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腳本源碼 - 北舍興,壹個武林豪傑輩出的地方

北舍興,壹個武林豪傑輩出的地方

現在的文安縣新鎮鎮西南方向6華裏處,有壹個村子叫北舍興。這個村子明初立莊,原屬保定縣(今新鎮),抗日戰爭時期隸屬文新縣,1949年初劃歸文安縣。該村地勢平坦,歷史上交通發達,河流環繞,大清河從西南到東北臨村而過,趙王河沒改道時就在村西南,是重要的水陸碼頭,商賈雲集,車船奔走,人們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在亂世風雲中,為了強身健體,保家衛國,當地兒女更加彰顯豪邁情懷,湧現出壹大批武林人物。 這裏首先要提到的是武進士王國安。王國安生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兄弟二人,其兄王國平。兄弟二人自幼習武,王國安拜在雄縣開口「 ”飛毛腿”董師父門下,習練陰陽八盤掌,後又拜師學習少林拳、彈腿、五步十三槍等,練的壹身過硬本領,可以說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無所不精。他與雄縣洪城的謝二黑是師兄弟。謝二黑也叫謝虎,就是評書說的《黃天霸鄚州拿謝虎》中的謝虎。他武功高強,可以竄房越脊,是有名的飛賊,人送綽號「 ”飛毛腿”。 清光緒年間,王國安考中武進士。此人身材魁梧,力大無窮,人送綽號「 ”大力王”,其事跡載入民國時期馮成銳所著《新鎮縣誌史料》。後退職閑賦在家,人們常見他到村前觀音寺舉起幾百斤的石狻,能饒寺壹周。 大力王與雄縣史各莊(今屬文安)的武舉人張某是好朋友,每天步行到他家去玩,深夜方回,往返十數裏,壹年到頭,風雨無阻。這壹天,張某在家設宴待客,王進士年齡最大坐了首席。當酒喝到壹定程度,張某向大家介紹了王的神力,大家要求其顯顯身手,王推辭不過,右手壹捊長須說道:「 ”老夫今年八十有三,手遲腿硬,刀槍劍戟耍不好了,我舉下石頭吧!” 大家鼓掌歡迎。只見王進士壹聲:「 ”現醜啦!”大庭前有三個大石鎖,大的約400斤重,小的也有百斤以上。王進士揎袖下席趨步走到大石鎖前,兩手摳住石頭,說聲:「 ”起!”於是抱了個平身。然後左顧右盼,呆了好大壹會兒,只見他大氣不喘,然後望著壹個小石鎖對張舉人說:「 ”煩勞老弟將這個小石鎖搬起來放在我手中的石鎖之上。”張面有難色,但又怕被其他客人恥笑,於是使盡全身之力搬起小石鎖放在其上。這時,只見石鎖已高過王的頭頂。王又說:「 ”左邊還有壹個小的,麻煩老弟搬起來再給我放上邊。”張舉人和眾人大驚,齊聲說:「 ”快算了吧,老先生真乃神人也,我們大夥心服口服啦!”在大家壹致要求下,王進士把石鎖慢慢放地下,只見他面不變色心不跳,談笑自如。然後人們壹看他穿的吉莫靴,裂了好幾個大口子,大夥相視壹笑。 王進士壹生清貧,無兒無女。唯獨鐘募技擊名手,廣設傳習所,以求普及。 「 ”天下興忙,匹夫有責。”亂世之中,壹群布衣武者登高壹呼,從者雲集。這裏首推武術大家王子翙。 王子翙(1872壹1935),名鳳齡,形意大師李存義入室弟子,《近今北方健者傳》壹書有傳。少年時期的王子翙天資聰慧,不愛讀書卻愛舞槍弄棒,對武術極具天分,後來村裏組織少林會,從雄縣大龍華村請來了壹位姓李的少林拳師傅,王子翙就跟著壹起習練少林拳,很快在家鄉壹帶小有名氣,尤其是他的龍行雙刀深受大家喜愛,經常到各村表演。 清光緒二十八年,壹次意外的糾紛改變了王子翙的壹生。前面說過,北舍興村坐落在大清河畔,當時的大清河西接白洋澱,東連海河入天津,是保定、鄚州等地通往天津的水路要道,號稱「 ”津保航線”,商船往來,十分繁華。少年時的王子翙就生活在大清河邊,以打魚為生。 當時形意大師李存義在保定、鄚州壹帶開鏢局,保定的叫萬通,鄚州的叫義友。鏢船經常往來於天津、保定之間,押鏢的師傅是號稱「 ”定興三李”之壹的李子揚,號「 ”白龍江”。壹次,鏢船經過北舍興時,不小心碰壞了王子翙的漁網,雙方發生了爭執。王子翙仗著年輕氣盛,又有壹身好武藝,根本沒把船上的人放在眼下。雙方動起手來,結果不下三個回合,卻不是人家的對手。壹氣之下跑回家取雙刀,欲與鏢師拚命,又被人打落在地。押鏢的師傅李子揚看在眼裏,喜在心上,十分愛惜王子翙其才,攔住雙方的打鬥,勸王子翙出外闖壹闖,和自己壹同去鏢局謀生。於是王子翙征得家人同意,隨鏢船入鏢局,拜在李存義門下為入室弟子。成為鏢局的武師,往來於萬通、義友之間。 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時的王子翙眼界大開。由於他本身有很深的少林功底,學起形意拳來得心應手,能深得形意深義,尤其擅長四門龍形雙刀、虎頭鉤、盤龍槍、安身炮、龍形掌、八字功,很快在眾多師兄弟中脫穎而出,「 ”與李彬堂、定興三李相伯仲”(楊明漪語)。王子翙對拳械的理悟異於常人,孫祿堂先生說他「 ”殆具宿慧”「 ”耳入心通”。楊明漪先生說:「 ”子翙之拳械,殆若天授,經其目,無不挹其精華,棄其糟粕,以為己有。” 王子翙其師兄弟中,大都學有所成,成為壹代武術大師。如郝恩光,清宣統間,充當某武術社主任教員,後東渡日本傳授中華武術,名揚東瀛。張蔭梧,1918年任太原國民師範軍事教官,1928年任河北省國術館副館長,後充任河北省民團總司令,壹生倡導尚武精神。近代武術家、藝術家,劍膽琴心的閻道生等等,這裏就不壹壹列舉了。 入李存義門下後,王子翙除刻苦學藝外,也參加鏢局的壹些活動,除為萬通、義友押鏢外,還曾到雄縣張青口富人家護院。1912年天津中華武士會成立,李存義任教務長,王子翙隨師入武士會,協助李存義襄理理事會會務並教授學員。1917年李星階接任武士會會長,王子翙繼續協助管理會務,並與閻子陽、楊明漪、韓怡庵、黃健亭等人成為中華武士會骨幹。 天津中華武士會在河北公園創立後,學習武術的人絡繹不絕,當時任天津督軍的曹錕好武尚俠,他的住宅離武士會不遠,他和武士會常來常往,常往武士會視事,聘請人員,王子翙曾被派往曹府任護院教習,長達七個月之久。 1918年9月14日,北京召開萬國賽武大會,俄國大力士康泰爾設擂比武。李存義為維護國術和民族尊嚴,率王子翙等門人數十前往。會上,因恪於警廳、步軍統領之禁未得交手,後改比武為演武,王子翔上臺演練了形意龍形雙刀,他的精彩表演,鼓掌之聲,相繼不斷,中華武士會的神功絕技懾取了俄力士。 在武士會期間,王子翙傳授武藝於眾人,弟子眾多,在天津有很多人都跟他學過拳械,很多人後來在軍界任職,發揮了巨大作用。如劉錫均任軍務廳長,由於會武術,英勇殺敵,屢立戰功。據文安縣武師張宗華介紹,他的師爺原天津第49國術社教員王克昌就曾學藝於王子翙。王子翙在教授會員的同時,也接受外聘教拳。1916年,朱家寶,字經田,仼直隸省省長,聘請王子翙教授自己的兩個兒子拳術,自己也從學於王子翙。北舍興村曾保留壹張王子翙教授朱家兩公子的劍照,可惜在「 ”文革”中燒毀。關於這件事,村中還有壹句口頭語「 ”好活趕不上好行市”,這話出自形意拳大師尚雲祥之口。說的是當時朱家寶到武士會挑選教師,候選人中有王子翙和尚雲祥,但尚雲祥身材矮小,形象不太好,所以朱家寶就選中了王子翙,尚雲祥就開玩笑說了這語話。 中華武士會後期,王子翙返回家鄉。先在現文安縣蘇橋鎮下武各莊村授徒,傳孫永田、李榮西等人。孫永田在天津又受孫祿堂指點,後去大連教拳。壹段時間後,王子翙回北舍興村,在本村傳拳藝直至去世。主要傳人有寧永利、寧保善、朱德甫、閻忠旗、寧德善、王宗瑞、王宗瑞、寧保真、寧保民、寧保忠、程文發、程長德,還有其子王宗琦、王化南等人。弟子寧保善後去鶴崗教拳。形意拳由此在北舍興村傳播開來。 王子翙為家中獨子,他生有三子,既王宗輝(化南)、王宗椅、王宗哲,三子均會形意拳。他有壹個叔伯兄弟叫王鶴苓,沒上過壹天學,但能說會道,在村裏管事,十裏八方人們有了難事都找他調解,是當地有名望的紳士,人送綽號「 ”王先生”。他與孫連仲是盟兄弟,直隸戰爭中,開始選在了新鎮壹帶,為了保壹方平安,化幹戈為玉帛,他憑三寸不爛之舌,親自到孫連仲部,說服了孫司令,避免了壹場流血戰爭,當地百姓皆大歡喜。他有兩個兒子,大的叫王宗順,在家練形意拳,二子王宗堯在國民革命軍中服役。王宗順的兩個兒子百蒼、百鰲也都會武功。王鶴苓有壹個女兒嫁在現高頭管區東羊町村柴家,得病去世的早,外甥十多歲就在姥姥家放羊居住。提起他的外甥後來可是大名鼎鼎,那就是被人們稱為冀中軍區獨立十二支隊司令的柴恩波。當然,柴恩波在抗戰初期叛變投敵成了大漢奸,這是後話。 柴恩波幼年家境貧寒,寄養在姥姥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吃盡了「 ”富欺貧,強淩弱”的苦頭。為了防身之計,王鶴苓支持外甥習武。十壹二歲時,經人介紹,拜當地通背拳大師魯蘭亭為師,柴恩波生來聰明,師傅的壹招壹式,壹學就會,壹點就通。由於他刻苦用功,武功長進很快。他好打抱不平,總是助弱抗強。練就了壹身好武藝,特別善使雙刀,枝藝精湛,人稱「 ”飛刀柴”。他年少參軍,在舊軍隊中,擔任過武術教練。壹年與德國人比武,力戰三人,榮獲過大賽冠軍,曹錕親贈寶刀壹把。 抗戰初期,以柴思波、王化南為首,新鎮成立了保衛團,參加抗日,打了幾個漂亮仗。北舍興村由於會武術的多,不少人參加了隊伍。1938年春,打了大清河中的日軍包運船。戰鬥中打死打傷日軍十二人,我方陣亡五人。北舍興村的吳友貞、寧可義在戰鬥中壯烈犧牲,二人成為革命烈士。 形意拳在北舍興的傳播,使得北舍興村成了遠近知名的拳窩子,幾乎人人都會比劃兩下。1942年,王化南在本村組建華南中學,又邀請原中央國術館武當門長高振東、李子揚之子李春芳、形意高手秦向臣來北舍興教拳,使得北舍興村的形意拳更加興盛。王子翙從武士會回來時,曾帶回很多武士會印刷的拳譜和珍貴的照片,這些寶貴的資料後來大多在「 ”文革”浩劫中燒毀了,為我們研究那段歷史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王子翙弟子中最小的是閻忠旗,他後來又得師兄高振東指點,拳法兼具兩家之長,在本村和保定傳人眾多。20世紀50年代後,任保定武術協會委員、常委和輔導站站長,經常受聘到河北大學、河北師專等校授課,弟子有數千名之多,被國家評為武術優秀輔導員。 閻忠旗的傳人有保定王玉生、周恩平、王光明、呂鳴捷和本村寧小樂、寧誌義等人,形意拳就這樣在文安北舍興村紮了根,至今興盛不衰。 北舍興形意拳在原來基礎上,將孫祿堂的形意拳學、高振東的武當拳法和「 ”定興三李”傳人李春芳的獨特拳術融為壹體,不斷改革創新,更加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壹,有獨特的基本功和內功訓練方式,融匯其精微奧妙,將形意拳的內容進壹步充實,拳法更加舒展大方,剛勁有力,架勢工整,技擊明顯,逐步演化為具備地方特色的北舍興形意拳。 目前,為使這壹拳種發揚光大,形意拳在當地風生水起,習練者眾多,已傳至第七代,主要傳人有張海濱、王向東、李軍祥、高軍華、楊井偉、趙陽陽、寧大兵、趙松子等。他們成立了北舍興形意拳協會,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武術活動,並取得了優異成績,在形意拳的發展和完善過程中作出了巨大貢獻。 作者簡介:馮秉頊,學者、作家,1952年6月出生於河北省文安縣。出版專著27部,300多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詩歌等發表於全國各級報刊。

  • 上一篇:海安城南初中和紫石哪個好
  • 下一篇:外貿英語翻譯(盡量使用外貿專業用語)謝謝!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