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熱門推薦 - 鋌而走險的意思及故事

鋌而走險的意思及故事

成語:

 鋌而走險

 拼音:

 [tǐng ?r zǒu xiǎn]

 解釋:

 無路可走時采取冒險行為。

 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舉例造句:

 孕婦走獨木橋鋌而走險

 成語典故:

 在春秋時代,晉、楚兩國爭當諸侯的盟主。據《左傳?文公十七年》載,有壹次晉國大會諸侯,卻不見鄭國來參加,因此懷疑鄭國對晉有二心。鄭國國君於是寫了壹封信給晉國國君說:我國雖小,但三年來多次朝見晉君,以人臣之禮相事,已盡了最大的誠意,但是妳們還是懷疑我們的.忠誠。現在我們鄭國的處境是前頭怕,後頭也怕;既害怕楚國來攻,又擔心晉國來犯,當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像被獵人追捕的鹿壹樣,為了活命,匆忙之間,無法審慎選擇庇護之所。如果晉國過分威逼,鄭國在窮途末路之余,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後來?鋌而走險?就從原文摘出,被用來指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采取冒險行動或不正當的行為。

  • 上一篇:布宜諾斯艾利斯--攝氏零度影片裏面是不是都是春光乍泄中不要的片段?
  • 下一篇:光驅無法訪問,提示函數不正確,怎麽解決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