令翻譯成阿拉伯文,取名為《信德欣德》。此書中有大量的數字,因此稱“印度數字”,原意即為“從印度來的”。

阿拉伯數學家花拉子密(約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數字,並在天文表中運用。他們放棄了自己的28個字母,在實踐中加以修改完善,並毫無保留地把它介紹給西方。9世紀初,花拉子密發表《印度計數演算法》,闡述了印度數字及應用方法。

印度數字取代了冗長笨拙的羅馬數字,在歐洲傳播,遭到壹些基督教徒的反對,但實踐證明優於羅馬數字。1202年義大利雷俄那多所發行的《計算之書》,標誌著歐洲使用印度數字的開始。該書***15章,開章說:“印度九個數字是:‘9、8、7、6、5、4、3、2、1’,用這九個數字及阿拉伯人稱作sifr(零)的記號‘0’,任何數都可以表示出來。”

14世紀時中國的印刷術傳到歐洲,更加速了印度數字在歐洲的推廣應用,逐漸為歐洲人所采用。

西方人接受了經阿拉伯人傳來的印度數字,但忘卻了其創始祖,稱之為阿拉伯數字。

數字的由來20字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古代印度人創造了阿拉伯數字後,大約到了公元7世紀的時候,這些數字傳到了阿拉伯地區。到13世紀時,義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寫出了《算盤書》,在這本書裏,他對阿拉伯數字做了詳細的介紹。後來,這些數字又從阿拉伯地區傳到了歐洲,歐洲人只知道這些數字是從阿拉伯地區傳入的,所以便把這些數字叫做阿拉伯數字。以後,這些數字又從歐洲傳到世界各國。

阿拉伯數字傳入我國,大約是13到14世紀。由於我國古代有壹種數字叫“籌碼”,寫起來比較方便,所以阿拉伯數字當時在我國沒有得到及時的推廣運用。本世紀初,隨著我國對外國數學成就的吸收和引進,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才開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推廣使用才有100多年的歷史。

羅馬數字的由來

羅馬數字是古羅馬使用的數字系統。現今仍很常見

羅馬數字***有七個,即I(1),V(5),X(10),L(50),C(100),D(500),M(1000)。按照下面的規則可以表示任意正整數。

重復數次:壹個羅馬數字重復幾次,就表示這個數的幾倍。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右加左減:在壹個較大的羅馬數字的右邊記上壹個較小的羅馬數字,表示大數字加小數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壹個代表大數字的符號左邊附壹個代表小數字的符號,就表示大數字減去小數字的數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盡管在壹個較大的數字的左邊記上壹個較小的羅馬數字,表示大數字減小數字。但是,左減不能跨越等級。比如,99不可以用IC表示,用XCIX表示。

加線乘千:在壹個羅馬數字的上方加上壹條橫線或者在右下方寫M,表示將這個數字乘以1000,即是原數的1000倍。同理,如果上方有兩條橫線,即是原數的1000000倍。

單位限制:同樣單位只能出現3次,如40不能表示為XXXX,而要表示為XL。

阿啦伯數字的由來

通常,我們把1、2、3、4……9、0稱為“阿拉伯數字”。其實,這些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創造的,它們最早產生於古代的印度。可是人們為什麽又把它們稱為“阿拉伯

數字”呢? 據傳早在公元七世紀時,阿拉伯人漸漸地征服了周圍的其他民族,建立起 壹個東起印度,西到非洲北部及西班牙的薩拉森大帝國。到後來,這個大帝國又分裂成為東、西兩個國家。由於兩個國家的歷代君主都註重文化藝術,所以兩國的都城非常繁

榮昌盛,其中東都巴格達更勝壹籌。這樣,西來的希臘文化,東來的印度文化,都匯集

於此。阿拉伯人將兩種文化理解並消化,形成了新的阿拉伯文化。

大約在公元750年左右,有壹位印度的天文學家拜訪了巴格達王宮,把他隨身帶來 的印度制作的天文表獻給了當時的國王。印度數字1、2、34……以及印度式的計算方 法,也就好似在這個時候介紹給了阿拉伯人。因為印度數字和計算方法簡單又方便,所 以很快就被阿拉伯人所接受了,並且逐漸地傳播到歐洲各個國家。在漫長的傳播過程 中,印度創造的數字就被稱為“阿拉伯數字”了。到後來,人們雖然弄清了“阿拉伯數字”的來龍去脈但有大家早已習慣了“阿

拉伯數字”這個叫法,所以也就沿用下來了

  • 上一篇:書管理系統
  • 下一篇:《甄嬛傳》安常在第幾集死?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