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熱門推薦 - 關於第壹,第二次世界大戰

關於第壹,第二次世界大戰

想問什麽啊樓主?

世界大戰是20世紀前半期留給我們的時代印記。20世紀以前,人類從未有過“世界級”的大戰,但是1914年爆發的第壹次世界大戰卻將30多個國家卷入其中。這場從歐洲開始的沖突,使約1850萬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3000億美元,被當時的人們稱為“結束壹切戰爭的戰爭”。然而,僅僅過了20年,大戰再次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全世界的獨立國家幾乎無壹幸免,約6000萬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40000億美元,數千年的人類文明幾乎毀於壹旦。

兩次世界大戰的起源與目的

戰爭的歷史與人類社會的歷史壹樣久遠。不同的社會生產力水平規定了戰爭的動力和內容,也規定了戰爭的形式與規模。當20世紀初社會生產力和資本的規模已遍布全球,資本主義列強已結成覆蓋全球的利害關系網時,他們之間的競爭與爭奪就必然會影響到全球,而為爭奪霸權所引發的戰爭,也極易最終發展為世界大戰。

從這壹視角出發,我們看到兩次世界大戰在起源上的第壹個***性,就是它們都根源於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階段,即帝國主義。無論是對壹戰的交戰雙方來說,還是對二戰的發動者德意誌法西斯國家來說,它們都是把整個世界作為其爭奪的自然邊界。因此,列寧的壟斷是世界大戰最深厚的根源這壹論斷,對兩次世界大戰來說都是正確的。

發生兩次世界大戰的另壹個決定性因素,是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由於這種不平衡,使原來落後的或曾被打敗的帝國主義國家能夠迅速發展並追趕上來,從而使按照舊的實力對比瓜分世界的格局很快過時,並使按照新的實力對比重新瓜分世界的問題日益尖銳。

另外,我們還要特別看到兩次世界大戰在起源***性上的另壹層面,即它們都是民族主義在西方惡性發展的結果。隨著19世紀的逝去,西方國家的民族主義逐漸失去了維護本民族正當權力和利益的進步性,蛻變為維護資產階

級統治集團利益的極端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並給人類帶來了第壹次世界大戰的災難。壹戰之後,這種蛻變的民族主義在意大利、德國和日本進壹步發展,並與法西斯主義相結合,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除此之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還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首先,第壹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對世界作出的安排———凡爾賽體系是產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溫床。它的駭人聽聞的掠奪性,使戰後極端民族主義和復仇主義在德國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點,成為納粹黨得以上臺的重要原因之壹。它所定下的敵視蘇聯的基調,致使世界反法西斯統壹戰線未能在二戰前建立,並因此對二戰的進程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英國首相丘吉爾曾尖銳地把凡爾賽體系稱為“勝利者所做的蠢事”,此話頗有見地。

其次,西方國家對法西斯國家實行的綏靖政策,是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戰提前爆發的壹個重要因素。正如已故英國史學家約翰·惠勒-貝內特所說,慕尼黑協定是西方國家的奇恥大辱,德國的征服國策,英國的綏靖國策,就像兩股並行的溪水在奔流,它們將在壹個交叉點,即“慕尼黑”結合起來,並成了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重要的因素之壹。

無論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人類終於依靠自身的理智、智慧和力量,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分歧暫時置於次要地位,以偉大的反法西斯同盟的全面合作與戰略協同,戰勝了邪惡的法西斯集團,贏得了戰爭,贏得了和平,也贏得了進步。

兩次世界大戰的後果與影響

本世紀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根本改變了19世紀以來歐洲支配全球的世界格局。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打擊,歐洲在地理上、政治制度上和意識形態方面都被壹分為二,並處於美國和蘇聯的控制之下。19世紀歐洲建立的世界霸權地位如落花流水,壹去不復返了。

與歐洲的不斷衰落同步進行的是它所代表的殖民主義的步步後退以及最終被迫退出歷史舞臺。從第壹次世界大戰開始的世界殖民體系的解體過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終於得以完成。這是人類歷史的極其巨大的進步,也是20世紀最偉大的變化。

與歐洲的衰落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美國與蘇聯的不斷崛起,這壹過程同樣開始於第壹次世界大戰,完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它使美蘇對峙的國際關系新格局取代了西歐列強主宰全球的時代。這個新的兩極格局的基石,就是二戰中後期由“三巨頭”———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確立的雅爾塔體系。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反法西斯正義戰爭的產物,雅爾塔體系反映了二戰以後的世界現實,並具有相當的歷史進步性。它對戰後的世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是留給冷戰後的世界的寶貴遺產。

首先,雅爾塔體系第壹次將蘇聯和美英兩種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的和平***處原則正式納入了國際關系體系。這就在總體上制約了美、蘇在產生任何爭端時的行為方式,即雙方不能以戰爭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協商談判來解決。因此,在二戰後東西方緊張對峙,局部戰爭始終不斷的情況下,冷戰中的兩個主要角色美國和蘇聯之間從未發生過直接的軍事沖突,這便形成了冷戰的最基本特征:它既是戰爭,又是和平,從而使世界維持了整體的和平狀態。

其次,雅爾塔體系所提倡的和平、民主、獨立的原則,對戰後世界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作用。從壹定意義上說,它決定了戰後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潮流。

不僅如此,在雅爾塔體系演變而來的兩極格局中,也蘊育著壹個多極化的世界。

在雅爾塔體系下,衰落的歐洲通過西歐的聯合而走向復興。這壹聯合進程使西歐成長為相對獨立於美蘇兩極之外的另壹個世界級力量,成為促進國際格局多極化發展的動力之壹。

與此同時,亞太地區的變化同樣翻天覆地。在戰敗的日本逐漸發展為經濟大國的同時,中華人民***和國的國際地位也在不斷提高。當中國終於恢復了它在聯合國的壹切合法權利的時候,全世界也看到了壹個大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崛起,並成為國際事務中最不能被忽視的力量。

綜上所述,我們完全有理由說,正是在雅爾塔體系實際運作而導致的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之下,世界發生了更為深刻的變化。它蘊育了兩極解體的力量,蘊育了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相互寬容態度,蘊育了世界格局多極化的發展方向。

對戰爭與和平的思考

在迄今為止的人類歷史長河中,世界大戰是20世紀的特有現象。然而,50多年來世界無大戰也是壹個基本的事實。這無疑引起了人們對戰爭與和平問題的進壹步思考。究其原因,壹個重要的因素是,伴隨著人類用世界大戰的手段對自己生活家園的壹遍又壹遍洗劫,人類本身制約世界大戰的能力也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縱觀兩次世界大戰,都是交戰雙方綜合國力的較量。雙方調動壹切經濟力量贏得戰爭,使得世界各國的生產因兩次世界大戰而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特別是戰後的經濟在高科技的推動下重新起飛之後,世界經濟壹體化的進程已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於是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之時,國際合作也成為絕對必須之事。正是這種相互依存的國際經濟關系,形成了抑制新的世界大戰爆發的重要因素。這種從至今最慘烈的戰爭中產生出的對戰爭自身的否定力量,隨著戰後經濟的迅速增長而大大發展,並成功地抑制了二戰後壹系列局部戰爭與沖突的擴大。今天,以中國政府倡導的“和平***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國際關系準則的思想,已經越來越為世界各國所接受。

人類在付出兩次大戰和壹次冷戰的巨大代價之後,開始學會了處理國際爭端的壹種古老而又全新的方法:通過外交手段實行必要的妥協。第壹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列強之間毫不妥協,最終使大戰爆發。壹戰以後,人們在壹定程度上接受了教訓,使通向二戰的道路曲折得多。英法美等國家擔心再來壹次大戰將意味著西方文明的毀滅,因此他們的政治家們願意對凡爾賽體系作出壹定調整,以求妥協。但是他們犯了兩個極大的錯誤:第壹,他們是在向具有無限侵略擴張本性的法西斯國家做出讓步;第二,他們是在拿其他國家的主權利益不斷填進法西斯永不滿足的胃口之中。因此這種所謂的妥協與讓步雖能牽制法西斯國家於壹時,也進壹步刺激了後者的欲望,最終使第二次世界大戰未能避免。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們更多地接受了歷史的教訓,在處理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與危機時表現出更多的謹慎。伴隨著冷戰的發展、緩和與結束,妥協方式越來越成為解決國際糾紛的常規手段。今天,妥協意味著任何國家都不能以自己的意誌強加於人,意味著參加談判的國家在捍衛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時,必須承認和照顧談判對手的合理利益,意味著談判雙方在各自所希望得到的東西之間實現某種有取有予的平衡,意味著反對和抵制國際關系中的任何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妥協是鬥爭結果的另壹種形式。二戰後的50多年來,這種妥協的實例比比皆是,從而在國際關系中出現了以對話代替對抗,以緩和與合作代替戰爭或冷戰的新局面。這是人類社會在經過20世紀的戰爭風雲之後,進壹步走向文明與成熟的標誌。

今天,兩次世界大戰已經成為歷史的陳跡,冷戰也以其獨特的方式宣告結束,世界正在和平與發展的大潮中,在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的過程中進入新的千年。但是,如何有效地避免戰爭,持久地維護和平,仍然是人類最為關心和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正由於此,各國政府和人民應該更加理性地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拋棄種種極端的觀念,特別是拋棄幾十年來形成的冷戰思維,攜手攻破壹個個難題。只有如此,才能創造壹個***同繁榮與持久和平的新世紀。

  • 上一篇:怎麽區分單模和雙模
  • 下一篇:大連塔塔公司真的假的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