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腳本源碼 - 紅樓夢第二回中,賈雨村說的這些人都是誰?

紅樓夢第二回中,賈雨村說的這些人都是誰?

13、周,是周敦頤。14、程,是指周敦頤的兩個弟子:程顥、程賾。這壹點非常清楚,爭議較少。

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道州營道縣(今湖南道縣)人。周敦頤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程顥與其弟程頤同為宋代理學的主要奠基者, 世稱“二程”。 因二程兄弟長期講學於洛陽, 故世稱其學為“洛學”。二程在哲學上發揮了孟子至周敦頤的心性命理之學, 建立了以“天理”為核心的唯心主義理學體系。

周、程很明顯是在寓迎春,這也符合《金陵十二釵正冊》的排列順序。周敦頤生前並不為人們所推崇,學術地位也不高。人們只知道他“政事精絕”,宦業“過人”,尤有“山林之誌”,胸懷灑脫,有仙風道氣,但沒有人知道他的理學思想。這壹點正與迎春的默默無聞相契合。周敦頤性情樸實,從小信古好義,平生不慕錢財,愛談名理,他認為“君子以道充為貴,身安為富”。在學術上,他的弟子二程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題是“萬物皆只是壹個天理”。他們認為,人性的本然狀態,由於是“天理”在人身上的折射,因而是至善的。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質特征,惡則表現為人的不合節度的欲望、情感,二程稱之為“人欲”或“私欲”。這壹點也符合曹雪芹對迎春這壹人物性格特點的刻畫。《紅樓夢》第七十三回有這樣的文字:“當下迎春只和寶釵閱《感應篇》故事,究竟連探春之語亦不曾聞得,忽見平兒如此說,乃笑道:‘問我,我也沒什麽法子。他們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討情,我也不去苛責就是了。至於私自拿去的東西,送來我收下,不送來我也不要了。太太們要問,我可以隱瞞遮飾過去,是他的造化,若瞞不住,我也沒法,沒有個為他們反欺枉太太們的理,少不得直說。妳們若說我好性兒,沒個決斷,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使太太們生氣,任憑妳們處治,我總不知道。’眾人聽了,都好笑起來。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若使二姐姐是個男人,這壹家上下若許人,又如何裁治他們。’迎春笑道:‘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況我哉?’”可見,在作者心目中,迎春是十二釵中最樸實的人,她溫存善良、與世無爭。“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就是她的個性寫照。

周敦頤酷愛雅麗端莊、清幽玉潔的蓮花,曾於知南康軍時,在府署東側挖池種蓮,名為愛蓮池,池寬十余丈,中間有壹石臺,臺上有六角亭,兩側有“之”字橋。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賞著縷縷清香、隨風飄逸的蓮花,口誦《愛蓮說》。自此蓮池名震遐邇。據說,九江的煙水亭最初是由周敦頤修建的,因為亭在湖心,壹墩如月,故名“浸月亭”。後不斷興廢,取“山頭水色薄籠煙”之意境,改名“煙水亭”。恐怕,曹雪芹把迎春的住所設計成開滿蓮花的“紫菱洲”的靈感,就是來源於此吧。程顥、程頤所創建的“天理”學說受到了後世歷代封建王朝的尊崇,清康熙二十五年,二程進儒為賢,位列孔子及門下、漢唐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賜給兩程祠“學達性天”匾額。這些事件,生活在這壹時期的作者不會沒有耳聞,“二程進儒為賢,位列孔子及門下、漢唐諸儒之上”正好可以理解成排行第二的迎春!對於迎春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如何,蒙本第七十三回回末的總批就說明了壹切:“探春處處出頭,人謂其能,吾謂其苦;迎春處處藏舌,謂其怯,吾謂其超。探春運符咒,因及役鬼驅神;迎春說因果,更可降狼伏虎。”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迎春的生活原型與脂硯齋和曹雪芹的感情是極其深厚的,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15、張是指張載,北宋哲學家。字子厚,生於官僚家庭,祖上是大梁人(現在河南開封),僑居在現在的陜西省眉縣橫渠鄉,這就是張載被人稱為"橫渠先生"的由來。張載是關學學派的創始人,關學是他在關中地區講學而形形成的壹個大的學派。關學和二程的洛學是理學的學派之壹,是朱熹思想的先驅。

16、朱,朱熹,字元晦、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江西婺源(今屬江西)人。父親朱松是嶽飛、秦檜同時人,曾得充福建政和縣尉小官,攜全家赴任,後調任尤溪縣尉。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於尤溪,降世不久,其父升任朝廷秘書省正字職,但因反對秦檜主和,被逐出朝廷。朱松回到福建建陽家中。朱熹隨父在建陽度過了他的童年。

按照順序,張,朱寓惜春。張,朱的***同特點是都出自與官僚家庭,正好和惜春的出身相吻合。張載少年時很喜歡讀書,範仲淹建議他讀《中庸》以及其他儒學典籍。而朱熹幼時也同樣聰明過人。四歲時其父指天說:“這是天。”朱熹則問:“天上有何物?”其父大驚。他勤於思考,學習長進,八歲便能讀懂《孝經》,在書題字自勉曰:“苦不如此,便不成人。”這種少年成才、幼小知事的情況恰好用來影射惜春,在《紅樓夢》中,惜春雖然年幼卻已經略通世事(第七十四回“矢孤介杜絕寧國府”),還是個丹青妙手。張載曾經大量地閱讀佛教和道教的書,朱熹也熱衷於道學,並對佛學也有濃厚興趣。正合惜春後來的出家。張載之弟監察禦史張戩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與王安石發生激烈沖突,被貶知公安縣(今湖北江陵),張載估計自己要受到株連,於是辭官回到橫渠。而朱熹的仕途更不順利,不僅其父因反對秦檜而被逐出朝廷,在慶元三年,朱熹也受牽連被斥“十罪”,革職回家。這些事件影射了賈府之敗。

17、蚩尤,是傳說東方九黎族(屬東夷集團)的首領。蚩尤是炎帝的孫子。據說,蚩尤生性殘暴好戰,他有八十壹個兄弟,都是能說人話的野獸,壹個個銅頭鐵額,用石頭鐵塊當飯吃。蚩尤原來臣屬於黃帝,可是炎帝戰敗後,蚩尤在廬山腳下發現了銅礦,他們把這些銅制成了劍、矛、戟、盾等兵器,軍威大振,便起野心要為炎帝報仇了。蚩尤聯合了風伯、雨師和誇父部族的人,氣勢洶洶地向黃帝挑戰。

18、***工,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神。為西北的洪水之神,傳說他與黃帝族的顓頊發生戰爭,不勝,怒而頭觸不周山,使天地為之傾斜。後為顓頊年誅滅。此外還有壹說,謂***工是堯的大臣,與驩兜、三苗、鯀並稱“四兇”,被堯流放於幽州。《書.堯典》:“流***工於幽州,放允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工。”《天文訓》稱:“昔者***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寫到這裏,有人會說,下壹個出場的是鳳姐了。但是,不要忘記,賈寶玉也是被作者列為“大惡者,撓亂天下”之流的人物。很明顯,既然他是《紅樓夢》故事的制造者,風流孽緣的創造者,那麽他就應當是五名“大惡者”之首,蚩尤和***工也就只能是影射他了。由於年代比較久遠,當時又沒有可以用於記載事件的文字,因此,關於蚩尤和***工的的傳說有太多的版本。但是有壹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他們的神話色彩已經超越了歷史本身。寶玉的天界身份是神瑛侍者,這壹特點是鳳姐、巧姐、李紈所不具備的,而秦可卿雖有天界身份卻與蚩尤和***工風馬牛不相及,所以蚩尤和***工是影射寶玉。在《紅樓夢》全書的開頭,作者就交代了寶玉所佩戴的通靈寶玉的出處:“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練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壹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的剩了壹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煆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我們知道,女媧補天是發生在***工觸不周山之後。這就表明了***工和頑石之間存在“破”和“補”的矛盾關系,為***工和寶玉之間的影射關系埋設了伏筆。

從性格方面來看,《紅樓夢》第三回有寶玉的判詞稱:“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正和蚩尤、***工的魯莽性格相符。從字面上講,蚩字有癡的意思,《釋名》中說:“蚩,癡也。”正合寶玉的情癡。而據傳蚩尤的頭跟銅鑄的壹樣硬,以鐵石為飯,還能在空中飛行,在懸崖峭壁上如走平地。而***工既然能夠碰倒不周山,也是硬如鋼鐵。他二人之體魄正合寶玉的真實身份——頑石。而***工傳說中是水神,正合了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使絳珠草“久延歲月”的情節。

19、桀,又名癸、履癸,是發的兒子。發病死後繼位,是夏朝最後壹個國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國君之壹。履癸文武雙全,赤手可以把鐵鉤拉直,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他驕奢淫逸,生活腐化,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建造傾宮、瑤臺,又從各地搜羅美女充填後宮。桀在征伐有施氏時得了美女妺喜,回國後,晝夜與妹喜及宮女飲酒作樂。於是四方諸侯紛紛背叛,夏桀的處境十分孤立。商湯趁機發兵伐桀,兩軍鳴條之戰,夏軍大敗,夏桀被放逐而餓死,葬於南巢臥牛山(今安徽省巢縣臥牛山)。夏代由此滅亡。

20、紂,姓成,名受,帝乙的第三個兒子,武力超群,非常聰明,口才好,是中國商代最後壹位君主。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紂對內重刑厚斂,對外黷武好戰。他沈湎酒色,濫施專制淫威,同時又剛愎自用。紂的所作所為引起百姓的普遍怨恨和不滿,導致內外矛盾加劇。為了維護其統治,紂大動兵戈,又設置種種酷刑鎮壓奴隸和平民的反抗。

桀和紂是寓鳳姐。我們可以看到,桀和紂多角度、多方面地影射了《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單從字面上講,桀字就有多種含義影寓鳳姐:(1)雞棲的木樁。《詩·王風·君子於役》:“雞棲於桀。”——影寓鳳姐冰山雌鳳的身份。(2)通“傑”。特出,高出的意思。形容了不起的人才。《呂氏春秋·功名》:“人主賢則豪桀歸之。”——影寓鳳姐的才幹。(3)兇悍、橫暴、倔強。如:桀鶩不馴、桀犬吠堯。《漢書·鄒陽傳》:“桀之犬可使吠堯”,後以“桀犬吠堯”比喻走狗壹心為它的主子效勞,也比喻各為其主。——影寓鳳姐的潑辣性格和對賈府的忠誠。

從史料上來看,二人的***同特點是,殘忍,荒淫無度,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正合了書中對王熙鳳的描寫,他對待情敵和下人是極其殘忍的。如第六十壹回就有這樣的文字:“依我的主意,把太太屋裏的丫頭都拿來,雖不便擅加拷打,只叫他們墊著磁瓦子跪在太陽地下,茶飯也別給吃。壹日不說跪壹日,便是鐵打的,壹日也管招了。”但是,桀和紂絕非無能之輩,桀文武雙全,紂天資聰穎、聞見甚敏、口才極好。二人都是極有天賦和能力之人,這壹點也與鳳姐相同。從結局上來看,桀和紂的下場正好影射了鳳姐的命運:起初風光無限,最後卻淒苦無比。夏桀被放逐而餓死,葬於南巢。而紂王是在兵撤朝歌寨途中,被武王擒殺。影寓了鳳姐的“哭向金陵事更哀”和“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的人生悲劇。關於桀和紂的功過,歷代頗有爭議。雖然是貶毀居多,但也有人替他們打抱不平。所以,對這樣兩位曾經叱咤風雲的歷史帝王,他們的壹生功過是應該給以正確評說的。在位時,雖曾作過不少壞事,但應該肯定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這壹點與王熙鳳也完全相同,褒貶皆有。但是我想,在曹雪芹心目中,對她更多的應該是敬佩之情。

21、始皇,就是秦始皇,首位完成中國統壹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後人稱之為“千古壹帝” 姓嬴,名政。漢族,出生於趙國,所以又叫趙政。13歲即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39歲完成了統壹中國的歷史大業,稱帝。前246年,秦王贏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相國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親理朝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壹全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秦王嬴政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給自己起名“皇帝”。

22、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河北大名縣東 )。漢元帝皇後王政君之侄。新朝的建立者。王莽幼年時父親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儉樸,飽讀詩書,結交賢士,聲名遠播。漢成帝時前22年,王莽初任黃門侍郎,後升為射聲校尉。王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窮人,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深受眾人愛戴。

按照《金陵十二釵正冊》的排列順序,秦始皇和王莽的映射對象輪到了巧姐。如果不是發現了人物影射關系的排列規律,我們很難想象得到這樣兩位超重量級的歷史人物能夠影寓巧姐。這壹方面顯示出了曹雪芹的精妙筆法,另壹方面也是我們研究的真正意義所在。從歷史上看,秦始皇、王莽同桀、紂壹樣,都是非常有爭議的帝王,由於桀、紂是影射巧姐的母親——王熙鳳,這就使得影射關系的軸心得以延續。由於曹雪芹是推崇儒家的,他把眾多的儒家學者奉為修治天下的“大仁者”。而在歷史上,秦始皇和王莽卻都曾做過在曹雪芹眼裏看起來十分幼稚可笑的事情,秦始皇曾經“焚書坑儒”,鉗制了儒家思想,嚴重地摧殘了儒家文化。王莽則曾經推行新政,可是古今風俗不同,環境各異,源於古制的新法,未必壹切都合時合宜。他推行的那些新政都違反了歷史規律,所以最後的失敗,純屬歷史必然。王莽在本質上是壹個事事復古,脫離現實的政治家,正如歷史學家錢穆所言:“王莽的政治,完全是壹種書生的政治。”旅美歷史學家黃仁宇則指出,從王莽登位後發出的壹系列詔書中看到,王莽的政策根本脫離了當時的實際環境,亦缺乏適當的用人安排。他在《中國大歷史》裏語帶諷刺的評論王莽:“他盡信中國古典,真的以為金字塔可以倒砌。” 因此 ,二人的政治表現,就被崇尚儒術的曹雪芹認為是荒唐、幼稚的鬧劇。正好影射了巧姐的年幼。

另外,秦始皇和王莽的生平都有非常隱秘的千古疑案。據傳,嬴政是呂不韋與趙姬的私生子。而王莽毒死漢平帝,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開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篡位作皇帝的先河,也是撲朔迷離的歷史事件。最明顯的是秦始皇死時的遺詔事件,至今也是眾說紛紜、難有定論。但有壹點可以肯定,就是胡亥的即位和扶蘇之死壹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關於這壹事件,最普遍的說法是秦始皇死後,李斯和趙高怕扶蘇回來繼承帝位,便毀掉秦始皇遺詔,又偽造了壹分假遺詔,讓胡亥即位。由於秦始皇死在半路,李斯怕扶蘇公子知道秦始皇已死,天下有變,便將消息隱瞞,秘不發喪,下令兼程回鹹陽,並將秦始皇的屍體置於車中。百官陪乘,所到之處,眾人依然像以前壹樣進食奏事,只有少數人知道秦始皇的死訊。當時天氣很熱,秦始皇的屍體很快就發臭了,李斯便讓從官用車裝了很多鮑魚,用鮑魚的臭味掩蓋屍體的臭味,終於隱瞞到回到鹹陽。我認為,這壹事件就是對巧姐在賈府被查抄時,“私掖偷行”,逃出囚籠的隱寓。

如果還需要說明的話,那我可以再舉壹個重要的證據:王莽的伯父叫王鳳,身居大司馬之位,王莽對他極為恭順。王鳳臨死囑咐王政君照顧王莽。王鳳恐怕就是巧姐母親——王熙鳳名字的由來!漢哀帝繼位後,王莽失去政治依托,退位隱居新野。而漢哀帝駕崩後,正是掌管傳國玉璽的王政君(漢元帝皇後、王莽之姑)幫助王莽任了大司馬,兼管軍事令及禁軍,立漢平帝,得到朝野的擁戴,從此踏上了輝煌之路。

23、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和詩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滅了北方的眾多割據勢力,恢復了中國北方的統壹,並實行壹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壹筆。曹操出生於壹個顯赫的官宦家庭。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末年宦官集團中的壹員,漢相國曹參的後人。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死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這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24、桓溫,字符子(有作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宣城內史桓彜之子。先後任征西大將軍,大司馬,南郡宣武公。桓玄追謚為楚之宣武皇帝,廟號太祖。其人豪爽有風概,姿貌甚偉,面有七星。……少與沛國劉惔交好,惔嘗稱之曰:“溫眼如紫石棱,須作猥毛磔,孫仲謀、晉宣王之流亞也。”

  • 上一篇:書包英語怎麽讀
  • 下一篇:單據的分類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