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熱門推薦 - 什麽是“從A到B”的信息戰?

什麽是“從A到B”的信息戰?

“A”是Atom(原子)的字首,“B”是信息量單位Bit(比特)的字首。Atom指原子彈,Bit則象征著信息彈。可見,未來的戰爭用的是信息彈,打的是信息戰。美軍認為:“21世紀最令人恐怖和最重要的武器不是高性能的飛機、坦克和戰艦,而是從信息系統中湧出的巨大的數據流,也就是比特流。”由此看來,在21世紀,硝煙彌漫的火力戰將逐漸淡出,以計算機病毒和黑客為武器的信息戰將躍居戰爭舞臺。

信息戰是指敵對雙方在信息領域的對抗活動。主要是通過爭奪信息資源,掌握信息的收集、處理等手段的主動權,破壞敵方信息傳輸,為遏制或打贏戰爭創造有利的條件。信息戰的要點是壹個前提、兩個手段、壹個目標。“壹個前提”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兩個手段”是指保護己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統,攻擊敵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統;“壹個目標”是奪取與保持信息優勢。

信息戰是人類文明由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的轉型期,隨著社會信息化和軍事信息化而出現的壹種嶄新的作戰樣式。

信息戰包括信息進攻和信息防禦。信息進攻就是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封鎖、信息欺騙、信息幹擾、信息汙染、信息摧毀等方式,影響和削弱對方的信息作戰能力。信息防禦是采用信息保密、信息防護等方法,保護己方的信息、信息系統、信息作戰能力不受對方信息進攻的影響。

軍事發達國家正在大力發展信息戰進攻與防禦裝備和手段,主要有:計算機病毒武器、高能電磁脈沖武器、微米/納米機器人、網絡嗅探和信息攻擊技術及信息戰黑客組織等。

壹、計算機病毒——比特戰場上的毒瘤

計算機病毒是壹顆長在計算機網絡上的毒瘤,它是壹種能夠自我繁殖,具有很強傳染性和破壞力的計算機程序。計算機壹旦染上毒,輕則工作效能降低,重則整個系統癱瘓。如何將病毒施放到電子計算機及其網絡中,是世界各軍事強國致力研究的熱門課題。

將病毒施放到計算機及其網絡中的“施毒”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種:

壹是利用無線電波從空間註入。例如,人們使用的手機,是利用無線電波沿空間傳播達成通信的,而且機內就安裝有計算機芯片。手機“中毒”後通常會出現以下三種癥狀:煩人型——手機持續發出刺耳的尖叫聲;失控型——無法操作手機上的鍵盤;破壞型——篡改、清洗掉機內數據,使手機成為“廢鐵”。已經有的案例是:鈴聲響,手機顯示屏上出現“Unavailable(不能使用)”,用戶不知情接了電話,機內所有數據將被清空,電話卡燒壞,手機無法再使用。手機功能越強,檔次越高,染毒的可能性就越大。這種病毒最早在越南被發現,因此被稱作“越南病毒”。另外,還有的手機上出現的“亂碼電話”,也是這種病毒的變種。

二是通過有線信道“送毒上門”,打電話就將病毒打進來,倘若電話機與計算機聯網,計算機就會染毒。

三是從網絡中的計算機接口輸入,而殃及全網。

四是將病毒制成彈頭(子彈、炮彈、炸彈等),利用發射工具投擲到敵電子計算機系統中。美軍曾揚言用病毒手槍襲擊俄米格戰機,只需10秒鐘就可使它變成空中的廢銅爛鐵。

五是將病毒預先固化到計算機芯片上,潛伏在電子設備中,壹旦需要,通過無線遙控方式激活,使其發作,興妖作怪。這種方法美軍在海灣戰爭中曾經試過並嘗到了甜頭。

海灣戰爭開戰前,美特工人員探知伊拉克將從法國進口壹批電腦打印機,隨即通過“偷梁換柱”的方法將有毒芯片悄悄裝入。為了掩人耳目,電腦打印機途經約旦安曼運往伊拉克。戰略空襲發起前,美利用無線遙控方式激活病毒,致使伊的預警系統、火控系統、通信和雷達系統癱瘓。戰事未起,伊就挨了壹頓悶棍。西方評論家指出,這是“兵不血刃,不戰而勝”兵法在現代戰爭中的應用。戰後,美軍宣稱,“用計算機病毒進行戰爭,比用核武器進行戰爭更為有效,也更為現實,且不擔世界政治輿論風險”。為此,美軍委托蘭德公司先後導演了若幹次信息戰演習。比較典型的壹次是:

2001年1月17日,時值海灣戰爭10周年。S國以軍事行動威脅到美盟國。美欲制止S國行動,但未派出壹兵壹卒,而是揮動鼠標、鍵盤,壹場無聲無息的信息戰展開了:

首先,美電腦專家將計算機病毒輸入S國程控電話系統,造成死機。接著,在預定時間激活“電腦邏輯炸彈”摧毀S國鐵道線上的“電子道岔”,造成交通事故。此時,S國軍隊正按照從無線電臺中接到的上級命令,快速撤退到沙漠密林,殊不知這道命令是假的。與此同時,美出動心理戰飛機鼓動S國民眾起來反對當局,S國陷入壹片混亂之中。面對如此情景,S國總統惱羞成怒,用他的腳猛踢電腦時,忽然發現他密存在瑞士銀行中的數百萬美元不翼而飛。總統錢都丟了,哪有心思指揮戰爭?整個過程未放壹槍壹炮,壹場即將發生的戰爭就停止了。它表明信息戰的要旨在於控制,而不在於流血犧牲。戰鬥不再有傷亡,明日戰場靜悄悄,貌似天方夜譚,但並非虛無縹緲!

二、計算機黑客——比特戰爭中的幽靈

黑客原系英語Hacker的譯音,指非法侵入他人電腦系統並擾亂、破壞其正常運行的人。黑客家族有兩類人:壹是駭客,壹是竊客。駭客通常不懷軍事和功利目的,只是想做壹番駭人聽聞的事,以誇耀自己的才能;竊客則具有強烈的企圖,直接為軍事和政治服務。當然,竊客也有階級性,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正義者稱紅色黑客,簡稱“紅客”。

黑客像壹個幽靈在網絡上遊蕩,它入侵網絡的手法很多,最常見的是“拒絕訪問”攻擊。我們知道,為了達成網絡通信,網絡中的主機(服務器)要向外輻射連接眾多的用戶終端。如若某壹用戶終端遭這樣的手法攻擊,便拼命地向主機發信號(術語上稱“訪問”)並要求主機對它的每壹次訪問都要“回復”。這樣壹來壹去,服務器和網絡就始終處於工作狀態。與此同時,黑客還發動其“哥兒們”壹起向主機訪問並要求主機都要進行回復。因為主機和網絡的工作能力是有限的,這樣輕者白白消耗資源,降低運算效能,重者造成信息過載死機,網絡阻塞癱瘓。合法用戶此時要訪問主機就無法實現了。這種攻擊網絡的方法,在近幾次局部戰爭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1999年科索沃戰爭期間,南聯盟“黑客”在網上對北約宣戰,對其網絡實施高密度的“電子轟炸”,使北約部分計算機及其網絡受到破壞。美白宮服務器在當年3月28日癱瘓了數小時之久。該日,美軍壹架F-117A隱形戰鬥機被南聯盟擊落,可謂是禍不單行。北約總部首腦直言不諱地承認,北約網站由於每天收到來自南聯盟數以萬計的電子郵件,致使信息網絡嚴重超載造成阻塞,“如想訪問北約總部網站,進站速度‘宛如蝸牛爬行壹般’。”

人們不會忘記,2000年的“2月黑客事件”中,世界著名的雅虎、亞馬遜、微軟等網絡遭黑客攻擊而幾近全面癱瘓,直接經濟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愛蟲”病毒的肆虐、“紅色代碼”的泛濫等給人們平靜的網絡生活掀起了千層波瀾。今天,針對計算機網絡的犯罪已成為對現代文明的壹種新的挑戰,而這種網絡威脅在軍事上極有可能使壹支強大部隊面臨著滅頂之災。未來戰爭的最大可能是首先以“信息戰”發難,因此,我們必須在未來反侵略戰爭發起之前,建立起中國的信息安全防禦體系。

  • 上一篇:求香港經典電影
  • 下一篇:為什麽電腦所有文件夾都默認用visual studio打開(WIN10)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