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腳本源碼 - 牙簽的歷史淵源

牙簽的歷史淵源

牙簽的歷史淵源 篇1

 牙簽為人類服務的歷史已經很久遠了,對其追根溯源,它的出現可能與人類能夠種植糧食,圈養家畜的歷史壹同算起,當然這只不過這是壹種推測,因為尚未得到考古發掘的文物予給證明此事。但是壹支用黃金打制的牙簽卻在中國的壹個東漢的墓葬中出土,雖然這支牙簽確實夠得上奢侈,但是起碼可以說明,至少在兩千年之前,中國已經用上了牙簽為自己塞滿食物的牙齒充當清道夫的角色。

 牙簽在中國找到了證據,但是牙簽卻並非是中國人發明的專利。很多學者認為牙簽是由印度人發明的。據說,在公元前6世紀之時,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向眾弟子傳經布道時,常常感到有壹股股臭氣撲鼻而來,經過確定此味為口中而呼吸所致,於是這位佛家老祖,馬上為他們開了壹堂衛生課,所授內容是告訴“汝等用樹枝擦牙,可除口臭,增加味覺,可得五利。”這種記載並非子虛烏有的記載,中國晉代高僧法顯西域求法,在其著述《佛國記》中便有:“沙祗國南門道東佛在此嚼楊枝”,嚼楊枝,就是剔牙的意思。現在,印度的勞苦大眾仍然喜歡用菩提樹枝刷牙,此舉看來頗為淵源。

 中國第壹支牙簽,是隨著東漢初年佛教的傳入而落戶華域的,當時按照泊來語翻譯為“楊枝”《隋書?真臘傳》雲:“每旦澡洗,以楊枝凈齒,讀誦經咒。又澡灑乃食,食罷,還用楊枝枝凈齒,又讀經咒。”看來使用牙簽還非常的講究,不僅在吃飯以後,還要在每日的晨洗之余,誦經之前都要用楊枝凈齒,程序非常莊嚴。施耐庵曾在《水滸傳序》中寫有“進盤饗,嚼楊木”之語,這裏的“嚼楊木”指的就是牙簽剔牙,這也中國民眾因佛教的流傳而深受影響的壹個證據。

 關於牙簽所具有的精妙,著名作家梁實秋先生在其晚年所寫的《雅舍小品》壹書中在回憶他在使用北平致美齋的牙簽曾這樣寫到:“致美齋的的牙簽是特制的,其特點第壹是長,約有自來水筆那樣長,拿在手中可以擺出搦毛筆管的姿勢,大口腔裏到處探鉆無遠弗屆;第二是質韌,是真正最好的楊柳枝作的,拐彎抹角的地方都可以照顧得到,有剛柔相濟之妙……”

 歐洲人拿起這種微不足道東西剔牙已經是非常晚的.時間了。至少在十六世紀的時候,如果某位人士口銜牙簽招搖而過,那麽人們他壹定會把他當成壹位尋花問柳堂胡安壹樣的人物看待,為青史留名提供有據可查的口實。莎士比亞在他的《庸人自擾》壹劇中有這樣壹個句子:“維願從亞洲之最遠處給妳取來壹根牙簽。”與莎士比亞同時生活壹個時期的詩人兼散文作家奧弗貝裏在他壹篇名為《裝腔作勢的旅行家》的壹文中也寫到:“他使用牙簽乃是他的壹項主要的行為。”可見十六世紀之時,只有自以為見多識廣,裝腔作勢的人才會在牙齒裏塞了經壹絲肉,進入壹粒米之後知道用牙簽剔除為快。

 既然牙簽的瑰力如此的巨大,而對其進行追根溯源的研究又難以尋找其出產地的蛛絲馬跡,於是很多的有識之士認為,這種精巧的東西壹定由海外貿易異常發達的意大利引入傳到歐洲各國的。再想想,誰又能是架起東西方溝通的橋梁呢?壹定是馬可波羅先生,正是他把牙簽這種潔凈人類牙齒的寶貝從中國帶到意大利的。

 日本使用牙簽比中國稍晚。唐朝時期,日本人到中國留學之風甚盛,他不僅帶回了中國政治文化的思想,同樣也帶回了那只小小的牙簽。就這樣,牙簽便在日本僧侶和留學生的口袋裏漂洋過海,東渡扶桑之國。至今,漢語中的牙簽已不稱之為“楊枝”這個詞匯,但是日本人對此倍加愛護,仍然沿用至今。

 牙簽剛剛傳到日本之時,壹直在貴族與僧侶之間的上流社會流行,直到江戶時代後期,也就是19世紀初期,江戶的壹般人物才用上這種東西清潔牙齒。

 雖說使用牙簽與前幾位相比時間不長,但是對它的喜愛卻無出其右者,達到了每年約700億支的消耗量。也就是如果將這此小小的牙簽壹根根的連接起來,長度可以達到420公裏,相當於繞地球100多圈。日本人制造牙簽過去使用的是楊柳、桃木和桑樹,二次大戰之後,由於機械化作業而采用來自北海道的白樺木做為原料。

 牙簽雖小,但制造標準卻非常嚴格,首先要將長約30厘米的木簽放在截斷機上,然後再整齊將其切成只有6厘米的標準尺寸,最後再用加工機器將壹端削尖,另壹個羰刻上花紋,就這樣壹只小小的牙簽誕生了。

 近幾年,由於市場競爭的需要,牙簽也壹改過去刻板的面容,在牙簽上塗上色彩的“流行牙簽”,如同在神象面前抽簽壹樣的“算命牙簽”,在牙簽前端加入了各種味道的“香味牙簽”。此外,還出現了既可以剔出牙齒食物殘渣又可以按摩牙齦的“三角牙簽”等等,可以說種類層出不窮,性能花樣翻新,看來小小的牙簽市場,隱蔽著無限發展的商機和創造力。

牙簽的歷史淵源 篇2

 牙簽亦稱“剔牙棒”等等,就是壹端或兩端削尖的木簽、竹簽、玉米或塑料棒和塑料牙線,也有使用某些動物如象牙或魚的特殊骨頭,用來剔除牙垢或牙縫中雜物的木質或竹質細棍,也有合成材料的牙簽(比如瑞士軍刀),它是壹種重要的口腔衛生用具,它已經有超過2000年的歷史了。

 牙簽是壹種重要的口腔衛生用具,由於它的體積細小,制作的材料通常是木材或竹子,而且也很容易被化為灰燼,因此它的地位低微,歷史上也確實很少留下關於牙簽發明的證據。幸而,中國的考古學家發掘出以黃金打制而成的牙簽,制作的年代大概在漢末時期。這種黃金牙簽雖然屬於少數的皇族,而非平常百姓所有的,但依然可證明公元3世紀中國已有牙簽了。

 壹直以來,人們有壹種錯覺,就是將筷子與牙簽同樣視為是中國人的發明品。因為壹般人以為,中國人壹向講究飲食,在飲食文化發達的中國,既然有人發明了筷子這種實用品,那麽與它相關的用品牙簽,也理所當然地同時被發明出來。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

 其實這種即用即棄的東西是源自印度的,有人認為它可能與佛祖釋迦牟尼給弟子們傳授衛生有關。牙簽與牙刷在早期都被稱為“楊枝”,起源於印度。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向弟子們講道時,發現圍在他四周的弟子們,在開口說話時都有口臭的毛病,於是釋迦牟尼給他們另外教授了衛生課。他說:“汝等用樹枝刷牙,可除口臭,增加味覺,可得五利也。”釋迦牟尼當時在菩提樹下弘揚佛法,順便教導弟子們消除口臭的方法。至今,印度的勞苦大眾,在早上仍會以樹枝或木片刷牙和剔牙,大概與此傳說有關。由此推算,早在二千年前,印度人已經懂得用樹枝或木片,當作牙刷來清潔口腔。後來,印度人這種用樹枝來消除口臭的秘訣,隨著到訪的佛教僧人傳入了中國。於是,他們就地取材多用楊柳作齒刷工具,因此從印度文翻譯成漢語就寫成了“楊枝”。現代漢語已經不再用“楊枝”壹詞,而只有日本仍是源用這個古詞。

  • 上一篇:逆轉女王韓語中字
  • 下一篇:人類面臨的環境危機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