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熱門推薦 - 古代的廁所都叫什麽名字

古代的廁所都叫什麽名字

1、“茅坑”或“茅廁”

因古時農家廁所常用茅草遮蔽,故也稱“茅坑”或“茅廁”。我國最早的廁所記載,出現在西周的《儀禮·既夕禮》中:“隸人涅廁。”說的就是古人掘地為廁,待坑滿後,就命令奴隸把坑填上,再挖個新坑。“坑廁”可以說是中式廁所的始祖。

2、井匽

井匽”就是廁所的古稱,又稱“偃”。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81年,晉景公姬孺“將食,漲,如廁,陷而卒。”從史料看,周代的宮廷廁所已設有漏井,穢物可自然落入池內。《周禮·天官》記載:“宮人,掌王之六寢之修,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惡臭。”“

精短的八個字傳神地記述了晉景公離奇的境遇。清代的《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中說:“今山西各處之廁,皆下掘坎深約六七尺,廣如之,而橫兩板於坎上,履之以溲溺……下望黝然,深可沒頂,疑晉時遺制。”由此可見,晉景公的悲劇,緣於先秦時廁所的過於簡陋。

西方早期的廁所,出現在公元前3000多年兩河流域文明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也是相當簡單的設施:地面上的壹個孔洞,通向地下放置的可移動的罐子。相對野外隨地解決,這種簡易設施邁出了人類如廁文明的第壹步——將排泄物置於可操作的範圍,防其四溢漫流,改善了定居點的環境。

3、混

據考證,廁所在秦漢時期稱為廁、混、囿。“混”在先秦時代壹般專指豬圈,後來則指豬圈與廁所兩重含義。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中的純農業定居者,我國先民很早就掌握了成熟的糞肥技術。至少在戰國末期,人們發現豬糞尿和人糞尿等在豬圈中充分混合發酵後形成的肥料是最好的農家肥。

於是,秦漢時期出現了帶豬圈的廁所——“混”。即建造時把廁所架高,有梯子坡道供人上下,讓糞便由此落入其下的豬圈,供豬食用。

4、馬桶

國的移動廁所,有壹個簡單而響亮的名字——“馬桶”。南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裏記載了臨安城的都市風貌:“街巷小民之家,多無坑廁,只用馬桶……”這是中國史料中第壹次出現“馬桶”這壹稱呼。由此可見,“馬桶”壹詞並非舶來品。

傳說,漢代名將李廣射死壹只猛虎後讓人鑄成虎形的銅質溺具,把小便解在裏面,表示對猛虎的蔑視,自此,夜壺有了“虎子”之名。唐朝時,因皇家有先人叫“李虎”,便將這大不敬的名稱改為“馬子”,再往後俗稱“馬桶”。

以“馬”代“虎”,標誌著“虎子”具有了大便和坐便的功能,恰如騎馬。隨著時代的發展,馬桶漸成如廁主角,而歷代王室權貴的馬桶更是極盡奢華之能事。

《西京雜記》記載,漢朝宮廷用玉制成“虎子”,由侍從人員拿著,以備皇上隨時方便。到了漢末,帝王們所用的封閉式馬桶,其形制和禮儀不斷登峰造極,如廁時不僅要更衣、焚香,旁邊還要有多人陪侍。馬桶底下多鋪設香木制成的炭灰,為除臭、消聲窮盡了想象力。

5、“路廁”和“都廁”

中國古代最早提到公廁的文獻是《周禮》,稱建於道路旁邊的公廁為“路廁”。漢代城市公廁名叫“都廁”,那時公廁已開始有專人管理。《墨子·旗幟》就曾記述漢代公廁:“在道外設屏,以30步為周長,壹般要垣高12尺以上。”

我國南陽東漢墓中出土的公廁,男女兩個廁坑左右並列,其中壹個便坑前有尿槽,另壹個沒有,形制與現代已無區別。

參考資料 人民網-廁所的歷史:經幾千年演化 國人曾用"廁籌"拭穢

  • 上一篇:星際戰爭無敵版
  • 下一篇:女孩名字叫子文好聽嗎評分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