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腳本源碼 - 瑯岐鎮的歷史沿革

瑯岐鎮的歷史沿革

瑯岐島古稱“瑯琦島”、“瑯琦山”、“嘉登島”,因劉姓人家較早遷居島上,俗稱“劉岐”。唐代屬閩縣晉安鄉海畔裏。宋代屬閩縣晉安東鄉,裏名不變。

元代,海畔裏與海曲裏(壺江、川石島,現屬連江縣琯頭鎮)合並為嘉登海曲裏。明代,改為嘉登裏。清代,為閩縣東南二區嘉嶼區。民國23年(1934年)屬閩侯縣四區。

民國24年改屬閩侯縣二區;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1949年8月17日瑯岐設閩江口軍民辦事處。同年12月瑯岐屬閩侯縣二區。

1954年11月,二區轄閩瑯鎮和衙前、三平、吳莊、海嶼、雲龍、金砂、鳳窩、龍臺、公婆等鄉。1956年6月,瑯岐劃歸連江縣,同年,10月又劃歸閩侯縣。

1958年8月,瑯岐拆區並鄉,改為瑯岐鎮;同年11月成立瑯岐人民公社。1961年11月,瑯岐由閩侯縣劃入福州市郊區。1963年6月,瑯岐設區公所,轄10個人民公社、36個生產大隊。

1970年,瑯岐從福州市郊區劃入連江縣。1975年12月,從連江縣劃歸福州市郊區。1984年,瑯岐人民公社改為瑯岐鄉。

1991年10月,瑯岐鄉改為瑯岐鎮,轄9個管理區,39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1995年11月,瑯岐鎮劃入福州市馬尾區。

1997年,瑯岐鎮轄26個村委會(農旗、光輝、星輝、光明、勤耕、群星、星光、紅光、紅星、勞豐、勞光、爭豐、樂村、建光、勞團、東紅、榮光、吳莊、海嶼、雲龍、龍臺、後水、院前、南兜、董安、鳳窩)和1個居民委員會(閩瑯居委會),全鎮人口7.23萬人。

擴展資料:

瑯岐鎮位於閩江入海口,東經119‘33’,北緯26’5’,為閩江口沖積平原。全島總面積92平方公裏,是福建省第五大島。

島三面環江,東臨大海,土地平坦肥沃,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周邊無工業廢水、廢氣汙染,是壹塊無公害的凈土,是福州著名的葡萄之鄉。

著名人物:

1、王祖道

王祖道(1039~1108年),字若惠,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進士,出任韓城尉,知松陽、白馬兩縣。入任司農丞。

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遷監察禦史裹行,因論時政,文辭激烈,改司封員外郎,出知汀州,移知泉州。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祖道改任江南西路轉運判官。

不久,權發遣江東路提典刑獄,後又發遣福州。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祖道以朝請郎知福州。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祖道入京,為戶部員外郎,又轉吏部員外郎。

後升為左司諫。北宋徽宗立(1101年),加祖道直龍圖閣,知桂州。因招撫黎人有功,被升為顯謨閣待制,進龍圖閣直學士,召為兵部尚書。後黎人復叛,祖道被降為端明殿學士。

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祖道復知福州,關心南臺浮橋。當時,中州湧出,南臺江已分為3港,祖道又重修浮橋,於北港置舟16只,中港置舟73只,南港(江南橋)置舟13只,***以舟102只為梁。

適朝廷令諸州建天寧寺,祖道就在浮橋之南建寺(即今天安寺),並置田產12頃72畝,歸作修橋經費,命天寧寺主僧為三十六院部置,護持浮橋。

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祖道又被調入京,為刑部尚書,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病故,享年69歲。

2、林存

林存師從真德秀,宋端平二年(1235年)進士,嘉熙二年(1238年),詞科,授吏部侍郎,中書舍人,兼直學院侍講。寶祐元年(1253年),知湖州(今浙江吳興縣)。

寶祐五年(1257年)秋,明堂執綏備顧問,稱旨,除禮部尚書兼侍讀提綱事,累遷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翌年,以資政殿學士知建寧府,不赴,遂提舉洞霄宮,不久,任湖南安撫使,知湖州。

3、陳文肅

陳文肅,原名大觀、陳肅 ,閩縣鳳窩鄉(今福州馬尾區瑯岐鎮鳳窩村)人,元天歷元年(1326年)生。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文肅以“孝悌力田”被推薦入京取士。

皇帝朱元璋見他身材魁異,才識非凡,感嘆說:“真是人才,出何晚也”,問他,“卿欲何官?”答曰:“爵位惟上所與,臣下不敢自專”。

帝大喜,遂持筆改其名為“文肅”,授淮安(今江蘇淮安縣)知府。陳文肅在淮安任內興修水利,力除盜賊,大得人心。皇帝察問淮安儒生錢受祿:“淮安何官能體朕心”?

答曰:“唯知府陳文肅”。於是升陳文肅為四川提刑按察使,洪武十七年(1384年)又為禮部尚書,但在赴任途中,病逝於南京竹橋官舍,年58歲。

百度百科-瑯岐鎮

  • 上一篇:他分享到是哪個到、道
  • 下一篇:童話人物橡皮泥怎麽捏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