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熱門推薦 - 宇航員如果不慎掉入太空,重返飛船的概率大嗎?航天服有多重要?

宇航員如果不慎掉入太空,重返飛船的概率大嗎?航天服有多重要?

“太空出差”90天期間,進行了2次航天員出艙活動,出艙時劉伯明轉動手柄輕松開啟艙門,看到這樣畫面,不禁讓我們想起13年前, 在“神七”飛船上劉伯明協助翟誌剛使出渾身力氣也很難打開艙門。

13年前,神舟七號在太空執行任務時,發生了壹些讓人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按照原計劃航天員需要打開艙門,取回艙外放置的實驗裝置,然後手握國旗在太空中舞動,可是計劃卻趕不上變化,換好艙外航天服的翟誌剛、劉伯明,信心滿滿地轉動手柄準備開啟艙門時,怎麽也打不開,原本在地面可以輕而易舉打開的門,到了太空後使出全身力氣,艙門卻紋絲不動。

為了這次出艙任務,不管是科研人員還是航天員,都付出了太多心血,如果艙門打不開,下面的計劃就無法繼續進行,此次神舟七號飛行任務也會以失敗告終,情急之下,劉伯明從艙內找到了壹根金屬棍,翟誌剛利用杠桿原理,把艙門別開了壹道縫隙,艙內的氣體瞬間流出艙外,艙門這才被打開。

艙門打開的瞬間,就像是航天員內心的心結被解開壹樣,還沒來得及慶幸,就再次出現了危機,軌道艙內傳來刺耳的火災警報聲,太空中最怕的兩件事就是艙門失壓和火災,無疑這兩件事全落在了神舟七號的身上。

危機之時,翟誌剛和劉伯明簡單的溝通後表示要繼續完成工作,於是就把舞動國旗的任務放在了第壹步完成,因為他們覺得“如果真的回不去地球了,就把這舞動的國旗,當作永別吧”

舞動完國旗後,按照計劃完成了剩下的任務,看似輕松的10米“太空漫步”,卻走了20分鐘。

蘇炳添平均每秒可以跑10.4384米,而“神舟七號”航天員出艙,在太空漫步10米,卻花費了20分鐘,其實這對於航天事業來說,已經創造了 歷史 記錄,由於國外對中國航天技術的封鎖,所以這看似短暫的10米卻是中國幾代科研人的成果,太空行走之所以比地面上慢,是因為受到了很多的阻礙。

航天員穿著幾百斤重的航天服在太空中行走,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只能小心謹慎的緩慢移動身體,因為移動速度過快,就會使身體發生失控性旋轉,這對於失重的航天員來說是壹項挑戰。

在地球上行走的我們,依靠的是雙腳,而航天員在太空中“行走”,嚴格意義上來將不能稱之為行走了,只能說是身體在移動。

航天員在出艙後,還需要借助航天器上的把手、機械臂和安全帶固定,才能安全的在太空中行走,缺少壹樣,航天員都有可能面臨飄走的風險。

太空是壹個讓我們既向往又恐懼的地方,高度和真空成為我們 探索 太空的難題,在失重的狀態下寸步難行,壹旦離開了飛船後果不堪設想,不過可以嘗試這兩種方法:

等待同伴救援,在飄離飛船不遠的情況下,艙內同伴可以扔出較長的繩索,進行救援,但飄出距離要是大於繩索長度,就只能用脫離飛船的方式進行救援了,扣上安全繩,朝遇險者飄去,這是壹種極其危險的救援方式,因為稍有不慎兩人可能都會遠離飛船。

通過航天服自救,每件航天服上都帶有排氣閥,可以打開排氣閥向飛船相反方向噴氣,或者拿出可以扔的東西朝飛船相反方向扔去,利用反向推力,把自己的身體推向飛船,這對力度和方向也是壹個考驗,必須在氧氣耗盡前回到飛船內,否則就會永遠留在太空中了。

不過,隨著 科技 的不斷進步,現代化的艙外航天服在設計時就考慮到,航天員可能會出現飄離飛船的情況,所以自帶了推力系統,就是為了預防這樣的情況發生。

如果等待救援和自救都不成功的話,那麽飄走的航天員生還的概率就非常渺茫了,如果再遇到意外情況,使艙外航天服損壞,那麽死亡的速度將以秒來計算了。

1969年,美國率先登上月球,恰好處於美蘇爭霸時期,不甘示弱的蘇聯緊追其後,在1971年發射了“禮炮壹號”,這也是人類 歷史 上第壹座空間站。

由於工程進度的急促,即將升空的聯盟11號飛船在設計時發生了失誤,本該承載三人的飛船,建造好之後只能搭載兩人,再加上此次飛行任務只有三人才能完成,少壹人都完成不了,無奈之下,只能讓航天員脫掉沈重的航天服,騰出空間,這才在狹窄的飛船內擠下了三個人。

三名航天員進入太空後成功的搭載聯盟11號飛船與“禮炮壹號”對接,在太空生活了24天,任務進行得也非常順利,當時的科學家們也壹致認為,去太空的時候可以勉強擠下3個人,回來的時候,也壹定不會出現什麽問題。

在地面已經做好了迎接聯盟11號落地,誰曾想,返回艙在與太空艙分離時,壓力閥門被艙內氣壓震開了,艙內的空氣瞬間流出艙外,而此時在艙內的三名航天員並沒有穿艙外航天服,身體相當於暴露在了太空中,沒有了氧氣,短短十幾秒後就出現了神誌不清,40秒左右三名航天員的生命就此結束了。

返回艙著陸地面後,三名航天員安逸地坐在艙內,沒有了呼吸,或許是在短時間內失去生命的緣故,連給他們掙紮的機會都沒有,這也是 歷史 上唯壹壹次航天員犧牲在太空的事故了。

如果三名航天員身穿航天服背著降落傘跳回地球,是不是就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了?

目前人類跳傘極限高度是4萬多米,是2014年57歲的尤斯塔斯創造的,當時他乘坐氣球飛到了4萬多米的高空後,向地面終身壹躍,下降了5分鐘打開降落傘,又過了10分鐘後安全降落地面,這壹跳也證明了在平流層位置向下跳,是具備安全落地條件的。

航天員身穿航天服隨身攜帶著降落傘,從太空朝地球方向終身壹躍,也能安全落地嗎?

那麽就先假設航天員所處的高度是在地球引力範圍內的太空,在航天員終身壹躍之後,是不會快速地墜落的,而是會按照特定的速度進入到地球的軌道中。

在進入地球軌道後,航天員需要不斷地躲避軌道中的幾萬塊太空垃圾碎片,這些碎片奇形怪狀,鋒利的邊角會存在劃破航天服的可能。

其次,在飛行中的速度不是勻速,時快時慢,這種速度不穩定的情況大約會持續30個月以上,在這個期間,還會受到宇宙的強輻射,當然航天服也是具備壹定防輻射功能的。

最後,經過了30多個月的緩慢下降,逐漸靠近大氣層,以最快的速度沖破大氣層進入地球,別以為進入大氣層後就可以安全著陸了,地球引力的作用,使航天員下降的速度不斷增加,摩擦力帶來的高溫可達到1700攝氏度,航天員在這個過程中會化為灰燼,目前還沒有任何壹種航天服可以承受如此的高溫灼燒。

顯然航天員從太空跳傘回地球,這壹假設目前是沒有強大的技術支持的,在沒有被高溫燃燒之前,還需要經歷長達30個月的降落過程,而航天服所提供的氧氣、水、食物只夠維持8小時,最終的結果就是,還沒到高溫灼燒那壹步,就已經被活活餓死了。

如果在未來我們的科學技術能夠給太空跳傘更多的保障和成功率,那麽航天員在太空作業時,不幸掉入太空,航天員們就可以利用太空跳傘技術回到地球,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航天員傷亡。

  • 上一篇:dmp是什麽文件?dmp文件怎麽打開
  • 下一篇:關於青春傷感的歌曲推薦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