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熱門推薦 - 生旦凈醜 為何意

生旦凈醜 為何意

戲曲角色名稱的由來,歷來眾說紛紜。壹個比較普遍的說法是:“生、旦、凈、醜”是用“反喻”取名的,這其實是個很老的傳說,早在雜劇、傳奇流行的時代就有了。不過,就在此說正盛時已指出其謬。如明代文學家祝枝山的《猬談》中說:“生、凈、旦、末等名,有謂反其事而稱,又或托之唐莊宗,皆謬雲也。生即男子,旦曰裝旦色,凈曰凈兒,末曰末泥,孤乃官人,即其土音,何義理之有?”這就明明白白地否定了戲曲角色“反喻”的說法。

先說“生”。祝枝山說:“生即男子。”說得簡單,卻合情合理。先生、後生、儒生以及張生、李生等等,其中“生”的本來含義不都是對男性的稱謂嗎?有人可能覺得這太簡單、普通了,硬要去考證其中的奧秘,結果就生發出壹些牽強附會的說法。

再說“旦”。人們常想弄明白為什麽舞臺上的女性要稱“旦”?戲劇史家周貽白認為,“旦”字系由“姐”字演變而來。順序是先有“姐”,由“姐”訛為“妲”(宋雜劇中有《老孤遣妲》、《雙賣妲》、《襤哮店休妲》,“妲”皆“姐”之訛),再由“妲”簡筆為“旦”(金元院本中有《旦判孤》、《酸孤旦》,原來的《老孤遣妲》成了《老孤遣旦》)(見周貽白《中國戲曲論集》)。“姐”歷來是對女性的稱謂,既然“旦”即“姐”之訛,那麽“旦角”專演女性也就很好理解了。

再說“凈”。元人柯丹丘認為“凈”即“靚”之訛。他解釋說:“傅粉墨獻笑供謅者,粉白黛綠,古謂之靚裝,今俗訛為凈。”“凈”用臉譜,確是粉白黛綠,符合“靚”的含義,柯丹丘的說法是可靠的。

說到“醜”,其實不用解釋,無非是相對於“俊”來說的。人們不是常說“醜扮”、“俊扮”嗎?“醜角”扮演的人物雖不全是壞人,但大都須在鼻梁上抹壹塊白粉,其形象畢竟是醜的。

回答者: 孫之望 - 同進士出身 七級 3-4 21:50

--------------------------------------------------------------------------------

京劇行當又稱角色,主要可分為生、旦、凈、末、醜五大行當。

1.生 行 簡稱“生”。生行分為須生(老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壹。

須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劇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與身份的不同,可分為安工老生或稱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將),衰派老生(如扮演窮困潦倒之人等)。

紅生:為勾紅臉的須生,如扮演關羽、趙匡胤等。

小生:指演劇中的翎子生(帶雉翎的大將,王侯等),紗帽生(官生)、扇子生(書生)、窮生(窮酸文人)等。

武生:為戲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長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稱短打(撇子)武生。

2.旦 行 簡稱“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

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裝花艷為特色,以演皇後、公主、貴夫人、女將、小販、村姑等角色為主。

武旦、刀馬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為中老年婦女。

3.凈 行 簡稱“凈”,亦叫花臉。凈角指臉畫彩圖的花臉角色,看來並不幹凈,故反其意為‘‘凈”凈行分如下幾種角色:以唱為主的銅錘花臉與黑頭花臉;以工架為主的架子花臉,如大將、和尚、綠林好漢及武花臉與摔打花臉等。銅錘花臉稱正凈,架子花臉叫副凈、武工花臉名武凈,武二花臉言紅凈,在表演風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4.末 行 簡稱“末”。該行當多為中年以上的男性。實際末行專司引戲職能,如打頭出場者,反其義而稱為“末”的。

5.醜 行 簡稱“醜”。劇中醜行勾臉,而勾畫“三花臉”,面譜與花臉有很大區別。

醜行又分文醜、武醜。文醜中又分為方巾醜(文人,儒生);武醜,專演跌、打、翻、撲等武技角色。根據動物屬相,醜屬牛,牛性笨,醜為笨的代名詞。但舞臺上的武醜亦叫開口跳,而能說能跳,表演出活潑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與牛的醜笨性又完全不同。

回答者:小松博客 - 首席執行官 十五級 3-4 21:50

--------------------------------------------------------------------------------

旦凈末醜,名從何來,很多研究戲曲的人已經靠猜了。壹個比較普遍的說法是:“生、旦、凈、醜”是用“反喻”取名的。這其實是個很老的傳說,早在雜劇、傳奇(古代戲曲的不同形式)流行的時代就有了。明代才子祝枝山就很不以為然,他認為把生旦凈醜說成是反話,或者假托是唐莊宗取的名,很沒有意思,這只不過是大家的通俗叫法,有什麽大道理可談。真是大才子,壹句頂別人的壹千句。

由此而看,生,就是指男人,要不然怎麽會有先生、後生、儒生以及張生、李生等等叫法。旦,解釋起來復雜點,戲劇史家周貽白認為,“旦”字是由“姐”字演變而來。順序是先有“姐”,接著“姐”被人們訛為“妲”(宋代雜劇中有《老孤遣妲》、《雙賣妲》等劇,“妲”就是“姐”),再由“妲”簡筆為“旦”(金代、元代的劇本中有《旦判孤》、《酸孤旦》,以前的《老孤遣妲》也成了《老孤遣旦》)。“姐”歷來是對女性的稱謂,這壹點在天津可以得到實證。既然“旦”源自“姐”,那麽“旦角”專演女性也就很好理解了。凈,元人柯丹丘認為“凈”是“靚”之訛。他說,凈要用臉譜,粉白黛綠的,真是靚裝。靚就叫開了,後來不知道怎麽就訛變為凈了。醜,

不用解釋,無非是相對於“俊”來說的。“醜角”扮演的人物雖不全是壞人,但大都須在鼻梁上抹壹塊白粉,其形象畢竟是醜的。有人可能覺得這種解釋太簡單、普通了,如硬要去考證其中的奧秘,定能找到新說法。

現在的京劇角色也分為“生、旦、凈、醜”,不過每壹項又有很多分類。在此,就不壹個壹個扒拉了。

明代的戲曲編劇李漁很窮(話又說回來,又有哪壹個戲曲編劇不窮呢),有壹次他去壹個富親戚那裏借錢,親戚只是壹個勁兒地敬茶,並不提錢字。李漁也不提,喝完茶,坐船就走了。富親戚暗笑。不多時間有人送來壹個小包,裏面有醜角勾臉用的白粉和壹支筆。富親戚看後,馬上備了壹份錢追著送給李漁。李漁見到銀子,笑笑放下筆,壹部以富親戚為主角的醜角戲已經寫成壹半了。

================

京劇,又名京戲、國劇。初產生於1970年左右,距今150歷史。最初的京劇並沒有固定的唱腔和流派,參雜了徽班、昆曲、吹腔和四平調等,經歷了變更與摸索,最終有了自己的風格,也就是——京劇。

這些都是酷愛京劇的外公告訴我的,說起京劇的歷史,他眉飛色舞、滔滔不絕、引經據典,上至宗派淵源下至唱腔門人,他都能詳細道來。說實話,我是不甚喜愛京劇的,若真要扯上什麽喜好的關系,無非也就是對京劇的臉譜和服裝以及動作感些興趣。

第壹部看得最全的京劇片段是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扮演的貴妃醉酒壹場。貴婦面泛紅潤,眼波流轉,亦嗔亦喜,以及那壹後下身喝酒的姿態都讓我深深折服與陶醉。小快板壹敲響,嗒嗒嗒嗒嗒……咚咚嗆,停頓。外公開始片場解說:以前的女角都是男的扮演,唱戲是最被人看不起的行當了。都說戲子戲子,那可是遭人唾棄的呀。真是封建。我不屑壹顧。好!臺上貴妃壹個亮相,臺下外公壹個叫彩。

京劇的唱詞我雖不大聽得懂,但臉譜和服裝還是略知壹二。京劇中臉譜是關鍵壹步,人物性格與身份往往在唱詞尚未脫口時,可以從臉譜中看出。如關公的紅臉、項羽的白臉、張飛的黑臉,曹操粉白臉細眉長目,晃蓋是黃老三塊瓦臉,等等,這都是最基本的區分了。

京劇裏壹整套的扮頭都很復雜。單是服裝來說吧,就分為六大類:長袍類、短衣類、鎧甲類、盔帽類、靴鞋類和附屬類。長袍類大都是官員穿著,長袍及腳背,帶水袖,寬松的腰帶。這類長袍的花紋壹般是散龍圖案,最好記的就是《秦香蓮》中包公的長袍了,黑底上布金色散龍,大氣莊重。短衣類則壹般分為酒保、小廝服,媒婆或是年輕女子穿的彩旦褂子,還有就是緊身服,亦稱夜行衣。水滸中的石秀就是這樣壹身“快衣快褲”的打扮。鎧甲類很好理解,也就是戰服。衣服後有壹個硬靠,插上五彩戰旗,轉動起來煞是好看。典型的當數《楊門女將》中的穆桂英扮相了。盔帽類如其名,也就是人物的頂戴,皇帝的龍冠、皇後的鳳冠,書生的文生巾,官員的烏紗帽。京劇裏冠也是代表了壹個人物的身份,常說摘掉妳的烏紗帽也就是罷了妳的官職的意思了。鞋靴分為厚底官靴和便靴,官期貨大都底為白色,求的是與官服的和諧。便靴中分為女性穿著和男性穿著,亦有不同。最後壹個附屬類,裏面包含了水袖、腰帶、飯單等行頭。水袖最常用於表達人物的情緒了,喜悅時甩袖繞圈,憤怒時拂袖而去,無壹不活靈活現。

京劇裏角色眾多,細細分來,大致有:老生、小生、武生、青衣、花旦、刀馬旦、架子、文醜、彩旦等。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唱腔和神態,細至壹個手指的擺弄,大到服裝行頭無壹不能出錯。這般講究的表演形式,怕是世界上只在中國才有。

戲曲是中國的國粹,除了京劇外,還有昆曲、豫劇、黃梅戲、高甲戲、河南梆子、淮劇,等等等等,不壹而足。

京劇作為傳統戲曲裏的壹大戲種,還將繼續繁衍發揚下去。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戲曲。

  • 上一篇:龍貓洗完澡後怎麽處理
  • 下一篇:抽象藝術有哪些分類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