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腳本源碼 - 【愛+好醫生】網路健康訊息的解讀

【愛+好醫生】網路健康訊息的解讀

網路發達、訊息傳遞之快速,在這麽多的資訊轟炸之下,我們應該如何篩選並吸收正確的健康知識?讓黃醫師透過5W方法帶您辨別訊息真偽吧!

撰文◎黃瑽寧

有了網路之後,現代人可以從非常多元的管道獲取醫學與健康知識,網路通道像LINE、FB、健康新聞,以及各種醫學部落客,健康網站等等。但是在這麽多的資訊轟炸之下,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健康了嗎?除此之外,在吸收這些健康知識之後,心情是否更篤定、輕松?

?面對健康資訊的態度,有些人甚麽都信,兢兢業業的過每壹天,吃喝拉撒都要符合專家說的原則;另外有些人,只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做不到的壹概置之不理;當然也有完全不在乎的人,仿佛是健康新聞絕緣體,不看也不信,做自己最大。

?然而,生活周遭充斥這麽多健康訊息,我們究竟該如何篩選?這裏提供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所建議的五個步驟,也就是所謂的5W(人、事、時、地、物)原則,作為基本的篩選工具:

?1. Who(人):任何文章,只要沒有屬名作者,基本上就可以略過不讀。若作者乃有名有姓,也可以進壹步google查證,他過去寫的文章,是不是具有公信力?這肯定是辨識網路訊息真偽的第壹步驟。

?2. What(事):這篇醫學報導的內容,是否太過虛浮誇大?任何太過神奇或者太過驚悚的文章,理論上都應該存疑。當標題充斥著「驚呆了」、「恐罹癌」、「立即見效」、「不傳之秘」等聳動字眼,通常內容也不會太貼近事實,當作奇人軼事看看可以,認真就輸了。反之,若壹篇文章能夠舉證歷歷,列出實證等級的研究數據,可信度就會大幅提高,只是壹般人閱讀起來的確會比較吃力。

?3. When(時):這篇文章刊登的日期為何,觀念是否已經過時?醫學發展壹日千裏,許多舊的育兒或健康觀念,早已不適合再拿出來。在1950年代,醫學的進步速度,大約相隔五十年才會增加壹倍的知識量,如今醫學的進步速度,是每隔七十三天,知識就會增加壹倍!以這樣的速度來推算,育兒書每四年才翻新壹次,都還嫌太慢。

?4. Where(地):這篇文章刊登在哪裏?刊登的位置也代表文章的可信度。LINE群組上隨便流傳的健康貼圖,完全追查不到上述「人、事、時、地」四個原則,根本就不應該轉傳,更遑論相信。讀到壹篇網路文章時,也可以看看網頁中「機構簡介 / 關於我們」的欄位,如果屬於學術網路,通常比較具有公信力。

?5. Why(物):為什麽這篇文章會出現在網路上?許多健康新聞,看起來是在宣導健康理念,其實是在鼓勵民眾購買某健康食品,或者宣傳自費的檢查、手術等等。健康食品或各種醫療服務沒有不好,只是鼓勵大家多問問「為什麽」,或許有助於替自己的健康把關,做出更正確的決定。

?最後壹個Why的原則,也適合給撰文者(醫師、營養師、醫藥記者等專業人士)客觀的思考,將這些健康資訊放在公開網域上,有何目的?所要宣導的正確健康觀念,是否嚴重到必須以恐嚇式行銷的字句,來吸引點閱率?

?本集《愛+好醫生》以黴漿菌抗藥性上升的新聞為例來探討。這篇新聞壹出來,造成許多家長的擔憂,然而壹般民眾就算知道這個事實,又能做出什麽樣的健康計畫?似乎也是無計可施。該如何平衡報導類似的健康新聞,以及正確解讀資訊。

?除了5W方法之外,面對網路上真偽難辨的訊息,妳還可以用下列做法來加以釋疑:

?1. Google 關鍵字:「妳所看到的疾病主題」和「謠言」,可能已經有其他專家曾經破除。

?2. Google 關鍵字:「妳所看到的疾病主題」和「妳信任的醫師的名字」,是否有妳信任的醫師曾經寫過相關的文章。

?3. 請「美玉姨」進入LINE群組中,幫忙辨識轉傳內容是否為謠言,「美玉姨」還會反饋回答正確的知識。

愛家顧問團Q&A

呂俊毅|感染科主治醫師、溫濡菁|資深媒體人

Q:最近新聞提到黴漿菌抗藥性提高,是怎麽壹回事?

A:其實這則新聞是壹位醫師在臉書上的貼文,媒體當然是相信專業,擷取重要資訊,告訴大眾需要註意的部分。

專家表示,抗藥性提高是狀況較嚴重的病患當中,因為前期治療沒有效才導致抗藥性提高,所以這個取樣是特定對象,並未做社區的篩檢,就不知道是否不同程度的患者或是帶原者,他們的抗藥性比例也這麽高。不過,抗藥性增加是事實,同住院的病人中,大概有兩三成的比例有抗藥性,日本有些報告高達九成的抗藥性,在中國有些是百分之百,所以在這麽頻繁的交流下,早就預測抗藥性會增加,尤其是抗生素用得多,有抗藥性的細菌就有生存的優勢。臺灣產生抗藥性的比例比鄰國少,到這壹兩年才發現抗藥性從2-3成增到6-7成,這的確是壹個警訊,提醒我們使用抗生素時候要更謹慎或精準。

Q:甚麽是黴漿菌?如何判斷已感染?

A:黴漿菌其實是壹種生活中到處都有的細菌,容易造成呼吸道的感染,像感冒、咳嗽、發燒、肺炎等,也會造成嚴重的感染,如腦炎或其他全身性的免疫反應。

要辨識有其困難度,因為感染黴漿菌不具特殊性癥狀,它與其他細菌或病毒造成的呼吸道感染癥狀類似,甚至於做了檢驗,都還有不確定性。可能病患在感染黴漿菌壹個月後,雖測到有黴漿菌感染,但病患的咳嗽癥狀未必是黴漿菌所導致,所以連醫生很難當下立即確診出是否有黴漿菌感染。

?Q:為何新聞媒體喜歡下壹些聳動的標題?

A:媒體新聞要采訪什麽內容,其實長官的影響很大,通常希望新聞裏面有議題能夠讓民眾討論,而非只是傳達黴漿菌的流行狀況。壹定會抓幾個重點去強調,要構成壹個新聞,必須要讓大家知道壹個重點或知識,要符合事實,也要吸引民眾。

?Q:如果很多健康資訊都變成業配,會不會造成民眾對於健康衛教的觀念偏差?媒體人是否有導正觀念的功能?

A:有些藥廠會找記者去宣傳自己的藥,甚至是找案例或是研究來佐證,但大部分記者會把重點放在新研發的創新技術,也會讓民眾知道有其他治療疾病的方式,鼓勵民眾保持盼望,如果很明顯是業配的新聞稿,也會再找壹位專家來平衡資訊。

  • 上一篇:女性解剖
  • 下一篇:微信圍棋小遊戲沒地方落子後時間過後會自動輸嗎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