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熱門推薦 - 何謂“得成於忍”?

何謂“得成於忍”?

“得成於忍”意思是:自然達到了無生法忍的境界。

出自《金剛經·不受不貪》,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所譯。

原文: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壹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譯文:

佛陀說:“須菩提!如果有發心的年夜菩薩以充滿恒河沙數同等世界的七寶來做布施,那這樣的功德長短常大的。但是如果有同樣發心的大菩薩,真正知道了壹切法無我的時候,達到了無我的境界,自然達到了無生法忍的境界,那這樣的菩薩所得到的功德,壹定勝過前面發心的大菩薩以充滿恒河沙數同等世界七寶布施的功德。”

擴展資料

在《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多次講到布施的福德,並以對比的方式來比較七寶布施,身命布施和法布施的福德大小,但也只是以“若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復有人”的經句來申明,都沒有提到以菩薩為例,較量布施的福德大小。而在這裏,佛陀以菩薩來說這個問題,意思就完全不同了,最關鍵是前面用“福德”,現在用“功德”。?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可視為壹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

本經六種譯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鳩摩羅什的初譯。如印順法師所說,此後的五譯是同壹唯識系的誦本,比如菩提流支、達摩笈多等,都是依無著、世親的釋本譯出;只有羅什所譯為中觀家(般若系)的誦本。又如呂澄說,羅什傳龍樹的般若學,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譯般若經,《金剛經》其實已“面目全非”了。

《金剛經》在印度有唯識家(無著、世親)的論釋。傳入中國,三論、天臺、賢首、唯識各宗都有註疏;然而中國佛教深受真常唯心壹系大乘的影響,各宗表面上闡揚《金剛經》,實際上闡揚常住佛性和如來藏。

又在三教合流環境下,明清以來,三教九流都來註解《金剛經》,雜合濃厚的真常理論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響,《金剛經》被附加密咒形成讀誦儀軌。此外,民間還出現各種離奇的靈驗感應錄。般若經典《金剛經》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國特別的盛行起來。

百度百科--金剛經

  • 上一篇:微信上語音沒有聲音
  • 下一篇:讀《藏獒多吉》後有感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