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腳本源碼 - 五指山下的癡念——《西遊·降魔篇》解讀(三)

五指山下的癡念——《西遊·降魔篇》解讀(三)

因心不忍而選擇暴力,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善?

豬妖沒有被降服,玄奘想要師父出手,但似乎每天空閑無比站在街頭的師父居然說自己很忙,並指點玄奘去找壹個妖怪中的王中之王——孫悟空,向他求取降妖之道。

向妖王求學降妖之道,乍聽之下有些搞笑。妖物怎麽會教人降妖之道呢?豈不是作法自斃!但轉過來想,世上還有誰會比妖王更了解妖物的弱點嗎?當玄奘問起自己憑什麽讓孫悟空教自己降妖之道,師父給出的答案是,需要智慧以及那本兒歌三百首。

此時電影的鏡頭鄭重給出兒歌三百首的正面,壹個腳踩蓮花,手指向天的小孩。正是當初佛祖出世,落足步步生蓮,手指天地的形態。

兩者相加,便得出師父給出的答案,如何才能降服孫悟空,需要的是佛智!

可惜玄奘此時尚未能領會,壹見師父手持兒歌三百首,立即暈倒。玄奘雖得師父點破那壹點點,但並不是壹切問題就解決了。點化之後,如何面對自我,需要的是壹個漫長的求證過程。此時的玄奘,內心不是清明,更多的是混亂和疑惑。基於這樣的理解,才能明白為什麽在前往五指山的路上,為什麽會出現段小姐設計逼婚以及遇上三個驅魔人了!

劇情的設計,是段小姐帶領手下五煞收買了兩個人作為俘虜演了壹出戲欺騙玄奘,想要與他成就良緣。但是卻不料露出馬腳,被玄奘識破。這壹段劇情並不復雜而且有著鮮明的喜劇特征,其中的隱喻卻頗為值得玩味,同樣暗示了段小姐這個角色真正的設定。

壹個寨主帶領五個手下,正合佛法之中的身心構成。人如壹寨,藏有身心。心就是段小姐,而五個手下壹女四男合稱五煞,可分別代表色受想行識五蘊。所以才見五蘊同乘壹車,運載身心。展現這壹點的還有壹個橋段,就是戰車所謂的鐵血系統,段小姐的指揮之下,五煞展現壹套復雜無比、搞笑無比的配合,效果卻僅只是驅動戰車。五蘊齊動,此人身才得運轉。

人身以心為主,所以段小姐是首領,是壹寨之主。五個手下行為不定,舉止混亂,雜糅各種癡態,服從寨主無法自主,正是五蘊隨因緣變化,無有自性的顯示。所謂五煞,其實就是五傻。

為什麽段小姐是寨主?寨主,正是債主。段小姐所代表的心,不是本心,而是自我欲求之心,是本心應物產生的目的之心。有目的便顯出欲求,向心有求,便是債主。所以這壹個騙局,正是段小姐帶著五煞來欺騙玄奘。意思便是自我欲求之心協同色受想行識五蘊壹起逼迫本心。

玄奘為本心之覺,洞然有求之自我,當即表示自:“我要追求的是大愛,人間的小愛他是不會去想的。”

不會去想並不代表心裏沒有,只是不讓自己去往這方面去想而已。這意味著玄奘還不懂得如何處理所謂的大愛和小愛,也沒有真正明白段小姐!

心不肯認,源於妄自分別。所以在玄奘,反而覺得是段小姐不明白他,覺得段小姐不明白他所謂的大愛!

因為無法洞徹這壹點,所以玄奘也無法擺脫五蘊所困。此刻五蘊能夠困住玄奘,就如同玄奘在高老莊無法嘴對嘴吸出豬妖的元神,兩者是壹回事。五蘊之見不斷,終究受其所困。

因而如果不從行為而從本心來談,因不忍而選擇暴力,究竟是自我難以承受,還是真的從善而行。兩者之間的區別是,當自我難以承受,那叫做為了善,而不是從善而行。

孟子說,要從仁義行,不要行仁義。

見他人之惡而鼓噪,就好比在街上毆打小偷而興奮,其心是為了正義,還是為了自己?

段小姐為什麽姓段,且有姓無名?此自我欲求之心,本就是從所遇之境而生,是壹顆有求的幻心,隨遇而變,當然無可名狀,所以無名。段者,斷也,是指示此心需斷也。此心若在,掛礙不斷,終究還是癡迷顛倒!

為什麽是斷,而不是滅?因為此有求幻心,也是從本心所出。若是滅,如同滅本心。

玄奘被困之中,段小姐與五煞商議,道出對本心之難舍。為什麽段小姐愛上玄奘?因為玄奘所代表的本心不求名利而以大勇除妖,顯現其大。而段小姐之愛,也代表著段小姐為什麽會出現,其實段小姐正是玄奘除妖大勇之心化顯,是他所求的目的之心!

每壹個愛上我的人,都代表了我心靈的樣子!

《易經》有“同氣相求,同聲相應”的道理,如果看不清壹個人是什麽人,看看他身邊的朋友是什麽樣的人就知道了。同樣的,愛上壹個人,是因為看見了對方身上自己所珍愛的特點,而這個特點往往正是自己最大的特質!

什麽是執著?就是本來無相的心,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在未曾愛之前,心裏有的是對所有人的愛;愛上了之後,滿心裏都只剩下了壹個人。在玄奘口中便表達成了大愛和小愛。

小愛之所以是小愛,以及玄奘想要斷絕的緣故,是因為在他的認識之中,小愛其實不過是自我的滿足。當我們的口中吐露對他人的愛語,就證明了我們是愛對方的嗎?不,這只能證明對方讓我們的心升起了愛。真正的愛,不會因為得不到回應而失落、而難受,甚至毀滅自己。

是因為自我得不到滿足,因愛而生的欲求得不到實現,所以讓人沮喪。當對方拒絕了我們的心意,並不意味著拒絕我們的愛。愛可以繼續,但是得不到回應的欲求卻讓人倍感失落。

個人的訴求之中,包含著愛欲,就如同人也會有身體和心靈壹樣。除了愛讓人飽滿之外,同樣還有諸般身體的渴望。影片在表現這壹層的時候,用了壹個叫做“聽話符”的道具。段小姐和五煞中唯壹的女子四妹的壹場互動。

四妹是個打扮妖冶性感的女子形象,壹看就是身體欲望的象征。五蘊之中有色受想行識,當中的色並非女色的意思,但是五蘊所成人身自有欲望。當欲望產生,人受其指使,就如同貼上了聽話符壹樣。

段小姐貼符之後,戰車之中的玄奘正準備小解,而四妹亦受五煞另壹人的幹擾。最後更為誇張的是,聽話符還落在了玄奘的身上,進而出現了壹幕幕令人捧腹的對白和表演。這是所謂的暗場,來言去語都充斥著各種性欲訴求的暗示,但是卻用搞笑展現,形成了壹種荒誕效果。這是喜劇的高明,把嚴肅和沈重變得親切輕松,令人壹笑而過,不入邪思。

壹個人對另壹個人的愛欲,意味著什麽?是自私嗎,是占有嗎?是違背佛法的嗎?

豬妖突然出現,與戰車相撞,被推出的玄奘看見粉碎的戰車與倒落塵埃的段小姐,終於忍不住抱著她放聲大哭。這壹刻玄奘楞住了,任由段小姐將他擁抱,而他也隨著段小姐的擺布抱住了她,並未撒手。如同他師父所說,心裏想,嘴上卻說不想,這才是問題。

愛了眾生,就不能愛她了嗎?她,不是眾生嗎?自己不是眾生嗎?愛人,就不能從愛自己開始嗎?也許會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體貼他人、明白他人,去愛他人!

豬妖是因愛成癡,這壹份感情很深,深到什麽程度呢?能夠撞碎戰車,也就是意味著能夠為愛舍身。碎裂壹地的戰車,就是為癡於愛中的粉身碎骨。原本以為粉身碎骨之後,那壹份有求的幻心應該滅了吧,所以玄奘悲傷。但是沒想到段小姐突然大叫,說他被抓住了!

她竟未死!假如肉身都沒了,欲望自然就該消失了。身在患在,既然無身,也當無患了。可是欲望都破碎了,為什麽她還在?

這才是玄奘的錯愕,甚至是驚愕!

這時候所有的自欺都無法瞞過自己了,玄奘不得不承認,眼前的段小姐就是自己喜歡的。所有的選擇都是出自他的本心。讓他的愕然是,為什麽自己純善的本心,也會生出這樣的暴力的自我?而自己的否定,似乎是錯的?

壹念錯愕,癡情而不得的豬妖逼身而來。此時造幻,有驅魔三人先後到來,分別是五行拳、天殘腳以及空虛公子。這三個形象出現未免突兀,但背後自有導演的表達邏輯。三者的形象何來?其中部分出自周星馳導演對於粵語片的記憶,比如天殘腳和段小姐的法器無定飛環,皆出自《如來神掌》。

但是這三個人物表達的意義是什麽?有人說,苛求每壹個設定的背後存在的寓意是否追尋太過、解讀過分,有這種想法便是不懂電影。聲光色的交織,本就是有所表達的語言。充滿比喻,布滿意象,才是電影;比喻高明,意象豐滿,就是好電影。

當玄奘壹念肯定段小姐是自己的真實之後,三個降魔人先後出現。其實代表著在目的之下的心,可以成為的樣子。段小姐代表的是玄奘的降魔之心,曾因暴力而被玄奘否定。但在粉身碎骨之後,卻讓玄奘動搖,產生了認可!

當目的之心被認可,玄奘愕然,並立即產生了警惕。因為當目的被認可,便有取代本心的危險。世上有多少人,為了正義的目的,最後迷失在手段之中,萬劫不復。

三個降魔人,形象大於情節。這說明形象設定本身即是角色出現的意義。既然意義在形象之中,那麽就要分析出形象的特質。五行拳出場時是壹頭猛虎,後來才知是人的象形,幻化螳螂對峙豬妖,能以力量抗衡野蠻。是人而化做獸形,是什麽緣故?

人是萬物之靈,象形為獸是為了法形借力。模擬獸類形態動態是為了激發相應的力量,但壹切卻是原本蘊藏在身體之中。昂首立身為人,俯首背天為獸,但人與禽獸之間的區別其實不在形態,而在作為。

為了獲得力量而放棄了自身,化為獸形,這是北鬥五行拳。

天殘腳是壹個老形象,早在粵語片時代便出現,既是人名也是壹種高超的絕技。該形象的妙處是畸形而放大,原本先天萎縮的腿,卻能放大成了威力無比的天殘腳。先天的不足卻走向了另壹種的極端,這是另壹種不自然。

人是完美的嗎?從肉身而言,奔跑不及迅豹,攀援不及猿猴,潛水不及遊魚,騰空不及飛鳥……似乎種種皆是不足,但是人卻有飛禽走獸難以匹敵的智慧。五行拳師法自然禽獸而得其力,那麽天殘腳象征的,便是人力的超越自然的部分。

空虛公子驕傲自大,偏又呈現畸形,雖壹身病態,但甫壹出場便展現讓人驚駭的劍技。那不是普通的劍技,而是飛劍。膚色慘白而毫無血氣,眼窩深黑而露出倦容,這是氣血不足、肉身虛弱的表現。如此壹個人,行動尚且需要代步,但卻能駕馭飛劍。

劍離身而飛,便與以手握劍不同,迥異塵俗。因為人之所及,本在肉身之內,影響及於身外之物的,已非身之諸力,業已入於神異之中。宗教之傳,多有神通力之說,托於諸異,可以驅策外物。明清小說裏的妖人怪道多有此能,最著名的莫過於民國小說中的所謂劍仙之流。空虛公子象征的便是此等,心力通乎外物,以為己身,其實觀其虛弱病態之身,便知其實乃是喪身。

當玄奘驚愕抱住段小姐,本心之認,壹念模糊之後,三異人出現,代表的是本心對自我的肯認之後,容易出現的三種歧途。第壹種,如五行拳,開發肉身的諸般異力,行跡入於禽獸之淪,是身大於了心。第二種,如天殘腳,以外力異化改造肉身,是視自身為殘缺,是因有求不足之心欺身。

第三種,如空虛公子,則是完全的身心分離,此心寄托別有。心在身外,則無視此身,所以視身有諸殘而不覺。但要註意的是空虛公子出場的壹段搞笑,在空虛和腎虛之間含混不清。雖是笑語,可見其濫用其身。但是此後種種約人,男女不限,又顯見其樂趣仍在肉身,身心分離之中是身心錯亂,這是空虛公子!

本心是覺,假名為心;自我是感,凝於壹身。心是對著自己的,但是身卻在他人的眼中。從心到身,是從無到有,也是從自己走到他人。中國傳統自古有修身之說,無分儒道。此身如何?是心之起、行之端,系壹世運命。三種歧途,展現出了三種對於自我的態度,也是來自本心認可之後,勇猛精進的自我可以成為的樣子。

扭曲、放大,乃至最終自喪,壹切皆是為了成為天下第壹驅魔人。什麽是天下第壹?那是自我的極致。

天下第壹是壹個老命題,經常被作為武俠小說裏面反派第壹人物的追求。但壹般作為設定出現,被主角否定,然後被被失敗消解掉意義。但是很少見有作品能夠把人為什麽要爭奪天下第壹說清楚的。

所謂天下第壹,在我的理解中,表面上是爭奪天下第壹,實際上是在爭奪自由。只是這壹部分的自由並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人面對物質世界和鬥爭世界所產生的欲求渴望。他們希望不被物質束縛和困擾,不被其他強大的個人以及勢力欺壓,所以要當天下第壹。權力的欲望,實質是源於壹種害怕被欺負、以及自我的實現心理。所謂權力,其實是人想做自己。但是放大之後,不想被欺負的人,轉而開始欺負人。

人與人的個體關系之中,有強弱、智愚、眾寡之別,所以便容易出現鬥爭。想做自己是多麽不容易,因為有身體,所以需要物質的滿足;因為有心靈,所以需要願望的滿足。

天下第壹的意義由此體現,因為是第壹,所以是站在最高處,沒有人可以阻礙自我的延伸,說破了,就是沒有人再會阻擋我的自由了。但慧眼壹觀,便知道這並不是什麽自由,只是自身的欲望無窮的擴張罷了。俗世的欲望,盡在名利之中。

正如空虛公子問玄奘是做什麽的,玄奘說他不是要飯的,也是個驅魔人。空虛公子回答,看得出,給點飯。也許在他心中,不是玄奘的造型如要飯的,而是即便他身為驅魔人,要的也不過是飯而已。

玄奘看清楚了這壹點,本心悚然,故而才亢聲說道:“妳們居然還在爭什麽名利,妳們簡直不配做驅魔人!”

三人都是有所求的人,欺瞞了自己的本心用力,各有成就。但當面對最後的妖王,孫悟空壹口將五行拳喉嚨咬破後諷笑,“在我面前,裝什麽野獸!”;對天殘腳壹拳破其巨足後道,“天殘腳踩到釘子了!”;對空虛公子以金身破其飛劍後道,“今天玩得很開心啊!”三人都在自己最強大的本領處失敗,是作法自斃,其所成不可自恃也。壹口妖風黑氣所至,三身都成劫灰。

見識了三個驅魔人之後,玄奘毅然決然的再度離開段小姐。本心肯定之下,自我必然會成就壹個模樣,但這是顛倒,應該是自我返體本心才對。玄奘看見了三個驅魔人,是看見了自己肯定段小姐後的未來,離開便成了必然。

段小姐表示要跟隨,玄奘卻態度陡然轉變,並直接說出了,都是妳三番兩次阻礙了我的求佛之路的話,並大聲呵斥,要還他兒歌三百首。還歌本是表達,意在要向自我討回本心。

段小姐被這無情激怒,因為她以為之前還是“好好的”,不意玄奘變化如此之快。憤怒之下,當即撕碎兒歌三百首,等於是否認了玄奘的本心。這意味著玄奘的本心是錯誤的,當然這壹點要到後面玄奘才能明白。

段小姐暴打玄奘、罵他無能之後,有壹句臺詞說道,“如果不是我的話,妳可以活到今天嗎?”這句臺詞讓人想到了另壹本電影,即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沒有此身,心將何托!

沒有自我,如何見本心呢?沒有段小姐,又何見陳玄奘?問題在於,段小姐只是剎那應求而生,並不是本心的樣子,玄奘只能拒絕。這裏面的道理很簡單,有壹天妳因為壹個笑話笑了,那個哈哈大笑的人,就是妳嗎?就是全部的妳嗎?那麽同樣在人生中,面對每壹個遭遇而產生的自我,就是我嗎?

孟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盡心不是盡心就可以,盡心是領悟本性的基礎,但需要向前突破,領悟本性。

玄奘再次上路,經歷風雨辛苦,終於來到老廟。這不僅是個老廟,還是個老破廟,卻不見五指山。師父說了,高壹千三百丈,寬二百五十六丈,就算是瞎子也看得見的。

瞎子如何能看?因為人的眼睛會瞎,心卻不會瞎。見佛,不是眼可見,唯有心能見。眼所見的,只是人,不會是佛。鏡花水月的設計,不是倒影,而是再說顛倒。唯有不顛倒,才能見佛。所以金剛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收斂身心,不以眼而以心,不求之以眼見而證之以心悟,這才是不顛倒。所以為什麽是石缸上的字是倒影,而水中的才是字的正形。現實世界是顛倒,心中才是不顛倒。玄奘能見佛,不是看倒影,而是領悟了不顛倒。佛在正見中,所以見山河大地皆是法身,巍巍之山便是佛身。

從喜劇電影語言而言,這是了不起的創意,讓人有耳目壹新的觀影質感,合乎情理之中,卻在意料之外。從中可見周星馳,他的勝處也在此,在情理之中,滿足了觀眾的意料之外。

山中洞內的孫悟空,黃渤演繹的孫悟空大大超出了以往的孫悟空形象,無論是人形還是之後的真身,都充斥著壹股暴烈的妖氣,與勇猛無為、神通廣大的大師兄形象相去甚遠。但無疑這是壹版成功的孫悟空形象的塑造,成功在於這個形象合理的詮釋了自身。

降魔篇裏的孫悟空是被佛祖鎮壓且依舊妖性不改的妖王,如同玄奘師父所言,他兇狠狡詐、陰險毒辣,是極難對付的。豬妖已經那麽厲害了,能降服豬妖的自然不在話下。這壹點,從劇情橋段的設計也看得出來。孫悟空用了欺瞞示弱、假意真情等種種手段,終於騙得玄奘折掉了封印的蓮花。

孫悟空是三妖中的最後壹妖,也是最厲害的妖物,被師父稱為王中之王,他究竟厲害在哪裏呢?在影片最後,玄奘有壹段自述,可以透出三妖的設定。玄奘道,“有過痛苦,才能知道眾生真正的痛苦;有過執著,才能放下執著;有過牽掛,才能了無牽掛。”

經歷痛苦者,是魚妖;有過執著的,是豬妖;至於牽掛,便是孫悟空了。也許有人會覺得,豬妖也很痛苦吧。其實不然,因為痛苦是簡單的,沒有太多的感情的糾葛。豬妖的感情很深,是壹份失去了起點和終點的執著。至於孫悟空,為什麽是牽掛呢?了無牽掛,是什麽都拋開了,這個詞用在孫悟空身上,是不是太輕了呢,又或者說完全不知道重點所在?

其實了無牽掛的正確讀法是在了字後停頓,要“了”的,是“無牽掛”!

什麽是無牽掛?就是不愛、無愛。孫悟空就是這樣,壹無所愛。三妖之中,魚妖的痛苦,豬妖的執著,說穿了都有愛在其中,他們都是人化為妖。唯有孫悟空不是,他天生就是妖,不是什麽人化的,也不是有什麽感情挫折的經歷。他的問題在於,無愛。

無愛,便沒有任何的意義可言。生命的壹切,只成了遊戲和爭鬥。影片甚至沒有交代孫悟空為什麽會被如來鎮壓在五指山下。難道僅僅是因為他是妖物嗎?當然不會。而孫悟空口中的所謂悔改,似乎透露出佛祖鎮壓他的目的,是想讓他悔改,那麽究竟是悔改什麽呢?

從魚妖開始,便知道所謂的三妖其實也是玄奘所面對的問題。魚妖的痛苦,玄奘也身受;豬妖的深愛,玄奘也遭遇了,只是玄奘的選擇不同。那麽到了孫悟空,玄奘的問題是什麽?正是他拒絕了段小姐。

這壹份拒絕,壹直到收服了豬妖,等於是放下了對愛的執著。理解到這壹步,才能明白玄奘為何如此堅定的拒絕段小姐,甚至不惜要砸斷自己的手指,也要斷絕和段小姐之間的聯系。

無定飛環,無定的不是愛,而是緣分的相遇。玄奘要斷的,就是這壹點緣起。當之前兒歌三百首被撕碎,這意味著什麽?玄奘對段小姐的拒絕,是因為不愛嗎?不,是因為他以為自己要追求的大愛,所以才隔絕自己。換言之,他因此不再牽掛段小姐,找了壹個理由,否認了這壹份愛。隨著這壹點否認,那代表本然之善的兒歌三百首也被撕碎了。

收服豬妖之後,則是玄奘放下了愛的念頭,清空了自己的心。所以才會如此的決絕,自認念頭清明,明確自己所求在佛,那麽自然要斷絕幹擾。

於是,玄奘離開了善,也離開了佛。玄奘才會釋放出孫悟空,因為他自己成了壹個孫悟空。

什麽是妖王孫悟空?壹顆隔絕了愛恨的心,壹顆進入了壹無所有的心。無計可施,所以無法可破,因為壹無所有。

當世人遭遇愛恨,因為含冤而放棄了愛,所以痛苦,這是魚妖。當世人的愛被背叛,因為困惑而念念不解為什麽他人不愛我,所以執著,這是豬妖。當世人放棄去愛,無視壹切,為佛所禁錮,這是孫悟空,是妖王。

孫悟空是壹個無愛的妖王。無愛,所以毀滅壹切,即便連自己都會毀滅。

沒有愛的心,豈不是首先就毀掉自己嗎?所以孫悟空第壹步就要殺玄奘。玄奘豈能不反抗,所以三大驅魔人出現。這時候明白,原來這些驅魔人都是玄奘,是玄奘成就的本領,只是壹壹不敵這天生的妖王。

佛為什麽禁錮孫悟空,因為佛,要愛!佛,禁止無愛之人。古語雲: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當三驅魔人身亡,危難之時,段小姐再度出現。玄奘最終對自身的愛在毀滅之際爆發,卻最終被孫悟空打散,化為灰燼。這壹刻的玄奘,眼見心愛之人即將死去,才真正面對自己,親口承認了這壹份的愛。

成佛,什麽是成佛?

原來,是不要以自以為是的妄念遮蔽自己。

成佛,是為了眾生嗎?

妳自己就是眾生,既然愛眾生,便不應該有分別而繞過自己。這是著相,是自己的心在模擬壹種佛的境界,是自己在定義佛。

玄奘為什麽會有大愛和小愛的區別?

因為他將自己分別在了眾生之外。什麽是將自己分別在眾生之外,就是自命為佛。當壹個人以佛的境界和標準來要求自己,其所言所行,就是自命為佛。自命為佛當然不是成佛,是入魔。

領悟如此,被撕碎的兒歌三百首才會被拼成大日如來真經。大日如來,是佛的三身之壹,是法身佛。所謂大日,指的是如太陽壹般,光明遍照。既然是遍照,便不會遺漏自己,不會特意繞開自己。

兒歌三百首是善,是愛卻是玄奘自以為是的愛,是對人好,是自以為是的好。撕碎了自以為是的善,重新顯露的才是真的善。如果細心的話,可以看見拼成的大日如來真經旁邊,還有四個字,依稀是“情見汝愛”,正因有情,方見有愛。無情者,無愛。

為什麽是大日如來真經,而不是其他的佛經?因為大日如來代表的是法身,法身無相!摧毀諸外相之後,便見法身。這也是為什麽情節將段小姐設計為被打碎成塵埃灰燼。我相泯滅之後,自然呈現實相。

愛壹個人要壹萬年嗎?要知道愛只在此刻,因為有了此刻,才會有壹萬年。當我們談論愛要壹萬年的時候,其實談論的不是愛,而是滿足,是心的虛榮。真正的愛,只在此刻。

大日如來真經之下,大山豎起為佛。這不是佛,是佛像,所以會被孫悟空壹拳擊碎,然後有虛空生像,仍不是佛,是性空緣起之力,所以才能鎮壓孫悟空這壹片無愛的頑空。

《西遊記》原文之中,五指山又名五行山。第七回標題為,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意思是,八卦能逃,五行不離。若離了五行,豈還是大聖?君不見,大聖離開五行山之後,又與唐僧、八戒、沙僧以及龍馬合到壹塊了嗎!

  • 上一篇:SFTP 怎麽往服務器上上傳整個文件夾?
  • 下一篇:rabbit和bunny的區別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