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熱門推薦 - IBM的發展歷程

IBM的發展歷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IBM生產了M1卡賓槍和勃朗寧自動步槍。

盟軍廣泛使用IBM的設備做軍事計算、後勤和其他軍需之用。

在曼哈頓計劃發展原子彈頭時在洛斯阿拉莫斯人們廣泛使用IBM穿孔卡片機做計算;這已被Richard Feynman在他的暢銷書《別鬧了,費曼先生!》特別討論過。

IBM在戰爭期間還為海軍建了Harvard Mark I,這是在美國的第壹個大規模的自動數碼電腦。

1944年IBM公司與哈佛大學開始合作,先後制成了電子管計算機MARK-1和MARK-2,隨後制成了電子管繼電器混合大型計算機SSEC。

在50年代,IBM成為美國空軍的自動防禦系統的電腦發展的主要承包商,著手再現高射炮系統,IBM才接觸到在麻省理工進行的關鍵性研究; 第壹項有效的代數計算機語言、模擬-數碼及數碼-模擬轉化技術、數字數據傳輸電話線、duplexing、多處理器、網絡化)。

IBM建了每臺售價過萬的56臺智能電腦,高峰期工程投入7000多員工(占總員工的20%)項目。

IBM忽略爭取更主導的新興產業使蘭德公司接過設計新電腦,因為按壹個項目參與者(Robert Craig)說:“我們不能想象,在這方面的工作將在日後消失,而我們從哪兒吸收2000程序員來在IBM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IBM將利用其龐大的設計經驗,綜合實時網絡設計與智者航空公司預訂系統的啟動,取得很大的成功。

在晶體管計算機出現以後,IBM研制出了小型數據處理計算機IBM1401,采用了晶體管線路,磁心存儲器,印制線路這些先進技術,使得主機體積大大減小,電子數據處理計算機徹底替代了卡片分析機。

隨後,IBM在短短的四五年裏推出不同型號的計算機,壹***銷售出14000多臺,同時也奠定了IBM在計算機行業的領先地位。

在60年代IBM是八大電腦公司(UNIVAC、都市生活、科學數據系統、控制數據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美國無線電公司、Honeywell)中最大的公司。

人們在談論這件事會說“IBM和七個星體”,因為其他公司或他們的計算機部門的規模較小。

只有都市生活、UNIVAC、NCR、Honeywell生產主機,其後就有人說“IBM和B.U.N.C.H.”如今大多IBM公司的競爭對手早已不復存在,除了優利系統公司,這是因為許多兼並其中包括UNIVAC和都市生活。

NCR、Honeywell放棄了壹般主機和小部門和專註於有利可圖的產品市場,NCR做的是收銀機(所以名稱就是國家收銀機)、霍尼韋爾成為市場主導的恒溫。

通用電氣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但在電腦市場不再運作。

當時IBM電腦系列贏得了在市場上的地位,如今仍在增長。

原來稱為IBM System/360,更為現代化64位形式,現被稱為駐IBM系統(通常稱為“IBM主機”)。

隨著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出現,IBM積極投入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的生產。

在1964年,IBM推出了劃時代的System/360大型計算機,從而宣告了大型機時代的來臨。

System/360的問世代表著世界上的計算機有了壹種***同的語言,它們都***享代號為OS/360的操作系統(而非每種產品都用量身訂做的OS)。

自此,世界幾乎所有的計算機研制和開發都以IBM360系列系統為基準,成為世界範圍的壹種重要趨勢。

1960年代中期IBM的成功使得美國司法部調查IBM違反反托拉斯,1969年1月17日。

提出控訴的案件美國IBM在美國地區法院紐約南區。

官司聲稱IBM違反謝爾曼法第2條的壟斷或企圖壟斷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系統的市場,尤其是商業設計的電腦。

訴訟壹直持續到1983年,對公司的做法產生了重大影響。

1975年,IBM生產的計算機數量是世界其他所有計算機廠家生產的計算機總和的4倍,成為壹個集科研、生產、銷售、技術服務和教育培訓為壹體的聯合企業。

20世紀60-70年代,IBM推動的計算機事業迅速發展,為推動整個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例如協助美國太空總署建立阿波羅11號資料庫,完成太空人登陸月球計劃;建立銀行跨行交易系統;設立航空業界最大的在線票務系統等。

IBM推出世界上第壹臺個人電腦 1981年8月12日,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州阿蒙克的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推出5150的新款電腦,“個人電腦”這個新生市場隨之誕生。

IBM5150看起來像個米色的“大盒子”,售價1565美元,只有16K字節的內存,可以使用盒式錄音磁帶來下載和存儲數據,此外也可配備5.25英寸的軟件盤驅動器。

1979年IBM開始在新中國的發展,IBM向中國引入了先進的計算機裝備和信息化觀念:1979年,中國銀行,也是中國銀行史上的第壹臺計算機——IBM3032在香港啟用。

1979年,沈陽鼓風機廠引進IBM 370/138大型機,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後,IBM向中國大陸出售的第壹臺計算機,也拉開了中國和IBM在攜手發展、全面合作的序幕。

1993年1月19日,IBM宣布1992會計年度虧損49.7億美元,這是當時在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公司年損失。

因為這次損失,IBM已發生重大變化的經營活動,其重點將從硬件轉向軟件和服務.

1996年IBM公司喊出“電子商務”的口號時,也許除了IBM公司自己,沒人相信這個概念在其後會帶動整個IT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

而當整個社會還沈醉在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巨大驚喜中時,IBM卻又以 “e-Business On Demand”(電子商務,隨需應變)勾勒出了電子商務發展的第三階段的藍圖。

大大的花體字母E和其代表的社會變革,為人類生活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1999年以後,微軟的總體規模才超過IBM軟件集團。

IBM軟件集團成為世界第二大軟件實體。

2001年3月9日 IBM、新力、東芝三社達成***識,***同開發次世代遊戲機的處理器。

2002年,IBM通過收購的專業咨詢服務公司Pricewaterhouse Coopers使其咨詢能力加強。

截至2005年,從業人員約195專業技術人才。

總***有大約350名傑出工程師和60名IBM研究員、擁有大量的高級工程師。

2002年,IBM宣布開始了100億美元的研究計劃,並落實必要的技術基礎設施來提供的超級資源“要求”所有企業使用的有效尺度. 自那時以來計劃就開始實施了。

IBM不斷加大專利組合,與其他公司交叉許可。

從1993年到2005年每年IBM已獲得美國專利明顯比其他公司多。

這13年期間已有超過31000項專利,IBM是第壹。

保護公司的知識產權已逐漸成為企業的壹項事業,在此期間該公司創造了100億美元的底線。

2003年財富雜誌引述了IBM的研究主管保羅的話說,IBM通過知識產權許可證帶來了10億美元的利潤。

2004年,IBM宣布建議出售其個人電腦業務給中國電腦廠商聯想集團。

聯想企業部分是由中國 *** 控股,並以6.5億美元現金和6億美元的聯想股票成交。

交易委員會於2005年3月批準了外商投資,2005年5月完成。

IBM有19%的聯想股權,並將其總部設在紐約州和IBM任命行政總裁. 該公司將保留IBM某些品牌使用權,最初為期五年。

因購買、繼承了IBM Thinkpad產品線,包括了Thinkpad筆記本電腦,laptop已經成為聯想公司最成功的產品。

2005年2月8日 IBM、新力、東芝三社***同開發的“Cell”中央處理器架構發布。

2006年6月20日,格魯吉亞與IBM***同宣布壹項新技術記錄型基於矽的芯片速度達500GHz。

這是通過凍結芯片到-451°F(-268.0℃),而不是與CPU速度可比較的。

晶片350GHz大約在室溫下操作.

2004年12月8日其PC部門出售給聯想公司,金額17.5億美元並持有聯想公司股份。

2003年,IBM營收為891億美金,全職雇員23萬人。

IBM中國包括:IBM中國軟件開發中心CSDL,中國研究中心CRL 。

2004年,與香港文化傳訊集團合作,推廣中文CPU的收銀機。

12月8日,占有中國個人電腦市場近三分之壹的聯想集團宣布以12.5億美元的現金及股票收購IBM的全球臺式與筆記本電腦的產銷業務。

2005年,出售桌面電腦與筆記本電腦業務給中國IT企業聯想集團,聯想在五年內仍舊適用IBM品牌。

ThinkPad和ThinkCentre品牌歸聯想集團所有。

2006年,IBM 連續第14年成為在美國取得專利數最多的企業,並以3621件專利刷新了紀錄(其中不包括 30 件與其他實體***同獲得的專利)。

IBM 每年用於研發的經費約為 60 億美元,直接通過知識產權獲得的收入約為10億美元。

但光有知識產權是不夠的,建立壹個支持、尊重並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同樣重要,我們是壹家由富有創造性的員工組成的企業,我們並不是壹個人。

2007年 1月IBM宣布創辦“發明者論壇”(Inventors Forum),這是壹個專供中小企業對專利制度及其改革成果(例如提高專利質量)發表看法的在線交流平臺。

IBM 主管技術和知識產權的高級副總裁 John E. Kelly III 認為,創辦“發明者論壇”的目的是“讓眾多發明團體中最具代表性的發明人提出專利改革的新想法,例如他們該如何參與專利制度或者該如何幫助解決當前專利制度所面臨的挑戰。”

2006年,IBM 組建了壹個全球性的社區,請來全世界的法律、學術、經濟、管理、科技以及其他領域的專家***同探討問題,明確壹個功能完善的知識產權(IP)市場的主要特征,並為實現卓有成效的改革繪制壹張藍圖。

在兩個月的時間裏,這個專家組通過壹個專門的wiki來討論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最重要的問題,有時達成壹致意見,有時則求同存異。

IBM“智慧的地球”計劃是未來10年中IBM戰略發展的核心,IBM每年的研發投資達60億美元,其中壹半都用在“智慧的地球”項目上。

2008年,IBM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彭明盛首次對外發布了“智慧的地球”的概念:全球化的人類社會將復雜的自然系統轉化為復雜的商業和社會系統,而這個系統基於統壹的智能全球基礎設施:壹個日益整合的,由無數系統構成的全球性系統——包含60億人、成千上萬個應用、1萬億個設備及其之間每天的100萬億次交互

2009年,IBM充分把握“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的科技大勢,提出“智慧的地球”、“智慧城市”的願景。

2009年1月28日“智慧的地球”戰略被提上桌面,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了壹次圓桌會議,IBMCEO彭明盛向美國總統奧巴馬拋出這壹概念。

該戰略定義大致為:將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建築、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現實物體中,形成物物相聯,然後通過超級計算機和雲計算將其整合,實現社會與物理世界融合。

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系。

如今,IBM的創新解決方案在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零售、智慧能源和智慧水資源等 *** 、企業、民眾所關心的重要領域全面開花,涵蓋節能減排、食品安全、環保、交通、醫療、現代服務業、軟件及服務、雲計算、虛擬化等熱點方向。

2011年2月17日,IBM的超級計算機“沃森”(Watson)在美國老牌知識問答電視節目——“危險邊緣”(Jeopardy!)擊敗了兩位人類冠軍,被譽為21世紀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偉大突破。

2011年10月,IBM成功收購Algorithmics,使其成為IBM軟件集團的重要成員。

2011年11月15日,股神沃倫·巴菲特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其控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從2011年3月份開始不斷買進IBM股票,已持有6400萬股IBM股票,占其流通股股本的5.4%,市值107億美元。

伯克希爾公司成了IBM兩個最大的股東之壹。

2012年12月19日,IBM宣布,它已經簽署了收購StoredIQ軟件公司的確定性協議。

IBM正在努力幫助客戶從大數據中獲得價值,對法律訴訟和法規做出更有效地回應,處理失效的信息和降低數據存儲成本。

2013年9月19日,IBM宣布,它已經收購了Daeja影像系統有限公司。

Daeja是壹家私人持有的軟件公司,總部設在英國米爾頓凱恩斯。

2014年4月10日,IBM宣布,已同意收購私人控股的雲營銷服務公司Silverpop。

2014年10月22日,德國漢莎航空公司表示,作為公司重組計劃的壹部分,將把旗下IT基礎設施部門出售給IBM,其中包括服務外包協議。

根據雙方達成的初步協議,漢莎航空公司將所有的IT基礎設施服務外包給IBM,為期7年。

同時,由IBM接管漢莎航空公司的IT基礎設施部門。

2015年02月02日,IBM任命陳黎明擔任大中華區董事長。

2015年3月28日,IBM收購搜索引擎初創企業Blekko技術及團隊。

2016年1月21日,IBM宣布收購了網絡視頻直播服務商Ustream,將組建“雲視頻服務業務”。

有報道指這次並購的金額為1.3億美元,但這壹金額並未獲得IBM的證實。

  • 上一篇:怎麽用Photoshop設計清明節主題海報?用PS制作清明節主題海報的方法
  • 下一篇:這張數出自哪部動畫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