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熱門推薦 - 秦皇島工藝品的皮影

秦皇島工藝品的皮影

皮影即是用動物皮革雕刻制作的影人藝術。皮影的制作是極為復雜的,從選皮到影人成形上戲,有許多工藝技巧。傳統的制作工序可分為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合成等八個基本步驟。

選皮 壹般選用四至六歲的母牛皮為最好,或驢皮。

制皮 皮的制作工藝是在牛皮選好後,放在潔凈的涼水裏浸泡兩、三天(根據氣溫、牛皮和水的具體情況掌握),取出用刀刮制:第壹道工序先刮去牛毛,第二次再刮去裏皮的肉渣,第三次是逐漸刮薄,刮去裏皮。每刮壹次用清水浸泡壹次,直到第四次精致細作,把皮刮薄泡亮為止。刮時壹定要註意使皮子厚薄均勻,手勁要輕而穩,以免損傷皮子。刮好後撐於木架之上,蔭幹即成。

畫稿 制作皮影時所用的畫稿稱為“樣譜”,是歷代藝人們相傳的設計圖稿。由於紙質的樣譜比牛皮的皮影更不易保存,故現今能流傳下來的明清樣譜寥寥無幾,能覓得的幾成“孤本”,如明末清初的樣譜存世的只此而已。

過稿 雕刻藝人將刮好的牛皮分解成塊,用濕布潮軟後,再用特制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摩,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並能解除皮質的收縮性,然後才能描圖樣。畫稿前對成品皮的合理使用,也是壹項細致的工作。薄而透亮的成品皮,要用於頭、胸、腹這些顯要部位;較厚而色暗的成品皮,可用於腿部和其他壹般道具上。這樣既可節約原料,又提高了皮影質量,同時也使皮影人物形成上輕下重,在挑簽表演和靜置靠站時安穩、趁手。描圖樣是用鋼針筆達把各部件的輪廓和設計圖案紋樣分別拷貝、描繪在皮面上,這叫“過稿”,再把皮子放在棗木或梨木板上進行刻制。

鏤刻 雕刻刀具藝人員們十分講究,壹般都有十壹、二把,多的達三十把以上,只從刀具的制磨就可看出藝人的技巧深淺了。刀具有寬窄不同的斜口刀、平刀、圓刀、三角刀、(老婆腳刀)花口刀等,分工很講究,要求熟練各種刀具的不同施用方法。根據傳統經驗,在刻制線狀的紋樣時要用平刀去紮;在刻制直線條的紋樣時用平刀去推;對於傳統服飾的袖頭襖邊的圓型花紋則需要鑿刀去鑿;壹些曲折多變的花紋圖樣,則須用尖刀(即斜角刀)刻制。藝人雕刻的口訣如下:櫻花平刀紮,萬字平刀推,袖頭襖邊鑿刀上,花朵尖刀刻。

敷彩 影子雕完,開始敷彩,老藝人用色十分講究。大都自己用紫銅、銀朱、普蘭、荔子等礦和植物炮制出大紅、大綠、杏黃等顏色著色。炮制的方法首先把制好的純色化入稍大的酒盅內,放進幾塊用精皮熬制的透明皮膠,然後把盅子放在特制的燈架上,下邊點燃酒精燈火,使之膠色溶為壹起成粥狀,趁熱敷之於影人上。雖是色彩種類不多,但老藝人善於配色,再加上點染的濃淡含露之變化,使色彩效果異常絢爛。

發汗熨平 敷色後還要給皮影脫水發汗,這是壹項關鍵性工藝。它的目的是為了使敷彩經過適當高溫吃入牛皮內,並使皮內保留的水分得以揮發。脫水發汗的方法很多,有的用薄木板夾住皮影部件,壓在熱炕的席下;也有的用平布包裹皮影部件,以烙鐵或電熨鬥燙;另壹種很老的土辦法就是用土坯或磚塊搭成人字形,下面用麥稭燒熱,壓平皮影使脫水發汗。

綴結完成 皮影人物是影戲主體,它的結構是頗具巧思的。為了動作靈活無礙,壹個完整皮影人物的形體,從頭到腳通常有頭顱、胸、腹、雙腿、雙臂、雙肘、雙手,***計十壹皮影人物各個關節部分都要刻出輪盤式的樞紐,叫做“花輪”或“空花”,老藝人則稱“骨縫”,以避免肢體疊合處出現過多重影。連接骨縫的點叫“骨眼”。骨眼的選定關系到影人的造型美感,選擇恰當會有精神抖擻之相,反之則顯得佝僂垂死,委靡不振。選好骨眼後,用牛皮刻成的樞釘或細牛皮條搓成的線綴結合成,十壹個主要部件就這樣裝成了壹個完整的皮影人。

為了表演的需要,還要裝置三根竹棍作操縱桿,也就是簽子。文場人物在胸部的上前部裝置壹根簽子,鐵絲連接之,使影人能反轉活動,再給雙手處各裝置壹根簽子,便於雙手舞動。而武場人物胸部簽子的裝置位置在胸後上部(即後肩上部),以便於武打,使皮影人能做出跑、立、坐、臥、躺、滾、爬、打鬥等百般姿態。

  • 上一篇:看新聞哪個軟件最真實
  • 下一篇:大疆新品曝光為“DJI Avata 圈圈機”,有什麽新的技術突破?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