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腳本源碼 - 小學語文怎樣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怎樣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葉聖陶先生說過壹段經典的話,道出了語文教學應該“教什麽”的真諦:“知識不能憑空得到,習慣不能憑空養成,必須有所憑借。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關於小學語文怎樣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希望對妳有幫助!

1小學語文怎樣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壹、根據語文根本任務選擇教學內容

 壹篇課文的教學價值在什麽地方呢?它是教和學的內容載體,它肩負的責任不僅是讓學生獲取信息,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學習如何運用語言傳遞信息。葉聖陶先生說:“國文科的目的,說起來很多,可是最重要的只有兩個,就是閱讀的學習和寫作的學習。這兩種學習,彼此的關系很密切,都非從形式的探究著手不可。”可見,對我們語文學科而言,學習壹篇課文是如何表達的,而不是它表達了什麽,學習言語形式比了解課文內容更為本質,更為關鍵,更為主要。

 對小學生來說,學語文首先是學語言――學習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理解,主要是對課文如何運用語言文字的理解,即理解作者為什麽要這樣運用語言文字而不是那樣運用語言文字,學習作者為什麽要這樣寫而不是那樣寫,作者為什麽要這樣說而不是那樣說。我們說,語文教學最核心的內容是學習語言表達,訓練語言表達。那麽,學哪些言語形式呢?言語形式,具體包括詞語和 句子 的形式、段落的結構、 文章 的布局謀篇。

 言語形式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壹是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二是學習掌握壹些基本的語言形式的知識;三是體會語言形式對內容表達所起的作用。語文課程標準就各學段語言形式的教學分別提出了要求:第壹學段:“閱讀中積累詞語”“感受語言的優美”“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第二學段:“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

 “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壹般用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第三學段:“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 方法 ”“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誦讀優秀詩文,註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需要主意的是,“哪些優美的語言形式”“哪些基本的表達方法”“哪些基本的說明方法”“關鍵詞句、標點、節奏、聲調在表情達意中的哪些具體作用”等等,課程標準並沒有具體提出,這就需要我們針對具體課文提出語言形式方面的具體要求。如《猴王出世》是壹篇略讀課文,選自我國古典小說《西遊記》第壹回。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壹塊仙石孕育了壹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於第壹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二、依照學生學情選擇教學內容

 葉聖陶先生說過壹段經典的話,道出了語文教學應該“教什麽”的真諦:“知識不能憑空得到,習慣不能憑空養成,必須有所憑借。那憑借就是國文教本。國文教本中排列著壹篇篇的文章,使學生試著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師給予幫助,從這裏,學生得到了閱讀的知識。更使學生試著去揣摩它們,意念要怎樣地結構和表達,才正確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師幫助,從這裏,學生得到了寫作的知識。”也就是說,語文教學的內容是語文教師在備課中應該關註地地方,就是學生在預習時“理解不了的”“揣摩不出的”。

 三、依照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是師生通過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準,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後將能做什麽的壹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主要描述學習者通過學習後預期產生的行為變化。教學內容服務於教學目標,旨在達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緊扣教學目標,而不是教師想教什麽就教什麽、教師能教什麽就教什麽。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我們還得註意幾點:

 (1)教學內容相對集中。教學內容少而精,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準則。《紅樓夢》第九十壹回賈寶玉說“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壹瓢飲。”他說的是愛情要專壹,而我們把它作為課堂教學的壹個準則。如果上課東抓壹下西摸壹把,看起來什麽都有了,結果卻是什麽也沒有學會。小學的壹節課只有40分鐘,壹個班的學生大多有四五十人,要讓學生學得比較透徹,有兩三個“點”就足夠了。

 (2)“整合”是上佳的選擇。如果每篇課文都從上述四個方面去選擇教學內容,各自為政,互不相幹,那壹節課的教學內容必定多而淩亂。好在許多優秀的作品,既是語言學習的範本,也是人文熏陶的上品,而且兩者不能分割。不少課文,語言習得和人文熏陶的結合處是教學的重點,也可以成為課堂教學的亮點。我們要盡可能選擇這樣的內容,通過研讀賞析,實現語言習得、形象再現、情感熏陶、表達方法學習等的壹舉多得。(3)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互動。在課程標準規定的年段目標範圍內,壹篇具體的課文,教學內容選擇和教學目標確定應當是壹個反復互動的過程:根據目標選擇教學內容;選定教學內容後修改教學目標,不斷考慮教學目標的合理性和內容選擇的適切性,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2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

 壹、要體現語文本位

 李海林教授曾在《言語教學論》壹書中指出:“語文教學就是言語智慧教學。”的確,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因此,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既要著眼於文本的“原生價值”,即文本作為社會閱讀客體而存在的“信息價值”;又要根據課程目標、單元學習 提示語 、課後習題等挖掘“選文”在教材體系中所蘊含的“教學價值”,傾力於語言文字的積累、理解、品味、運用,讓學生掌握“如何傳播信息”的智慧,紮實地形 成語 文素養。

 比如,有位老師在執教《最大的“書”》時,不僅引導學生感悟文本“寫什麽”,理解“為什麽說巖石像壹本書”,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還積極引導學生聚焦於“言語形式”,在閱讀中學詞語、學句子、學標點。尤其是教學問句時,在內容上層層推進,洋溢著濃濃的語文味:先是緊扣“刨根問底”壹詞,找出川川說的話;再是聽讀問句,聽出問的味道,明確讀好問句的方法;接著是練習讀出問的味道;最後教師就巖石的知識讓學生“刨根問底”了壹番,並感悟吸收課文的表達方式,嘗試寫問句。這位老師在教學內容選擇上立足於語文的根,充分挖掘了內隱在教材深處的“教學價值”,教法上壹改從“內容――意義”的固定套路,從容地引領著學生穿行在串串閃光的語言珍珠裏,享受著學習文本語言表達的美妙與快樂。

 二、要關註學生本體

 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教師“教了什麽”與學生實際“學了什麽”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的現象,這裏固然有 教學方法 的問題,但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沒有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只是老師自身的“壹廂情願”。因此,我們選擇教學內容時,也要從 兒童 視角出發,遴選出最契合學生發展需要的教學內容。比如《小橋流水人家》壹文,作者謝冰瑩在篇首就花了好些筆墨描繪家鄉的垂柳。柳樹自古以來就是別離詩詞渲染離情別緒的主要意象,顯然此文中的柳也蘊蓄著作者深深的離思。但是假若我們在教學中呈現介紹柳樹意象知識的內容,小學生會覺得艱澀、乏味,畢竟這與他們的認識水平相差甚遠。我們該如何安排此處的教學內容呢,且看有位老師的教學片段:

 師:讀著讀著,妳仿佛看到垂柳已變成壹位――

 生(脫口而出):姑娘。

 師:能描述這位美麗的姑娘嗎?

 生:她仿佛正在舞蹈,那舞姿婀娜,柔美。

 生:風兒吹散了她的長發,她正以清清的小溪為鏡子,輕柔地梳理著。

 師:讀著讀著,垂柳又變成什麽?

 生:她仿佛成了壹位頑童,與流水盡情嬉戲。

 生:她仿佛就是壹位小畫家,畫筆壹揮,粼粼波紋躍然紙上。

 這樣的教學內容源於文本,又立足於兒童的視角,激起了學生們表達的欲望,他們放飛著想象的翅膀,訴說著心中的感觸,與文本產生了強烈的***鳴。當學生們充分地感悟了家鄉“景美”、“事趣”、“人和”之後,教師考慮到學生對作者謝冰瑩並不熟知,而作者“有家難回”的坎坷經歷對深入理解文本的意蘊卻有著重要的價值,於是就安排了認識作者的教學內容。浪跡天涯的斷腸人――謝冰瑩心系故園的言行叩擊著每壹個學生的心靈,詩情畫意的《小橋流水人家》也自然地顯現了所蘊含著的深深的離緒與愁思。

 三、要追求簡約豐滿

 王榮生教授曾說:“教學內容相對集中,因而使學生學得相對透徹,也是語文課‘好課’的底線之壹。”的確,若是教學內容繁瑣、零碎,學生便會疲於奔命地跟著教師的提問跑,語文教學便會陷入“高耗低效”的怪圈。因此,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潛心解讀文本,讀出文本的內在邏輯結構,設計出能輻射全文的教學主線,使教學內容呈塊狀結構,從根本上擺脫冗余的情節分析和繁瑣的提問應答,讓學生充實地、自主地、舒展地生活在課堂上。

 比如有位教師在執教《誇父追日》時,以“巨人”壹詞作為輻射全文的切入口,將文本進行適度整合,凸顯出文本的主幹,並轉化為課堂教學的結構:先是尋找課文中散落的語言,組合成“形體的巨人”;再走進誇父的內心世界,感受“思想的巨人”的風采;最後通過研讀誇父英勇頑強地追日之旅,領略“行動的巨人”的魅力。這樣的教學內容“少”而“精”,且層次清晰,使課堂變得疏密有致。

 精選教學內容時,落點除了可以放在對文本的理解與感受外,還可以放在“閱讀方法”層面上,把對作品的理解與感受看作是方法運用的自然結果。比如,閱讀寫景的古詩詞時,我們就可以安排這三個板塊的教學內容:壹是讀通“詩語”,二是讀懂“景語”,三是讀透“情語”。我們若是潛心去解讀文本,讀透教材編排體系,壹定能選擇出凝練集中、內蘊豐富的教學內容,為實現壹種充滿活力和靈性的語文課堂教學提供堅實的基礎。

3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策略

 壹、以 語文教材 為根據

 語文教材的呈現方式是教材編撰策略的具體體現。而教材編撰策略目標即為實現語文課程目標的真正落地。因此,語文教師確定適宜的教學內容必須以語文教材為根據,與教材編撰策略有較高的切合度。

 1.1註重教材的言語形式

 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源於教材中的言語形式。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就得做自己的“本職”工作,而附加在文本上的品德 教育 價值、科普教育價值,政治教育價值等要相應弱化。如小學四年級的《生命 生命》壹文,通過閱讀課文,學生對頑強生命力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教學中,教師當然要讓學生體悟這種生命哲學,但是如果語文課只是停留於此,就變成了品德教育課。教師應該進壹步挖掘文本,作者為什麽會從“種子”、“飛蛾”等小事物聯想到生命的偉大;文本背後的作者在寫作時是壹種怎樣的情緒狀態;文章段落的組織對習作有什麽指導作用等。語文教學內容,就是透過文質兼美,意蘊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學習言語形式的,從而培養學生閱讀方法、習作技巧,獲得審美體驗等。因此,言語形式是文本真正核心價值所在。

 1.2依據教材的學段要求

 以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為例,我們會發現 語文知識 、語文能力、語文審美三部分要求呈螺旋形分布在每個學段。低年級位於螺旋底端,它的教學內容是整個語文教學的起點,語文知識在教學內容中占的比例稍大,隨著學生個體成長,教學內容的重心會逐步偏向語文能力和審美的培養。教材的難度要求,也會隨著學段的升高,呈現梯度變化。

 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對精讀課的要求是:

 “(1)繼續加強詞、句訓練。、(2)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3)逐步培養學生默讀的能力。4)精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閱讀、感悟的過程。(5)給每個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質疑問難。(6)開展合作學習。(7)組織好全班交流。”]

 到四年級下冊時精讀課的要求就變成:

 “(1)指導朗讀、默讀。……(2)精讀詞句,積累語言。著重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結合聯想和想象,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同時積累詞句,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3)精讀內容,體會思想感情。……要根據課文的內容及文體特點,利用課後習題、文中泡泡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和感情……”

 對比兩個階段的精讀課要求,我們會發現它們之間不僅有關聯性,而且由易到難,上下承接。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它的涵蓋量非常大,相同的文學體裁在各個年級段重復出現,壹堂課的承載量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時就要根據教材的學段要求進行取舍,圍繞具體的學習目標,逐壹滲透到課堂之中。

 1.3 依據教材選文的特色

 目前,語文教材的編寫形式是“文選型”的[5]。編入教材的選文特色不壹,在語文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也不盡相同。教師在處理教材選文時,壹定要抓住選文特色,集中教學內容,從壹個切入點展開教學。不能眉毛胡子壹把抓,什麽都“想要”的結果就是什麽都“要不了”。有些選文屬於優秀文學名篇,

 二、以學生學情為基點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他們親歷語文教學內容的生成過程,並獲得最終的生成結果[5]。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不僅來源於教材本身,還來源於學生已有知識 經驗 對教材內容的改造和加工。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必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使預設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最大程度地實現學生的主觀轉化。

 2.1 教學內容適應學生的知識能力

 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不僅要考慮整個班級學生的整體語文水平,還要註意到班級內部學生的能力差異。有些教學內容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就是“炒冷飯”,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卻還有難度。選擇怎樣的教學內容作為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起點,需要教師做細致的分析。對於學生都懂的內容不要重復講解,對於學生不懂的內容,需要考慮是否屬於學生語文能力的“最近發展區”,通過教師的輔助引導,學生能否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另外,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難度預設上,需要有梯度的呈現,以滿足不同能力基礎的學生,使他們都能學有所得。

 布置預習任務是很多語文老師都會運用的教學手段。有經驗的教師能夠很好地運用這壹方式分析學生課前的學習狀態和知識能力儲備,為選擇教學內容提供切實的依據。

 2.2 教學內容動態調整

 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他們的行為、心理變化具有不可預設性。課堂教學活動受學生影響,存在諸多不可預料的情況。因此,語文教學內容是在課堂中動態生成的。語文教師在備課階段預設的教學內容是基於對學生情況的靜態分析,而課堂的即時調整則是對課堂的動態把握。只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修正、調整和補充,才能使其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滿足學生的需求認知。本人在教學《井底之蛙》壹課時,意圖引導學生討論青蛙與小鳥三次對話的討論。

 但是,壹位學生卻提出這樣壹個問題:“青蛙為什麽天天待在井裏不出來。”這個問題是我在教學設計時沒有預設到的問題,卻很有意義。順著學生的思路,我馬上拋出下面的問題:“是呀,青蛙為什麽從來不跳出井呢?”同學們從這個切入點引發了激烈的討論,有些說“小青蛙從小就在井裏長大,他從來不知道有外面的世界。”有些說“小青蛙擔心去外面有危險。”

 有些說“小青蛙喜歡井裏面的環境,有食物也有水,還冬暖夏涼。”學生們的想象豐富有趣,我又接著問:“如果青蛙跳出去後發現外面的世界這麽精彩美麗,他會怎麽說,怎麽做?”學生們又展開很多聯想,如“小青蛙會和小鳥成為好朋友,壹起去探險”、“小青蛙會說外面的空氣真清新,花朵真漂亮”等等。學生們的想象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讓他們自然而然地找到了這個 寓言 故事 的小道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要自大。在課堂中,像這樣的思想小火花時常出現。教師應該要抓住好的契機進行引導,而不能拽著教學設計按部就班。

 需要強調的是,動態調整需要把握壹個適當的原則,而不能被學生的隨意牽引,將課堂陷入無意義的爭論之中。如壹個教師在教小學三年級上冊《奇怪的大石頭》壹課時,同學們從“化石”中引發討論,討論目前化石的種類,年代等等。這位教師沒有把討論及時制止,於是這語文課就變成了科學課。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不等同於課堂無作為。語文課的重心需要時刻圍繞文本的核心價值。動態的調整需要適度,也需要正確的引導。

4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技巧

 壹、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選擇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教學內容缺乏深入研究理解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部分教師在教學方式上發生了顯著變化,多媒體電教設備的運用讓原本“沈悶”的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值得註意的是,多媒體電教設備是壹把“雙刃劍”,在帶來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代化的同時也帶來壹系列問題。部分語文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等電教設備,甚至直接用多媒體電教代替傳統教學,PPT課件代替教師黑板板書和口頭講解,殊不知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容易形式大於實質,分散教與學註意力,教學重點模糊,進而導致小學語文教師對教學內容缺乏深入研究理解。

 2、對小學生這壹特殊年齡段群體缺乏認識

 小學語文就其本質來講,其實就是兒童語文。小學生尚處於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養成的起步時期,缺乏系統的 學習方法 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素材選擇與把握時,除了註重考慮內容內涵的簡單化通俗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選擇還應盡量貼近現代兒童心理特征。與成人文學不同,受小學生知識基礎薄弱、學習理解力差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對作品美學、文學價值探討不深,因此教師應更多選取貼近現實生活、畫面感豐富的素材作為教學內容,便於學生發揮 想象力 理解文本,在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熟讀背誦,加深印象。

 二、內容選擇把握策略

 1、緊跟大綱要求

 小學語文教師在對教學內容素材進行甄選時,首先應該參照語文教學課程大綱,根據大綱對教學目標的要求來對本學期教學內容進行規劃和設計。只有緊跟大綱要求,才能保證教學內容方向的正確性和規範性。新課程標準實驗教學不是粗放式教學,它依然是有計劃地有目標地展開教學,任何脫離大綱和違背大綱的做法都是不正確的。

 如人教版大綱對小學第二學段(3―4年級)閱讀教學目標作出如下闡述:“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從這條要求不難看出,大綱對小學第二學段學生 語文學習 要求重點關註文本中的關鍵字詞,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內容把握時,就應把生字詞作為教學重點。

 大綱作為引導教學內容的風向標,為教師教學內容選擇把握打開了新思路。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壹年級下冊第19課《烏鴉喝水》教學設計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關鍵生字詞展開教學,引導學生關註課本中的“喝水”、“口渴”“瓶子”、“石頭”、“到處”等詞。

 對學生提出問題:①這五個詞分別是什麽結構,他們的偏旁部首分別是什麽?②以“到處”為例,妳想到了什麽?妳能用這個詞 造句 嗎?③這幾個詞在文中分別是什麽意思?妳能找到 同義詞 代替它們嗎?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高度集中註意力,展開想象,認真體會,在新舊知識交互聯系的過程中對生字詞印象深刻,教學效果顯著。

 2、深入解讀文本

 文本,其本意指的就是語文之本。具體來講,就是教材、課文。文本是教師教學內容的主要來源,也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托。教師要準確選擇把握教學內容,對文本的深入解讀是關鍵。很難想象壹位對教材文本不熟悉的教師能夠準確把握教學內容,任何脫離了文本的教學都是盲目的、不成系統的。經多年調查研究發現,教師對文本的解讀越深入,課堂教學品質就越高,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的知識也越豐富。

 還是以人教版《烏鴉喝水》課堂教學為例,如果在備課時教師未能對文本內容深入解讀,只停留於文字表面,就很容易膚淺地將這篇課文教學的主題定位為“智慧的力量”,事實上,這篇寓言故事之所以被安排在小學壹年級的教材中,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鼓勵學生遇到困難不退縮,獨立思考想辦法堅持下去,困難就能夠迎刃而解。

 基於小學生學習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師不能夠對文本深入解讀,整個教學就是膚淺的,不成功的。

 3、價值導向是原則

 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小學生的啟蒙導師,對學生日後閱讀情趣、人文素養的形成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學承擔著引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歷史任務。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對文本所隱含的價值導向是否符合時代背景,是否符合道德要求做出準確判斷。盡可能選擇健康的、積極的、有思想的文本作為教學內容,摒棄消極的、陰暗的、假大空的文本。

 4、正確認識小學生

 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註意盡量貼合小學生心理智力特點,新課程標準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時首先應考慮能夠讓學生喜歡,註重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弱化邏輯理論性,強調文本人文性、趣味性。

  • 上一篇:適合女生跳的街舞有哪幾種
  • 下一篇:steelmagnolias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